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历九三九年初冬,陈国正式向洛水河岸边的居民下达了迁移的命令。
盛明之看到的命令内容和之前郡首召集各乡首,提前透漏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正式迁移令后附上了本次迁移的详细章程。
这一天终于来了,接到这条政令后,盛明之反而轻松了许多,颓然了小半响后,终于回过神,重新振作起来。
他先仔细的考虑了下,然后叫齐所有衙门内的衙役,先吩咐个脚程快的去上青村叫回剩下的四名捕快,然后继续召集告假没来衙门的副手和吏员。
乡一级的衙门一般配置有乡首一人,副职五人,书记、主簿和捕快首领各一人,吏员和衙役若干。副职和吏员等均不可能每日都到齐,因事告假的总有几人。
不过捕首柯元吉刚被自己派往下荷村,虽说明日再出发,但是盛明之想了之后,还是决定让他再跑上一趟,他是准备先将自己的副职和吏员召集起来,大家通个气,然后再商量以后的章程。
在一通忙碌后,副手全部到齐,书记和主簿也都很快来到,除了两位外出的吏员来不了后,基本算是到齐了。
盛明之看了看自己的行政班子,等到大家全部坐定后,都眼巴巴的望向自己,才将公案上的政令交给主簿孟源城,命他通读一遍。
孟源城读完,才反应过来,张着来不及合拢的嘴,看向了乡首。
盛明之知道大家必然是这个反应,于是清清嗓子,将现在的时局和朝廷的考虑大致讲了一遍,虽然他自己也不是很明白。
不过,在慢慢消化了乡首告诉众人的背景后,大家也都慢慢安定下来,不过该懵的还是一样懵。
首先,这事闻所未闻,迁移整个洛水河岸边,那是多大的工程?政令上写明了,沿洛水南向之下开始,要在总长近二万里的距离上,共迁移五百一十二个村庄,全线向后一千六百里,涉及六十个乡,十一个郡,还有三个各自规划到的府。
其次,需要迁移的总人口达到近三百万之多,牲畜和各种物资不计其数。
所有人都像吃了迷魂药一样,脑袋里迷迷瞪瞪的。
盛明之看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将惊堂木重重的在公案上一拍。巨大的声响吓了众人一跳,不过大家对惊堂木到是没什么惧意,平日里都听得习惯了。
“只是朝廷直接的命令,所以不用我等去思虑太多,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将本乡的迁移搞好。召集大伙来,一是通报下迁移政令;二是要即时理出个大概的章程。”盛明之拍过惊堂木后,说了这么一通话。
大伙还真没想到,自己也有挨惊堂木喝吓的一天,不过此时也没人有开玩笑的心情,听完盛明之的话后,参差不齐的回到道:“听凭乡首大人吩咐。”
盛明之看到众人这才慢慢的回魂了,也就不再啰嗦,直接让严顺之备好笔墨,开始记录。
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开始,于是乡首大人只好自己提了几点想法。
一是迁移令的传达,就自己所任的乡——永丰来说,下辖了九个村,其中沿河的有四个,这四个村的后面是另外五个村。
二是迁移的顺序,从哪个村开始,或者说从村开始还是由乡里开始的问题。
三是安排具体负责的人选,最好是分村安排官员,由村正配合进行。
四是如何保证迁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盛明之简单的提出几条,这样也就相对简单了一些,这些人也都是老官吏了,处理起政务,别出心裁可能没有那个能力,但是就事论事的实干功夫还是不缺的。
于是众人七嘴八舌,然后由副职进行总结,很快就将盛明之提出的几点问题就议定了,然后还继续提出了其他的问题。
九个村的政令传达这个没有问题,大伙分头行动就可。
迁移的顺序上,众人都认为先村庄农户,后乡,乡衙要最后一个迁移,具体分配上,也是先妇孺儿童,总之,先人后物。
每个村当然要安排具体的负责人选,除了乡首本人,还有两位副职坐镇,其他的都要下到村里去具体负责。
这个具体负责,任务就比较重了,首先要厘定田产、山林和无法迁移的事物,以备有朝一日回乡时能避免无谓的纠纷。
其时陈国的私人田产已经不多,随着不断的发展,各国对有功之臣从一开始的直接分封土地就慢慢的演变为封官、封爵或者分封财物。
虽说天下私人田产仍有甚多,但是这样封赏制度的变化就直接避免了私产田地越来越多的可能。
不过,这只是国家层面的变化,还不是私有田产逐渐变少的根本措施。
到了符离上任太师之时,他在瀛王父亲的支持下,发布了一条轰动世间的政令:那就是禁止民间的田地买卖。
这一政令能实施下来,是符离深思熟虑之后的问政第一条,他给当时瀛的父亲仔细的分析了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实施后国家能得到的好处。
政令的内容是自政令实施后,将禁止私人间的田产买卖,只有朝廷才拥有收购田产的资格。如果私人田地必须要卖出,就只能向朝廷出售。
这一条先避开了既得利益的官僚和财主阶级继续扩大自己的私产。以往拥有的田产可继续持有,只是断绝了以后再以各种手段强取豪夺他人田产的可能性。
而朝廷可以在日后以各种方式来慢慢收取这些阶层手中所拥有的田地。
谁都知道土地兼并往往伴随着各种阴暗手段,为迫人卖地,什么杀人放火、逼良为娼等等手段,层出不穷,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严重威胁统治的严重隐患,同时也是社会动乱,百姓赤贫话的根本原因。。
朝廷能通过不再分封田地,禁止私自交易等手段,慢慢的将田地收回至朝廷手中,这些手段温和且缓慢,虽为时漫长,但是能避免许多阻力干扰。
田产都归朝廷,再由国家当地主,租赁给农户,起中好处更是数不胜数。
相对于各类大大小小的土地主来说,国家会采取相对温和、怀民的取租。没有哪一个土地主会将自己的佃户通通逼死,除非土地主还有其他的田地和人口可以抢夺。
在排除了朝廷上层和大地主的阻碍后,符离的政令终于得以实施,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土地主慢慢的在变少,也慢慢的在变小。
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陈国通过这项政令,收获了极大的经济发展和底层百姓的拥戴,国力也一跃成为齐国之首。
不过,现在也还是有部分富户拥有自己的田产和林地的,上青村的柳正元和柳有山就是列子,厘定田产主要是针对这些人。
集思广益之下,盛明之感到很满意,也感觉到一个人的能力也太有限了。
负责不同事物的官吏都提出了自己那部分需要制定章程的事宜。
比如狱吏就提出现在牢狱中犯人的问题,这个在政令上其实有提到,对于所犯之罪较清的,由各级管辖的郡、乡裁定后予以释放,用一些劳役替代继续服刑。
狱中的重犯还是要继续迁移的,这个迁移的过程就需要加派大量的人手,以确保安全。
最麻烦的就是各家商户的迁移了,为了此次的迁移,朝廷已经为需要迁移的人口准备了安居地,以陈国的国土之大,安排三百万人口其实压力并不大。
但是商户们迁移,货物可以直接运走或者变卖,可迁移目的地不可能是已有的繁华乡镇之地,那些地方早已人满为患,如果强行安插,势必导致当地的所有次序的崩塌。
这样的话,那陈国这次迁移之举,可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齐兵未至,自己就先乱了。
迁移之地是穷乡僻壤是肯定的,这边的商户要去那边重新发展,损失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先前大家几乎都疏忽掉了,那就是随着迁移政令公开,是不是会造成动荡和骚乱。
一位副职把自己的忧虑提出来后,大家,包括盛明之也都一时沉默了,对此,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于是,盛明之决定,先商议到此,傍边的书记老严头早已累的不行,改由主簿在记录了。
盛明之吩咐众人还是务必需要先行保密,各自回去再深思熟虑一晚,明日升堂再议。另外让老严头和主簿二人休息一会,再辛苦熬夜,将之前众人商议的整理出来。
柯元吉没有参加,他接到衙役传来的盛明之的命令,让他即刻赶往下荷村,只带上一位大夫即可,并且无论有没有发现,第二天必须要赶回乡里。
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柯元吉也没有多问,休息一会,等来了大夫,就出发到下荷村了。
下荷村的村正前脚刚赶到村里,柯元吉也就到了,吩咐了来不及歇脚的村正,就去看了那几家走失的儿童。
本来也就不报什么希望的,结果也不出柯元吉所料,大夫看不出什么异常,那些儿童和家长也同样说不出什么线索来。
柯元吉想了想,决定让大夫在村里休息一晚,自己晚饭后连夜赶回乡里,他总觉得会有重要之事发生,否则盛明之也不会连连改变决定。
晚饭后,柯元吉离开村口,运转法力,就准备往回赶路,经过下荷村不远的一片林地时,忽然感觉那边有法力的波动传来。
柯元吉心中一动,改变方向,就朝那片林地而去,片刻间就临近了,这时候,林地中忽然闪过一道青光,接着青光的照亮之下,柯元吉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身影在消散。
青光闪过的时间极短暂,柯元吉也只是在恍惚间有所发现,所以无法看清到底是何物。
柯元吉是有炼气期六级的修为的,黯淡夜晚也能视物百丈,可偏巧青光一闪,让他瞬间看到有身影,但是青光逝去后,反而什么也看不见了。
也确实是瞬间消失了,等柯元吉进入到林中,早已安寂下来。他只好绕着林地转了几圈,仍是毫无所获。
自己也真是胆大,之前没想到,现在倒是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之前看到的是修士,那修为不知道高出自己多少,如果对方有歹意,自己十有八九就交代了。
如果是异兽的话,那更加不妙了,这种蹊跷的现身,又转瞬的消失,也是自己小小的练气期修士无法对抗的。
没有任何发现的柯元吉迅速离开了林地,回到了赶往乡里的路上,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很快就被丢在脑后。
高空中,有两双眼睛看着正在急奔的柯元吉,其中一双眼睛的主人忽然说道:“被发现了?”
“发现?还没有那个可能吧?”另外一人回答。
“你别以为练气期的修士都是笨蛋。”
“这跟笨蛋有什么关系?青光非我能控制,他也绝对看不清的。”
“算了,走吧,这里暂时也没什么事情了。”两人的话说完,随后就消逝的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