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滕飞妈以无比坚决的语气说出来要替儿子儿媳买房时,滕飞两口子像听天方夜谭一样。
“妈,我们有钱可以回康城买,在这买干嘛?又贵又不是咱们家乡,以后迟早还不是要回去的。”
滕飞第一个不赞成,虽然在东莞呆了这么多年,可他还是没把这里当家,总想着将来还是要回去的。
“你说你一个年轻人怎么比我这个老婆子还目光短浅,回康城,回康城你干嘛?你在那边能开得起工厂吗?那边能有这边的机会多吗?”
滕飞妈妈白了儿子一眼,“这两年康城和文家镇的国营企业几乎都下岗了,后生们都想尽办法南下打工呢,你还想着回康城?再说咱们文家镇不是有房子么?回去住那就行了呀!”
“可是妈,我们不想花您二老的钱,那些钱给你们养老的,我们自己手上倒是留了一些钱,但是那里留给厂子周转的,也不敢就这么花掉,房子的事过两年再说吧!”
子青当然是做梦也想要自己的房子呀,记得上次回康城去胖五和罗蕾的家里,那屋子布置得多温馨呀,那才是个家的样子,可是总不能花老人的钱吧!
“我们也就这五万,先给你们交个首期,你们自己月供,那五万放银行也没几个利息,买了房子咱们可以省下租房的钱,而且听说买了房还可以把你们户口迁过来,到时候壮壮读书也方便呀!这边的经济好,将来大人小孩的前途都比在老家更好,听我的没错。”
滕飞妈妈果然有远见,正是因为她这个坚持,滕飞一家几个月后就住上了七十多平二室一厅的商品房,而且还把户口迁了过来。更难得的是几年后全国各地的房价猛涨,东莞的房子也一路飙升到上万,还不送户口,那个时候滕飞两口子不知道有多感激妈妈当初的明智之举,当然这是后话。
当你认为生活会朝着你看好的目标前行时,它又总会时不时给你出点状况。就拿其光和滕飞来说吧,俩人合伙这几年还真是账目清楚,职责分明,凡事有商有量,从未红过脸,合伙生意能做成他们这样也很难得了。
可是毕竟有个李总在后面,李总做惯投资凡是以利益当先,富盈厂虽然在盈利可始终是制造业,利润太低。再说他和其光是朋友但是和滕飞还隔着一层,其光与自己都是做业务出身的,对制造又没那么熟,干脆各自发挥专长。
李总和其光商议,不如三人拆股,工厂给滕飞,他俩另外成立外贸公司,产品仍然向滕飞的工厂要。因为工厂运作更难,李总和其光决定按原有的股份比例各自少拿百分之十,当作是给滕飞的补偿。
三个合伙人里面有两个同意这个决定,滕飞还能说什么呢?自己又没有资金把所有股份都买下来,再舍不得也只好接受拆股了。
其光其实有些不忍,毕竟他和滕飞两个人是一起起步的,又是老乡,可是做工厂实在是太累了,他真的不适合,再说他老婆也一直不支持。专职做贸易的话,不但轻松些,收益也要大一些。私下里其光一直向滕飞道歉,滕飞倒也没怪他,毕竟大家三十好几了,也确实要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只不过滕飞也有条件,就是公司目前的客户里面,当初由子青开发出来的仍旧留下来,其他李总和其光开发出来的客户,他们想带走便带走。
这个要求不过分,其光自然答应,除了子青接的约翰那家大客户以外,他还留了其他几个小客户下来,他不想让滕飞和子青两人一夜回到从前。
三个合伙人好聚好散,倒也没闹出什么不愉快,账目也分得一清二楚没有争议。其光和李总那边也很快注册了新公司,叫裕发外贸公司,专营塑胶和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开业那天滕飞也去道了喜。
富盈这边走了两个老总,厂子的所有事务变为由滕飞全权负责。滕飞爸立马出山帮儿子把关生产,滕飞仍旧是运营管理,可是业务呢?留下的这两个业务小妹经验尚浅,还是需要有个资深的人来带队。
此时子青在她们公司已经做到主管的职位了,手下也带了一帮海外业务,说不定再过几年还有上升的空间。但是考虑到老公那边实在没个得力的人,她干脆辞了工作也来了富盈专管业务。从此,富盈厂的滕氏夫妻档时代正式开启了。
滕飞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富盈会完完全全属于他一个人,不,属于他们一家,他心里不知道是该激动还是该惶恐。激动的是厂里的事务集权统管更易提高效率,惶恐的是走了合伙人他们一家能把厂子撑下来吗?
子青笑他,“怎么还越来越胆小了呢?好歹现在也不是从零开始,虽然其光他们的资金撤了,可是胖五不是又注资三十万了么?咱们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无非就是累一点!现在内贸不好做,接单难收款更难,况且咱们俩也不会喝酒应酬搞关系,不如专心做外贸,瞧好吧,这几年外贸形势好,咱们做下来也不会比别人差的!”
滕飞点头称是,确实这些年来业务都是其光在负责,喝酒应酬那些自己一时半会儿也学不来。
俩口子然后又说到胖五,那家伙真够意思,一听到滕飞的那两个合伙人撤资,他立马又打来三十万,并且他只要求按利润的百分之二十分红,只占股,不干涉公司运营,什么都不管。
对于滕飞他们来说这相当于是银行贷款那么轻松,而且还没有设置归还期限。只是百分之二十的分红太少,如今富盈自己做主,他们一致主动要求增加到三十。胖五听了也高兴地接受了,并表示无论滕飞有什么需要,他都第一时间支持。
这些年来,身边的朋友或合伙人来了又去,唯有胖五始终站在好哥们的位置上支持他,而罗蕾也是一直和子青保持着闺蜜的友谊,隔三差五地互相寄给孩子的礼物。两家人能处得像亲兄弟姐妹一样,真是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