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凤十八年十月初,从宁西府、宁昌府、广汉府一带及海陆军总部发来一连串的急电,西巴斯鹰国东方总督区对晋国不宣而战,突袭了在附近海域的晋国商船、民船和渔船,杀伤晋国臣民数百人,还扣留了不少英国人、布鲁斯国人,一时间,整个晋国南方海域呈现出了几十年来少有的战争景象。晋国南方各府、都督区的军队、警察开始进入戒备状态,南方舰队的舰船也都出海巡逻,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十月七日,内阁、枢密院、外务部和海陆军总部在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商议了一个下午,如何应对南方局势。外务部自然要抗议,同时与英国、布鲁斯国使臣协调如何应对。同时做出了如果西巴斯鹰国继续北进将毫不犹豫反击的决议,但是并没有更加强硬的举动。
对于商议了一个下午就是一个这样的结果,陆海军总长极为不满,在当夜就紧急进宫上奏马鸿松,并提出了他们的解决办法。
卫瑶林、李鼎龄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打。
他们的计划是动用南方舰队和东部舰队主力,还有陆军雄威军及西南、东南都督区主力及后备兵力,并在南部地方进行军事动员,总计动用海陆军三万人左右,预备兵力五万人随时待命增援:
十月份开始准备,随时进行反击,然后开始调兵南下;
十一月开始到十二月,先夺取制海权;
十二月初,海军和民船搭载陆军登陆,目标是南方四岛:保和岛、宿务岛、内罗岛、赖特岛。
他们明确保证最迟在次年三月底就能控制南四岛,稳定那里的局势。
马鸿松:“以三万人能拿下四个岛,你们有把握?”
卫瑶林:“臣有这个把握。”
马鸿松:“军中无戏言,这可不是玩笑啊。”
卫瑶林、李鼎龄接着拿出了大量报告和机密文书,都是他们这几年搜集到的。并有随时可以配合的内应人员名单、年龄、爱好还有各亲晋的部族、土著等人员的详细情况。
卫瑶林:“这些人都是南四岛上显赫的有实力的人物,他们可以调动影响的兵力有至少五万人。”
李鼎龄:“南四岛对我国极为重要,而且这四个岛是我国南部之屏障,西巴斯鹰国在此也经营多年,基础良好,人口众多,如能拿下,对我国将来之发展极为重要。而且西国如今不过是外强中干,正是最佳时机。”
马鸿松:“可是英国会如何呢,没有他们的支持或者是默许,怕是很难的。”
卫瑶林:“西国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所在,料问题不大。且只要我们在汉宁行省方面做出让步,会有收获的。”
马鸿松听后有了一定的信心,让他们先下去开始动员和准备,一切待命而行,不要擅自做出越境攻击的行动。
从十月八日起,李泽州接连不断与英国公使威尔玛商议南方战事,希望得到其支持,但是威尔玛只是表示会迅速上报等待外交部回复,同时就是表示将绝对保护晋国南部之安全,但是对晋国提出的支持,则不置可否。
谈判是不大顺利的,马鸿松明白,看来不做出重大让步,是不可能得到英国支持的。
十月二十日,马鸿松召威尔玛及英军统帅尼克斯少将(弘凤十六年上任)
进宫,决定当面与他们谈判,李泽州陪同。
一番开场白之后,威尔玛、尼克斯还是老调重弹。
马鸿松听的不耐烦了,说:“这一次对我们很重要,朕也就直说了,这是我们保家卫国之战,必须打,而且要打出二十年的南部和平。当然,贵国的利益,我们会考虑并会切实予以保证。”
威尔玛:“我们需要实际的。”
马鸿松:“汉宁行省,是你们一直关心的,此战之后,可以,不过需要一定的过度期限,但不会太长。”
听到此,他们内心非常高兴,威尔玛当即表示:“我会立即上报,我们相信两国的友谊会长久存在。”
有了马鸿松的拍板,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泽州作为外务部尚书和威尔玛谈外交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庾博伟、李鼎龄和尼克斯谈军务方面的合作,实际上就是讨价还价。
而英国外交部方面则在几天后正式训令威尔玛和尼克斯,允许他们以私下、私人的方式协助晋军,也可以给予贷款和军事支持,但是不宜将这种合作公开化。
到十一月五日,双方首先谈妥了军务合作。
两军约定在战时状态下,英国表面将严守中立,但是允许晋国租用英军的船只运输人员、装备和后勤物资;允许晋国雇佣英军在晋国的军民船只和人员,如有阵亡,付给抚恤金;英军可抽调一部分库存弹药接济晋军。作为交换的条件,晋军保证从战后开始将首先从凤宁州撤军,然后逐步从汉宁行省、纳福岛等地撤军。
十一月十日,双方又终于达成了外交方面的密约。
英国对晋国与西巴斯鹰国即将发生的战事表面上严守中立,但可以接受双方任何一方的调解。这是公开层面的,私下的密约主要内容是:
英国继续履行原有的晋国购买军火、设备的协议;
英国允许英军将士以私人方式参与作战;
英国对于将来晋国可能囊括的领土不予干涉;
晋国承诺从战后将首先永久放弃纳福岛,继续租借巴克岛;
在战后,晋国将公开宣布与英国共同管理汉宁行省;
晋国承诺从明年开始的六年内逐步从汉宁行省、凤宁州等地撤军;
晋国承诺从明年开始的六年内逐步从汉宁行省、凤宁州等地撤出官吏;
从明年开始,第六年后晋国将正式公开放弃对汉宁行省的主权,并永久割让给英国。
为了赶战事,刚下水不久的永宁号铁甲舰,在经过简单海试后就立即服役。同时,陆海军部、陆海军总参谋部联合下令征调南方所有的船只。内阁也密令顾家的航运公司予以密切配合,并雇佣其船只运兵运粮。
而整个十一月,晋国各地尤其是兴京府以南地方,到处可见征兵、运粮、运送军械的马车、火车和轮船。战事已经是一触即发。
人们都知道战事已经是一触即发,但是西巴斯鹰国东方总督森科尔却认为晋国不过是虚张声势,最多是打一场有限的反击战,而不是大规模的作战,更不可能也不敢夺取南四岛,并且依然在挑衅。
十一月二十七日,西巴斯鹰国东方海军在宁西府以东一百多里的地方公开击沉了晋国军队的一艘老旧木质战船。
同日,宿务岛、内罗岛两地的汉族和土著武装开始起义,遭到了西军的镇压,起义者死伤数百人。
次日,晋国外务部向西国驻晋国公使尼洛尔下达最后通牒,主要内容是:
释放所有俘虏及被扣押的人员并公开道歉;
要求西巴斯鹰国赔偿晋国损失二百万镑;
不得镇压残杀南四岛境内的汉族士绅商民和土著人口;
保证汉族士绅商民在南四岛的利益;
允许晋国在南四岛驻军。
以上要求在十二月一日中午十二时前给予满意答复,过期后将以晋国自己的方式予以解决,并坚决捍卫晋国及海外晋国士绅商民和朋友的利益。
虽然已经是江河日下,但西巴斯鹰国是倒驴不倒架,那就是不听,十二月一日午时过后,依然不予答复,反而主动向晋国宣战。
这正是马鸿松和晋国陆海军总部所希望的,发起战争的不是晋国,而是西巴斯鹰国,晋国没有了道义上的负担。
十二月二日,马鸿松下诏对西巴斯鹰国东方总督区宣战,并宣布两国进入战时状态。
同日,马鸿松下令以昭亲王马鸿陵为征南大都督、海陵郡王马鸿清为征南副都督,而具体的则是庾博伟、卫仲康的第一路、第二路这两路大军,每路有约两万五千人。
第一路主攻地点是东部的保和岛、赖特岛及其附近岛屿,第二路的主攻目标是内罗岛、宿务岛及其附近岛屿。
原计划出动的是三万人,但为了更有把握,马鸿松下令出动五万人。
当日,马鸿清首先南下在马斯巴岛的东昌府建立前沿指挥部。
次日,卫瑶林、庾博伟南下抵达了斑集岛的宁昌府设立了指挥部,同日,卫仲康也在广汉府设立了第二路军指挥部。
十二月五日,在南四岛核心之宿务岛北部三十多公里的海域上,双方海军主力偶然相遇。
晋军此时主要是以南方舰队为主,共二十艘舰艇。有从英国购买的两艘撞击巡洋舰,还有刚下水的永宁铁甲舰,以及从英国租赁而来的三艘护航巡洋舰及其部分船员,但是舰长是晋国人。另外还有十五艘炮舰、蒸汽风帆混合动力的战舰。西巴斯鹰国方面有舰艇三十五艘,数量上要多于晋军。最大的舰艇是排水量五千吨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战列舰,还有三艘撞击巡洋舰,也是混合动力。另外的都是过去旧式的木质战列舰,由佩霍夫统率。
马鸿清挂帅,本来马鸿松是让他挂名的,也不打算让他南下冒险。一来弟弟的能力,他还是有些不大放心,二来郑舒丹不愿意这个最亲的养子冒险,三来是当时英格丽.拉曼已经怀孕好几个月,也不想让他去。但这个大都督耐不住寂寞,也希望一展所学。而拉曼虽然不舍得夫君南征,却也希望他能立功,这样既能够为他证明,也能给自己长脸。毕竟自从她嫁给马鸿清后,晋国朝野上下对他们二人都是不冷不热或者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她也希望自己的丈夫凭借军功证明。并鼓励说英国皇家海军历来强调勇敢,他既是晋国的皇弟,又是英国皇家海军将领的女婿,有如此双重显赫的身份,更不能丢人,要勇敢去战斗。
三日,马鸿清亲自和南方舰队副将军黄成勋南下,不巧就遇到了敌军。
晋军的军舰虽然也是新老结合,但是主力舰艇服役时间并不长,速度也快一些,很快就在上午十一时先发现了对手。
发现了对手后,马鸿清、黄成勋立即下令各舰进入战备,同时退去炮衣,各炮也开始装弹,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没多久,西军也发现了晋军,十二时十五分在距离五千米的时候,西军开始全力发起攻击时,目标就是晋军的旗舰永宁号铁甲舰。
虽然已经是江河日下,但是西巴斯鹰国的海军还是颇具战斗精神的,炮术也还是相当不错的,给晋军以不小的杀伤。但庆幸的是其炮弹的质量远不及晋军,而且晋军舰艇基本都是铁质,防护力较强。
战事从十二时十五分到十三时半,一直打的是难解难分。晋军有质量优势,但是兵力上优势不大。
在这样的时刻,马鸿清做出了一个决定,即放弃这样的作战,让各舰选中目标自行混战,这样晋军单个舰艇的防护力、火力、速度优势都能发挥的更加彻底。
马鸿清这一命令,黄成勋有些不赞同,认为这样危险太大了。但是马鸿清执意如此,并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他认为晋军舰艇如果这样,将完全凭借技术优势做到以寡击众,即使赢不了,凭借速度优势也能撤离。
于是,这场战斗很快变成了一场混战。
晋军的两艘撞击巡洋舰都是自己人在操纵,两舰的舰长林永康、赵成飞虽然年轻,比马鸿清还要小一些,但是勇气可嘉,凭借速度快的优势冲进了敌军主力当中,将西军的阵型撕扯的稀烂。并很快撞沉了几艘西军老旧的木质舰艇。
西军阵型大乱后,立即陷入了被动的境地。但是佩霍夫以自己的旗舰东方号和几艘主力集中攻击晋军旗舰永宁号。
永宁号很快遭到了集中攻击,但是装甲厚的优势很快也体现了出来,而且也吸引了西军主力舰艇,给其余的晋军舰艇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到十五时二十分,晋军分散开来的舰艇将西军的二十多艘舰艇击沉,或者是打成重伤,还逃走了五艘,战场上还留下的西军舰艇只剩下五艘,就是攻击永宁号的五艘。自身被击沉了三艘舰艇,一艘轻伤,一艘重伤。
永宁号只和身边的一艘英国护航巡洋舰和一艘混合动力战列舰与西军五艘主力舰艇博弈,但是却不落下风。
佩霍夫两个小时无法扭转战局,而自身却损失惨重,另外晋军其余各舰也都陆续向永宁号集中,准备集中消灭残余的西军舰艇。
十五时五十分,晋军主力舰艇十余艘已经将东方号和其几艘舰艇逐渐包围,佩霍夫不得不下令撤退。
而就在此时,突然出现了大雾,影响了视线。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佩霍夫立即下令各舰开足马力自行撤离。
马鸿清下令全力追击,但因为天气影响,只击沉了一艘舰艇,重伤一艘,东方号和其余三艘舰艇都顺利逃跑。
十六时二十五分,马鸿清下令停止追击,返航东昌府。
此次海战持续约四个多小时,晋军以损伤五艘舰艇的代价击沉、击伤西军舰艇共二十余艘,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战获得了制海权。晋军可以从此在这片海域自由活动。
整场海战中,马鸿清没有畏惧,也一直站在指挥台上指挥战斗,炮弹多次擦着他身边而过,然而也许是天意保佑吧,总算是有惊无险。而作为皇帝的亲弟弟,能有如此的精神和勇气,也让黄成勋和将士们感到佩服。看来这个留洋归来的皇弟也不是个窝囊废,是有些能耐的。从此,海军上下对他的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
十二月六日,庾博伟派林承辉少将率东南都督区的军队顺利登陆了赖特岛,这里距离萨描岛最近,根本不需要什么太大的军舰掩护。而且晋国对此地的了解也是四岛中最清楚的。
当日下午,晋军三千人的首批部队就登陆了赖特岛,在当地义军的配合下,于十二月九日就基本控制了赖特岛。
赖特岛距离晋国的萨描岛只有两公里多的路程,西巴斯鹰国根本无法防守,这个距离,普通的火炮放在岸边就能轰过去,何况舰炮了。所以西巴斯鹰国很快就放弃了赖特岛,重点防御保和岛及宿务岛。
十二月十五日,庾博伟的主力从赖特岛南部出发,在海军部分舰艇掩护下以损失两艘炮艇的代价登陆了保和岛。
十八日,晋军抵达保和岛首府也是位于岛屿东南方向的曼尔城。
当地的守军不到两千人,晋军与之野战。一战定乾坤。
晋军野战能一战获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装备了布鲁斯国最新式的步枪,每枪容纳九发子弹,精度高威力大,而且坚固可靠,当然就是后坐力也有些大。晋军将士总体上很喜欢该枪,凭借密集的火力优势还有在野炮的掩护下很快取得了野战的胜利。
除了步枪外,晋军使用的主力野战炮也是布鲁斯国新式的克格森八七毫米野战炮,能发射十三斤重的炮弹,射程最远可以达到十二里。威力大,结构可靠坚固耐用,就是有些较重。
野战失利后,西军守城将帅雷克尔被迫决定投降。
这样,到十八日,晋军第二路军的任务基本完成。
与第二路军的顺风顺水相比,卫仲康的第二路难度就大了不少。
十二月八日,卫仲康派西南左副都督,陆军中将瓜荣良和雄威军参谋长刘寿毅上校率五千多人在海军掩护下趁着夜色登陆了内罗岛,到十八日的时候,在死伤千余人的情况下,经过不断的野战、清剿、攻城,才最终控制了内罗岛。
瓜荣良是肃靺人,曾任保宁都督,但并不保守,作战强调稳健。虽然打的慢,但事后的稳定和治理能力很强。而在他们的军中,有一名传令兵,名叫马归豪,是马鸿松的侄子,马鸿寿的长子,马归华的堂弟,天翔十年出生。
然而内罗岛一战,还不是最艰难的。
内罗岛西军放弃后,但其主力三千余人却全部撤退到了宿务岛坚守。
二十一日,卫仲康亲率第二路军主力一万三千人在海军掩护下从宿务岛防御最薄弱但也是最危险的西部地方登陆。
登陆地点的选择是很不错的,出其不意,然而在最后攻击宿务岛首府也是核心城市桑依城的时候,遭到了守将德哈尔的极为顽强的抵抗。
宿务岛难打是意料之中的,总人口一百七十五万人。这是西巴斯鹰国最早经营和开发的东方土地,各种设施非常齐备,尤其是首府桑依城有完善的城堡和各种西洋设施,还有单仓生产厂、仓库等。
从二十三日到弘凤十九年正月底,晋军攻城一个月依然没有显著的进展,虽然野战方面,经过布鲁斯国教官训练后的晋军能接连挫败西军的反扑,但是西军渐渐坚守不出。
当然晋军因为很看重宿务岛,不愿意打成一片废墟再恢复,在攻击的时候也有些顾及,毕竟这个地方如果经营的好的话,很有前途。
二月初,卫仲康请海军从南部再行登陆宿务岛,这样就能将宿务岛彻底包围,断绝一切可能的外援,这样困也能困死了。同时请求佯攻西国东方区控制的最大岛屿也是核心那峨岛。
二月十二日,海军顺利从南部登陆,庾博伟的第一路军也派出五千人增援卫仲康,登陆了宿务岛,并彻底控制了东部地方。
战事虽然进展的比预料的有些艰难,但整体上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毕竟晋军掌握了制海权,能确保后勤无忧。
虽然德哈罗依旧在坚守城池,但是总督森科尔却已经无力救援了,兵力本来就不多,而且那峨岛也有不断的起义。更重要的是在战时情况下,尼兰国、苏禄丹国也不断从加巴隆丹岛一带派兵东进,蚕食西国控制地方。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西国外务部和内阁也指示他可以直接和谈,也可以请人调停,并告知其底线。
二月二十五日,森科尔请英国公使威尔玛调停,威尔玛两日后予以同意,约定三月一日在一艘英国商船上开始和谈,但晋军的攻击依然不停,为的是取得更大的本钱。当然对外宣称是维持治安。
晋国派出的是外务部侍郎刘希成,西国是东方总督区外务次官依得罗。
晋国的要价就是原来的最后通牒,但更高,毕竟有了战事的支撑。要求赔偿五百万镑,割让四岛及其附近全部所属岛屿,驻军那峨岛。
但是依得罗根本不可能答应,不过战事的进展不由他。
三月五日,德哈尔率部突围,但遭到晋军反击而失败。
在反击作战中,卫仲康亲自在前线督战。
这天下午,当他在前沿指挥部拿着望远镜督战的时候,看到不远处有一名士兵非常勇敢,而且枪法奇好,很是欣赏。下令副官让他战后过来,他要见一见这个神射手。
战后,这名士兵被带到了指挥部,卫仲康看了他,说:“你叫什么名字啊,多大了。”
士兵说:“属下名叫程子敬,二十一岁。”
卫仲康继续问了他许多问题,正当他要走已经转身后,卫仲康突然叫住了他,说:“你等一等。”
说完,卫仲康让周围人退下,单独和他说话。
这时候只剩下了卫仲康和程子敬,卫仲康说:“小姑娘,你化妆还挺像啊。”
程子敬大惊,说:“将军,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卫仲康笑了笑,说:“虽然你化妆隐藏的很好,但是还是有些细节可以露出来了。”
程子敬:“哪里啊。”
卫仲康:“一来你的手指纤细,而且指头上有圆形印痕,一看就知道是戴过戒指的。另外耳朵上也有一个十分细小的耳朵孔,戴过戒指。另外,虽然有军服,但是胸部依然略微隆起,这些足够了。说吧,说说你到底叫什么,是什么人,怎么能进入军中。”
程子敬:“我叫程津瑜,年龄确实是二十一岁。十八岁进入警校,曾当过一年的警察,所以会些枪法。”
卫仲康:“那为什么会当兵。”
程津瑜接着告知了卫仲康,原来是她当警察的时候因为姿色出众故而饱受非议,那时候也太过年轻,竟然私下和一个富商做出了有伤风化的事情。富商许诺会明媒正娶她,然后事后也不认账,还到处吹嘘,她的名声也彻底坏了。家里和警察署都不能再要她了,他深感后悔。为挽回自己的声誉,证明自己,她女扮男装,并花了大价钱走后门,进入了军队,这才有了体现自己的机会。
卫仲康听后,叹了口气,说:“哎,年轻人啊,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能太着急了。也罢,你就先在军队里,等打完仗,我会给你安排的。”
程津瑜:“谢将军。”
三月七日,德哈尔被迫开城投降,宿务岛整体全部落入晋军之手。
三月十日,马鸿清派海军登陆并占领了那峨岛北部之甘银岛。
战事基本结束,但谈判却一直持续到了五月二日,依得罗在得到了森科尔及更高的训令后,最终同意签约,而晋国也在英国的“劝告”下做出了部分让步。最后在二日达成了和约,主要内容是:
西巴斯鹰国同意将南四岛及其附属岛屿全部转让给晋国;
南四岛上的西国臣民,晋国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并可自由去留;
西巴斯鹰国、晋国互相释放俘虏;
西巴斯鹰国赔偿晋国军费、民众损失等各项费用三百六十五万镑;
赔款在三年内交付,越期支付利息;
在赔款支付完成后,晋军撤出甘银岛。
对于这个和约,晋国大体上满意,但也在底线范围内,还是可以接受的。从实际角度来讲,四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总人口有三百余万,物产丰富,盛产粮食、甘蔗、糖果、椰子、烟草,水果等。还有各种矿产及木材。另外四岛尤其是宿务岛的发展最好,各种基础设施都是现成的,还有较为完善的城堡营垒,这些都价值巨大。每年至少可增加二百七十万以上的税收,这还是西国的数字。如若经营的好,会远不止这个数字。另外此战象征意义极为浓厚,这是晋国十八年改革的一次成果体现,对于凝聚人心、强化变革决心和彰显帝国形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西巴斯鹰国经此一战,则更是衰落,虽然还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就东方而言,已经沦为了普通强国,被列强所轻视。
五月底,在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后,晋军海陆军主力陆续从南四岛地方返回各自的驻地,而南四岛暂时设南方总督府,由西南副都督、陆军中将瓜荣良暂时兼任南方总督。
六月二十日,大军主力陆续返回驻地,马鸿陵、马鸿清、庾博伟、卫仲康等返回了兴京府,马鸿松亲自出城欢迎,所有内阁大臣、皇室宗亲、后妃等等出动的也全部跟随。
这一天,马鸿松带着皇后伊莉莎.拉奇和马鸿清、庾博伟、卫仲康经过了凯旋门,而其余人都是经过了两侧的门。
这一天,已经八十七岁高龄的郑舒丹也出来了,她看着马鸿清这个自己从小抚养大的养子能有今天的荣誉,很是高兴。然而她这个年龄最在乎的不是能有多少荣誉,而是平安就好。
除了郑舒丹外,还有一位很高兴,就是在场欢迎人群中年龄最大的,即陆军元帅、太尉卫长庆,他已经九十六岁,身体已经很不稳定了,但这一天他坚持出席,因为能再次看到自己的孙子通过凯旋门,是自己无上的光荣。而他的儿子,陆军参谋总长卫瑶林也一同经过了凯旋门侧门。一家三代人经过凯旋门,这是绝世荣誉,只要他能喘气,肯定会跟着。
本来,马鸿松希望卫长庆和他一次再走正门,但卫长庆婉言谢绝了,说:“老臣此战无功,不宜坏了规矩。”
马鸿松也就不再和他客气,说:“您老不走就由您,但仲康一定要。”
卫长庆:“仲康虽然有些微功,但太年轻,当年十五岁他就蒙陛下厚爱经过了正门,此次他虽然有些功劳,但也损兵折将,不宜再给他这样的礼遇。”
马鸿松:“将门之后,他还是很有能耐的,虽然打的有些艰难,但他的任务也最重,朕给他的荣誉高,也是期望他将来能承担更多。所以他必须陪同走正门,您不必替孙子谦虚了。”
卫长庆只能是谢恩了。
当夜,在海宁帝国酒店,马鸿松大摆宴席,庆祝这场战争的胜利。当然也有邀请英国的公使、将军等人,对他们私下的援助表示了感谢。但是真正的功臣是他的将士们,是这十八年的变革,是晋国一千多万人共同奋斗出来的胜利。
在帝国酒店,不少人包括一些基层军官还有洋人都对马鸿清的年轻有为表示了敬意,他也凭借战功证明了自己在英国留学是没有白学的。
宴会上,身为此战最高统帅的马鸿陵完全被忽视了,风头都集中在了马鸿清身上。马鸿陵的心情可想而知,此战他挂名主帅,这是他明白的,马鸿松只是利用其威望来震慑,管管大方向和接应后勤即可,他也不干涉。但是马鸿清和海军立功他总是看不过去,毕竟自己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还有拥立之功,马鸿清凭什么与自己平起平坐。相反比起马鸿清和那些海军将领,马鸿陵倒是更欣赏庾博伟、卫仲康这些陆军后生们,这些人对他至少极为尊敬,一口一个亲王殿下或者大将军,让他很是受用。而且此战中,马鸿清率领的海军取胜较为容易,而陆军打阵地战攻坚战很艰难,让海军更是看不起陆军,这又让出身陆军的马鸿陵极为不满。故而整场宴会,马鸿陵没有与任何一个海军将领碰杯。
宴会过后,众人都逐渐离去,但是马鸿松留下了在宴会上一直很冷静也从不爱多说话的袁隆安。
马鸿松:“隆安,你好像有话要说,但没有说。”
袁隆安:“没有。”
马鸿松:“朕与卿之交非比他人,直说,你想到了什么。”
袁隆安思前想后,还是说了,他说:“海陵郡王确实年轻有为,然而......”
马鸿松:“不要说半句留半句,接着说。”
袁隆安:“海陵郡王英武不凡,蒙陛下特旨加恩,又留学西洋,如今建立战功,自然是好事。然臣观其神态举止,颇有轻浮之状,恐日后会桀骜不驯,宜多观察之。”
马鸿松不太相信,但袁隆安素来不轻易下结论,而且袁家的人自小都学周易之术,在看人方面确实颇有能力。因此,马鸿松对他的话虽然不太相信,但多少还是听进去了。
七月二日,马鸿松正式下令在南方四岛设立南方都督府,节制南四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海陆军事务,瓜荣良出任南方都督。以吏部侍郎刘伯安为南方总督,节制四岛及附近岛屿的民政事务,必要时可节制都督。
同时封赏了一批最主要的官员:
昭亲王马鸿陵赏食亲王双俸,晋陆军元帅,世袭罔替;
海陵郡王马鸿清封为亲王,授海军中将军衔;
庾博伟授陆军上将军衔;
卫仲康授陆军中将,正式出任雄威军总兵官;
黄成勋实授南方舰队司令,授海军中将军衔;
瓜荣良加陆军上将军衔;
林承辉晋陆军中将。
另外,马归豪也因在战时表现突出,加上其皇室的原因,被提拔为陆军少校,在雄威军中任职。
此战晋国实际支出的军费约二百一十万镑,其中绝大多数是户部开支,马鸿松的内库支付了二十万镑约一百万晋圆。军费的开销主要用于战时紧急购买火炮、弹药和支付运输费用。其余的粮草等前沿各地都有较为足够充足的储备。而获得的赔款有三百六十五万镑,折合过来是一千八百二十五万晋圆。两相抵消。这样,还赚了一百五十多万镑。折合过来是八百万晋圆。还是有所收获的,对于晋国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至于赔款的使用和分配,内阁拟定了最后的使用比例,马鸿松略作修改后下令分配,其中:
给英国参战的将士和各种船只租赁费及军火采购费共十五万镑;
拨付给南方恢复和稳定的费用是一百二十万镑;
用于海军继续扩充建设的费用八十万镑;
用于陆军继续扩充建设的费用七十万镑;
补充皇室费用五十万镑。
因为获得的赔款有限,还要用于恢复南方,故而陆海军此次获得的经费也不算太多,但毕竟聊胜于无。陆军获得的这部分钱将主要用于购买设备生产布鲁斯国步枪、火炮,尤其是重炮。此战缺乏重炮,是晋军的一个弊端,因此重炮将成为重点。而海军将着重扩充弹药厂,以确保战时能获得稳定的弹药来源。
在这场作战中,顾家的运输公司也收获颇丰,他的运输船队几乎出动了能调动的所有船只数百艘次,往返晋国本土和南四岛地方,承担了作战百分之七十的运输任务,而军方和户部为其支付的运输费用就有一百一十万,极大增加了收入和自身的实力。
九月,内阁建议将内罗岛命名为通宁府,将赖特岛命名为昌阳州,将保和岛命名为海陵州。
同时建议将萨描岛的宁昌府与赖特岛的昌阳州两地合并,设东宁府;
将在保和岛的海陵州与宿务岛合并为汉京府,设府尹,直属于朝廷,与兴京府和广晋府基本是平级,府尹治所在宿务岛,为直辖区。
而在军务的都督区方面,陆海军总部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重新划分,拟定的划分地域是:
保宁都督区:保宁行省;
东宁都督区:东宁行省;
永晋都督区:永晋行省;
西南都督区:天雄府、宁西府;
东南都督区:海东州、东昌府;
南方都督区:宁昌府、东宁府、汉京府、广汉府、通宁府;
京畿都督府:兴京府
新划分的政区和都督区主要改变的是南方的辖区。北方作为晋国的核心之地,汉人人口多,实力强,以行省制度管理。而南方地方则人口构成复杂,且没有陆地接壤,故南方一直没有设省统一管理,而是设府州管理,且不辖县。东南都督区管辖海东州、东昌府两地。将西南都督区的宁昌府从中划出与东宁府、汉京府、广汉府、通远州五个地方共同设立南方都督区。这样,西南都督区只管辖宁西府和天雄府两地。
至于新开拓的南方之地,马鸿松下令由当地的士绅土著有名望之人出任地方官,仍可全权管理地方,但是晋军必须驻扎,设立警察,管理军队、警务。赋税方面,基本由其自给自足,但是一些重要物产和主要收入则全部官府经营或者专卖。如内罗岛、赖特岛有丰富的蔗糖资源,还有西巴斯鹰国的蔗糖厂、烟草厂和硫磺矿。这些全部在战后不久即被纳入户部管理。
而最重要的宿务岛更是被划入京府,归朝廷直辖。因为此地人口多,且有较为完善的各种交通设施。尤其是这里有较为坚固的西洋城堡,可以此为基础来扩建城池。除了基础设施完善外,该岛最大特点就是资源丰富。可耕地占据全岛面积的一半,盛产玉米为主,还要甘蔗、稻米、芒果、烟草等,也能繁殖畜牧。还有丰富的铜矿,另有部分金矿、煤矿等,而且都有西巴斯鹰国的工厂,因此是最为重要的地方。正因为如此重要,马鸿松直接钦点有过留样经历的兴京府同知陆云贤出任兴京府府尹,并亲自接见了他,以管理这个南方最重要的都市。
十月,晋国外务部与英国正式签署协议。晋军将在年底全部撤出纳福岛、将纳福岛的主权交给英国。英国则许诺当地原有晋国居民可享有与英国臣民同等待遇。纳福岛将开设为自由港,允许各国船只到港进行贸易。晋国也保证从明年开始将从凤宁州撤军,并逐步撤出官吏和愿意返回的百姓。并先期从汉宁行省撤出了一千人的军队,作为展示善意的开始。
就此,晋国开始履行密约,逐步放弃汉宁行省。而英国则也做出许诺,只要晋国放弃汉宁行省,则可以给予晋国以某种程度上的特殊地位,并愿意在关税、治外法权等问题上做出让步。同时表示双方的海军可以继续增加交流,并愿意继续为晋国培训留学生,出售军用物资。
在这场战争中,马鸿松曾专门询问过儿子们的意见,尤其是长子马归华已经二十一岁了,曾问及他的看法。然而马归华说了一堆大道理,马鸿松听的很不耐烦,让他直说。结果他的核心意思是能不打则不打,如果要打,只积极防御即可。这让马鸿松不大高兴。而马归信则是对这样大的事不管不顾,只想着如何能够发财,安心地享受生活。
可以说马鸿松从这场战争中也间接看出了两个儿子都不是自己理想的接班人。而相对而言,只有马归华最合适,但生性温和的他必须有一个忠勇的强臣辅佐才能。
十月底,内阁协办大臣刘玄铭请辞协办大臣兼陆军部尚书,马鸿松几天后同意,下诏晋升为少师,进入元戎府。而新的协办大臣兼陆军部尚书由参谋次长庾博伟上将出任。
十月份,卫仲康被任命为京畿大都督兼雄威军总兵官。是晋国历史上第三位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也是卫家的第二人,第一人是他的祖父卫长庆。第二人郑云柯也与其有亲。可以说京畿一带的兵权和影响力,甚至整个晋军中,卫、郑两家的实力很强,次之是庾家。而如今卫家依然鼎盛,卫仲康手握京畿兵权,父亲是陆军总长,整个陆军至少看起来都在卫家的掌控之下。
卫仲康升任京畿大都督兼雄威军总兵官之后,就将女兵程津瑜提升为自己的贴身副官,少校军衔。而褪去男装还原女子本身的程津瑜确实更加漂亮,魔鬼的身形、天使的面孔,让卫仲康很是喜欢。卫仲康于当年的十一月曾打算将她作为自己的妻子,但是父亲卫瑶林、祖父卫长庆坚决反对。因为他有妻子,而正妻则是原枢密使刘安邦的孙女刘晓雯,小他两岁,也是才貌双全。而且还有一个儿子,叫卫衡昆(弘凤十三年出生)。
卫仲康虽有心,但还是不敢,而且内心也不忍,毕竟妻子并无任何不周到之处。而卫瑶林更是对程津瑜极为不满,甚至多次想找由头调走甚至赶出晋国,但是儿子太护着了,没办法。另外程津瑜自从军以来还真是再没什么不检点的地方,且对卫仲康之母马姿瞳百般逢迎,深得喜欢,卫瑶林也不好找由头。
虽然无法正式正式迎娶程津瑜,但是卫仲康还是在十一月底将程津瑜收纳为自己的侧室,待遇基本等同于刘晓雯。
没有成为卫仲康的正室固然有些遗憾,但是能成为侧室,而且还身兼贴身副官,也已经算是一步登天了。而卫仲康以自己的小妾兼任副官,也是成为了兴京府的一大新闻,然而这只能是一种笑料,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本无法影响卫家的地位和卫仲康的前途。毕竟马鸿松是卫仲康的亲舅舅,只要马鸿松不说什么,谁也无能为力。
虽然没有将程津瑜纳为正妻,但卫仲康很是宠爱,而且在年底就将那个当年伤害了程津瑜的富商吕越盾捉拿,下场如何,那肯定是人间消失了,而且不会有人能查出来,也不会有人再查。
除了卫仲康之外,马鸿清因为战功也很受哥哥的器重,年底被任命为海军部侍郎,并授予海军中将军衔,让他熟悉海军部的日常事务,为以后接班程康杰做准备,同时也是加强皇室对军队的控制力度。而马鸿清上任海军部后,海军部的办事效率的确高了许多。当然也成为内阁各部中英式化最严重的衙门,超过了外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