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副科长报告说:“已经查到部分,正在继续加紧调查——”
遵照部长指示,桑副科长立刻写了一份电文。
“-----梁子久参加红军时,改名为单时万。
该连队在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的战斗中,被敌包围,绝大部分牺牲----将继续调查有关同志详情,有何要求望提出----”
电报内容报给部长,部长交由电台发出该回复。
同时,调查并未结束,按照桑副科长的布置,继续进行。
也就是沿着可能尚存的人员移动的线索,追踪前进----
这样的安排布置,是桑副科长的职业习惯之一。
这样的职业习惯,就算是在敌人心脏里战斗时候,桑副科长还是“老钱”的时候学会的吧。现在,则是在为主义为红军苏区而战,只要有利于革命,就要用。
这不就像开枪射击练兵打仗一样?好多都是在敌人那里学来,用来打击敌人。
桑副科长下达的继续追查的命令是:“----查实该连队从白区来的所有同志之下落----”
那支被敌歼灭连队是一中心县委直属独立二连。
各县苏维埃机关红军游击队赤卫队的队伍,因为斗争需要总都在不停地变动之中。
每天牺牲的人受伤的人都不断增加,伤愈的人也在不断陆续归队。新入伍的同志弟兄,体现着那几个字——前赴后继。
独立二连的建制,随着那次大牺牲的惨烈战斗,自然撤消了。而大约在那次战斗之后不久,这种独立连就改制了。一个中心县委下,成立了独立营----至于这样的建制还能存在多久再变动,无人能够断定。
桑副科长他们要做的,就是快查,加紧查,不然,一个变动,又要多费上许多气力。
为了稳妥,调查除了针对具体姓名人,同时进行整体大致调查。将出自白区的同志的情况,都作一了解。原来报过来的具体名字,则必须设法追索到其本人。因为依照惯例,从白区到苏区参加革命,绝大多数人都改了姓名。
原来的名字,只是过去的一个遥远的符号,离开本人很久了的一个符号----
所以调查还是从源头查起的。
保卫部门追查效果不错。
除查明了上海来的梁子久已经改名为单时万,已经牺牲,其他几位从白区来苏区的同志姓名也都查到了。
不幸的是,这几位白区来的同志,均已牺牲----
桑副科长向部长继续报告: “------进一步调查结果为,该连队被敌打掉后,建制不存。存活的,共有四位同志。
其中两人,伤愈后参加了主力红军,同在一个团队里。现在担任职务,一个连长,一个排长。该部现在苏区南部外,进行开拓根据地的战斗。
而他们,都是出自红区的原青年农民。
另外,该连队还有两名同志,因为受伤较重,伤愈后,留有残疾,都转到了地方工作。
这两名同志,之前,也都是在我们根据地和附近游击区,参加红军的。
由此,那独立连仅存的四位,其中并没有从白区参加革命转来的同志----”
部长在电话那头边想边问。
“----这就是说,从人员简历上对比,该连队由白区转来入伍的几位同志,包括梁子久同志,都已经牺牲了?”
桑副科长慎重地回答:“目前查到的,的确如此。一共五人,包括梁子久同志,都已牺牲。”
虽说是客观地讲述情况,讲到同志牺牲损失,未免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