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刘邦离开了自己的封地,动身前往褒中。
张良送他到了褒中,说:“从这里往前走都是栈道,请大王走一段,烧毁一段。”
刘邦疑惑地问:“那样不就断绝了我的归路吗?”
张良解释道:“烧毁栈道,既能阻止其他诸侯入侵大王的领地,也能让楚霸王放心。”
刘邦一听,这才明白过来。
张良回去之后,就对楚霸王说:“汉王烧毁了栈道,不愿再回来了。”
“如今田荣背叛了大王,我们必须去征伐他。”
楚霸王项羽果然放松对刘邦的警惕,回到彭城,准备发兵征伐田荣。
刘邦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将来与霸王争夺天下。
刘邦满怀着美梦进入汉中,可是他的手下并不都知道主公的美梦是什么。
在他们看来,刘邦被封到巴蜀,尤其是主动烧毁了栈道后,已经没有重返中原的机会了。
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对父母妻儿的牵挂,从将领到士兵,每天都会有人悄悄逃跑。
将士们的逃跑现象,对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就连刘邦自己也感到灰心失望。
然而,也许老天觉得对刘邦的打击还不够,就在他刚刚抵达自己的都城南郑不久,忽然有亲兵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走了。
刘邦听亲兵这么一说,顿时眼前天旋地转,一片黑暗。
萧何不仅是从起兵之时就跟随刘邦的老朋友,更是刘邦的左膀右臂。
萧何的背叛,让刘邦既愤怒又绝望,一时间不知所措,食不下咽,睡不成眠,整日如失魂般。
没想到两天后,萧何又回来了。
刘邦见到萧何,如见到久别的亲人,既生气又高兴地问道:“我对你哪点不好,你为什么要逃走?”
萧何赶紧解释道:“大王误会了,我并没有逃跑,我是去追一个逃跑的人。”
刘邦听了有些吃惊:“你追谁去了?”
萧何回答道:“淮阴人韩信!”
韩信小时候也读过书,拜过老师,文的武的都有一套。
后来他的父母双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经常在淮阴城下钓鱼。
如果能钓到鱼,就能卖一点钱;钓不到鱼,就要饿肚子。
有一位老太太经常在那里洗衣服,每次带着饭篮,一天都忙碌不停。
韩信看到她吃饭,眼睛总是盯着她的饭碗,老太太就省下一点饭给他吃。
韩信也顾不得害臊,大口大口地吃,吃完就说:“我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您。”
他的话却让老太太生气了,她说:“一个大丈夫连自食其力都不能,已经没出息了,我可怜你,才给你点吃的,谁要你报答!”
韩信一听,非常尴尬地走开了。
尽管韩信很穷,但他也像其他武士和侠客一样,身上背着一把宝剑。
淮阴城里的一些年轻人经常嘲笑他,他们说:“韩信,你既不像文人,也不像武士,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还是把剑放下吧!”
其中,有一个屠夫的儿子非常刻薄,说:“你总是带着剑,好像有点本事,但我知道你其实是个胆小鬼。”
“你敢和我比试吗?敢的话就拿起剑来杀我;不敢的话,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
说完,他摆开双腿在大街上模仿骑马的姿势。
韩信注视了他一会儿,然后趴下,钻过了他的裤裆处。
见到这一幕,大家伙儿都开怀大笑,韩信也只能附和着咧嘴笑了笑。
从那时开始,人们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钻裤裆的”,意思是胯夫 。
后来项梁起兵,渡过淮河,路过淮阴的时候,韩信带着宝剑去投军,就在楚营里当个小兵。
项梁死后,韩信跟随项羽,由于他的实力比一般士兵强,项羽就让做执戟郎中。
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却没有被采纳。
毕竟,一个普通士兵怎么能参与到大将的计划中呢?
在鸿门宴上,韩信拿着长戟站岗,看到刘邦对项羽低声下气,真有点儿像自己曾经钻裤裆的样子。
他对刘邦产生了同情,同时也认为刘邦将来会成大事。
不久,刘邦做了汉王,被项羽逼到汉中去了。
韩信认为投靠一个失势的主人,没准能得到重用,于是决定去投奔汉王。
他带着宝剑和干粮,选择走小路,向西行进。
刚开始,他白天躲藏,晚上赶路。
走到那里,这才知道栈道已经被烧毁了,别的道儿他又不知道。
他在树林里遇到了一个砍柴的老人,向他求教去南郑的路。
老人说:“以前有一条路,是往陈仓那里走的,但那条路不好走,还有很多野兽,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走过了。”
韩信请他详细说一下,老人详细地讲解了一番。
韩信一一记住后,向老人道谢,朝着陈仓的方向走去。
韩信终于在陈仓找到了去南郑的路,进入了汉军的营地。
投奔刘邦之后,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做了连敖。
许多人认为连敖这个职位是粮仓管理员,因为“敖”字有“粮仓”的意思。
但事实远非如此,《史记》中晋代的徐广在这个词后面的注解明确,解释为“典客”。
典客是负责与各诸侯国、少数民族交往的官吏,与粮仓管理员没有任何关系。
担任连敖期间,韩信所在的部门不知犯了什么事,全员都被判了死刑,执行死刑的官员是刘邦的老乡夏侯婴。
刽子手连续砍下了十三个头颅,第十四个就是韩信。
面对眼前的死亡,韩信急中生智,仰头大声对夏侯婴喊道:“汉王难道不想称霸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
一般人在临死时要么吓软,要么求饶,要么咒骂,韩信临死时能说出这样不卑不亢的话,夏侯婴不禁产生了好奇心,仔细打量了韩信。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相貌就变得重要了。
如果韩信长得像个猥琐不堪的人,夏侯婴可能会立刻下令将韩信斩首。
关键是韩信的长得仪表堂堂,让夏侯婴看着打心里喜欢。
夏侯婴挥了挥手,让人放了韩信,并与他交谈了一会儿。
这次交谈让夏侯婴大叫一声,韩信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立即向刘邦推荐。
刘邦可以不给别人面子,但必须给夏侯婴面子,因为夏侯婴曾经对他非常好。
刘邦担任泗水亭长期间,夏侯婴是沛县县令的手下车夫,两人关系非常好。
后来,夏侯婴被选为县里的官吏实习生。
在这期间,因为一次玩闹,刘邦不小心伤到了夏侯婴。
然而不知道是谁告发了这件事,指认刘邦。
根据当时的秦律,作为官吏,无故伤人是个严重的罪行。
刘邦非常害怕,审讯时撒谎说夏侯婴并不是他所伤。
审讯者找来夏侯婴对质,夏侯婴坚称与刘邦无关,但无法说明是谁伤害了他。
正因为这个,夏侯婴被囚禁了一年多,受到了数百鞭打,但他始终没有指认刘邦。
后来刘邦起义反对秦朝,夏侯婴跟随刘邦一起打天下,因其作战勇猛,立下了许多战功,因此被封为昭平侯,担任太仆官职。
东汉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大将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都是夏侯婴的后裔。
对于刘邦来说,夏侯婴不仅是好朋友,还是一位出色的臣子。
得益于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便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负责管理军粮生产等事务,与其他职位相比较为重要。
这个官职的任命,完全是出于夏侯婴的面子,因为当时的刘邦还没有把韩信当一回事。
与此同时,韩信也没把小小的治粟都尉之职放在眼里。
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能,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就看刘邦识不识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