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增的建议下,项羽给刘邦的封地只有巴郡和蜀郡。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多了汉中郡了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
原来在分封计划尚未正式公布的时候,内容就被鸿门宴后留在项羽军中、陪伴韩王的张良得知,被他立即透露给刘邦。
被封到巴蜀,刘邦要是高兴那是气话。
巴郡、蜀郡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四川,原本是由当地人建立的巴国和蜀国,东部为巴,西部为蜀。
大约在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时期,巴国和蜀国被秦国吞并,至今不过一百多年。
尽管巴蜀之地土壤肥沃,气候宜人,但外地人来到这里,很容易水土不服,甚至死亡。
对于中原人来说,巴蜀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而且地处偏远。
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大多数中原人都不愿意前往巴蜀生活。
刘邦也是人,当然也不愿意。
按照楚怀王的约定,他本应是这八百里秦川的唯一主人,是可以号令天下的万王之王。
即使项羽不答应,以刘邦的功劳,他也会在齐鲁或荆楚地区得到一块封地,他也心满意足。
但现在,他却被“发配”到了边疆,这不仅是迫害,更是赤裸裸的羞辱。
刘邦好歹也是十万大军的统帅,自从项羽来到咸阳,他就一直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却换来了这个结果。
这让刘邦再也无法忍受,他愤怒地想:“不就是一死吗?自从反秦以来,谁不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呢?”
“反正到了巴蜀也可能死在那里,还不如现在就和项羽拼了!”
于是,刘邦下达了命令,准备攻打项羽。
刘邦的决定激起了手下们的斗志,以周勃、灌婴、樊哙等武将纷纷请战,要求打头阵。
大家都宁愿和项羽决一死战,也不愿意去巴蜀。
就在大家激昂地准备动手的时候,张良又送来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劝刘邦暂时忍耐,养精蓄锐以图将来,并且告诉刘邦,他已经用重金贿赂了项伯,请求项伯帮助刘邦,从项羽手里拿到汉中。
原来,因为张良被项羽以服侍韩王的名义留在军中,刘邦觉得他们可能就此天各一方,所以给张良准备了一份厚礼,以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帮助。
同时,他也准备了一份礼物,委托张良送给项伯,以感谢鸿门宴上项伯的鼎力相助。
张良在得知分封计划后,一方面通知刘邦,另一方面把两份礼物都送给了项伯。
他请求项伯说:“我最近偶然得知,项将军要把沛公封到巴蜀。”
“汉中与巴蜀邻近,是沛公首先攻占下来的,现在由沛公部下郦商管理。”
“巴蜀太艰苦了,沛公年纪也大了,希望能居汉中,而领巴蜀。”
“您也知道项将军对沛公有点猜忌,所以这个请求沛公自己不好提,能否请您跟项将军求个情呢?”
汉中郡是秦朝三十六郡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南部,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是秦国第一粮仓。
而且,从汉中至关中有栈道相连,可以说是当时巴蜀至关中的门户,对于被封到巴蜀的刘邦来说极为重要。
张良知道刘邦分封巴蜀已成定局,因此没有徒劳地谋求让项羽改封,而是寄希望于让项羽给刘邦加封汉中郡。
项伯和张良有过命的交情,同时又跟刘邦结亲。
自从鸿门宴之后,他一直视自己为刘邦的保护者。
然而,由于鸿门宴事件,项伯与范增之间发生了矛盾。
范增因为经常为项羽出谋划策,所以在项羽军中地位较高,相比之下,项伯的势力要弱一些。
现在张良代表刘邦求助,还带着重礼前来,项伯自然愿意趁机帮助刘邦,同时打击一下范增的气焰,便立即答应了。
因此,张良给刘邦发去信件,让他先保持冷静,等待好消息。
萧何也劝告刘邦:“大王,您千万不要冲动!我们的人马不如项羽多,士兵素质和装备也不如项羽强,何况项羽还得到了其他诸侯的支持。”
“无论怎样打,我们都会失败,您这么些日子都忍耐了下来,为什么今天就无法忍受呢?”
“商汤、文王当年不也屈服于夏桀、殷纣吗?但他们最终都成为天下之主。”
“我希望大王能以他们为榜样,根据张良的建议,先谋求汉中,然后忍辱负重,以汉中为基地,开垦土地,收服民心,招募人才,等我们实力变强,再反攻关中。”
“这样的话,项羽今天的安排未必不能被推翻。”
经过张良和萧何的安慰,刘邦恢复了清醒,不再沮丧,立即命令萧何制定接受汉中、巴、蜀的计划。
还吩咐将领准备离开关中,派人告知张良:“我愿意为了得到汉中,不惜一切代价,请您务必帮我争取到汉中!”
与此同时,项伯为了帮助刘邦而不顾自己侄子的利益,送走了张良。
然后趁着范增不在场,去找项羽,责备他苛待刘邦,要求将汉中封给刘邦作为补偿。
项羽考虑了一下,竟然同意了,他也没跟范增商量,就自行修改了计划。
很快,项羽公布了对诸侯的分封,刘邦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汉中郡。
范增得知消息后,火冒三丈,跑到项羽面前大加责备。
但是项羽已经说出了口,一切无法挽回,只好有人高兴,有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