第二十章 东鳞西爪启迪窍门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4354字 发布时间:2023-12-05

第二十章 东鳞西爪启迪窍门

上海的退货在生化厂产生了一次大震。正确的说法不是上海退货,而是所送货中竟有十七公斤被列为等外品。按其效价算每公斤才三百多元,与两千四比,十七公斤就少卖三万五千元。钱振华不敢结帐,阮志清赶去上海。交涉的结果,上海不肯通融加价,于是拿了回来。为此生化厂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钱教授也应邀赶来。

参加会议的有曹厂长、向河渠、何宝泉、阮秀芹和各分厂长。阮志清先介绍了情况,钱教授说江都、海丰、南屏等许多厂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只不过数量没有沿江大。有等外品不稀奇,只要今后注意不让出事环节再出现就没事了。

向河渠知道任何单位都可能出现次品,千密一疏嘛;但沿江厂的次品不是一时的疏忽,而是管理环节上的缺失、队伍作风的疏懒造成的。为江南新方法的推行,向河渠倔犟地坚持,以至引起严重的争吵,后来的清洗未遂事件的发生,就与那次争吵有很大关系。阮志清的怒吼“凭什么都要按你说的办?太过分了。”至今还常在他脑海中回响。出次品在别厂是偶然,在沿江却是必然,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阮志清问:“向会计,你提提今后应该怎么办?”向河渠说:“我也说不出个道道儿来,在一线指挥的同志有丰富的实践,最有发言权,请他们说说吧。我总觉得这次出现等外品,不象钱老师所说的疏忽,而是管理上出了问题,要不然也不会一下子出现这么多。”

许家富说:“管理上能有什么问题,过去不都是这样管的吗?”马如山笑嘻嘻地问许家富:“许厂长有经验,江南一直是全厂的标兵,能把先进经验传授传授吗?说句不怕你见笑的话,我们跟向会计学了点皮毛,至今还摸不到门儿呢。”顾国成卟哧一笑。“家富,怎么可以这样跟向会计说话?一点儿不谦虚。”阮志清批评说。

许家富这才有点意识到不怎么对头。且不说自己原先管的车间亏本,人家来不到一个月就扭亏为盈了,就是到了江南,也不怎么摸到什么门儿啊。大家各做各的事,并不需要他去管什么,到哪儿都象多余的一个人。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问姨丈,说是多沉下去,向车间主任、核算员和各社负责人请教请教。他就去请教,谁知那些人都是一样地回答,说是照规章制度办,各负各的责,没有什么好说的。到哪个车间都一样,都请教不出个什么来,今天是这样做的,明天还是这样。从他到江南的第二天起直到回来,都是刻板式的各做各的工作,真没有什么好说的。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当然马如山说的他也知道,激素上的那一套都是向会计几年来慢慢设想、试行、改进形成的,自己的出言的确轻率了一点儿。可话已出了口,见姨丈批评,忙接口说:“向会计,你别介意,我只是随便说说。”

向河渠笑笑说:“没什么,各抒己见嘛,你的话自有你的道理,没有说错。实事求是地说我好长时间不管生产上的事了,前些时被调去乡里搞了四个多月的中心运动,回来又忙于财务工作,对生产上的事就生疏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说管理上可能出现了问题,也是猜猜的,因为等外品不是外人塞给我们的,是各车间自己生产出来的。生产上出了等外品,无非是技术上出了问题,或者是管理上出了问题,所以就这么猜了一猜。许厂长在第一线指挥,说得也有道理。”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阮志清知道向河渠的抱怨之意,但他有自己的苦衷:过去让向河渠去开拓、抓生产,那是自己玩不过来,不得以而为之。而今江山已稳,供销权已收归自己,生产权还能让会计独掌?当然也要收,调他走没调动,不把他推出去搞中心工作,用什么借口把全线生产指挥权收回来?等外品是多了点儿,但也不用怕,慢慢地掺到正品中去就是了。

他送过几次货,知道上海取样,一般总是从袋口取一点,再将袋子倒过来,从当底再取一点,如果每次掺一点在中间,估计没问题,所以也没太紧张。当然了,抓一抓管理还是必须的。于是他在会上要求各分厂回去以后要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不能再出岔子。

向河渠知道不搞各分厂单独核算,这种乏乏的布置屁用也没有。谁也不是傻子,在质量上狠下功夫,产量就少了,报酬就少了,评比的筹码就小了。产品混在一起,质量却显不出来,谁去干呀?不能再出岔子?出了岔子知道是谁的货?可是他又知道不能说,因为那年说了,惹出那么大的祸,要不是秦正平,已不在这儿了。不在这儿了还跟谁说去?他暗自叹了一口气。

散会后钱教授问:“秀才最近可有佳作让老朽欣赏欣赏?”向河渠笑着说:“学生瞎划划罢了,哪来的什么佳作?我到是要拜读老师的杰作呢。”两人说笑着走向向河渠的办公室。阮秀芹提来茶水,给两人倒上,然后准备午饭去了。

“秀才,刚才会上你说的有道理,偶尔出现等外品,不奇怪;十七公斤不是个小数字,不属偶尔出现。技术上绝对没有问题,管理上出现问题已是肯定的了。你估计会在哪些环节上呢?”

“钱老师,您知道我已大半年不在第一线跑了,全厂人事变动很大,骨干分子离厂的离厂,调动的调动,生产管理我是一摸黑,真说不出个道道儿来,真的。”向河渠苦笑笑,摇摇头说。

“唉——”钱老师微叹了一口气说,“假如还让你出来管生产,有信心重振雄风么?我可以跟老阮剖明利害,也可以跟秦经理说说的。”

“钱老师,过去我站出来开拓项目,建设生产线,创建管理体系,是在危急形势下应阮支书的要求帮他干的。现在这些任务已完成了,我应该回归本职工作,这是正常的;再出来抓生产就不正常了,对不对?您要相信阮支书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向河渠一笑,转变话题说,“老话说喝酒不谈国事,我们品茶还是说说诗文吧,您老能把近期的杰作给学生学习学习吗?”

钱教授知道一时难以说通,也就不再多说。他笑着说:“这次是接电话就来的,很是匆忙,下次一定带来现丑。你的呢?”

向河渠说:“不瞒老师说,自进工作队以后,得以静下心解剖解剖自己,才发现有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直没做,却忙于不相干的俗务之中。醒悟过来后就立即着手做这件事,因而诗啊词的就被丢到爪哇国去了,除偶尔心血来潮写几句,差不多没写。”

钱教授颇感兴趣地问:“什么事让你这样专心着迷?”

“答复王梨花的一封短信。”

“哈哈,答复一封短信以致视厂务为不相干的俗务,你秀才”钱教授愣怔之间突然意识到什么,说,“什么样的短信,可以说说吗?”

“有何不可?”向河渠爽快地拿出那张王梨花用备课笔记写成的短信。

“这确实是一封难以用三言两语答复的信,是一篇大文章。”老教授感到了这几百字信的份量。他问,“你打算怎样回答?”

“我在塑造一个人物,想用这个人的经历、所作所为去告诉人们,去答复这个问题。”

“你是说在写一部小说,一部告诉人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小说?”“是的。”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至少在我是不敢想的,因为不容易做好。”

“您说得对,这件事必须用自己的心去做。主人公的言行、内心世界必须符合真正的人的标准。”

老教授沉思了一会儿,抬头说:“这里有两个困难,或者说是有两道难关。一是标准。你是知道这句古话的,‘是非本无定论,世各是其所善而非其所恶’,你定的标准不等于别人认可;二是不容易表现。小说不是论文,掌握不好,容易写成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高大全,人们不会信。不会信,你表现的就全白费劲。”

“您说得太好了,我会一直记住这两点的,谢谢!”向河渠发自内心地说。

“我是学医的,对文学懂得不多。我听说有人主张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这样容易把握,不需要生编硬造。高尔基说他的小说大部分是用自传材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几乎就是在写作家自己,秀才你呢?”

“绝大多数都是我经历的、看见的、知道的事情,当然都只是影子,不完全真实。”

“真实不真实,那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看的。小说里的真实,不一定要真的发生过,但惴情度理应该可以发生。比如三国里的鞭打督邮,事实上是刘备打的,但放在刘备身上就不怎么象,不应该发生他身上,到象是张飞干的,作家写书时就尊重艺术真实的需要,写成是张飞打的了。”

向河渠佩服地说:“钱老师,您懂的东西真多,我会按你说的去做的。”

“主人公叫什么?”“魏青山”“从王梨花来信要你答复这事上考虑,用你的名字作主人公更合适。你听听,向河渠,向何去,唔——,‘雨打曲径进退难,沟壑纵横从何越?’对呀,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沟壑纵横烟雾迷漫的时候,你当迈步向何去?秀才,何不改为你自己的姓名更有寓意?”

“不行啊,老师,用自己的名字,那变成自传啦。怎么进行艺术加工?”“说得不错,但可以用《向河渠演义》呀,演义就可以艺术加工了啦。”老教授又发奇想。

向河渠说,有写自传的,却没有谁给自己写演义的,那就变成自己吹捧自己了。钱教授嘿嘿一笑,不再在主人公姓名上讨论了。

“钱老师,您在写作上怎么懂得那么多呀,再跟我说说吧。您知道的,我不过是个中学生,没进过大学,写写一般性文章还能凑合,写小说就怕写不好,一点经验都没有呢。”

“你这样说我就不知道怎么说好了。我是个医生,说看病是我的本行,我懂,说写作就外行了。如果说扯到话头上也能说几句,那是接触的人多,有些人是作家,听他们聊的;有的是从书报上看到的;有的是看小说看多了,想当然的。你要我跟你说呢,反正我们处得好,说说也行,给你提点参考意见。今天就跟你随便说说。”

接着钱教授就开始了他的随便说说。他说,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体,别人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说了他某些方面的特征,是说的人能发现的特征,或者说能让人见到的有代表性的特征。作为被写的人物,既要写出他的容易被人发现的特征,也要尽量写出不易被发现的特征,甚至是相反的方面。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你听说过:在一个灯红酒绿、妓女穿梭的场合里,一个卫道士、假道学端坐在那里,闭眼不看周围的一切。妓女照样向他收钱。他问他连看都没看,凭什么给钱?妓女说:‘那你到这儿干什么来了?没看,可你听了,想了。想的比看的更狠,给钱,给钱!’这个故事说的是内心想的与表面表现的也许会截然相反。

其实表面和骨子里完全一致的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写人就要挖掘出他的内心世界,就得既表现他阳光的一面,也揭开他的阴暗角落。

钱教授说,书里人物的主要言行要与环境相适应:住在偏僻农村的农民,你不能让他说话、做事都象城里的居民。哪怕是鹤立鸡群的鹤,如果完全不适应鸡群的氛围,它也只能暂时从这儿路过,决不能让它在鸡群里长期呆下去。狼孩子不会走,只会四肢着地奔跑,是环境教他这样做的。这个环境还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你不能把文革中的语言、行为放到目前环境中人物的现时表现上。

钱教授说,全书要有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你要表现的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凡毫无关联的人和事都不要写进来,什么故事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转。

见向河渠听得很专心,还不时地记着什么,钱教授哈哈笑了。说:“秀才,几十年都没象现在这样跟在教室里讲课时一样说话啦,今天见你这样专注,就好象回到了大学里的课堂,又找到了讲课的感觉。”

向河渠说盼望能多讲讲。钱教授说,谈医学、讲治病,他能滔滔不绝,说写作,他本身就是一个门外汉,道听途说留在脑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