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凤十一年八月,马鸿翔提议在兴京府北部距离主城区不远的地方创建一家东西方风格兼备的酒店,兼具住宿功能。作为重要宴会和招待贵宾的专用之地。同时建议皇族也开设一家银行,可以招募商股,或者皇族入股控股几家银行。还有就是将皇族控制的部分专卖生意也全部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之下,确保经营的利润和管理。
对此,马鸿松欣然同意,由马鸿翔具体去办,并可以调动内库的资金,先行拨付了两百万内库银。
弘凤十一年十一月,在郑敏聪等人的润色起草下,将改革建议先提交给了内阁首辅邵文贤,然后准备商议后再交马鸿松预览。
新的改革建议,在原来外务部侍郎刘希成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并增添了军务方面的内容,主要是:
以十年左右为限,进行各项立法,逐步设立议会、内阁制度并颁布宪法,以确立君主立宪制,并允许组建党派,宪法参照布鲁斯国;
改革教育体制,强制进行教育,划分学区;
在兴京府、永晋府等主要都市进行城市建设;
取消跪拜礼仪和服饰等级,按照西方礼仪;
选用官吏唯才是举,不以科举为唯一;
先行改革增添西学,渐次取消科举制;
设立警察制度,以维持地方治安;
将礼部改为文部,专司天下教育;
将工部、矿部整合为农商部;
将御史台等衙署逐步效法西洋设立法院,各地分等级而设;
将户部逐渐改为财务部,统管天下赋税;
设立通传部,掌管电报、铁路等交通建设;
建立征兵制度,储备后备军人,以应对大战需要;
设立陆、海军总参谋部,作为军令和作战指挥衙署;
设立陆海军军事学校,聘用西洋教官,以培养军事人才;
海军以英国为榜样,陆军以布鲁斯国为师;
积极向西巴斯鹰国东方属地渗透,打探情报培养友好人士;
准备五到十年,南下占领西巴斯鹰国东方辖区。
这份提议交给了邵文贤后,在内阁多次商议,反对的自然很多,尤其是对立法、君宪体制、科举制、组党等争吵的最为激烈。邵文贤也自知这几个才是核心问题,他根本无法决断。在十一月底的时候正式率内阁协办大臣、内阁大臣、各部尚书、枢密院和参访团成员进宫禀报。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马鸿松最喜欢的昌阳宫中,二十多号大臣就改革的意见进行了各自的上奏,整整持续了六个小时。从上午的十点到晚上的八点,除了中间吃饭、休息了两个小时外。
郑敏聪、李泽州为最坚决的全面且迅速的西化派,隆哈林、董昭文、李仲颖虽然参与度不高,但反对全面且过度的西化,主张对现有体制渐次改革。刘玄明、李靖康等军方大佬基本关注的是军务,也涉及到了政务。同样主张进行全面西化改革,但是认为不可操之过急,且十年太短,至少得十五到二十年,毕竟要考虑民心、财力和百姓的接受能力。
邵文贤作为首辅,不轻易开口,但内心的态度是在三者之间,但却偏向于刘玄明一派,毕竟他有地方历练,深知改革之不易。
邵文贤曾说:“今日之世界,实乃弱肉强食之世界,西洋野蛮之人自认为如今是文明之人,视我东方诸国为荒蛮之地。和他们讲理已经证明是做不到的,唯有以实力对抗。实是数千年未有之局啊。”
郑敏聪:“西洋技术日新月异,可谓是一日千里。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时不我待啊,否则我国必将沦为西洋之属国啊。”
不同于燕朝小皇帝无实权,马鸿松是有实权的,也有威望,也见证过西洋的技术和发展,内心是同意改革的,巴不得能很快建成,但是他知道这不可能,同样他也是一个传统的东方君主,虽然更开明,但皇权仍然是核心,是他最为看重的。
听了整整一天,马鸿松最后决定先易后难,从明年开始先进行教育、城市建设、向西巴斯鹰国东方辖区打探情报、设立军校和警察、购买装备、设立通传部统一管理交通、设立文部等一些基本没有争议的事情,然后再进行衙门、体制改革的事宜。但同时可以进行立法的建设,由内阁召集专人进行立法,最后由皇帝以诏书的名义颁布,这样更稳妥。
弘凤十二年六月十二日,理亲王马鸿朗因病去世,年七十六岁。
马鸿朗在弘凤元年失去实权后,也只能是安心在家了。他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人,不过其子马归宁(天凤九年出生)倒是比较倾向于西化,对西洋文化、科技很有兴趣,而且也开始投资做买卖。
对于儿子的这一举动,马鸿朗晚年也懒得管了,顺其自然。
马鸿朗去世后,马鸿松下令赐谥号为勤敏,子马归宁降一级承袭郡王的爵位,封号为寿春郡王。
七月,在得到马鸿松的同意后,由马鸿陵、庾博伟为主导,晋国通过了兵役制度改革的办法。新的兵役制度一改晋国实行了数百年的募兵制,学习布鲁斯国和东町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平时晋国的陆海军总兵力维持在十五万人以内。其中陆军十三万,海军两万人。每人都需要服兵役两年,后编入预备役,战时需要听命出征。服役年龄自十七到四十五岁。在此年龄段中的男子皆须进行兵役登记,入伍者先服常备役两年,次服预备役三年,然后转为后备役。军官皆需经过新式军事学堂的教育训练。如逃避服兵役,家中所有人都需要连坐。
新的兵役制度虽然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但新兵役制度适当裁减了一些军队,或者转入了预备役或者后备役。节省了不少的军费,而这些费用可用于进行军校的兴建和购买现代化的装备。
弘凤十三年二月,正式设立文部,由礼部侍郎何成祥出任尚书,并不久后奏请成功,进行教育改革。在文部之下,全国共划分六个大学区,各设大学一所;每个大学区又分为若干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中学一所,中学区又各分为若干小学区,每区设小学一所。
六个大学区为:保宁学区、东宁学区、永晋学区、西南学区、东南学区和京畿学区。
京畿学区的地域是兴京府、海东州和直属皇帝的海山洲思岭县的人口。西南学区为天雄府、宁西府、广汉府。东南学区为东昌府、宁昌府两地。
在这些当中,小学最重要,是基础,除了传统的读书写字外,还要求对他们进行国学传统、历史、国史、地理、算学、体育等多方面的学习,以打好基础。小学的时间为六年,入学年龄为六岁。中学年限三年,大学年限为三到五年。
五月,正式设立警务署,暂时隶属于刑部,效法布鲁斯国进行警务建设,并购买装备、聘请人员等建设警察制度。在兴京府先行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
警察的人员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设立警校专门培训,但耗时慢,要缓缓而来;二是从各地原有的巡防营中抽调人员进行改编训练;三是从军中退役的老弱和裁减的军人中选拔人员。
至于警务署的一把手,赖化行毛遂自荐,马鸿松很高兴。同意由其出任刑部侍郎兼警务署主事,从二品,同时还挂仪仗司副都指挥使衔,以加重其声望和权力。
九月,有过修铁路经历的工部侍郎顾文维在邵文贤举荐下出任通传部尚书,主管全国的交通建设,核心是电报局、铁路总局。而为了保护铁路、电线杆不被刁民破坏,特许通传部拥有一定的武装,调拨一部分军械。专司保护铁路、电报。但不可干预地方事务,如遇地方问题,则由地方知府、知县和警察解决,共同的问题则协商或者上报解决。
十一月,陆海军的军校正式设立,陆军军校在兴京府设立,海军军校设在了较为偏远的宁祥港一带。马鸿清现在海军军校任教官,同时教士兵们学习洋文,毕竟这是基础。
同时,后备兵役制度也开始实施。规定全国从十六岁到五十五岁的男子每年都要服役,时间为一年。如遇作战,将会被抽调。这是义务。
至于总参谋部的问题,争议还是很大的。陆海军部和枢密院都想控制这个迟早要成立的衙门。但是因为有枢密院的存在,暂时未能成型,故而妥协为在枢密院下设陆军议军府和海军议军府,成为了总参谋部的雏形。两府的最高官吏为议军使,可独任,也可以由枢密副使或者陆海军部的侍郎兼任。作为一种暂时的过度产物。
十一月底,马鸿松同意并下令在兴京府设立晋国第一所西式大学,起名为宁安大学,并派邵文贤出席开工典礼。
十一月二十日,马鸿松册封了一个新的贵妃,名叫凌菲菲。其父是前吏部侍郎凌春华。伴随着凌菲菲成为贵妃,她的地位在马鸿松的后宫中已经是第二位的存在,仅次于皇后伊莉莎、拉奇。成为其五位后妃和后宫之中第二位的存在。
此时,马鸿松的后宫有名分的后妃共五人。地位最高的自然是皇后伊莉莎.拉奇,其次就是凌菲菲,最年轻只有二十六岁。其次是两个妃子李晓薇、沈慧玲,年近不惑。最后是嫔赵婉婷,也有三十六岁。这三人都是弘凤年间被马鸿松一时看对而册封的,但她们能力和相貌均是中等,马鸿松对她们的兴趣很快就淡忘了,而且也没有孩子。而这个凌菲菲不同,精通古典历史、文学,长的不是绝色,也不很高,但很淡雅,有一种清幽的感觉,很是对马鸿松的胃口。
这一年,通传部委托英国的丹北电报公司架设由兴京府通往天雄府、东昌府、宁昌府、宁西府之间的海底电线。
弘凤十四年六月,刑部尚书隆哈林因父亲去世而守孝,刑部尚书空缺,关于刑部的接任问题,一时间成为焦点。郑敏聪希望赖化行接任,但是刑部官吏不大喜欢这个降将,尤其对他统管警察还有仪仗司的加衔十分反感。最后刑部尚书由侍郎蒲诚松接任,他为人稳妥可靠。
然而蒲诚松刚接任刑部,就和赖化行在职权问题上发生了冲突。
八月,在邵文贤的提议下,刚成立一年的警务署脱离刑部,暂时归属于中书门下直辖,但品级稍低,为侍郎品级,赖化行为警务署指挥使,仍加侍郎和仪仗司副都指挥使衔,还有陆军少将的军职。
虽然赖化行受了些委屈,但却摆脱了寄人篱下的局面,品级虽低一些,但却能单独行事,实际上还是受益的。
其实这近一年,赖化行还是很能干的,除了较为偏远的宁西府、宁昌府、广汉府之外,其余地方都已经设立了地方的警务机关。保宁、东宁、永晋三省的省府设警务司,州县设警务局。并划定了警衔。
警衔分五个等级,最高警衔为都指挥使、次之为副都指挥使。为警务署的正副长官最高官职。
次一级分指挥使、指挥副使、同指挥使;
第三级分为指挥长、副指挥长、协指挥长;
第四级分为巡阅使、副巡阅使、协巡阅使;
第五级分为巡长、副巡长、巡视兵。
保宁行省尤其是南部是赖化行的家乡,在这里他很有威望,去岁回来后就派人从家乡招人。同时自己与卫家关系良好,在仪仗司也有挂名。故而通过卫家、仪仗司又招来了一批家丁、退役军人等,所以一年的时间里很快在各地建立起了一套初步较为完整的警务机构。
赖化行以原来自己三个营的一千五百人为核心,首先在兴京府组建了警务队。凭借与卫家的关系,加上于世昌也很给面子,所以这一年里,兴京府的警务秩序进展的最为顺利,发展也很迅速。而且颇为能干。另外赖化行本身出生草莽,也有一定的文化,但思想并不守旧。男人不够就找女人,并允许女子也可以当警察,这在整个晋国乃至当时的世界也是少见的。
赖化行对下属的教育很简单,那就是第一忠诚,第二能干,第三守法。只要做到这三点,出了天大的事情,都由他兜着。所以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的能力就得到了于世昌的信任,于世昌也不断向上反应和举荐。
马鸿松本来对赖化行的印象是一般般的,但是这一年里听于世昌的上报,加上内事厅、仪仗司的上报,兴京府的治安确实是改善了不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弘凤十四年腊月,马鸿松专门便衣出行去兴京府街头逛了逛。只见虽然年关将近,但是街头的警察依然恪尽职守,而且一个个都很精干,特别是驻守在帝国广场、凯旋门附近的警察一个个都持枪而立,非常精神。
弘凤十五年三月十二日,马鸿松在与邵文贤商议后,下诏正式给赖化行加尚书衔,封太子少保,其余之陆军少将、仪仗司副都指挥使如故。
可以说,不到两年的时间,赖化行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得到了高层的赏识,并一时间权倾朝野。
三月二十五日,英格丽.拉曼为马鸿清生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儿子。马鸿清起名为马归英。
三月底,历经三年多的建设,马鸿翔主导创办的兴京府第一座兼具东西方风格却以西方风味主导的酒店正式成立,并由他亲自起名为海宁帝国酒店,计划在五月开始全面运营。
这个酒店共五层楼,房间二百三十间。一二层楼为东方风格,三楼以上为西洋风格,而且邻近不远处有电报局、铁路火车站,离港口也不远,交通十分便利。
而这几年里,皇室入股控制了一架经营最好的民营银行,叫做汉海银行,股东有二十多人,总资本三百万两,但皇族一家就占据了二百万,每年光利息就为数不少。
除此之外,马鸿翔几年来,还替大哥在海山公司之外另行组建了海宁实业股份公司,管辖粮食、木材和专卖经营。同时投资列强在燕朝租界经营的生意,包括赌场、青楼等一些灰色地带的生意。而光土地方面,皇室如今控制的土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拥有了一百多万亩的土地,不少采用了西洋机械,效率大幅度提高。
五月,凌菲菲为马鸿松生下了一个女儿,马鸿松很是高兴,起名为马玲萱,这是他的第一个女儿,那自然是高兴了。
五月底,外务部侍郎刘希成剪去的头发,改用西洋平头。
这件事本来是一件个人之事,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这么做立即在朝野之间成为了重大新闻。即使是对西洋事务一向和宽容的礼部尚书顾安杰、御史中丞崔景昆等人也颇为不满。有些人甚至攻击刘希成是数典忘祖,如此行为与燕朝的易复变发有何差异。
六月七日,平时一向不怎么干政的伊莉莎.拉奇向马鸿松提出了一个建议,即让他剪发,不再扎发髻,学西洋用平头。
马鸿松对于朝廷官吏还有普通百姓之间的一些服饰上全盘西化的做法,是持开明态度的,将其归咎为个人行为,自己不支持但是也不反对。他在当年与伊莉莎.拉奇约会时候,在出访西洋时候,也不是没穿过洋装,但是剪发是没有的。当了皇帝后,也确实再未穿过洋装。
如今皇后伊莉莎.拉奇竟然向他直接提出了这个建议,还是较为惊讶的。
伊莉莎.拉奇直接挑明了说:“百姓、官吏都已经有了这样的行为,鸿清也如此了,你为何不带头呢?”
马鸿松:“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东方几千年来一直如此,这是我们的规矩,也是我们的传统。朕可以对他们个人行为不予干涉,同样,朕个人是否要剪发,皇后你也不用干涉吧。”
伊莉莎.拉奇:“这已经不简单是个人行为,一来你是一国之君,一举一动的意义极为重要。二来当今西洋各国,都没有你们这样的风俗,希望你不要格格不入。在西洋高层,某种程度上将与西洋文化不同的地方都会视为另类的。三是东町国的皇帝也都带头了,东方已经有人开风气之先了。晋国一向自诩为东方最自由开放的,为何不主动为之呢。”
马鸿松:“这最关键的恐怕是你,还有你们英国人看不起我们吧。”
伊莉莎.拉奇:“和你在一起二十多年了,都有了两个孩子,我何时看不起你啊,你怎么说这样的话。我为了你,即便算不上是贤妻良母,至少也是本本分分的吧。”
马鸿松自知一时失言,说错了。
确实二十多年来,伊莉莎.拉奇确实已经非常接近于东方的贤妻良母了,没有为母国在晋国谋取一丝一毫的利益,也没有为父亲的公司谋求过,这别说是一个洋人,就是本国人,也是极难做到的。
马鸿松赶紧道歉,但伊莉莎.拉奇还是很不高兴,掉转头就走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马鸿松和拉奇没说过一句话,这可惊动了郑舒丹,郑舒丹得知原因后,什么也没说,这种事情既是国事,也是家事,她不便干涉,何况自己终究不是马鸿松的亲生母亲。
同样这一个月里,马鸿松让内事厅从外务部、报纸上召来了东町国这几年变法的一些报道,尤其是关于剪发变更传统服饰的消息,看了很多很多,然后什么也没说。此外,还要来了一件西洋的洋装。
七月二十日深夜,马鸿松一人来到了宗庙,祭拜先帝马玉隆。
在宗庙前,马鸿松内心想:“父皇,为了晋国能富强,摆脱屈辱条约的束缚,儿臣十几年来日夜谋求振作,不敢懈怠。然而今日方知变法图强非一时之功可成,非变一器一物,乃要全面西化才可。儿臣为谋富强,不得已要变更祖制,变更自古以来的礼法,望父皇在天之灵理解儿臣之苦心。”
当夜,马鸿松就一个人在宗庙中度过,彻夜未眠。
二十一日早上,马鸿松对着宗庙父皇灵牌磕了三个头,然后拿起剪刀剪发,含泪剪掉了头发,并脱下了龙袍穿起了洋装。
当马鸿松走出宗庙后,附近的侍卫、宫女无不感到震惊,但是畏惧皇权什么也不说,但是都用一种奇怪的表情看着他,有些胆大的宫女和侍卫之间还在悄悄地窃窃私语。
马鸿松看着他们说:“有什么好稀奇的,换了衣服,不还是原来的人啊。”
说罢,没多久,马鸿松来到了皇后伊莉莎.拉奇居住的昆阳宫。
拉奇刚洗漱完毕,忽然听到了脚步声,二十多年的夫妻,早已经让她熟悉了马鸿松的脚步声,但一个月了,拉奇似乎还在气头上,什么也不说,即便宫女说皇上来了,她依然不理不睬。
马鸿松来到后,用英国语言和她说:“亲爱的皇后娘娘,你看看我有什么变化。”
伊莉莎.拉奇扭头一看,大惊。
马鸿松:“怎么了,是不是不像以前的我了,丑了还是好看了?”
伊莉莎.拉奇:“你怎么,突然,突然,就,太,太不可思议了。”
马鸿松:“一个月了,我想了很多。你说的有道理,时代在变,有些看来确实需要改变,但是我对你的真心不变。我当时的失言,还请你原谅啊。”
伊莉莎.拉奇:“我怎么会怪你,又怎么敢怪你。”
看着马鸿松剪发后穿着洋装,伊莉莎拉奇还是很有些好奇和惊喜,上一次马鸿松穿洋装还是在西洋归来的时候,已经有快二十年了。
伊莉莎.拉奇看着马鸿松这身打扮,说:“这看出了你的决心,看出了我们晋国的决心,不过你这个发型不好看,我给你改改吧。”
马鸿松:“你会啊?”
伊莉莎.拉奇:“那当然。”
没多久,在镜子前,皇后为皇帝略微修改了发型,这样看起来更精神了。
不一会儿,马鸿松下令召集内阁、枢密、各部尚书、侍郎、仪仗司的指挥使、副使、兴京府府尹于下午三点在昌阳宫议事,说是有大事宣布。
下午邻近三点,大臣们全部到齐了,突然召集来,他们以为有什么大事。
三点整,马鸿松出来了,穿着洋装,而且也剪了发接见了大臣。
大臣行礼后,看到马鸿松这样,都无不惊讶。
马鸿松让大臣平身后,没有坐下,反而下御阶伸出手首先就要和内阁首辅邵文贤握手。
邵文贤战战兢兢,赶紧慌忙跪下,说:“臣不敢,陛下,您这是,怎么把龙袍也换了,头发也......”
邵文贤这么一跪,其余人也都跟着跪下了。
马鸿松笑了笑,说:“这有什么稀罕,朕又不是没穿过洋装,你又知道和见过的。小时候你我一起读书,掰手腕,又不是没握过手,还一起同塌而眠呢,这算什么啊。”
邵文贤:“是,但那是陛下还未登基之前,与如今不同啊。那时候臣还小,不懂规矩。”
马鸿松扶起了邵文贤,强拉着与他握手。
马鸿松笑了,然后说了一句话,哈哈,礼成了。
接下来,马鸿松一一要和其余大臣握手,而且是命令,他们无奈只能是如此了,毕竟这也是命令。
马鸿松在完成了这些后,对刘希成说:“刘大人,你敢为堂官之天下先,很有勇气,那么朕则为全国之榜样。”
刘希成:“陛下圣明。”
虽然如此,但是生性耿直的老臣董昭文还是说:“陛下此举不当啊。”然后说了一堆圣贤道理。
马鸿松很耐心地听完,然后说:“你说的都对,但毕竟时代不同了。为了富国强军,百姓安居乐业,朕什么也得做,也都要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历朝历代,变法图强者,无不勇于变革。规矩是人定的,打我这儿不就有了吗。董大人忠心可嘉,朕明白。”
说罢,马鸿松让内阁正式当场草诏,就叫剪发诏谕。
草诏完毕后,马鸿松当庭盖上玉玺,并下令立即下发全国,通令全国男子执行,女子特殊,可自愿。
同时下发的诏谕还有就是礼仪变更令,通令全国上下官吏见面不得再行跪拜之礼,可以握手,可以鞠躬,也可以作揖。百姓见了官吏,也不得再行跪拜礼仪,官吏审讯百姓,也不得动不动就让下跪。
同时,马鸿松下诏给董昭文、李仲颖封太子少傅衔,给顾安杰和崔景昆封少保衔。
从马鸿松七月二十一日下午下令,用不了五日,通过电报、报纸,很快就全国都知道了,世界也都知道了。晋国成为了整个东方传统国度中第二个在服饰上和法律上允许完全西化的国度。
这一重大新闻,在晋国的外上报纸也纷纷报道。英国商人经营的东方时报、永宁商报、天海民报等主要报纸也都纷纷在头版头条报到。去年刚上任的英国驻晋公使威尔玛也感到惊讶。
这一年的八月七日,历经近七年的过度期,晋国终于开始发行自己的新纸币晋圆,并铸造新的金币、银币,旧有的银币正式停止流通。
原计划是五年,但中途因为新币的制造、印刷和旧币回收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故而不得不推迟,但是如今终于成功了。
这一年底,从英国进口的两艘撞击巡洋舰和三艘炮舰正式交付,开回了晋国的安晋港,并装备了南方舰队。
弘凤十六年,马鸿松下令从内库拨款一百万晋圆和一万两黄金交于世昌对帝国广场、凯旋门进行扩建。户部则另行拨款二百万晋圆予以支持。因为扩建广场,自然不得不将一些事情暂时搁置了。
十六年了,晋国各方面的改革都要花钱,马玉隆留下的五千多万两的库存,到如今除了有一千万作为最后压库银不许多用外,剩下的都花的差不多了,而且都花在了电报、铁路、兵工厂、煤气厂和买农具设备开矿上了。
三月,海军部引入英国的技术、设备,聘请专家在海宁造船厂建造两艘西洋新式海防铁甲舰。主要设计要求是排水量三千八百吨,航速十三节,准备二六零毫米口径后膛炮两门,一五零毫米火炮六门,七五毫米炮六门,小口径机关炮八门,动力系统为两座蒸汽机,四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主机功率三千五百马力,并拥有最新式的鱼雷发射管。载煤量三百六十吨,人员三百七十人。
这是晋国第一次建造这样新式的全蒸汽动力铁甲舰,虽然有英国人员技术帮忙,但依然极具历史意义。要求在弘凤十八年年底完成。而且名称都已经提前定好了,叫做永宁号、宁阳号。
弘凤十六年七月,矿部尚书董昭文已经年过古稀,体力不支,准备卸任,马鸿松已经同意,以永晋巡抚陆文成接任。卸任前,董昭文建议晋国在改革方面没必要也做不到事实与西洋相比,晋国无人力、无财力、无设备。不若发展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比如晋国的煤炭资源缺乏,与其花钱寻找矿藏找不到费钱,不如集中财力对现有的较有成效的铁矿、金矿进行开发。至于煤矿,可设立储藏站,与西洋有信誉的商家签订长期供货协定,以稳定来源。而重点发展的行业应该是农业、金矿、铁矿、兵工厂、烟草等行业。这些都是除了关税外,晋国平时最挣钱的行当,如果集中精力将这些现代化,则较为迅速也更为有利。
马鸿松认真读了董昭文上的这最后一道奏疏,深感欣慰,也倍感同意,下旨让内阁重新拟定发展规划。
首先是将四处寻找煤矿的钱全部改为建设货栈、仓库,同时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如若从英国本土自然较远,且价格高昂,而如若从东天竺和英属海外的奥禄斯国进口则较为便捷。
除此之外,花大力气购买设备,培训人员,包括兴办专门的学校,甚至是派人去西洋学习农业、矿业和陆海军。其中尤其是农业,核心中的核心是粮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万古颠覆不破的绝对真理。
这一年正好在佛朗斯国都城举办万国博览会,核心就是农业。马鸿松派驻佛朗斯国使臣认真搜寻并购买设备,还提前派户部的官员和皇族的人前往。并派郑舒丹的侄子郑博文前往。郑敬文是晋国非常擅长农业经营的。郑家的十几万亩农田就是他在经营,很有起色。
同年十二月十八日,英格丽.拉曼为马鸿清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为马玲曼。不同于别人喜欢儿子,拉曼很喜欢女儿。
弘凤十七年对马鸿松而言最大的一件家事就是已经五十岁的伊莉莎.拉奇终于在七月十九日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为马玲悠。
拉奇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但一直想要个女儿,如今终于如愿力量。但是她毕竟年过半百,生了女儿后身体是大不如前。
弘凤十七年三月,丁敬礼病逝,他死后,苦心经营的怀宁煤气厂是每况愈下,面对英晋友谊公司的海英煤气厂的打压,已经是力不从心。总资产只有十五万,负债近二十万两,属于是资不抵债,已经不得不倒闭。新任总办程绍迅能力有限,于五月上奏府尹于世昌,还有协办大臣郑敏聪,希望能出手转让。而海英煤气厂是志在必得。
于世昌不愿意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煤气厂倒闭,更不愿看着海英煤气厂将之收购,在李泽州的建议下公开让在晋国的各家煤气厂凭实力出资收购。时间就定在了七月十五日。
为了收购怀宁煤气厂,海英煤气厂的德克森发动手下的洋人、汉人去找关系,说白了就是行贿。
竞争收购怀宁煤气厂的虽然有五家外洋公司,但是只有两家有实力。一家就算海英煤气厂,一家是永晋煤气厂。永晋煤气厂是邵文贤创办的,官府虽然占据四成股份,但是另外六成则是英国威斯敏公司、佛朗斯国东方洋行控制,所以实际上这也算是一家外国控股公司。
永晋煤气厂总办是晋国人,实际技术方面多以来英、佛两国。然而这两家的公司做人可比海英煤气厂及背后的英晋友谊公司厚道多了。虽偶有不快,但基本较好地履行了合约,而且本身的管道就与怀宁煤气厂想通,设备也是一个厂家出的,因此很方便。但是这家公司平素不怎么喜欢和官场打交道,除非像邵文贤那样的人。另外就是这家公司以盈利为主,永晋煤气厂如今不仅没有负债,每年还能有五十多万的盈余,永晋行省每年能至少稳定收入近二十万,因此永晋煤气厂虽然也希望获得,但开的价格肯定不会太高。
为了不使怀宁煤气厂落入海英煤气厂背后的英晋公司之手,郑敏聪、于世昌请邵文贤出面给永晋煤气厂的协办詹姆士先生写信,希望他能高价收购。并表示该厂的负债可以自己想办法还,只要他们能出手并保证这数百名工人的饭碗即可。
邵文贤思之再三,最后鉴于怀宁煤气厂毕竟是晋国自己开设的第一家煤气厂,马鸿松也为之投入了心血,决定开口。五日,他拍电报给詹姆士,希望他出手相救。
两日后,詹姆士回电表示可以同意。一国宰辅亲自出面干预这么一件事情,詹姆士怎么也得给这个面子,而且两人当年合作也还不错。但条件是晋国必须在年内全部解决债务问题,否则他们不排除会转手出售。
邵文贤一口答应。
七月十五日,正式招标开始,海英煤气厂报价二十万两,而永晋煤气厂则开价三十万两,高出对方十万两,成功收购了怀宁煤气厂。
八月初,郑敏聪、于世昌将此事上奏了马鸿松,实际上就是请马鸿松干预,看能否从户部或者海山银行拨款或者贷款帮着还债。
马鸿松这几个月也关注此事,对于这个结果,基本还是满意的。二十万的债务,他下令内库、户部各出一半,在三个月内全部还完。第一批八万两在月底全部还清,其余的十二万两在十一月底前也将全部归还给外商的银行和本国的银号。
詹姆士控制的永晋煤气厂接手后发现怀宁煤气厂虽然负债多,资不抵债,但实际上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丁敬礼晚年花销太大,且进货贪大求新,加上中层中饱私囊所致。该厂的设备、工人的热忱度其实还是不错的。如果能加以改善,则一切都可以很快好转,若是顺利的话,有一年时间就可以扭亏为盈。
对于失去了这次机会,德克森很不高兴,然而也没有办法。詹姆士是本国人,而且背后的公司实力很强,况且邵文贤都亲自出手干预,事后皇帝还替还债,他也没有办法。说穿了,还是其平时张扬跋扈惯了,看不起晋国人,这一点他不如詹姆士。詹姆士在生意上是斤斤计较,处处追求利益,但做人上则很开明,虽然与他谈判过的晋国官吏都反感他的斤斤计较,却都不否认他的人品,这是最重要的。
怀宁煤气厂的事就这样结束了,因为有特殊的关系,朝廷最后给兜底了,但是不是每家晋国自己开办的新式企业都有这样的福气。十几年来,晋国自己人开办的工厂倒闭的不计其数,被洋人诈骗的也数不胜数,这都是很正常的。真正能办成的实业除了官府直接或者幕后控制的电报、铁路、煤气厂之外,剩下能够自己维持的少之又少。当然报纸方面投资较少,见效快,算是另类。然而也只有王宁晋的海山时报、崔云昌的汉华民报最有成效,下来最有成效的则是普通富商出身的沈文康创办的太平周报了,而且已经不亚于汉华民报了,这主要得意于他的留洋经历。
不仅是私人的企业,就是晋国官府经营的大量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资金困难、管理经营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十几年来,从朝廷到各地府县开办的企业也有五十余个之多。有机器厂、洋灰厂、造船厂、纺织厂、玻璃厂、铜矿、铁矿、金矿、煤炭、轮船公司等。总计朝廷和地方衙门投资已经上千万,但普遍经营困难。
而除了官府和有官府背景的报纸外,各大家族从弘凤初年开始也都投资实业,但十几年下来,有成效的也不多,勉力维持下来还有一定收益的只有五大家族的企业。分别是卫长庆、刘安邦后代在昭顺州开的保民金矿、邵文惠创办的惠民纺织厂、顾家创办的宁海运输公司、郑博超、郑博文兄弟经营的宁阳粮行和宁阳木材厂、袁家的袁绍惠创办的诚友银行、王崔杜三家联合开办的联合洋灰厂、友谊火柴厂。
在这几家中,各家也都与西洋商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凭借家族的实力和特殊地位,能够找到有实力和信誉的外洋商家合作,这是最重要的。而且其本身财大气粗,加上在朝野有影响力,外洋的知名厂家也愿意做出让步与之合作共赢,这也是很重要的。否则一般人经营的话,早就已经倒闭或者是被挤压收购了。
户部右侍郎孙之弘有过出洋参访的经历,但是他对东町国的模式比较欣赏,因为同为东方国家,各方面都很相似,可借鉴之处甚多。他认为如果光靠各家大族单独经营进行单打独斗与西洋抗衡,根本就是以卵击石。必须报团取暖,拧成一股绳,同时就是朝廷的支持和补贴最重要。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就建议将官府还在经营控制的一些效益一般的企业低价出售给同行中经营较好的民营或者大族企业,并可适当给予补贴,帮助他们发展壮大。而他们则在发展后用财力、商品来回报朝廷。然而当时的上奏没多少人响应,也未引起马鸿松的重视,最后是石沉大海。
怀宁煤气厂事件后,孙之弘再次提出了这个建议,但如今的他考虑的更为成熟了,并有了更加稳妥的办法,即除了重要的军工厂和皇室核心的经济命脉企业不予出售外,其余的普通民生企业均可出售。而且要从速进行,避免更多的民营企业在洋商压榨下破产倒闭。
在弘凤十八年二月正式向内阁首辅邵文贤提出,并单独上报马鸿松。
此次的上奏,终于得到了重视。
马鸿松看后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于三月让内阁、户部、矿部、通传部、海山银行专门商议此事,并拟定详细的计划,然后再和其余大族进行商议,希望能有一个稳妥的办法。
内阁和各衙门商议一个月,在原来东町国经营的基础上,同意对大部分原来朝廷和各地官府经营的企业进行低价出售给各个经营状况良好的大族,实际上就是卫、袁、王、崔、杜、庾、顾、郑等家。
五月十日,内阁拟定决议,上报马鸿松同意后,开始正式办理低价出售的事宜。
而各大族也非常积极与高兴,虽然这些官府的企业多年来经营状况不佳,但是设备还是可以的,人员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改进后其实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
说是出售,但实际上和无偿转让已经差不了许多了。低价出售的款项不是一次性付清,而是相当于以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的方式让他们分期支付,而且时间非常长,最短的十五年,最长的可以达到二十五年。如果这段时间经营良好的话,朝廷还可以予以补贴。
经过几个月的最后协商,最后的出售计划大体是:
在天雄府、维美港、北仑港等地的造船厂、轮船公司等六家企业和其所有库存产品以及总计十五艘轮船全部以七十万晋圆的价格出售给顾家的宁海运输公司,还款期限二十五年;
在兴京府、海东州的中小造船厂、码头及各种船只等全部以三十万晋圆的价格出售给邵家的文轩运输公司,还款期限十五年;
在保宁行省南部的金矿、铁矿,在武宁州南部的铁矿、晋宁州的铜矿和慧亭州一带的煤矿全部以六十五万晋圆出售给卫、庾两家主导的保民金矿,由其经营还款期限二十五年;
在兴京府、海东州、永晋府等地经营的纺织厂、生丝厂及其库存品以五十三万晋圆出售给邵文惠经营的惠民纺织厂,还款期限二十年;
在兴京府、海东州、永晋府、铭英府等地的玻璃厂、洋灰厂及其库存品以三十二万晋圆出售给王、崔、杜三家,还款期限二十年;
在广晋府、铭英府、文林州、永晋府、兴京府等地的中小官营机器厂及其库存品以三十五万晋圆出售给袁、郑两家,还款期限二十年。
就这样,晋国十几年来花费上千万投资的厂矿最后仅仅以不到三百万的价格完成了出售。
出售给各家的企业基本都考虑到了他们在哪方面擅长,就给他们哪方面,方便他们以后尽快上手,避免再入门而浪费时间。
除此之外,在孙之弘等人的建议下,这些大族控制的企业以后将还有各种的优惠,补贴是一方面。另外就是可以接手军事订单,其生产的产品可以以低关税出口,对于他们生产的产品,将以尽量高的关税对外国同类用品征收关税,以保护他们的发展。
经过这次出售后,朝廷控制的企业和每年对企业的开销急剧减少,每年至少可以节省三百万以上,而这些将全部用于军事工业、皇室控制的酒店、银行、粮食公司、盐、茶叶、酒、烟、生豆、蕉麻等专营行业的经营,以确保皇家的利润和维持其奢侈生活。
六月十日,帝国广场、凯旋门的扩建正式完成,而且还有附近也兴建起了一座新式的西洋式样的公园和喷泉等。
六月十五日,马鸿松和皇后伊莉莎.拉奇、皇太后郑舒丹及内阁大臣等全部前往参观。
原来的帝国广场有三门,如今成为了五门,雕像等不变,但是每座城门都予以加高。高二十六米,宽六十六米,深十一米,比原来增加了许多,更显得有威严和壮丽。
马鸿松非常喜欢,此次的正门,只有他和拉奇、郑舒丹走了过去,其余人都是旁门,毕竟目前还没有当年如同王子师、卫长庆那样的人。
原来叫做凯旋门,名称不变,晋国凯旋门成为整个东方的第一座凯旋门。
七月,永宁号铁甲舰正式完工,第二艘宁安号也将在次年二月左右完工,然后经过调试后就可以进入海军服役。
八月,陆海军的参谋总部终于得以设立,但枢密院仍然存在,作为比之略高的更具有权威的存在。
新成立的陆军参谋总长为卫瑶林,副总长为庾博伟。卫瑶林军衔晋升为上将,庾博伟为中将。下设作战部、情报部、通讯部、编纂部、战史部。作战部为核心之核心。
海军参谋总部总长为原南方舰队副将军李鼎龄中将,下设作战部、情报部、外国事务部、战史部、通讯部。
虽然枢密院仍然存在,总部也略低于枢密院,但是明确规定海陆军总部独立于内阁、枢密院,直属于皇帝指挥。而雄威军总兵官则暂时悬空,由卫仲康升任左副将军,实际上代行总兵官之权。
枢密院虽然暂时还存在,但是李靖康的权力却被极大的削弱,如果不是因为资格老还有战功,他恐怕早被年轻人给挤出去了。
出于安抚老资格的李靖康等人的考虑,马鸿松暂时同意保留枢密院,还给陆海军部的尚书刘玄明、程康杰晋升为大将军衔,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靠边站了,而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争也将改变他们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