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汉高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他肯定会毫不谦虚地回答:“那当然是打败项羽那个狂妄小子,建立起大汉朝了。”
但是,如果问他最不愿提及的事情,他肯定会脸色一沉,支支吾吾地回答:“平城之围。”
平城之围,这场战役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竟然让高祖如此难以启齿呢?
原来,这场战役围困的正是汉高祖本人。
而围困他的敌人,正是凶悍无比的匈奴军队。
匈奴,这个游牧民族,如风一般来去无踪,让当时的皇帝头痛不已。
他们毫无定所,走到哪里就攻打到哪里。
这一回,他们将矛头指向了韩王信的领地。
韩王信,原本是战国时代的贵族,后来跟随高祖征战天下,因功被委任镇守边疆。
面对匈奴人的不断进犯,他感到压力山大,一再向高祖请求支援:“皇上,匈奴人太厉害,臣在这儿快撑不住了,您倒是赶紧派点人手来支援啊!”
高祖刚开始的时候,还积极地派兵增援,但随着韩王信的不断请求,他开始怀疑起来:“难道匈奴真的如此强大吗?当年秦兵都能打败他们,难道我们汉军会打不过吗?”
皇帝的怀疑,让大臣们有了可乘之机。
他们有人说:“皇上,韩王在外面手握重兵,现在又向您借兵,这本来就值得怀疑了。”
“而且,听说他最近跟匈奴人来往频繁,恐怕是表面上打着向对方求和的幌子,实际上想谋反吧?”
听到这样的言论,高祖立刻写信警告韩王信。
韩王信本来就已感到压力山大,现在又遭到怀疑,心中的信念瞬间崩塌。
他感叹道:“既然如此,我何必还要为刘邦拼命呢?不如归顺匈奴,或许还能闯出一片天地。”
于是,韩王信很快便宣布归顺匈奴,并将自己的地盘也交给了匈奴。
匈奴人欣喜若狂,对他说:“想投靠我们当然可以,但你要先表现一下你的忠诚。”
韩王信一听,便率领大部队转头攻击汉军。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邦那里。
他气得大发雷霆,胡乱砸东西,破口大骂。
大臣们等他发完脾气后,问道:“皇上,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您看我们该怎么办?”
他当即怒斥道:“还用问吗?朕在皇位之前打了多少次仗,这一回,还是要照打不误!”
刘邦很生气,决定亲自出马,为汉室讨回公道。
战争的火焰燃烧起来,汉军如猛虎下山,屡战屡胜。
韩王被逼得无处可逃,只能逃向草原深处,寻找新的庇护所。
刘邦并未因此止步,他乘胜追击,直至晋阳。
他见汉军气势如虹,心中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一性次解决敌人。
为此,他派人出去刺探情报。
探子回来报告说:“放心吧!匈奴那边只剩下老弱残兵,乘胜追击,咱们准能胜利。”
刘邦听了喜出望外,但在这时,他仍然保持冷静。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派了一批人出去侦查。
等他们回来后,一位名叫娄敬 (刘敬) 的大臣,对刘邦说:“虽然现在看起来匈奴只剩下老弱残兵,但我们不能不考虑战争中可能出现的阴谋和手段。”
“皇上,他们的精兵可能藏在暗处,正等待我们自投罗网,我建议您千万不能上当。”
刘邦正忙着规划胜利后的美好蓝图,哪里会听他的逆耳忠言。
他沉着脸骂道:“简直是杞人忧天!匈奴人口本来就少,我们一路打下来,你觉得他们还能剩下多少?”
为了稳定军心,他让人把娄敬关了起来。
事与愿违,刘邦的心愿当然没有达成。
他领着三十多万汉军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的时候,四十万匈奴兵从四面突袭。
他们挥舞着大刀,杀气腾腾,一路喊打喊杀,径自冲进了汉军阵营。
汉军士兵们慌了,将军们也慌了,高祖更加慌了,大声嚷道:“快,快,突出重围!”
汉军将士拼尽全力,终于杀出一条血路,让高祖逃命。
刘邦突围后,一路仓皇而逃,直到白登山这个地方才停下来。
匈奴骑兵步步紧逼,将剩余的汉军重重包围。
这会儿,外面的汉军冲不进去,救不了高祖;而里面的军队拼尽全力,仍然无济于事。
高祖及其身边的军队一缺粮,二缺草,再加上天气寒冷,很多士兵都被冻伤。
他心急火燎,拉着周围的人商量对策。
这时,谋士陈平站出来说:“皇上,我们都被围困好几天了,外面的人如果能够救援早就出手了,现在看来,我们只有从敌人内部入手,才会有一线生机。”
“大王您给冒顿单于的正室夫人阏氏,送一份大礼,煽风点火说,汉皇帝想送一个美人给单于做老婆,阏氏准帮咱们说好话。”
刘邦点头称是,并让他着手去办。
于是,陈平让人带着珠宝黄金去见单于(匈奴人的老大)的老婆阏氏,请她帮忙说点好话。
阏氏收下礼物后,害怕失宠,便跑到老公面前去说:“咱们是打惯游击战的人,现在就是把大汉的皇帝杀了,把他们的皇城给占了,咱们也住不惯啊!”
“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的皇帝放回去,一来咱们可以保存实力,二来可以让他今后定期上贡点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相公,你就听我的,准没错!”
事实证明,男人无论多厉害,都经不住老婆吹耳边风。
单于听信了阏氏的话,便让队伍撤出一条道来放高祖离开。
平城之围,到了第七天,高祖终于得到一线生机。
陈平为了确保汉高祖平安,在撤离的时候,特命弓箭手左右开弓,时刻戒备,迅速地撤离了战场。
这一战过后,大汉朝的军队偃旗息鼓,在匈奴面前数十年不敢大动干戈。
汉高祖为了确保周边地区的安定,开始从汉宫中挑选公主,拉开了汉朝和亲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