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战争已经在民间兴起,但赵高认为这只是地方性的反抗,不足以引起他的畏惧。
在他心里,有远比对付这群乌合之众更加重要的事,那就是除掉李斯。
赵高对李斯心存忌惮,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除掉他。
然而,农民起义给了赵高一个可行的计划。
在李斯看来,起义军的胜利和胡亥的无能是不协调的,这场起义对秦朝的威胁正在逐步扩大,但胡亥却对此毫不在意,这让李斯感到尴尬和羞愧。
毕竟,他曾是秦始皇打天下的御用谋士,对于这个国家的建立也贡献了一半,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别人夺走呢?
但是李斯着急,胡亥却对他不屑一顾。
每次李斯试图求见皇帝,都被胡亥找理由拒之门外。
李斯变得急躁暴躁,他苦苦寻求与皇帝见面的机会,但却无门可求。
李斯的焦虑表露无遗,赵高注意到了这一切,内心的魔鬼再次不安地燃起,这下总算让他找到了诬陷李斯的办法。
有一天,赵高把李斯请来,与他谈论农民起义的事。
当谈及秦二世即使面对混乱也不够清醒时,赵高对李斯说:“丞相,您为什么不劝谏?”
听到这里,李斯先是愤怒,然后转为无奈,只好轻轻摇头对赵高说:“确实如此,我早就有话要说了。”
“可现在皇上不再坐朝廷,居住在深宫中,我有什么话也无法传达,我想见他也没有机会。”
这句话披露了李斯的窘境,但却触及了赵高的兴奋点。
赵高暗自高兴,心想:“你这么想见皇上,我就让你见。”
赵高表面上也装出失望的神色,对李斯表示理解的说:“如果您真能劝谏,请让我代为向皇帝转达您的意见。”
意思是,他赵高非常愿意充当一个报信人,等皇帝有空了就会通知李斯。
李斯听到这句话,内心感到一些安慰,仿佛前景不那么悲观了。
李斯与赵高聊天后回到家,苦等着赵高的通知。
几天过去,赵高派人来通知李斯说:“皇上有空了。”
李斯等了这个消息很久!总算获得了一次面见圣上的机会,他要向圣上吐露了自己多个月以来的担忧。
不管圣上是否能够理解,李斯都想要多争取一次劝谏的机会。
李斯匆忙整理了自己的衣装,赶到皇宫请求见皇上。
谁知李斯去求见的时候,恰逢胡亥正在玩得开心。
突然,有人报告说:“丞相前来求见。”
被打断的胡亥勃然大怒,甚至想杀掉李斯。
但李斯毕竟是一国老臣,胡亥也不方便对他随意发泄怒火,只能派人打发他离开。
李斯感到十分困惑,却没有想到这可能是赵高的阴谋。
他一直认为秦二世玩乐时间过长,或者即使在秦二世空闲的时候,他也不愿意接见自己。
李斯虽然急得焦虑不已,但也无能为力,只好失望地离开皇宫。
片刻之后,又有人奉赵高之命告诉李斯:“皇上有空了!”
李斯听了,像第一次一样急忙前往求见秦二世。
但是与第一次一样,李斯又被打发了走。
这样来回几次,李斯并不觉得厌烦,只要找到时机,他就绝不放过。
尽管李斯不觉得麻烦,胡亥却感到非常厌烦。
胡亥被李斯一次又一次地打断娱乐时间,最后一次,胡亥完全发怒了。
他再也没有心情继续玩下去了,他大声责骂李斯,说:“我有空的时候他不来,我娱乐的时候他就来,这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吗?”
赵高见计谋已经成功了一半,立即装出惊恐的表情,走到胡亥身边,慌张地向胡亥提起了当年的沙丘之变。
提到李斯参与其中却没有获得太大奖赏,可能是因为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他想来找皇上讨个封王了?
胡亥一听赵高这么说,脸色变得通红,然后又转为铁青,此时他已经将李斯拉入黑名单。
赵高趁机更进一步,提到了李斯有可能叛变的一个原因。
赵高说:“李斯的长子叫李由,现在正在担任三川郡守,而陈胜和李斯是同乡,因此当陈胜率领一支贼军经过三川之地时,李由竟然没有采取剿灭匪寇的行动,任由陈胜胡作非为。”
“不仅如此,还有传言说李由与陈胜有书信往来,不知真假。”
当然,这些都是赵高捏造的事情。
实际上,李由面对陈胜的起义时,他奋力反抗并给李斯写信,请求中央提供援助。
但是胡亥并不了解这些情况,他只听赵高说的话,这些话让胡亥对李斯更加猜忌。
最后在赵高的怂恿下,胡亥派人去调查李由是否通敌。
这个消息一传出,李斯才意识到自己中了赵高的计划。
在慌乱中,他只能立即给秦二世上书,表示自己忠诚无比,而赵高才是小人,需要多加注意。
胡亥看了这份奏疏,嗤笑一声,并没有太过在意。
几天后,起义的声势越来越大,李斯邀请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书进谏,希望秦二世暂停修建阿房宫,减少边境的守卫和材料运输,以缓解民愤。
这样的举动无异于引火烧身,使胡亥有了一个借口将三人一举拿下,投入大牢。
冯去疾和冯劫对此非常痛心,他们为了不受侮辱,不久便在狱中含恨自杀了。
但是李斯不甘心,自己跟随秦始皇多年,虽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但也付出了努力,胡亥凭什么可以随意定下自己的罪名呢?
因此,李斯虽然被关押在牢中,但却想尽办法给秦二世上书。
可是每一封上书都被赵高截留,胡亥根本听不到李斯的任何声音。
与此同时,赵高使用各种酷刑来逼迫李斯承认通敌之罪。
起初,李斯拒绝承认,但最终无法忍受皮肉之苦,向审讯人员承认了罪行。
李斯心想,只要不向皇上承认,不管向谁点头,都不能构成自己的罪名。
然而,当李斯继续对审讯人员点头时,他不知道这是皇上派来的,就像往常一样点头了。
李斯算是正式向皇上承认了谋反罪,罪名得以成立,只等待受到法律制裁。
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夹在愤怒、悔恨和各种情绪中,被押送到了刑场。
面对着大秦江山,李斯叹了口气,他已经无力拯救秦国了。
在一声哀叹后,李斯被腰斩,全家惨死。
李斯一死,赵高得以更加肆无忌惮地滥用他的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