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盯梢队员估计的不错,假阔佬回了自己的家,等于又回到了侦缉队监视之下。
可那麻脸工人的家,在第二天再派人去盯的时候,已经人去屋空!
盯梢队员赌咒发誓,绝没有暴露行迹苗头!
年三少采纳了他的赌咒发誓说法,因为,如果盯梢队员暴露了行迹,假阔佬还不大动起来?
这么说,这假阔佬看来有些来头!
他能够下达命令,或者至少传达上面的命令,让那麻脸工人一家走人!
那麻脸工人的底细,很快就得到了查验,那竟然是一个过去的上海工人纠察队的小队长。不知怎么弄的,脸上出了些过去没有的麻子,躲过了政府拉的大网,猫在棚户区里。
麻脸工人干过些什么,一时查不清楚,也不着急查。
有假阔佬这个线索,“肯定比那麻脸工人值钱得多!”年三少这样断定。
假阔佬——侦缉队已经把这个称呼,作为对这个怀疑对象的代号称呼——被盯住的另一次,是到一家杂货铺买东西。
负责这段盯梢时间的另一个侦缉队员,牢牢地记住了年队长的话。
“任何一点反常的行为举止,都必须注意,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如果不能圆满解释,就列为疑点!”
这侦缉队员这天晚上报告的疑点是:“这假阔佬买的是一瓶名牌酱油。
这种酱油,在他家附近不到一百公尺就有两家杂货铺能够买到。
他舍近求远,跑另一个区去,就为买一瓶酱油?
我盯着他一口气都没松,他没找别的人,办别的事情——就是办别的事情,顺手捎带也不应该——这家杂货铺的这种酱油,比他家附近卖的,要贵!”
这个疑点立刻就站住了脚。
因为,这假阔佬既然是假的,没什么钱,就一定会算生活账,跑那么远,买哪怕只是贵上一点的酱油?
而且,他的那位漂亮女人管他的生活起居。他平时应该从来不过问生活方面的琐事。这回,他却去买一瓶酱油?
也许是假阔佬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对路。他在回家路上,终还是将这瓶名牌酱油,塞进了自己的公文包中。
“这他妈的就更不对路了!”年三少听到这天的盯梢报告详情后,轻蔑地笑了。
“这假阔佬,看来有点书呆子气!
他妈的他读他们的理论多了,成天琢磨怎么跟国民政府捣乱,琢磨多了歪门邪道,在正经生活过日子方面,发傻呢!
真他妈的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老子盯住了你和杂货铺,就熬你这锅粥!非得熬出大大的香味,熬得透了,再兜底来一下!”
“假阔佬和杂货铺”这锅“粥”,慢慢熬着。
“粥的味道”正在一点点地加重。
到杂货铺买东西的人,每天都很多,固定的顾客也不少,即使只是先定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目标,一步步地跟踪,汇总情况,再筛选,工作量都将极为巨大。
由此,年三少下令:“根据《侦缉手册》,先盯查疑点重大的。注意千万不要暴露。宁可漏掉个别线索,不可惊动对方!”
又明确命令:“最重要的两个人,假阔佬和杂货铺老板,每一动都给盯死了!”
而假阔佬,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出来的次数明显减少,有时候一天都不出一回门,弄得放监视哨的侦缉队员心里七上八下,唯恐假阔佬从眼皮子地下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