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替工厂管理出妙计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2884字 发布时间:2023-12-01

第六章 替工厂管理出妙计 

大会以后,为贯彻落实厂部的厂规厂纪和发展规划,厂领导班子三名干部组成巡视组去各地巡视。向河渠为年报走不开,在家主持全面工作。阮、蒋、向三人这一圈花十三天时间,行程四百余里,全面进行了巡视、调查,用向明的说法还只是走马观花,有一半以上的公社没有去。

向明说这一圈可累死啦,融冻路难走,江南更有很多山路,真他妈的难走,许多时候根本不能骑车,只好步行。向明问:“哎——,河渠,江南二十七个公社你真的都去过?”向河渠点点头。“就用二十七天?”向明不相信似地问。向河渠还是点点头。“你他妈的怎么走的?”

“你呀,没听三国他们说,瞧瞧我也跟老余说上了。”蒋国钧笑着说,“你没听他们三个说,最多时一天跑四个公社,没把他们累爬下。”

“别说这些少盐没油的话了。”阮志清见蒋、向二人好象在为向河渠表功似的,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样面面俱到地巡视也不是个办法,大家动动个脑筋,想个主意,既能抓得住,又不致太分散。”

向河渠试探地说:“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蒋国钧说:“行不行,说出来才知道。”

“我是从分厂这个名词上想出来的。现在的分厂其实就是车间,只是叫着好听,谁也没把它当成分厂来看待。我想”向河渠斟酌着说,“以人地相宜设置分厂,一个分厂管几个车间,分厂设分厂长、技术员,专管巡视、检查各车间的工作。分厂备日记,每天记载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分为一般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产生的效果等栏目。”

“好!”向明首先赞成。

“各车间定期自查互查,厂方拟定检查细则及得分,由分厂厂长主持打分。”

阮志清眉头一扬,笑着说:“这主意不错,继续说。”

“全厂开展评比活动,以优胜红旗和电视机作优胜标志,谁赢谁得红旗捧电视机。”

蒋国钧问:“是以车间为单位还是分厂?”“以分厂为单位,分厂回去再评比。”

向明问:“定期巡视还搞不搞了?”“不搞了。”向河渠说,“可改为各分厂互查,由厂方派人参加,推磨式互查。”

老蒋问:“你是说江南查蒲州、蒲州查沿江、沿江查蒲江,蒲江查江南?”“对,也可以打乱抽莶。”

阮志清说:“我看这个办法可行,大家再想想、凑凑,将办法搞完整。另外就分厂长人选也要酝酿一下,晚上商量。”

晚上商量有结果是:全厂建沿江、浦江、蒲州、江南四个分厂,分别任命缪丽、马如山、赵国民为沿江、浦江、江南分厂长,调方国成到蒲州任分厂长,任命王建安为青阳车间主任,各分厂长兼任分厂所在地车间主任,调阮秀芹至厂部任辅助会计兼肝素车间核算员,改原肝素车间核算员葛春红为后塍车间核算员。各分厂所在地车间核算员兼分厂技术员。各分厂自选一名职工兼所在地车间副主任,兼职人员的工资按原工资加10%计算。由向河渠设计分厂日记、测查细则,请印刷厂印制下发。每个月各分厂自查一次,每季度各分厂互查一次,优胜分厂在季度互查后评定,电视机随优胜红旗而定行止。

这一决定立刻在全厂掀起比学赶帮超运动,从而将生化事业推上顶峰,八一年一季度激素总产竟达一百另三公斤,其中江南分厂四十七公斤,占全厂45·7%,肝素十七公斤,季度总产值二十六万元,利润七万多,可把生化厂上下乐坏了。

何只是生化厂的人乐坏了,王梨花也感到高兴。她弟弟到生化厂上班了,能拿到四十几块钱一个月呢,比她还多十多块。只是当什么主任,她有些担心,担心弟弟只是个初中生,没见过多少世面,能当什么主任?这个冤家也真是的。于是托周兵捎一封信给向河渠,让他重作考虑。

其实王梨花错怪向河渠了,那次厂管委会上就人事问题讨论时,阮志清说:“目前人满为患,要来我厂工作的人太多了,我跟宋书记商量了一下,眼前只能收郭书记的侄女儿、袁部长的外甥、老蒋的外甥女儿和向会计的王建安四个人。我的意见公社两领导的子女放在肝素车间,老蒋的外甥女儿原打算放在肝素车间当核算员的,现在阮秀芹调回来,后塍就缺个核算员,改由老蒋的外甥女儿叫----,噢,叫葛春红,由葛春红去担任,王建安挺精神的,赵国民离开青阳到后塍,就由他来担任,方国成从东莱调到老蒋那一片去当分厂长,余广德从后塍调到东莱去顶替方国成,大家看看怎么样?”

向河渠说:“谢谢你的关照,建安当车间主任恐怕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到一个公社负责一个点好。”

向明问:“王建安是什么人?”“就是吃饭时那你斜对门的小伙子,向会计的小舅子。”老蒋开玩笑地说。

看向河渠窘迫无措的样子,阮志清笑着说:“老蒋说笑话的,别当真,让向夫人知道了要吵架的。是向会计女同学的弟弟,初中毕业生,蛮神气的,也很勤快。”

生化厂的车间干部除马如山是老支委外,全部从一线工人中选拔,叫王建安当车间主任也符合这个厂的常规,没人觉得特别。

周兵捎回的信,向河渠读后写了回信,全文如下:

“兰:

让建安弟当主任不是我的本意,领导错听周兵乱说,有意关照,我也只好将错就错。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他认真办事,按厂的章程办事,就不会有多少失误。我的外甥赵国民在江南,是他的顶头上司,会关照的,放心就是。

他几次说到谢谢,我对他说:‘要谢谢你姐姐去,是你姐叫我关照的,谢我干嘛。’吃了几天饭,带来米,要跟我结帐,我说回去问你姐吧,她让算就算,我去王庄也不带锅子嘛。你说好笑不好笑?

弟弟的文化学习问题,你得过问一下,盼他通过自学能达到高中水平,到那时才能另外设法。要在社会上站住脚,没点水平是困难的,你说呢?

由于工作的烦忙,《一路上》的素材整理十分缓慢,不过虽然缓慢,整理过程中心情总是随着事情回忆而激荡不已的。徐兰是你的化身,而青山却是我的影子,我们俩的悲欢将始终贯穿于《一路上》的前后,时隐时显。

原来担心没多少东西可写,现在才知道许多事情在催着我去写了。一桩桩一件件见闻激动着我的心:那‘板床轧轧叹更长,泪湿枕巾、心被心牵’‘彻夜未寐泪盈盆,远眺倚柴门’的缕缕情丝;那‘纲纪毁、声声秋、泪海河,’‘帽子漫天飞舞,动轭挂牌游’的桩桩往事;那‘神佛前、虔诚求、望保佑:有贴心人、与君同舟、死也瞑眸’的诚挚心愿;那‘人生路上多艰难,林立暗礁,步步险滩’‘是非海里遭沛颠’的坎坷历程都推动着我去写。前几天听到一位解放初期就参加工作的老干部谈起他当大队支书期间所受的排挤、打击,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已约他来谈谈,想将他也揉进《一路上》中去。

徐兰的感情、喜忧和曲折经历,我只能约略地知道,体会不太深,盼望你能以你为主体,将素材收集、整理出来。在徐兰身上应当有你的泪花和喜悦。大约在我所收集的素材大体整理结束时,将会前去拜访你,那时希望能看到你所收集整理的素材,当然也许工作需要我会提前来王庄的,那又当别论了。

周兵说你生了个女孩子,韩家不高兴,立志连回来看一下也没有,你为此哭了不少,是吗?生女孩又怎么啦?我也生了两个女孩,非常喜欢她们,父母拿她俩当宝贝。凤莲也哭过,我对她说,女孩也是人,同样是我们的亲骨肉,培养好了同样是我们依靠的对象。城里的父母还是靠女儿多于靠儿子呢。将来我们老了,需要子女服侍了,你说是媳妇贴心呢还是女儿贴心?让我说生女儿比生儿子还要好呢。不识字的凤莲能想得通,难道你还不如她?

弟弟说女孩取名叫煦兰,什么意思?是徐兰的谐音,还是别的......

妈妈近况如何?代向她老人家问好!”

落款只有一个“渠”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