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保质措施通不过咋办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2780字 发布时间:2023-12-03

第十二章  保质措施通不过咋办

阮志清的上海之行意想不到的顺利,上海方放宽了一等品的效价,原来200以上才可以列为一等品的,经双方协商放宽到180,这样同是每公斤1000万个国际单位,效价180---200的就可增加三百元以上的收入。阮志清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我们的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超过原来第一的江都厂30%以上。”这喜讯鼓舞了全厂的士气,却也增加了江南新法推行的难度:以质量为主要考核标准的一系列做法基本上没能通过,以分厂为单位分别送货的办法被否决,向河渠自建生化厂以来第一次站到阮、蒋的对立面,而支持自己的只有向明。

激烈的争执被好事者传给了工业公司。噢——,以前公社的工业办公室现在被称为乡工业公司了。办公的地点也由公社的一个房间搬到生化厂离去后的旧址,与生化厂差不多隔河相望。当然说隔河相望是形容,公司在厂西北四五十米处,与生化正对门的是供销社而不是公司。公司经理就是那位跟葛部长一齐要脱向河渠民服换官袍的主任秦正平。

消息是一名叫秦玉兰的肝素车间女工传来的,她正从楼下经过,听得阮支书在拍桌子怒吼:“太过分了,什么事都要依着你,不行!”自她进厂以来从没听到过厂领导吵架,吓得连忙到公司向秦经理报告。秦经理一听,立即赶来。

其实也不能怪阮志清发火。每次会上向河渠的提案总是要通过,你不同意,他马上就搬出一大堆的理由,说不过他,又有蒋、向帮腔,早就憋了一肚子火了。就是周总理那么能干嘛,毛主席一表态,也马上认错,你向河渠哪里比周总理还能干,非要回回赢?质量,质量又怎么了,上海都让了步,你坚持个什么劲?你以为还象宋登儒在这儿时那样啊?

秦经理赶到时早就不吵了,只是气氛僵着,没缓过气来。秦经理说:“在河北就听到你们这儿拍桌子打板凳的,怎么回事?”向明将事情的经过陈述了一遍。

矛盾的焦点在:向河渠要在各车间设置质量检查员,由核算员脱产兼任,车间的室内操作工从厂方派出;肝素车间人浮于事,可以精简,不足部分再招几个。阮支书认为一个车间增加一个,全厂就要增加十二个,年增加七千多元支出,而质量问题这次上海方已作了妥协,不再是大问题。我们办厂的目的是为的赢利而不是为质量。过分追求质量,就会减少产量,江南这半个月产量下降了13%就是证明。即使质量上去了,总产值没有上去,反而有所下降,如果全厂都仿照江南,每月会减少利润一千元以上,两下里相加,全厂利润会减少两万以上,所以他不同意采用新方法。

向河渠则重申他的观点: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这次效价上的放宽是上海方迫于全行业卫星厂集体的压力而作的妥协。事实是国际上鱼瘟病和疯牛病对激素需求的影响已经形成,对外销售总量肯定会减少,因此对质量的要求只会提高不会降低。我们不能因这次上海的妥协而放松对质量的要求,江南各车间的试验证明不采取果断措施,一定会影响质量,弄得不好会出大事。

向明赞成向河渠的看法,阮志清认为是小题大作,眼看着又要争执起来,秦经理作了和事佬。他说:“是不是这样,各车间不设专职质量检查员,各分厂专设一名技术员,由原来的分厂所在地核算员的兼任改为专任,这样增大质量检查和技术辅导的力度,又不致增加多少工资支出。”蒋国钧鼓掌赞成,向明也认为可以,阮向两人对望了一眼,没再说什么。

阮志清的父亲今天七十大寿,没惊动职工,蒋国钧和两位姓向的也只带了酒和鞭炮前去祝贺。晚饭后一齐往回赶,走到老街头,向明辞别回去,蒋国钧说:“少回去一个晚上不会要你跪踏板吧,今天抵足而眠,怎样?”向河渠说:“行啊,正怕带醉进不了门呢。”

向河渠的宿舍距楼梯口近,两人一上楼就转身向东,向河渠开门,蒋国钧喊炊事员送水。两人进屋都跌坐到椅子上。阮秀芹闻声赶来,接过老陆拎上来的水,帮泡茶,并去楼梯口放来半脸盆冷水,让二人洗脸。蒋国钧挥手让她回去休息。两人门不关,就边喝水边聊开了。

向河渠对今天的会议非常不满,蒋国钧却不搭话,到门口望了望,见阮秀芹那儿也关了门,才进来将门关上,说:“今天不跟你说会议,告诉你一个特大新闻。”向河渠见他神神秘秘的,也就住口望着他。

蒋国钧的特大新闻是够惊人的,可又不是顶惊人的。说惊人,是因为缪丽竟鬼迷心窍要离婚跟钱教授。一个二十多,一个六七十,年龄相差太大了,缪丽的母亲才五十左右,当钱老的孙女儿到差不多。说不顶惊人,是缪丽与钱老的爱昧关系尽人皆知。向河渠吃惊之余,只说出“这个宝贝。”四个字,就没了下文。蒋国钧问:“你是不是特别鄙视她?”向河渠笑笑,没有回答。

蒋国钧叹了一口气说:“你是不知她的身世,知道了,也会同情的。”于是他讲起了缪丽的身世和坠落的过程。

原来缪丽的父亲本是创办供销社的第一批员工,负责百货柜,运动中因呼错口号被打成反革命而自杀身亡。那年缪丽才十岁,从此与母亲还有个四岁的妹妹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七六年二十岁时沿江供销社第一任社长向儒君”

“向儒君?”“是啊,你认识?”“我大堂兄就叫向儒君,蒲港的,五三年在这儿创办供销社。”

“就是这个向儒君,当时是县物资局的一个科长,我们厂有些物资要经过他的手。他要我们接受他的侄女儿进厂,请示公社后同意了,就是这个缪丽。后来知道不是向科长的侄女儿,而是他老部下的孩子。就这样她进了厂。”

向河渠起身帮蒋国钧续水,也给自己倒满,听他继续说。

蒋国钧告诉向河渠,缪丽如何与邻居朱家的儿子结婚;如何夫妻不和常打架;丈夫如何去徐州煤矿工作,有新欢,去矿上探亲如何被打回来;如何被人勾引走上坠落路,等等,甚至连当年王、阮吃醋的事也抖落出来了;最后说到被阮志清当作礼品送给钱教授;年后又和丈夫打了一场大架,打算跟钱教授。

向河渠问:“你怎么知道的?缪丽总不会告诉你吧?”“是她妈来求我做工作时说的。”

除了父亲自杀身亡她才十岁,令人同情外,其他听不出有什么令人同情的身世,凤莲她爸死时,她才八岁,还有十三岁的哥哥、三岁的妹妹,岂不更令人同情?即便是同情又怎么了?向河渠“唔”了一声,没开口。

“怎么,跟你白说了半天,连句同情的话也没有?”

“有这么一句话不知道你记不记得?说是:天作孽犹自可,自作孽不可活。她什么地方值得我同情?”

“古戏里有一出叫做《救风尘》,你就不能救一个风尘女人?”

“对不起,要救你去救,我可不想惹火烧身。再说啦,缪丽她妈求的是你也不是我哇。”

“哪还不容易,让她妈来求你就是了。”

“开什么玩笑,我自仆仆落风尘,无人来救,现在倒要披蓑衣去救火?”

蒋国钧闻言一惊,说:“你还记着上午的争论?”向河渠说:“怎能不记?救质量跟救风尘哪头重要?质量不救厂可能会倒,风尘女与我有什么关系?”

蒋国钧知道今天谈不下去了,借口天已太晚,酒又多了,明天再说。就起身去开门,远处似乎传来关门声,他也没在意,拉开门,向西回宿舍而去。

蒋国钧走后向河渠陷入了沉思中。正确的主张通不过,老蒋竟站到不正确的一边,是什么原因?除了宋书记被调走害怕殃及自己外没有它故。宋书记的话在应验,当初的承诺还履行吗?阮还需要自己履行吗?他不知咋办才好。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