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邦带着队伍躲进芒砀山做山贼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变得更加有趣。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成为第一个反抗帝国的人。
有时候,当第一未必是好事,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陈胜、吴广走投无路率先起义,最终也率先被剿灭。
然而,这场起义却改变了刘邦的命运。
陈胜、吴广起义后,接连攻城拔寨,在陈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附近的郡县早就“苦秦久矣”,纷纷杀官造 反,响应陈胜。
眼看起义的势头越来越猛烈,沛县县令有些心慌了,因为他的辖区正好紧邻张楚政权的掌控区。
想集结士兵对抗张楚,但作为一个县令,他没有兵力可调用,即使招募了一些乡勇,也无法凑齐足够的武器。
他思来想去,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向陈胜投降,先度过眼前的困境再说。
但投降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即使他是沛县的最高长官,如果手下的人不同意,他也没法投降。
于是,县令召集了功曹萧何和管刑事的曹参来商讨此事。
这两个人在县里有一定的声望,逐渐获得人们的支持。
县令首先高调地宣布:“为了保护本县免受战乱之苦,我决定率领沛县投降,你们意下如何?”
萧何和曹参早就预料到了这件事情,毕竟他们也是县里有头有脸的官员,是百姓眼中的官僚,如果坚决反抗到底,百姓肯定不会对他们客气。
县令一直以来没动静,两人早就着急了。
如今听到县令的发言,两人心想:“原来你也怕死啊!也难为你一直坚持到现在。”
萧何比较重义气,他早就知道刘邦成为山贼的事,有意趁此机会将刘邦拉回来。
萧何就上前向县令行礼,认真地对他说:“大人,沛县这么小,根本无法对抗他人的进攻,投降是迟早的事情。”
“但大人您作为朝廷任命的官员,如果由您领导沛县子弟归附张楚,恐怕大家会对您产生怀疑。”
“我建议您把沛县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组建一支队伍,估计人数可以达到数百人。”
“我们可以利用这支队伍来震慑对方,大家就会更愿意听从您的命令。”
曹参一直以来都是萧何的追随者,立刻表示赞同萧何的意见。
县令经过一番思考,觉得这个提议很有道理,立即采纳了。
萧何与刘邦一直有密切联系,他们之间的联络员就是樊哙。
樊哙原本是个卖狗肉的,但与刘邦的关系非常亲密。
后来,樊哙跟随刘邦在芒砀山当山贼,经常往返于沛县和芒砀山之间。
萧何迅速找到樊哙,让他立即请刘邦带人来接管沛县。
刘邦得到消息后非常激动,热泪盈眶,谁能想到这样的好机会,竟然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他迅速召集手下的人马,直奔沛县。
与此同时,沛县的县令在樊哙离开之后,开始思考:“不对啊!刘邦如果来了,会听我的吗?”
“如果他不听我的命令,我可就束手无策了!”
“大秦帝国都能灭了六国,小小的张楚能有什么作为呢?一旦朝廷的大军到来,张楚很快就会败亡,投降他们岂不是找死吗?”
经过左右思考,县令最终认为不能造反。
所以他下令紧闭城门,不让刘邦进城,还命人抓捕萧何和曹参,准备将他们处死。
萧何和曹参非常机智,一见情况不妙,便溜出城投奔刘邦。
刘邦带领人马到达沛县,见到城门紧闭,他知道自己带着这么少的人攻城是不可能的,便决定从心理上入手。
在萧何的建议下,刘邦写了一封信,让弓箭手将其射向城墙上。
信中写道:“父老乡亲们,天下人都受够了秦朝的统治,早已无法忍受。”
“现在陈胜已经起义了,你们还要帮助县令守城吗?你们不知道陈胜的队伍遇到抵抗不降的都要屠城吗?”
“你们应该立即杀死县令,选择一个领导人来响应反秦,这样才能保全性命。”
“否则一旦陈胜的大军到来,你们都将丧命!”
沛县百姓早就听说张楚的军队喜欢屠城,再加上听说刘邦是天命所归,经过刘邦的一番鼓动,他们立即杀死了县令,迎接刘邦进城,准备拥立他为沛县县令,领导大家反秦的事业。
刘邦假装不同意,装模作样推辞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本事,恐怕不能保护你们,你们应该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人。”
有些人也认为刘邦只不过是个泗水亭长出身,恐怕无法胜任大事,他们认为萧何和曹参深得人心,应该从他们两人中选出一个人来担任。
然而萧何和曹参是两位文官,完全不了解叛乱的事情。
两人也考虑到叛乱失败的可能性,一旦失败,领头的人肯定准会诛连九族。
因此萧何和曹参坚决推辞,并表示刘邦更合适。
他们强烈推荐刘邦,自然有人替刘邦说好话,有人说刘邦头上有云气,还有人说他夜间斩杀了白帝子。
还有人说秦始皇东巡是因为刘邦应天命,更有人说卦象显示刘邦是最合适的人选。
总而言之,大家都认为刘邦是最适合的领导人。
刘邦其实也很害怕,毕竟这是一项高风险的事情。
私放逃犯,畏罪潜逃的是他;藏在山里当山贼,扰乱治安的也是他,自称是赤帝子,有云气的也是他;甚至还鼓动百姓杀死县令,还是他。
这些都是死罪,难道还怕加上造反这一条吗?所以刘邦虽然假意推辞,但最终还是接受了。
不过,他不想当县令,乡亲们同意他不当县令,称他为沛公。
公元前209年十月,刘邦接受了家乡父老的拥立,祭了黄帝,宰了三牲,发下血誓,正式起义,反抗秦朝。
由于之前刘邦编造谣言自己是赤帝之子,所以沛县的军队打的是红旗。
既然打出了造反的旗帜,就得干点造反的世事。
刘邦在沛县招兵买马,凑了两三千人,气势汹汹地杀向胡陵、方与。
胡陵和方与两县就在沛县西北方不远,在今天山东鱼台的东南。
刘邦只是个小混混,根本不懂兵法战略,手下没有将门之后,也没有鬼谷子的传人。
这么少的人要攻打两个县,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更糟糕的是,由于陈胜和吴广的起义,原本没有防备的各个郡县现在都紧闭城门,轮班放哨,决不出城迎战,一心坚守。
沛县军来到城下,犹如狗咬乌龟,无从下手。
围城多日,一无所获,最终只能灰溜溜地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