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凤十九年十一月七日,凌菲菲为马鸿松又生下了一个儿子,马鸿松起名为马归兴。这也是除了伊莉莎.拉奇之外又一个给马鸿松生下皇子的后妃。凌菲菲在后宫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弘凤二十年二月十七日,英格丽.拉曼为马鸿清又生下了一个儿子,马鸿清起名为马归永。
拉曼如今才三十一岁,但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不过依然年轻漂亮。马鸿清非常宠爱这个妻子,生活等方面也都西洋化,为了让妻子更加漂亮,不让她身形走样,为此两人商议后以后如无特殊情况将不再要孩子。现有的两男一女已经很快乐了。
其实在整个晋国皇室这一代人中,马鸿松最劳累,马鸿寿最冷静,马鸿邺最好玩儿却有人缘,马鸿翔善理财,而马鸿清虽然最小,却最快乐最自在。他因为最小,母亲去世的早,无论是作为皇帝的哥哥,还是其他几个哥哥,以及不是亲母胜似亲母的太后郑舒丹,都给了他无与伦比的关爱。一切都由着他,从留学到学军事,到娶媳妇,再到打仗立功,到如今入阁办事,一路走来还是比较顺利的。
虽然马鸿清一路顺风顺水,身上也难免有一种骄傲之气,有一种洋人的自信甚至是自傲,但还并不算冷漠。郑舒丹在他略微长大时候就告知了他的出身和生母的情况,没有隐瞒他。而且从小教育他要平和要谦逊。虽然如今谦逊有些少了,自傲多了,但平时还是一个较为平和的人。也许是接受洋人的思维多,他也是马鸿松几个弟弟中对待下人最温和有礼貌的人。
弘凤二十年五月,鉴于警务署赖化行多年来的优异表现,马鸿松正式下诏将警务署升格为警务部,列入内阁下属各部之一,赖化行为警务部尚书,警衔为都指挥使,同时仍兼任仪仗司副都指挥使,还挂着陆军少将军衔。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八月,铁路总局上报历经七年的建设,东宁行省贯穿南北的从宁河港到武宁州并连接到永晋府的长度约为八百里的铁路终于通车,计划最晚次年初就能运营了。而保宁行省的铁路也有了一些进展,但是这里崇山峻岭施工不便,且经费、人员都十分艰难。所修建的铁路都是在西部邻海的平坦地段,首府广晋府与外界的交通仍然是通过附近的河流或者是关口。
晋国朝廷和东宁行省为了这条路,花费了八百多万晋圆,其中有五百万是向英国的借款,这都是为了能够尽快修通。因为有借款,东宁铁路这段自然少不了英国的利益,他们这段铁路中控股六成,还有技术、采购方面的特权,这是没有办法的。晋国要还款成功之日才能真正完全控制这条铁路。可以说这段铁路是英国控制的也不为过。
七月,内阁正式起草并上报马鸿松通过了民法、商法。
这两部法律都是以布鲁斯国、英国为借鉴而颁布的,从此,晋国的西化进一步加深了。而伴随着战胜西巴斯鹰国,晋国内部从上到下反对西洋化改革的也越来越少了。
九月,科举制度被废除,西洋化的人才制度开始成为主流,晋国内阁各部也于十月开始正式规定强制性采用西洋礼仪,废止传统的跪拜礼仪。避讳、守孝三年的规矩也被废除。其实之前马鸿松下诏废止各种传统礼仪外,已经有很多部署衙门改变,但传统的力量很强大,内阁和马鸿松也给了他们机会适应。但如今决定不再等待了,而反对声音也微乎其微了。
除了这些外,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情是马鸿松嫡长子马归华的婚事。而且计划年底就办完,也已经开始筹备,但是人选问题一直难产。
马归华的妻子是不由自己决定的,这他自己也明白。这不是一件单独的家事,也是一桩政治斗争的产物。毕竟他是嫡长子,极有可能继承皇位。
伊莉莎.拉奇内心对马归华常年由郑舒丹调教虽然表面不说什么,但内心是不大高兴的,他希望能延续英晋友谊,让儿子再娶一个洋人,这样以后他们生活起来更方便。然而他只是在前年略微露出一点风声,就遭到了马鸿松、郑舒丹的一致反对,即使是儿子马归华也明确表示不会找洋人为妻。
既然无法找洋人,那就是汉人。也自然得从大族中寻找。
伊莉莎.拉奇在各大家族的合适的女子中看对的是西化感风格较强的袁隆安的女儿袁敏馨,袁敏馨比马归华小两岁,生活开放西化,传统的思想很少,而且与大族之间的关系都很良好,而且马归华和她也很聊得来。因此一段时间内都认为袁敏馨将迟早成为马归华的妻子。
然而对于马归华的婚姻,伊莉莎.拉奇虽有很强的影响力,但也只是影响力,决定权在马鸿松和郑舒丹二人手中。皇族内部事务,没有他们二人的同意或者默许,根本不可能定型。
袁敏馨最后没有成为马归华的妻子,然而却成为了伊莉莎.拉奇的次子马归信的妻子,并在前年五月按照西洋礼仪在外结婚了。回国后也十分低调,专心于跟着马鸿翔做生意,不干预政务。
马鸿松、郑舒丹对马归华妻子的要求是比较多的,核心共同点是汉人内的世家大族,不能是洋人,要东西学兼备,相貌端庄,是一个贤内助,还要有一定的辅助之才。但是也有分歧,马鸿松中意的人选是王宁晋的女儿王梦瑶,是王宁晋之子王德榜的妹妹。王德榜是王宁晋独生子,在女儿出生时妻子因大出血去世,他因为伤心过度三年后也就因病去世了。而王梦瑶作为王宁晋最宠爱的女儿也是唯一的骨血,就更为疼爱。她比马归华小六岁,却正是最年轻漂亮的时候。而郑舒丹最中意的是卫长庆的孙女,卫瑶林的独生女,卫仲康的妹妹卫玉玲。这是郑舒丹亲眼看着长大的。她的相貌在大族中是数一数二的的,为人稳重,也从小学习东西方文化和语言,是郑舒丹认为的最合适人选,至少不亚于袁敏馨。
然而卫玉玲的提法刚被提出没几天在宗亲内部秘密讨论时候,首先就被马鸿松的弟弟马鸿寿否决了。马鸿寿说的话很绝,他说:“玉玲是个好姑娘,卫家也忠心耿耿,然而卫家已经威权太高,如果让其继续为后妃,将来如果是皇后的话,外戚的势力必将威胁皇权。”
这句话直指要害,不仅马鸿松以为然,连郑舒丹自己的儿子马鸿翔也表示赞同,这让郑舒丹有些几乎下不来台,但是马鸿松却深以为然,最后卫玉玲被首先刷掉了。
卫玉玲被刷后,郑舒丹又提出了一个人选,即自己的侄孙女郑晓莹。然而还是被否决。理由是换汤不换药,卫、郑两家关系。
至此,郑舒丹也明白了,卫、郑两家的人,马鸿松是不会考虑的。而她也不希望王梦瑶如愿,因为王媛薇、王子师姐弟当年暗中对卫家和自己进行打压,这让卫、郑两家对王家始终不放心,而且彼此双方虽然早已经不是当年那样明争暗斗,但内心的芥蒂仍然是存在的。
马鸿松虽然能够以皇权强推王梦瑶,但无异于将自己与皇太后郑舒丹在此事上的不和公开暴露。毕竟郑舒丹在自己成为储君一事上有大功劳,多年来也极少干涉自己的政务,卫、郑两家也是尽心尽力辅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撕破脸皮的。因此他不得不暂时搁置,改为说服郑舒丹,让她能最终接受王梦瑶,并让卫长庆去劝说。
卫长庆自然希望自己的孙女成为马归华的妻子,但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他知道这不可能,为此他在六月的时候就进宫亲自劝说这个小姨子。
卫长庆:“太后对卫家的恩情山高海深,老臣铭记于心,然而天意不可违,这是命啊。”
郑舒丹:“只要我不同意,我就不信王梦瑶能成为正室。”
卫长庆:“陛下的性子一般情况确实不会,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忍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用尽陛下对我们的信任和容忍啊。”
郑舒丹有些犹豫了,不说话。
卫长庆:“老臣已经年近百岁,福寿够了,您也年近九十了,能活到这年龄有多少,何必呢。您既然当年能放弃为儿子争储,今日为何放不下呢。”
郑舒丹:“是皇帝让你做说客而来啊。”
卫长庆:“是,但也是为了我们两家啊。”
郑舒丹:“姐夫所言有理,我再好好想想吧。”
卫长庆的话当时不以为然,然而慢慢地触动了郑舒丹的内心。当年自己的大度,换来了卫、郑两家如今的风光无限。如今自己老了,已经是土埋大半截的人了,何苦又何必再这样呢。自己年轻时候素以宽容、开朗而深受宫廷之人尊敬,如今自己老了,怎么反倒不如从前呢,莫非多年位高权重的经历让自己改变了?
八月六日,郑舒丹请马鸿松来自己的宫中,没有了客套,开门见山地就说:“我老了,加上常年在内事厅,管着后宫,有时候真是不由自主。就王梦瑶吧,我没有意见。”
这让马鸿松很意外,按着他的了解,郑舒丹不大可能轻易同意,至少会讨价还价,但是如今开口就这样,让他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郑舒丹:“你也知道,卫、郑两家与你娘的王家当年是有芥蒂的,这是事实存在的,毕竟你舅舅当年是文官集团第一人,卫长庆是武将集团第一人,还是政坛后起之秀,彼此争斗在所难免。”
马鸿松:“母后,过去之事就不说了。您对我的大恩大德我是没齿难忘的,这我是记得的。”
马鸿松没有用朕,而用我这个称呼,也是表明了自己的诚意。
马鸿松接着说:“不管是王家,还是卫、郑两家,都是追随先帝的从龙功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郑舒丹:“是啊,多年来一直如此,可此次老身还是想的简单了。看来不得不服老啊,毕竟国事重要。”
马鸿松很高兴郑舒丹想通了,而且竟然没开口提任何条件。其实不提条件就是最大的条件,就是最难办的,然而这都不是事情。
八月十七日,马鸿松正式公布马归华将和王梦瑶在十一月二十日这个提前选定好的良辰吉日完婚。
王梦瑶,王宁晋的女儿,是一个接受传统教育的古典美女,但是如今是西洋化的时代,他早年也不得不学习洋文,对西洋文化有所了解,为人也更为宽容,然而知女莫若父,王宁晋对女儿的评价则是:“一个看似柔和但骨子里很传统的孩子。”
马鸿松公布后,马归华接受了,他不得不接受,不能不接受。他虽然见过王梦瑶,也有一定的好感,但是他至少到现在还无法接受,却不得不接受王梦瑶。而有同样感觉的也只能是王梦瑶了。
马归华既然要结婚,自然要有名分,即使他是皇长子,但按照晋国的规矩,即使他成婚要封王,也得有流程。故而在其大婚前,马鸿松加封儿子马归华为宁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兼领宁安府尹。当然这不过是个虚名。
王宁晋要成为皇帝的亲家了,自然一时间王家府邸是门庭若市了。虽然王家自王宁康卸任后朝中再无官僚,然而王家控制着晋国的最大报设海山时报还有晋国最大的洋灰厂、火柴厂,并且在几年前又投资学校建设。在弘凤十七年创办了晋国第一所民营大学——安海大学。可以说在晋国,虽然官场上不一定常和王家打交道,但生活中人们看的报纸,用的火柴,都在和王家打交道。除了这些正大光明的产业之外,王家依然暗中经营着一些灰色行当,晋国的最大青楼——宁心书院,王家就是最大的股东。这里不仅有东方美女,还有西洋女子,里面还有赌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娱乐风月场所。连兴京府、警务部、仪仗司有时候也不得不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不愿轻易招惹,而且这也是地方的财神爷。此外王家还在洋人的燕朝地盘内投资经营各种生意。简单来说,王家如今身家没有千万,也在八百万以上,属于晋国的顶级大族之一,没几个人惹得起。
其他大族也知道王家是马鸿松早就选好的亲家,因此早早都与王家打交道,或者是加强生意上的合作,目的就是以后。生意场的利益一丝一毫也不亚于官场和战场啊。
十一月,马归华完婚后,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然而他和王梦瑶两人彼此都对对方很尊敬,却感到很陌生,有时候反而还不如以前了。
十二月,在伊莉莎.拉奇的建议下,马鸿松决定让他们第二年去外国兜一圈,一来散散心玩一玩儿,二来学着自己当年访问西洋诸国,与之交好,为国家谋取利益。
考虑到两人是第一次出国,虽然语言没问题,但马鸿松不大放心,就干脆让马归信夫妻也一起去,兄弟两家一同出去。并派自己如今很信任的两个侍卫傅有林和庾博伟之子庾永波一同跟随。就定在二月初出发。
弘凤二十一年正月,在内阁建议下,矿部、工部正式合并为农工商部,并吸收了户部中与农业有关的衙门,尚书为林凤鹤,原为工部侍郎。
二月五日,枢密使李靖康因病去世,马鸿松下诏追赠为太保、太尉。而枢密使一职悬空。
枢密使一职悬空不稀罕,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马鸿松默许陆海军总参谋部将枢密院的人员全部收揽到自己名下,枢密院几乎成为空壳了。
这种情况是不能允许的,邵文贤建议将枢密院与功德府合并为一个新的养老顾问衙门,一来收容老臣,另外可以让他们供皇帝遇事时咨询,而且在英国也有一个这样的衙门,至于相关的案卷文书,则分类由陆海军总部、国史馆等保留。马鸿松同意。
三月二日,马鸿松正式下令将功德府的人员全部并入枢密院,新的衙门仍叫枢密院,但是长官的名称有所变更。枢密使改为枢密令,枢密副使改为枢密副令,两到五人不等。下设军务司、内政司、文学司、商务司、律法司,各司设一名主事,两到三名协理。可对朝廷的相关政策向内阁、皇帝提出建议,但是没有决定权。
三月二十日,陆军元帅郑云柯因病以九十二岁高龄去世。
马鸿松不甚悲伤,下令追赠太傅、太尉、宁安郡公,国葬。
三月二十七日,程津瑜为卫仲康生下了一个儿子,是卫仲康的第二个儿子,叫做卫衡元。
五日,新的完全换了一个职能的枢密院成立。首任枢密令为卫长庆,枢密副令为庾世泽、刘玄铭。另外之前卸任的各部尚书、侍郎和内阁大臣也全部一窝蜂地被安置进入了枢密院。
二月十日,马归华一行人从兴京府启程出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外洋之旅,此次他们的计划几乎都是由马归信来安排。毕竟马归信出过国,可以说是晋国宗室中除了马鸿清之外最洋化的人了,虽然才二十出头。
马归信给哥哥嫂嫂安排了一次几乎是环球旅行,他们不用担心钱,皇室内库给了他足够的钱挥霍。
从二月出发到五月初,除了在东天竺的生活外,就是在路上。五月进入了西洋境内,重点还是英国、布鲁斯国、佛朗斯国这三大强国。
在弄不清楚马归华的明确政治和外交立场前,务实的英国只是给予礼仪性的安排,没谈实际问题。他们在英国也一直住在布莱利的庄园中,再怎么说那是自己的姥爷。而且布莱利的庄园已经有了最新式的照明工具,比煤气灯更明亮和安全,叫做电灯。
马归华兄弟很是喜欢,当即订购了两部发电机,准备回国时候带回去试验,然后将来大规模普及。
布莱利已经老了,但地位却很高,是英国下院外事委员会的一把手,且家产雄厚。多年来对晋国也颇多帮助,但回报也不少。他如今家产六百万镑,折合三千多万晋圆,是一笔庞大的资产。而其中有约三分之一是晋国或者通过晋国在东方的生意获得的。
对于两个外孙到来,布莱利很高兴。
马归华、马归信在与布莱利的亲情之外,两兄弟诉说的最重要的就是英晋公司在晋国的总董德克森在晋国二十多年来,虽然有巨大的收益,但是在晋国的人缘却很不好。晋国官府对他讹诈、敲诈和巧取豪夺不满,皇室也不满,即使是伊莉莎.拉奇有时候私下也骂他是贪得无厌。而且不止是说说,还拿出了实证。
布莱利对于德克森的所作所为自然是清除的,但是德克森确实很能干,每年能为他至少提供几十万的纯利,加上两人私交甚好,属于忘年交那一种特殊关系,故而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免职。
然而布莱利如今也年过古稀,身体也大不如前了,英晋公司是他所有资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自然不愿意在自己死后将这份家产留给外人,也不愿女儿和女婿在自己死后有不满,因此他当面向两个外孙保证以后会让德克森改进的,同时还说了一句话,即: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为了女儿,我什么都舍得。
这句话让马归华兄弟两人抓住了,他们兄弟两有了一个建议,在布莱利有生之年让他立一份遗嘱,明确他死后自己的所有遗产全部归属于女儿,这样也就是说布莱利经营数十年获得的财产将能够属于晋国皇室。
为此,马归华让驻英国公使徐绍康平时一定要多和布莱利来往,密切联系,争取更大的好感,目的就是他的地位和影响力,而现实的财富就是那六百万镑的巨额资产。
在佛朗斯国、布鲁斯国,同样受到了礼遇。两国政界高层只是礼仪性的见了见他,但是两国不同于英国,他们更在乎在晋国的商业利益。马归华、马归信虽然带不来政治、外交效益,却能带来经济效益,也是一个不亏本的买卖。在布鲁斯国,他们见证了新式的德律风(电话),但是这种设备还有一些缺陷,仍在改进中,但是他们很感兴趣。
两人不是军人,但是随行的傅有林和庾永波却是,他们参观了兵工厂,不过没有购买权,但是兵工厂却赠送了他们几件新式的步枪、手枪和火炮、军舰模型,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回国推销。
从布鲁斯国出来后,他们也没有急着回国,而是继续走海路去了米里加国,这是一个富饶广袤的国度,也是一个建国百年多的国度。
他们抵达米里加国时候是当年的十月份了,走访了五六个大都市。
对米里加国的第一印象就是工业的强大产能,到处是工厂、高楼和烟囱,许多商品的产能都是世界第一。
看到了这些,马归华、马归信都不得不佩服,太强了。
除此之外,第二印象就是歧视。米里加国的白人对非白人的歧视,富人对穷人的歧视,有钱有权的白人那就是高人一等。虽然不是白人,但只要有钱也可以高人一等,这就是米国。
第三印象就是放荡不羁,每个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自由,但是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有时候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对于这些,长于经商出过洋的的马归信夫妻看的很淡然,也能够适应。而且自己协助叔父马鸿翔经营内库,在米国的几个月里很快与米国一些厂家打的火热,签下了许多协议,主要是购买机器、农具,并请他们派人前往晋国考察,方便在农业、机器方面的合作。
与弟弟的淡然洋化不同,马归华夫妻则不然,他们一方面惊讶也羡慕于其富强,然而对其的歧视和过度的放荡不羁十分不理解和不满。认为西洋欧欧洋巴洲诸国也有这些毛病,但还可以容忍,而米里加国这些则完全是无法接受。更何况西洋诸国还隐约有一些人情味,而米里加国则不然,马归华更是私下和王梦瑶说:“米国是最虚伪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且善于用伪善骗人,制造圈套。”
弘凤二十二年三月底,马归华一行从米里加国西部港口出发,启程回国,回的途中要前往一趟东町国、燕朝。
五月中旬,他们抵达了东町国,停留了半个多月。
东町国的变法要晚于晋国,但是成效显著。在这里,他们很喜欢一种交通工具,即人力车。还买下了两辆,希望能在晋国推行,这比马车方便,也没有马车的马粪等问题。
六月中下旬,他们抵达了燕朝松江府,住进了这里的洋人租界,这里有他们的房子,还有王家的产业,所以很方便。
如今的松江府完全可以看成是燕朝的缩影,租界内几乎是完全洋化,与西洋没什么两样,西洋可以见到的,这里基本也可以见到,或者很快也可以见到,包括最新式的电灯、德律风。而租界之外,则几乎还是传统的农业时代,生活艰难。洋人的租界虽然生活也很艰难,但机遇却不少,故而有那么多人要到松江府闯荡,就是为了一线生机。
从松江府出来后,他们准备返回兴京府,本来要前往海山洲的,然而佛朗斯国与燕朝在东南地方、南交国和海山洲发生了大规模作战,如果强行南下,会有危险的,为此只能绕道海山洲东部返回。
因为要绕道,他们到了八月底才抵达了海东州东部港口,然后从海东州经铁路返回了兴京府。
至此,他们结束了一年半的行程。
在一年半里,马归华发现自己曾经很喜欢的袁敏馨与自己已经不是一类人了,而是和自己的弟弟马归信是真正的一家人、一类人,他们更能适应西洋的生活,也习惯并喜欢着。他们喜欢并追求热闹、刺激和利益。而自己和王梦瑶,在一年半里也逐渐产生了感情,发觉这才是一生的伴侣,他们的内心更稳重,更喜欢稳定的生活,追求的是平安、稳定、幸福。
除了这些外,马归华发现王梦瑶除了必要的场合之外,更喜欢穿传统的汉族服饰,对西洋服饰虽然也有兴趣,但内心似乎更为传统一些。而王梦瑶也发现虽然马归华有一半的西洋血统,但是在郑舒丹多年亲身教育下,却反而更像一个传统的东方人。这是大出意料之外的。
在他们回来后,马归华又被晋封为琅琊郡公,仍领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和宁安府尹如故。
也就在他们外出旅行的途中的弘凤二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卫长庆的孙女卫玉玲嫁人了,嫁给了身家数百万的大族官商顾家的儿子,时任宁海运输公司总经理顾廷明的长子顾子庆。
卫玉玲嫁人的当天,自不多言,兴京府一时轰动。晋国的所有高官和高级将领,还有豪门富商全去道贺。马鸿松、伊莉莎.拉奇、郑舒丹也都给予了厚赏。荣亲王马鸿寿还奉马鸿松之命代其出席,马鸿邺、马鸿翔、马鸿清及其家人也全部前往祝贺。可以说没有一个大臣的子女结婚有如此高的规格和待遇,这是第一例。
佛朗斯国与燕朝的战事,本来晋国可以置身事外,但是牵扯到故土海山洲,晋国难以完全割舍。
七月的时候,外务部与佛朗斯国达成秘密协议。主要内容是:
佛朗斯国保证尊重晋国在海山洲的原有利益,不会侵扰;
晋国不干涉佛朗斯国的行动,并出售粮草给佛朗斯国;
晋国不会出售作战物资给燕朝;
晋国保证战后将在大成国的原有货栈、仓库等全部转让给佛朗斯国;
佛朗斯国加强与晋国在海陆军、银行贷款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这个协议,晋国获得了佛朗斯国的支持,佛朗斯国则排除了所有后患,还能趁机打开晋国这个英国占优势的市场。面对发生在故土海山洲的作战,晋国无力干预,只能是换取自己目前急需的贷款等方面的现实利益。这是无奈的选择。马鸿松刚开始有些不愿意,但很快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八月,海军部向佛朗斯国银行贷款一百万镑,折合五百万晋圆。在维美港兴建一座佛朗斯式的现代化造船厂,并在五年内由佛朗斯国提供设备、材料、技术帮助晋国建造一艘五千吨即铁甲舰、一艘三千吨级海防铁甲舰、三艘两千吨级巡洋舰、若干炮舰、鱼雷艇等。但是新建的舰载火炮要用英国样式,是为了方便后勤使用。晋国以保宁行省的烟草和东宁、永晋两省的铁路收入逐年偿还贷款。
十月份,马归华、马归信兄弟返回兴京府后,首先做的大事就是在皇宫中找人安装电灯,而电灯的光亮度确实比煤气灯要强,而且更安全一些。
马鸿松也是一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尤其爱晚上看书,所以对照明工具最感兴趣,不久就找来了弟弟马鸿翔,让他看能否筹资兴建一个电灯厂,先在皇宫和兴京府逐渐普及。最好是能将煤气厂改进,看是否可以改建为电灯厂,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费用。
除此之外,马归信此次还带回来米里加国新的烟草,他准备召集人手与本土资产的烟草进行综合搭配,以改良晋国自产的烟草。并想自己建立一个烟草厂,一来想自己做事,二是想为皇室创收。马鸿翔同意,让他自己放开胆子去做,能做成的话当然是好事了。
十一月,内阁达成一致,就立宪、组阁、允许设议会和组党达成一致,并上报马鸿松批准。并计划在次年开始拨款修建议会大楼,同时在最晚五年内制定宪法、设立议会、允许民众组织党派。并进行选举,而且决定于次年派人前往西洋学习议会政治的运作和流程等,专门考察宪政。
之所以能在立宪等问题上达成一致,除了马鸿松希望尽早实现外,就是民间已经不断有力量希望能够实行立宪。如果是在燕朝那样传统守旧占优势的国度,立宪至少在今日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在晋国这种常年与西洋打交道的地方,在百姓与西洋接触日益频繁的地方,在已经开了风气的地方,一旦开了口子,那必将成为潮流。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开放,这样会更有把握。而且一旦立宪实行成功,晋国在西洋心中的位置也就大不一样,对外交方面至少是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