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商业街
书名:女人如花不是花 作者:王子文 本章字数:5483字 发布时间:2023-12-29

小米的大舅用一个晾衣架儿先撑起了一件上衣晾在拴在门口两个走廊柱子上的晾衣绳子上,接着又用一个带着两个夹子的晾衣架儿夹住裤脚晾了出去。

小米瞅着大舅这样晾衣裳,不光觉得稀奇,也琢磨着这样晾干的衣裳一准要显得板正。怪不得今儿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些人衣裳都穿得有棱有角的呢,原来是晾衣裳里面的学问!她像忽地做梦醒了一样,自己回去也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虽说家里很难找到竹子,可家里的木棍儿多的是,只要在肩膀长短的一根木棍儿中间拴根小绳儿,晒衣裳的时候把小绳儿往晾衣绳子上一拴,比这用钩子挂着还要稳当,再大的风也刮不掉,比这样用竹子做出来的东西还要好使唤,以后再洗衣裳也能这样晒干了。

小米的大舅晾完了衣裳,向小米笑了笑,说:“还是有外甥女儿好,衣裳洗得干净!”

小米给大舅说得有些难为情了,笑了一下,说:“大舅,趁着这个空儿,你领着我和麦子去麦子要去的学堂看看吧。”

“咋的?还不放心?”小米的大舅笑着向小米逗着说,“那可是咱们这个县城里最好的小学了,要不是我有个多年没有来往的熟人在那儿,还别说,麦子还真进不了那个学校。”

“大舅,那就你多费心了。”小米很感激地向大舅说,“不是我不放心,我这回去,豆子哥他们几个要是问我麦子进的那个学堂咋样,我也好跟他们说叨儿,也让他们几个把心给放到肚里去。我要是啥也说不上来,他们几个心里也踏实不了,别跟驴堆儿集上的那两个学堂似的,整天跟个放牛场子一样,那样的学堂,学生娃子能念出啥好书来!”

“成!待会儿大舅就领你们去一小看看。”听了小米的话,小米的大舅琢磨也没琢磨,就答应着要带小米她们去县一小看看。

“陈老师,你能把麦子弄进一小去?不简单!”旁边的张咪儿听了小米大舅的话,很惊奇似的地说,“那你得走多大的后门儿呀!那个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干部子弟的孩子,你刚调回来就能把麦子送到一小读书,真是神了!”

小米的大舅向张咪儿笑了一下,说:“一小有我一个熟人,事儿也好办。”其实,他自己心里清楚,自打上次从小米家回来之后,他一方面张罗着自己的工作安排,一方面活动着麦子读书的事儿。原本他打算要求回到驴堆儿集上去教乡镇中学,那儿离小米他们家也近,照顾小米他们姊妹几个也方便。可是,从小米家回来之后,他琢磨着要带着麦子读书,不管咋说,下面的教学条件跟县城里差了一大截子。为了能给麦子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他就听从安排进了县第二中学,然后,他把上面给的安家费连同两个月的工资都花在麦子上学上了,最后剩了两百多块钱,他拿给小米他们家了。刚才他去隔壁的张老师家并不是真的要喊张咪儿过来陪小米和麦子,而是从张老师那儿借了二百块钱,想让小米在城里转转,顺便给小米买身新衣裳,再给豆子他们几个捎点儿什么回去。

“其实,我感觉一小不如二小。一小的孩子仗着爹娘都是官员,以后不用担心前程,学习风气不如二小。二小里的学生都是市民、工人的孩子,以后没有什么靠山,学习风气要比一小浓厚。”张咪儿看着小米的大舅,皱了一下眉头说,“要是让麦子进二小,你也不用费多大的事,让咱们二中给你开个证明,证明麦子是你的子女就可以直接进二小了。”

“这个,我倒是打听了。有一点你没有考虑到,一小里的孩子都是干部子女,老师得罪不起,不管学生的学习风气怎么样,老师都得用心去教。再说了,全县最好的小学教师都给一小挑去了,师资力量要比任何一个小学雄厚。我设法让麦子进一小,看到的是一小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小米的大舅向张咪儿说,“麦子这闺女很懂事儿,进了一小之后,一定会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好好读书,绝不会跟其他的学生比别的什么东西,她知道自己没有任何的资本和其他同学相比,只有把书念好了。”

小米听着大舅的这话,心里一阵儿的堵腾,她原来还当麦子跟着大舅来县城读书跟去驴堆儿集那儿的学堂一样,大人把孩子领过去交钱就能读书了,这县城里的孩子进学堂念书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陈老师这样的想法也对,不管咋说,一小是全县小学当中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最好的小学,只要自己用心学了,一小出来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张咪儿听了小米的大舅的分析,点头认同了小米的大舅的想法儿。

“小米,听大舅一次。今儿要不是送麦子跟大舅来城里念书,不知道你啥时候能进一趟城。今儿好不容易进城里一趟,就满城里走走,看看新鲜。”小米的大舅转头看着小米说,“今儿我也让张咪儿过来陪着你和麦子了,待会儿咱们四个先到街上看看,大舅再领你们看场电影。县城这个地方,夜晚也很热闹,灯红酒绿的,你看看跟村子里的夜晚有多大的差别。”

小米虽说心里记挂着家里的姊妹几个,但大舅求着自己一样的话让她觉得难为情再推着说要回去了,她不由得向大舅点了一下头。

“那,咱们现在就走吧。”小米的大舅见小米答应了,看了一眼张咪儿和麦子。

“我得先跟爸妈说一声。”张咪儿向小米的大舅说着,转身就出了门。

“听张老师说,张咪儿这闺女学习成绩在整个年级都排在第一、第二的。”小米的大舅看着张咪儿后脊梁影子向小米和麦子说,“以后麦子念书能赶上张咪儿这闺女就好了。”

“大舅是说张咪儿书念得好?”大舅的话让小米追着张咪儿的后脊梁影子看了一眼,回头问大舅。

小米的大舅点了点头,说:“是,这闺女的书念得很好,很多的男学生都赶不上。”

小米大舅的话让小米吃了一个大惊,看起来,张咪儿这个闺女长得不算多惹眼,咋的就能把书念得这样好呢?是不是这念书识字儿跟一个人的长相没啥牵扯?不由得她看了一眼麦子,以后麦子要是能把书念得跟张咪儿这样就成!

“以后只要咱们家的麦子下功夫,一准书念得比张咪儿这闺女还好。”小米的大舅似乎看透了小米这个时候的心思,笑着看了一眼麦子,然后向小米说,“看得出来,咱家的麦子脑瓜子要比张咪儿的脑瓜子激灵,念书比张咪儿要会得快。”

大舅的话让小米很开心地一笑,说:“那是,在村子里我就觉得咱家的麦子跟个小大人似的,跟她年龄差不多的孩子都没她会想事儿。”

小米的大舅听着小米的话,看着麦子一笑,说:“看得出来,咱家的麦子长得就是以后有大出息的模样,以后准会有大出息!”

麦子这个时候把手里的那本书往下一放,看着大舅和小米说:“以后我就想让大姐他们几个享福!”

“成,有这个想法就成!”小米的大舅听麦子这么说,很满意地向麦子赞许着说。

小米听着大舅对麦子这样的赞成,好像一下子看到了麦子以后有了大出息一样,止不住脸上笑了。

“小米,待会儿咱们上街你得听大舅的!”小米的大舅见小米笑了,趁机说,“大舅说啥你就听啥,别跟大舅打别扭。”

小米向大舅点了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张咪儿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小米瞅着张咪儿,觉得张咪儿一下子变了模样,就是没看出来张咪儿哪儿变了。她又上下把张咪儿费心地看了几个来回,发现张咪儿脸上的那两个给叫做眼镜的玻璃片子变了。这个时候的张咪儿,脸上不再是那副边子很宽的眼镜了,而是玻璃片子四周围镶着很细的明晃晃的铁丝儿,这种铁丝发出的光有点儿晃眼。

“陈老师不是说要看场电影吗?我也很久没有看电影了,就跟同学换了副眼镜。”张咪儿见小米和陈老师都瞅着她觉得稀奇,笑了一下对小米的大舅说,“同学的这副眼镜度数比我的那副度数深一点儿,能看得清楚。”

“我说怎么看着你,感觉跟刚才不一样了呢。”小米的大舅瞅了瞅张咪儿脸上的眼镜,笑了一下说,“这副眼镜戴着显得比你的那副戴着秀气一些。”

“我爸也说打算明天给配一副这样的眼镜。这样的眼镜轻一些,不很压鼻子。”张咪儿说,“感觉这镜片儿不像是玻璃的,挺轻巧的。”

“那就让张老师给你配一副这样的眼镜。”小米的大舅向张咪儿说着,看了看小米和麦子,“咱们这就走吧。”

“走吧。”张咪儿应了一声,走到麦子跟前拉起麦子的手就往门外走。

小米跟着张咪儿也出了门。

小米的大舅最后出门,把门上落了锁。

“咱们先去哪儿?”张咪儿回头看着小米的大舅问。

“先到街上转转吧。”小米的大舅不自觉地把手插到口袋里摸了摸。

“成!先到商业街转转吧,那儿人多。”张咪儿建议似的向小米的大舅说。

小米的大舅向张咪儿点了点头,说:“先去商业街,顺便在那儿买点儿东西。”

得了小米的大舅的这句话,张咪儿像出笼子的鸟儿一样,扯着麦子的手,一蹦一跳地在前面引路了。

“大舅,啥是商业街?”走在后面的小米有些难为情地问大舅。

“商业街,就是街道两边都是卖东西的,热闹着呢。”小米的大舅向小米笑了一下说,“待会儿你到那儿就知道了,要是赶在晌午,满大街的人挤不动。这个时候人少了些,不过,还是比其它街道上热闹。”

“那就像赶集似的呀?”小米说。

“是。”小米的大舅向小米点着头回答说,“乌秧乌秧的人,每天都是这样。我回来的这些日子,经常去商业街添置一些用的东西,去到那儿就有些犯愁,那么多的人,本来几步就能到的店铺,得挤老半天才能到。”

“咋的会那老些人?”小米弄不明白了,“这个县城到底住有多少人呀?”

“不光是县城里的人,大多数还是从村子里来的人。你想,全县的人都往这儿挤,人能不多吗?”小米的大舅说,“还有外地人往这儿来,这个县城本来就不大,就更显得人多了。”

“这人都往这儿挤干啥?”小米更觉得迷糊了,“村子里的人不好好在家种地,往这儿闲溜达,我看呀,都不是啥成手的好人。”

小米的大舅给小米的这话说得一笑,说:“小米,现在很多的事儿跟你也说不清。不是来城里溜达的人都不是啥成手的好人,是村子里眼下很多人手头宽敞了些,来城里买些时兴的东西,还有很多是做买卖的贩子来城里批货回去卖。这样一来,城里就显得人多了。”

就这样一路小米和她大舅说着话,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来到了大街上。这个时候的大街要比刚才他们回来时热闹多了,很多骑着洋驴的人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看得小米觉得他们都在东一头西一头地乱窜。

“要不是今儿是星期六,这个时候大街上的人会更多,因为到下班时间了。这些骑自行车来往的人大多是一些轮休单位的职工,这个时候赶着下班往家回呢。”小米的大舅见小米对大街上的行人觉得稀奇,笑着向小米解释说,“咱们这个县城没啥要紧的工业单位,也看不出人多。大舅以前所在的那个城市,那个人多,不管是不是赶上星期天,这个时候满大街的自行车一辆挨着一辆,整个大街就像浇地的水渠一样,那个人啊,就是水渠里的水,你说那人该咋样一个多法儿!”

还有那老些人的城市?小米不敢相信一样看了大舅一眼。

“小米,你们姊妹几个都没有出过村子到过大地方,跟大地方相比,大舅以前所在的城市是个西瓜,咱们这个县城就是个西瓜子儿,小得远了去了。”小米的大舅说,“你上次跟我说想让豆子出去挣钱去,大舅挺赞成的。让豆子出去,一来能挣钱,二来也见见外面的世面儿。有时候啊,这人在外面一呆,就觉出了咱们跟外面的人差多远了。不是大舅说这话有啥意思,整天在村子里呆着,出来进去就是那几亩地,外面的世道儿啥样了,人家把咱们撇下多远了,咱都不知道。我倒是想,等豆子的婚事儿完成了,他要是不愿意出去,你就出去看看。这可不是大舅逼你往外撵你,这个世道已经变得都快十来年了。这十来年,人家已经把你们姊妹几个甩下去很远了。大舅也知道,这十来年你们还都很小,没有能扛事儿的人。眼下你们都大了,就麦子小些,现在跟着大舅了,没有啥子大的挂念,趁着这个时候去外面多挣些钱,你们姊妹几个的日子马上就能好起来。不知道你算过没,就那十来亩地,你们每年都在往里面赔着种,去掉公粮、统购等一些上缴的任务,去掉种子、化肥、农药,秋季儿的收成赔到夏季儿的投入上,有个灾荒啥的,恐怕还不够赔。这样年干年干,啥时候日子能真的有个好转?我听说呀,眼下人家外出挣钱的一天能挣上快二十块钱了,你算算,一天都能挣上快二十块钱,一年下来能挣多少?多少亩地种一年的收成才能赶上一个人在外面挣的钱?这样算也成,现在的小麦一斤三毛多一点儿,一个人在外面就按一天挣十五块钱,就是将近五十斤小麦,十天半个月下来就是一亩地一年的收成,那么,干一年下来呢?老古语话说,这人,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辈子穷。”

小米琢磨着大舅的话,觉得大舅跟自己琢磨得一样,只是自己没有大舅这样算计过,反正自己从村子里猫春他哥身上看出来了,出门挣钱比单守着家里的地要强多了。今儿大舅这样一算计,自己倒琢磨出来了,一个人在外面挣上一年的钱,能抵上家里几十亩地的收成,赶上人们说的以前的小地主家的一年的收成了。

“大舅今儿跟你这样一说,你心里也别着急,眼下咱得先把豆子的亲事儿给落实了。等豆子的亲事儿落实了,大舅跟豆子坐下来好好掰扯掰扯,他要是不愿意出去,就把家里的那十来亩地让他种着,你出去。”小米的大舅看了看小米,说,“到时候大舅想办法给你找给可靠的人带着你,这样,大舅也放心些。”

小米出了一口很重的气,说:“是啊,眼下要紧的是先给豆子哥把亲结了。豆子哥的亲不结,我是啥心思也没了。”

小米的大舅也跟着小米出了一口很重的气,看了看小米,这闺女,哪儿像一个十五、六岁的闺女家,说句不好听的话,上了点儿年纪的母亲也不一定能比得上她小米知道这样为一家人操心。只是可惜了多好的这么一个闺女,遇到了短命的爹狠心的娘。

麦子和张咪儿在前面有说有笑地向前走着,那个一蹦一跳开心的样子很招人眼馋。也真怪了,麦子这闺女在家的时候很少跟村子里的人这样说话,不是家里有个啥事儿要她跟人家来往了,她就很少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猴七猴八的满村子乱窜,她心里总是防着别人似的躲着人家。今儿见到这个张咪儿,到跟认识了多少年的熟人一样没啥子生分。小米在后面瞅着麦子和张咪儿,虽说大舅是自家的亲舅,必定他是个大人,又跟麦子不是太熟络,咋的麦子跟着大舅一开始会觉得别扭。不过,从麦子跟这个张咪儿见面就熟络的这个份上来看,以后有张咪儿这个闺女跟麦子做邻居,两个闺女能时常在一块儿说说笑笑,自己倒不用太担心麦子在这个地方落单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女人如花不是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