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序曲已经开始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8317字 发布时间:2023-11-26

天翔十一年二月十七日,昭勋阁功臣之一的郑泽凯因病去世,年七十九岁。马玉隆闻之痛哭,老臣越来越少了。下令追赠为太保、司空,谥号文靖。

二十三日,原领侍卫大臣锡博尔去世,年八十二岁。

马玉隆下令追赠为太保、开府仪同三司,宁康军节度使。

二月二十五日,伊莉莎.拉奇又为马鸿松生下一子,马鸿松此次给孩子起名为马归信。

三月初,马玉隆决心北上前往思岭县,这是海山洲的地方中唯一可以归晋国控制的,趁他现在还能动,他将最后一次巡视。陪同的有郑舒丹、卫长庆、郑云柯、赵南昌、马鸿翔、张和瑞、张绮雯、许晴雨。

此次行前,马玉隆本来想让马鸿慷也一同前往的,但此时马鸿慷正染病在家,不能前往,其实他内心是非常想去的。

临行前,下令以中书令、晋阳王马鸿松监国;

马鸿寿晋封为安定郡王,办理宗族、内事厅、仪仗司事务;

马鸿策晋封为成国公,管理枢密院、兵部事务。

马玉隆北巡乘坐的船是由西洋大型战船改装而来的加装蒸汽动力的大型运输船,里面只有少量防御武器,剩下的全部都被改造成了船舱,用于存放货物和居住,十分豪华。而且因为有蒸汽动力,速度更快,也更为安全。

这艘船是马鸿松在英国时候专门给父亲订购的,天翔十年初的时候才抵达兴京府交付。

马玉隆北巡后,马鸿松更加方便进行自己的改革了。尤其是在于世昌主政的兴京府,这几年通过各种小步快跑和变通的方式,煤气灯基本普及,道路也宽敞了许多。马鸿松还让伊莉莎.拉奇暗中幕后出面,兴建了几个自己控制的工厂,主要是生产火柴、灯具、衣服等。同时鼓励倾向于支持自己的几个大家族在兴京府各县和海东州设厂。可以说整个晋国,兴京府及与之最为邻近的海东州成为西化最严重的地方。而整个宫中,已经基本用上了西洋的煤气灯,皇宫的夜晚也更加明亮了。

除了这些外,这一年,马鸿松让妻子从英国订购设备,准备在晋国修筑电报线、并找人勘探铁路线。而首条电报线将是从兴京府直通海东州和永晋府两地。并已经筹划设立电报局。同时铁路线,他初步拟定的路线也是兴京府直通永晋府,以连接晋国这两个最大规模的都市。

在这一年的五月,马鸿松授意王宁晋在晋国创办了第一家民营的报社,从西洋购买设备,在年底的时候正式开营。名字叫做海山时报,唐少雄亲自出席了报社的开业典礼。

虽然王宁晋已经无官,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海山时报是一家带有极为浓厚的官方色彩的报纸,实际上在现阶段代行晋国官方报纸的地位。每周发行三期,人员六十余人。

不得不说,虽然遭到了很多反对,但是还是有一些成效的。尤其是造币厂生产的银币、金币的质量明显改善了许多。其次就是兴京府的街道更加宽敞明亮了许多,百姓也慢慢改变了对西洋事物的疑虑。许多显贵、大族和官僚的家中也都用上了更为光亮的煤气灯。

马玉隆五月的时候来到了广宁府,对于广宁府这几年在邵文贤治理下的西化基本上还是满意的,很是欣慰。尤其是对于邵文贤的勤俭更是高兴,而且邵文贤不激进,不浮躁。

六月底,马玉隆一行来到了思岭县,知县周维宁等迎接。

马玉隆在思岭县居住了一个多月,之后还换上了便装以客商的身份前往了宁安府,然后悄悄住进了宁安府的晋国领事馆,并最后一次前往了宁安宫,怀念了很久,行程之中自然不免伤感。

毕竟对于四十二年前那场曾经在思岭县尤其是宁安府发生的那场激战,同行的人除了卫长庆、郑舒丹、赵南昌是实实在在的亲历者外,没有任何人有他们这样特殊的感情,即使是郑云柯。他当时只是驻守思岭,也并未亲历宁安府作战。

八月,马玉隆一行还继续前往了海京府,祭拜了先祖的陵寝,尤其是四圣之陵和祖父、祖母的陵寝。

至于怀远宫,没有也很难再前往了,毕竟已经是人家的地方,而且成为了禁区。无燕朝皇帝命令,任何人不得前往。这也算是一种保护吧。

不过得以去安心园,那里根据条约还能够归晋国皇室控制。不过也已经是大不如前了。总之一切是物是人非了。

对于这一切,马玉隆是老泪纵横啊。

这一年的八月底,燕朝的显淳皇帝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时候由其独子继位,年仅六岁,定次年的改年号为同祥。因为其年龄太小,军政大事皆有其生母和嫡母处置。

九月,又去了一趟宁阳府,对宁阳府,马玉隆从小没太多经历,故而只住了不到十日,就返回了。

在宁阳府的五天里,马玉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了趟宁林别墅,在此住了两天,然后由张和瑞出面,将宁林别墅及其所有藏品整体作价出售给海山洲顶级大富商林文渊,作价五百八十万两。

款项定为两年六次全部交齐,如越期则收取利息。首批款项三十万当日即交付给张和瑞。

十一月二十日,马玉隆一行重新抵达了宁安府,住了近一个月。

在这十几天里,他等的就是宁安府郊外那梅花盛开的景象,他明白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看海山洲的梅花盛开了,再也没有机会了。

十二月二十一日,马玉隆等抵达了思岭县,要从此乘船返回兴京府。

返回的途中,马玉隆无尽深情地回望海山洲。直到消失在自己的视野和千里镜也看不到的时候,他才回到了船舱中。

回到了船舱后,他又下令除郑舒丹、卫长庆、赵南昌这三人外,任何人无令不得随意进出。即使是已经多年习惯了自由进出的张雨绮和许晴雨两个贴身的侍女。

很明显,马玉隆依然沉浸在伤感和难忘之中,这时候故人的作用最重要,而故人只有那三个人,也是昭勋阁功臣。

十二月二十五日,马玉隆刚返回宁河港不久,就得知枢密副使文次谦去世,年七十三岁。下令追赠为太保、宁康军节度使,安定郡公。

而对于也是自己战友的去世,枢密使卫长庆也十分悲伤。当年雄威军最早的战友,如今也寥寥无几了。

十二月二十八日,马玉隆等终于返回了兴京府,他没有回晋阳宫,而是先去了义母王冰茹的墓前祭扫,再度痛哭。接下来又去了袁守阳、王子师和发妻王媛薇的墓前,每到一地,都是无尽的伤感。

马玉隆回宫后的第三天,下令将旧城的晋宁宫更名为怀远宫,新的晋阳宫名称仍然不变。将晋宁宫更名为怀远宫,是用以怀念自己的出生之地。同时下令将铭英府的建南宫更名为文英宫,将兴京府最繁华的一条街道西河街改名为冰阳街,以纪念王冰茹和袁守阳。

马玉隆回宫后,按理说马鸿松可以结束监国,但是马玉隆没有下这样的命令,仍然让儿子继续监国。他已经无心也不想管理政务了,儿子已经成熟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让他去办吧。除了和战大事和皇族内部特别重大事情和三品以上大员任免外,一切都由马鸿松决断。

到十二月底,英国的军队正式进驻了永宁港、天雄港和宁祥港。其中宁祥港最多,有两千余人。天雄港一千三百人,永宁港一千五百人,总计兵力在五千多人。共装备大小军舰三十七艘,另有陆军火炮五十六门。总司令为帕杰森少将。

同年,根据马玉隆的意思,张和瑞暗中将文英宫也就是建南宫也进行了处理,以筹措资金。

当然宫中还剩余的一些最重要的珍宝全部转移到了广宁宫或者华阳宫,实际上拍卖的也只是一些相对次要的古董和宝贝,但他却有能耐分批卖出了约五百六十万的高价。而文英宫则并入铭英府的管辖范围内,本来文英宫就是在铭英府的地面上的。同时也裁撤了留守、副留守一职。

卖掉文英宫的费用一部分则用作了偿还在昭顺州的小庄园建造时候所欠下的借款。

昭顺州虽然地处内陆且高山险峻,正因为它是一座群山之中的山城,故而气候凉爽,风景秀丽,非常清幽雅静。按照马玉隆的吩咐,张和瑞从天翔三年开始了在昭顺州兴建行宫别墅的建造。这个别墅规模不大,占地只有五多亩。建筑物都是依山而建甚至就在山上,没有金碧辉煌的壮丽,只有清静优雅的怡然自得。站在此地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区,观赏云海,非常的悠然自得,宛如人间仙境。

马玉隆在此次从海山洲返回来的时候特意路过这里居住了半个月,非常喜欢,将此地起名为松柏山庄。

天翔十二年正月,马鸿松建议邵文贤出任行省按察使,然而邵子轩认为儿子历练还有限,予以否决,不过不久马玉隆得知后,直接下令以邵文贤出任更高的保宁行省布政使,仅次于巡抚。

二月,马玉隆又接着下发了几道命令:

以袁隆康由海山银行总办升任户部尚书,袁隆安出任海山银行会办,仅次于总办、协办;  

以参知政事兼内阁大臣兼刑部尚书赵南昌为枢密副使;

以仪仗司都指挥使丁明海为同知枢密院事;

以枢密使卫长庆兼任弘德院令,检校太傅;

以枢密副使刘安邦兼弘德院同知,加少傅衔;

以刑部侍郎隆哈宁为刑部尚书;

以庾博翔为雄威军第一团团长;

以王宁康为仪仗司都指挥使。

这也意味着马玉隆认可了儿子的西化改革,否则不会这么重用邵文贤和袁隆安、庾博翔等人的。而将老资格的赵南昌、丁明海等全部调任闲职,卫长庆、刘安邦两位老臣也是军界元老虽未被免职,但也一只脚步入了卸任的行列当中,很明显这已经无疑是为马鸿松最后的接班开始铺路。

二月中下旬,马玉隆离开晋阳宫去华阳宫居住,让马鸿松安心的监国。

华阳宫自凤翔年间建成后,虽一直在翻修和加固,也在扩建,但整个天凤年间的扩建规模一直不大,主要都用于了扩建晋阳宫和外围的要塞。而天翔年间,华阳宫的扩大明显在加快。不过此事并没有被公开,而是张和瑞根据马玉隆暗中的授意来进行的。从天翔元年开始就进行了扩建。

扩建这么大的宫殿,不可能不被人发觉,也有人上奏劝阻,但是马玉隆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答应要停建或者是缓建,但实际上照建不误。筹措扩建的费用基本上都是内库掏钱,或者是由海山公司走账,费用也大多都是张和瑞找来的。张和瑞确实有找钱的本事。

到天翔十一年的时候,历经十余年的建设,华阳宫的扩建和华阳宫东部的一座极为庞大的庄园也终于完成了。

张和瑞侍奉马玉隆十多年,对晚年马玉隆的心境、爱好、性格完全是了如指掌的。他知道马玉隆晚年很怀旧,而且特别醉心于古籍。对当年华夏极盛时代的洛阳紫微宫城最为感兴趣,因此新扩建的华阳宫城完全是在南洋之地重新建造了一个南洋的紫微宫城,并适当扩大了内城,而外城的扩大很小。主要是从内城着地扩建宫城,而不大量扩建外城。因为如果扩大外城,必将大量征地于民,会引发太多的事情,到时候恐怕马玉隆会把他推出去的。

完工后的华阳宫城和外城、内城总计周长约五十里,占地六万余亩,比都城略微小一些。外城城墙的西南方向是奉天县城,在河畔的西南方向。而河畔的北部方向则是内城,内城正中是华阳宫城。同样外城也是在河流两岸所建,中间在河流上同时修了六座桥,而且是铁桥。铁材都是从西洋购买的上等铁,质量是没有问题的,自然价格高了。

当然为了建造华阳城,十余年里总计动员的民工高达三百多万人次,耗费资财数千万,而十余年里死伤的民工夫役也有上万人之多。同时逼迫的捐输也有上千万。主要是向富商、大族进行各种派捐。尽量不对普通农民派捐,而是诱骗他们去劳作,这样的方法更为稳妥,不容易出事。

华阳新城的外城城门共十一门,南部为三门,长夏门、定海门、德安门;东部三门,为永通门、上阳门、上东门;北墙两门,东为安喜门、隆光门,西面三门,为大同门、通济门、仁和门。

内城也就是皇城长一千八百一十七步,广一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城墙高三丈七尺,比晋阳宫的内城也大。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城位于安晋河上游的都城西北角地势最高亢的地方。

皇城正中是宫城,宫城占地面积高达七千五百多亩。宫城南门三座,为长安门、应天门、顺德门,北门一座为玄武门。玄武门居中,正对应天门。应天门是由马怀锡原来的奉天门改名而来的。宫城城墙西部外侧为一隔城,还有一宝城。然后外侧就是皇城的西城墙,有永德门、宣辉门、安康门。宫城城墙东部外侧为东宫和左藏宫。然后外面是东城以及永丰仓城。再外侧就是皇城的东城墙,为嘉定门、宣仁门、承福门。

宫城南面是皇城外围区域,面积不算太大,有三门,为瑞鹤门、左掖门、右掖门。北面面积较大,由南向北为宣武城、武宁城、怀仁城。然后就是外城的北城墙区域了。

从河南岸的定海门到皇城南部的瑞鹤门这段距离是一条直线距离,是为中轴线,主要在河南岸,犹如当年的天街,在这里被叫做乾坤街。

在皇城的这些区域中,永丰仓城占地约六百余亩,专门储存粮食。有粮窖和粮仓三百多座,如果全部满额,则可储藏粮食五百万石以上。而宣武城则主要储存军械物资,占地百余亩,武器库五十多座,可储存共二十万人所需的军用物资。

当年华夏鼎盛时代洛阳宫城中最富丽堂皇的就是进入应天门后的乾阳殿,如今在南洋再现了。仍然叫做乾阳殿,为华阳宫中三大殿之首。东西宽一百二十步,南北深五十余步,高约二十五丈。内部金碧辉煌,是举行重大朝会和典礼的重要场所。另外两大殿是在之后的乾元殿、广晋殿。除了这三大殿外,较大的宫殿还有纯仁宫、承乾宫、瑶华宫、翠微宫、玉芙宫、重华宫、碧霄宫、紫霞宫、云影殿、延禧殿、流云殿、玉蓬殿、萱若阁、紫光阁、文婷阁、武英阁等,至于亭台、戏楼、人工湖等也应有尽有,另外也同样建有西洋式样的小楼院落。延禧殿相当于是一个东西方风格都具备的超大型宴会厅,有三层楼,可容纳万人级别的宴会。纯仁宫作为皇帝的主要寝宫,玉芙宫是皇后的正宫,重华宫为养老的宫殿。

按礼法天子五门,当年世祖马康远在海山洲扩建宫廷的时候就曾希望,但是终海山洲的晋国几百年,始终没有做到。而如今在兴京府,马玉隆做到了,在华阳宫实现了天子五门的规制,然而此时的晋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晋国了,此时的世界也不再是当年的世界了。虽然实现了天子五门,然而如今的世界,天子已经不再如同以前那样犹如神明一样被人所景仰和膜拜了。

除了华阳宫外,在奉天县最东部的山河交汇之处邻近凤翔县的地方还修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园林山庄。由马玉隆起名为海灵山庄。

海灵山庄的建设从天凤初年就已经在秘密开始建设了,但是整个天凤中期以前重点都放在了晋阳宫的建设上,故而进展不大,只是大了些地基和改造了一些原有的建筑。而天凤中期以后进展加快。张和瑞接手后,进展更是飞速。张和瑞只管找钱,具体动工方面,他找了晋国有名的建筑大师刘秉忠来建设。到天凤十二年夏天也最终完成。

海灵山庄占地比华阳宫还大一些,高达八千五百亩。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只有百余亩。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晋阳宫的微缩版。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九进院落,分为前后两部分。奉天殿是正宫前朝的主殿,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柏鹤斋寓意延年益寿,供皇帝、太后等居住。宁静轩是皇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宫殿区以南为湖泊区。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泊区,有大小湖泊五处,即东湖、澄湖、上湖、下湖、镜湖。多为人工湖,或者根据河流之地改建儿臣。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

平原区位于山庄西部,占地近千亩。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森林居多。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狄羯式样的毡帐二十余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用,直径达七丈二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平原区除了这些外,张和瑞根据马玉隆父子及郑舒丹、伊莉莎.拉奇等人的喜好,还在这里建设了图书馆、酒楼等。这是马玉隆特意嘱咐的。这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供人们参观,或者出售,兼做经营之用。另外在草地之处,还兴建了西洋式样的足球场。这是西洋最新式的运动之一。马鸿松当年去英国时候就见到过,颇为感兴趣,如今父亲在自己的地盘上为儿子建立起了一座足球场。同时还特别留下不小的地方,准备留待给后世建立运动场所或者图书馆之用。

山峦区位于山庄西北部,占地面积六千多亩。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四。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数十丈,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寒风海啸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共计三十余处。

      三月二十七日,马玉隆的八十岁寿辰,马玉隆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张和瑞开始筹备了,马鸿松、邵子轩也在去岁的三月底开始筹备了,专门拨款五十万两交给了张和瑞。

马玉隆五十、六十、七十岁的时候都未过寿,而且坚决反对,如今他算是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恐怕也是最大的一次奢侈了。他自知已经不可能再拥有下一个整寿了。而筹办此次寿宴的就是马鸿寿和张和瑞,马鸿寿主要是协调,张和瑞筹钱,具体来办理各项事务。

张和瑞自天凤晚年以普通商人身份进入内库当差后,天翔年间因为理财有术不断地被赏识,如今已经是事实上的内府副总管、海山贸易公司总办还兼管都城和巴云邦等的的税收事宜,可以说是权倾一时,连户部有时候还得看他的脸色。

张和瑞除了按照正常的流程筹备祝寿宴后,还特意从全国境内寻找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参加过当年北伐海山洲和保宁、东宁戡乱的老兵,以慰藉马玉隆的怀旧之情。

三月二十七日很快就到了,马鸿松、邵子轩、卫长庆率百官领衔前往给马玉隆祝寿,在兴京府的五品以上大臣、外地督抚、知府的代表也前来祝寿,还有各国驻兴京府的使臣,也全部到场,另有当年的老兵等数十人作为特邀人员。并从修建宫殿的人员中精选出了二十余人参加,总计参加宴会的有三千多人。马玉隆的亲家也是英国议员布莱利,前驻兴京府公使,现任英国东方总督府大臣的博尔利,现任公使麦乐尊及其亲属、家人也全部前往祝寿。

布莱利是正月过后专程从英国坐船赶来参加寿宴的,准备了整整一船的礼物,都是英国最新式的工商业产品,间接也起到了一种商贸推销的作用,毕竟能参加马玉隆寿宴的都不是一般人。

这场规模空前的寿宴,张和瑞办的很热闹,也充分满足了马玉隆的虚荣心和最后的奢侈之心。仅宴席在延禧殿就有三百多桌,而且还有十余张西洋风味的宴席,专门款待西洋使臣和与晋国平素交好的大商人。而花费也是高昂的,总计花费了三百万两。除了户部拨付的五十万之外,剩下的都是张和瑞从内库及秘密府库中调拨的。他究竟靠什么来生财,只有他和马玉隆等极少数人知道。

当天的祝寿宴之后,马玉隆、郑舒丹还和不少近臣、亲信前往海灵山庄参观。他更是在海灵山庄住了一个多月,直到五月初。

这场寿宴前后的一个多月是马玉隆一生最热闹的一次人生体验,也是自妻子王媛薇去世后的十几年里最高兴的一段时间,然而他也自知这将是最后一次了。

五月,马玉隆下令犒赏筹办寿宴有功的和多年来竭尽忠心的大臣。

马鸿寿赏食亲王俸禄,邵子轩加少师,庾世泽加太子少保衔;

卫长庆改任振武、横海两镇节度使,晋封司空;

张和瑞实封为一等男爵,其余众人各有封赏。

七月,马玉隆又下定决心让张和瑞将在海山洲的安心园出售,里面尚存的珍品全部运回南洋,或者分批出售。

马玉隆要求底价不得低于八百万两,费用三年内必须全部交付。而且款项全部存入海山银行生息,不得转入内库和户部府库。

不得不说,张和瑞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仅仅在安心园尚存的珍品古玩和附近的用地,从他八月初和马鸿邺一起前往海山洲办理出售,到十月的两个月间,就卖出了一百一十万两的高价。而所得的款项,也在年底全部存入了海山银行。

按道理,张和瑞肯定可以上下其手,但是他深知马玉隆对此事的重视,万不敢在此事上过手。

从天翔十二年年底开始,马玉隆的病情开始加重,自知已经时日无多,但依旧凭借惊人的毅力再坚持。

天翔十三年三月,安心园的出售全部完成,拍卖的价格总计为九百三十五万两,已经超出了马玉隆的预期。

对这个价格,马玉隆感到满意。对张和瑞、马鸿邺予以嘉奖。并赏赐给张和瑞二十万两,给马鸿邺五万两,给手下办差的人总计五万两。其余九百多万两将分批逐次存入海山银行,预计最晚将在天翔十五年底全部到付。

天翔十三年五月初,马玉隆的病情不断恶化。因为他病情的恶化,接班人的问题再度成为了焦点。

五月二十七日,原京师巡防营管理大臣田思进因病去世,年八十七岁。

这位老侍卫的去世,更是沉重打击了马玉隆的身心。下令追赠为太保、忠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六月,唐少雄的一份进行渐进但全方位西化改革的上奏引爆了整个晋国朝野,也拉开了储君之争的最后序幕。

唐少雄的这份上奏,明确提出晋国要富强,必须西化。而且要全面,要从经济、军务、民生、交通、风俗乃至最重要的政治体制方面进行变革。而且核心是学英国。甚至还提出可以向英国借款进行工业建设。

唐少雄的提议,遭到了赵南昌、郑明峰、袁和伟等人的强烈反对,邵子轩也有不同的意见。

虽然马鸿松的储君之位早已经确定,但是一些老臣如邵子轩、赵南昌、郑明峰、袁和伟、颜文皓,还有张和瑞等人对于马鸿松的过度亲英情节十分不满。他们不是反对西化改革,而是反对马鸿松过度亲英,出让的主权太多。更反对唐少雄的风俗、体制变革。但比较而言,邵子轩因为儿子邵文贤和马鸿松关系非同一般,他虽说也有些反对,但态度更温和,更中立一些。

而张和瑞反对马鸿松,还是因为马鸿松看不起张和瑞,认为他是奸臣小人,并掌握了他不少贪赃枉法的罪证。因此,张和瑞实际上是最为害怕马鸿松即位的大臣,害怕的要命。

为此,以赵南昌为首的元老,暗中不断进行谋划,希望马玉隆能够在最后阶段改立比较中性的马鸿邺,或者给马鸿邺封王并给予一定的实权。甚至他们还有一个秘密的备用计划,即直接拥立马鸿清为帝,遵郑舒丹为皇太后执掌朝政。而且通过人暗示了郑舒丹,郑舒丹没有反应,属于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的态度。

赵南昌曾任仪仗司都指挥使、内阁协办大臣兼刑部尚书,如今还是枢密副使,是有大批故旧的,所以也在暗中谋划。

就这个秘密计划,郑舒丹是犹豫的,她想两边都不得罪,这样无论谁上台,她都能坐稳皇太后的位子。而且他还私下派人试探了卫长庆的态度,毕竟卫长庆仍然是枢密使,是军界头把交椅。

当卫长庆得知了赵南昌的秘密计划后,不禁叹息说:“愚蠢啊,愚蠢。”

卫瑶林对父亲说:“赵南昌虽说计划周祥,但与父亲多年交情,父亲何以处之啊。”

卫长庆:“晋阳王的地位是陛下多年逐步培养的,怎能让他们这些人就轻易推翻啊。”

卫瑶林:“可皇后的意思到底是如何啊。”

卫长庆:“哎,女人终究是女人,她做了皇后后真是变了啊,总想追求全面和完美,让众人都感恩,然而世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尤其是在政治上,绝无能面面俱到的事情,只能选一头。”

卫瑶林:“那我们该如何。”

卫长庆:“记着,坚决支持皇上,拥立晋阳王,绝对不能犹豫。另外,你托人给皇后带个话,最好明确支持晋阳王,如果她有疑虑,可以沉默,但万万不可突然变风向,切记,切记!”

卫瑶林:“儿子明白了。”

郑舒丹在得知了卫长庆的明确态度后,决定明面上仍然不表态,但暗中支持马鸿松,并传话给马鸿邺、马鸿翔,让他们兄弟二人一定要闭门不出,否则必将牵连自身。同时将马鸿清一直带在身边,时刻不离开自己的视野。

七月,兴京府已经各种消息满天飞了。

英国在兴京府设有报社,最大的也是最具权威的报纸是东方时报,在七月底曾发出了一份爆炸性的新闻,说晋国不久可能会发生政变。

对于这个爆炸性的报道,晋国内阁、外务部全部予以否定,公开驳斥。王宁晋控制的海山时报也予以辟谣。然而各种消息还是满天飞。当然这个报道,也很快传到了马鸿松以及郑舒丹耳中,自然也惊动了马玉隆。

身为驻兴京府公使的麦乐尊,还有当时正在兴京府的马鸿松的岳父布莱利,以及驻晋国的英军统帅帕杰森少将对于晋国的局势,虽然有着较为冷静客观的判断,基本上认为东方时报的报道过于夸大,但是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赵南昌的确具备制造一些事态的能力。

麦乐尊、布莱利、帕杰森从八月份开始就经常在兴京府的公使馆内密谈,并拟定了各种预案,核心是要确保马鸿松的顺利继位。他们已经根据各种消息来源断定马玉隆肯定过不了今年了,因此未来的几个月最为关键。而且除了三人之外,伊莉莎.拉奇作为马鸿松的妻子,也不断暗中将宫中的消息传递了出来,毕竟任何消息来源的真实性都不如伊莉莎.拉奇的更具权威。

马鸿松这几个月里,不见有任何反常举动,平静的让人可怕。枢密使卫长庆更是从八月份开始告假在家养病。

九月的一个月异常的平静,更让人们对局势产生了一些想法。

看似平静的背后,实际上作为马鸿松支持者的卫长庆、郑云柯、马鸿寿、马鸿陵也在秘密做准备。

从七月底开始,京畿大都督、殿前军、侍卫亲军左右军所管辖的军队都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并分发了武器弹药,军械厂都在加班加点生产。

马鸿陵当时是陆军少将,武威郡王还兼领侍卫大臣,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掌管宫廷侍卫。而马鸿寿是安定郡王,管理宗正府、仪仗司、内事厅事务。可以说整个宫廷实际上已经掌握在马鸿寿、马鸿陵兄弟手中,而他们坚决反对拥立马鸿邺、马鸿翔,更反对拥立马鸿清这个半大的孩子。

在局势变幻莫测的时候,马鸿陵天天秘密派人去向马鸿松递送消息,还经常和马鸿寿商量各种情况。可以说郑舒丹虽说仍然是内事厅的最高话事人,但实际的权力已经被马鸿寿剥夺了大半。

八月初开始,安晋港、宁安港、汉宁港的海军舰船也经常外出。

八月中旬开始,马鸿邺也闭门不出,而在闭门不出前,他明确公开将一切尊奉朝廷法令行事,公开声明没有夺嫡之心。

除了内部的准备外,由郑云柯、程康杰出面从八月底开始与帕杰森进行了多次接触,争取外援。

八月二十八日到九月五日,奉卫长庆、刘安邦的密令,郑云柯、程康杰私下与帕杰森进行了五次会晤。帕杰森明确表示在晋国的英军支持马鸿松,并达成了一项近期举行海上联合训练的协议,将由帕杰森提出。

九月二十日,应帕杰森的邀请,晋军在九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五日在安晋港外围海域与英军进行了针对海盗的联合训练。

虽名为联合训练,但实际上英国实际上是借此向晋国的保守派展示自己的存在,明白无误地表达支持马鸿松的态度。

这次联合训练,并未上报马鸿松,也没有经过邵子轩的中书门下。枢密使卫长庆只是知道,但并未表态。而是枢密副使刘安邦和海军部尚书程康杰直接批复同意就进行了。

可以说,刘安邦这么做也是表达自己对马鸿松的支持。

这个月的二十五日,布莱利在晋国的公司正式开业,名为英晋友谊公司。

此公司名为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洋行,专门做进出口贸易。是整合了原有在兴京府的五家英国商行而形成的。股东十余人,但大老板就是布莱利,他的股份占据一半。专司晋国官民从英国的进口,还有英国对晋国乃至整个东方的出口生意,而且种类齐全。

从二十五日开业到十月一日,布莱利专门下令如有在这几天经过公司订购的货物,均可优惠。

看起来只是商业行为,但谁都知道布莱利的背景,也都知道能购买这些货物的人都是晋国官商或者是官府,而这些都是支持马鸿松的。这就是说布莱利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对女婿的支持。

面对马鸿松虽然不出面,但是其支持者的反击,赵南昌等人也是寸步不让,而且他们已经私下招募了一些人,并在兴京府有内线。准备万一情况下与之进行一场搏杀。

到十月一日晚,根据内事厅得到的情报,赵南昌等人已经集结了死士数千人,准备在次日夜要强行劫持马鸿邺、马鸿翔或者马鸿清三人中的任何一人,然后由邵子轩、赵南昌领衔向马玉隆上奏,明确反对进行体制改革。

对于这几个月来发生的这一切,重病在身已经是最后时刻的马玉隆都了然于心,而且静观事态的发展。

马玉隆不反对唐少雄的提议,但是他认为这个时候说则是捅了马蜂窝。而赵南昌的一些举动,则更让马玉隆恼火。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政变,更反对情治系统出身的人做这些。这无疑将马玉隆最后的忍耐给逼到了极限,迫使他亲自出面干预。

十月二日,马玉隆突然让皇后郑舒丹和安定郡王马鸿寿在领侍卫大臣马鸿陵的陪同下去内阁宣诏。

诏书的核心问题是人事问题,改组内阁。

邵子轩改任弘德院同知,晋开府仪同三司,太保衔;

免去赵南昌的枢密副使,晋开府仪同三司,一等伯,在弘德院任职;

枢密使卫长庆实授太尉;

右丞相郑云柯免职,改任枢密副使。

新的内阁两府名单如下:
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观文殿大学士:庾世泽

文华殿大学士、枢密使:卫长庆

参知政事兼内阁大臣:

唐少雄(协办大学士)、郑敏聪(协办大学士)、陆刚毅、程康杰

枢密副使:刘安邦、郑云柯

签书枢密院事:陆云飞

各部尚书:

吏部:庾世泽(兼)、外务部:唐少雄(兼)、

陆军部:刘玄明、海军部:程康杰

户部:袁隆康、刑部:隆哈林、

礼部:郑宁绍、矿部:董昭文、工部:李仲颖

外务部侍郎:李泽州

御史中丞:杜志淳

市舶司使:吕维超

兴京府府尹:于世昌

仪仗司都指挥使:王宁康、副都指挥使:庾博翔、卫瑶光

海山银行总办:袁隆安

总管内事厅:郑舒丹

内事厅同知:马鸿翔、马姿瞳

宗正府总管大臣:马鸿朗、马鸿寿

京畿大都督:李靖康

领侍卫大臣:田重英

京师巡防管理大臣:塔礼达

殿前诸军都指挥使:速哈鄂

侍卫亲军左军总兵官:卫瑶林

侍卫亲军右军总兵官:博尔温

新的人事名单公布后,大出意料。邵子轩、赵南昌等人全部被免职,新的名单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改革派,不少还有留洋的经历。除了这些人之外,就是马鸿松的亲信或者是其铁杆支持者。

对于被免职的邵子轩、赵南昌等人,马玉隆下令全部软禁于家中,由内事厅、仪仗司派出人员看管,无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另外此次变动之后,庾世泽为独相,出任左丞相兼首席大学士,没有右丞相。卫长庆以次席大学士兼枢密使,地位类似于右丞相。而参知政事中两人是协办大学士,两人只是普通参知政事。

表面上来看,郑云柯也被免职,改任了枢密副使,实际上他注定成为卫长庆的接班人。将他免职不过是略作平衡罢了。而内事厅方面,郑舒丹仍然总管,还是皇后,但随着她也日渐老去,精力难免跟不上,故而让与马鸿松关系良好的马姿瞳协管,实际权力则是在马鸿寿手中。另外军队方面,李靖康虽然升任了京畿大都督,但是兵权最重的殿前军、侍卫亲军左右军仍然是原来的人,但侍卫亲军左右军的统帅较多年前进行了互换,以确保局势稳定。

这份名单于十月三日正式刊登在了海山时报上,英国也彻底放心了。不过帕杰森还是下令英军日夜巡逻在军事基地和附近海域,谨防出现有破坏性的行动。同时麦乐尊也下令这段时间在晋国的英国商人不要做一些出格的举动,为让马鸿松顺利即位创造条件。

同时,麦乐尊还让人在东方时报、华宁日报等由英商控制的报纸上撰文,或明或暗地暗示支持马玉隆的这项人事变动,但话不要说的太满,以免物极必反,给马鸿松帮了倒忙。

这份人事任命名单是由皇后郑舒丹领衔带着前去中书门下宣布的,这其实已经较为反常了。

自从郑舒丹成为皇后之后,整个天翔十三年间,她个人的权势已经非常之大了,在后宫乃至内事厅、仪仗司,可以说除了马玉隆的命令,她的话仿佛就是第二圣旨一样。

在其权力达到顶峰的时候,也意味着马玉隆和她的感情有所疏离,这十几年里,谁都知道马玉隆最宠爱的是张雨绮和许雨晴,和郑舒丹的感情仿佛是相敬如宾似的。

之所以这样,马玉隆也是在有意观察郑舒丹,如果她有什么过激行为,随时也会解除她的权力,但索性郑舒丹虽然权力很大,可重大事情上都坚定站在马玉隆一边,都会请示他,这让他感到很欣慰。试想,这十几年里,尤其是在最后的时刻,郑舒丹如果走错一步,前面几十年的努力可就全部付诸东流了。

十月二十三日,马玉隆进入了最后的弥留时刻,同时也写下了遗诏。

当天下午,马玉隆召来了马鸿松,进行了最后的交代。

马玉隆:“我已经将能替你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你的事情了。”

马鸿松流着泪,不知该说什么好。

马玉隆:“邵子轩、赵南昌是老臣,虽然他们与你意见不一,但毕竟是有功之臣,不要委屈了他们。”

马鸿松:“儿臣明白,绝不亏待老臣元勋。”

马玉隆:“你想西化强国,我不反对,但不要忘了我们的根本还是在东方,万事不宜过于着急,渐进地来,另外多条腿走路。不要太寄希望于英国,也可以多找几个西洋诸国。”

马鸿松:“儿臣谨记。”

马玉隆:“伊莉莎是个好姑娘,也能对国家有帮助,这几年也确实有过帮助,但你多少还是要注意,毕竟是个洋人。”

马鸿松:“儿臣会提防的。”

马玉隆:“如果能的话,将来再找一个咱们自家的女人。”

马鸿松点点头。

马玉隆:“此次的事情,皇后的态度你该能理解吧,朕知道你一直很尊敬她,她对你也不错,但终究不是亲生母子,即使亲生的在权力面前也会产生分歧的。”

马鸿松明白父亲的意思,说:“父皇之意儿臣明白,母后不仅是母后,也是国家的功臣,儿臣一定尊奉她老人家。”

马玉隆安心地笑了,然后说:“朕知道你想西化,缺钱,为了钱苦恼,已经给你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财源,就在内库和张和瑞身上。”

马鸿松不解。

马玉隆随即让郑舒丹进来。

马玉隆:“小妹,这十三年来怠慢你了,也辛苦你了啊。”

郑舒丹:“大哥哥,我的命是你救的,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

马玉隆:“你也救过朕啊。”

郑舒丹:“是,可是没有你救我在先,哪儿有我报恩你在后啊。”

马玉隆笑了笑。

郑舒丹:“臣妾十几年来虽然有些专权,最近上了年纪也有些糊涂,但是臣妾绝无非分之想,也无对将来皇上的不臣之心。”

郑舒丹虽然十几年来多少有些飘飘然,最近也难免有些糊涂,但内心对马玉隆有外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特殊缘分和感情,故而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流泪了。

马玉隆随即叫来马鸿松,对他:“朕大限将至,以后你也要好好活着,后宫之事鸿松你如有不决者,可问舒丹,舒丹你也要帮帮他。”

马鸿松、郑舒丹领命。

马玉隆:“小妹、鸿松,朕走后,你们二人一定不能放过张和瑞,他的家产和这十几年来敛到的钱财足够鸿松将来改革实业之用,至少能缓解一定的危机。”

郑舒丹:“小妹明白。”

马玉隆:“是张和瑞、张雨绮、许晴雨三人必须死!朕已经留下了遗诏,你们拿着,张和瑞著即赐死。另外转告张和瑞一句话,就说这十几年,为朕敛财,辛苦了。如果他愿意自尽,则可保全其家人,否则灭族。”

说罢,马玉隆将自己的手诏交给了郑舒丹。

郑舒丹对处决张和瑞无意见,但是张雨绮、许晴雨还年轻,平素除了侍奉马玉隆外,并无多大过错,如今让她们也死,实在有些太过于残忍了。

郑舒丹:“她们还年轻,况且不是谢侑芯。”

马玉隆:“知道小妹还是这么心善,然而此事必须做到。”

马玉隆的口气毫不动摇,而且用尽了最后的气力,郑舒丹不得不答应。

二十五日,马玉隆又召见了马鸿松、郑舒丹还有另外的两个儿子还有女儿,一一进行了托付,核心意思就是让他们竭力帮助马鸿松振兴晋国,同时让马鸿松不要亏待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更要好好地孝顺郑舒丹。

二十六日,马玉隆有些回光返照,在郑舒丹地陪伴下度过了一天的也是最后的幸福时光。而他们最后度过的地点就是在仁寿宫外的草坪里,他想晒晒太阳,也看看那里种的梅花。

在这一天,郑舒丹也向马玉隆透露了一个多年的秘密,即当年高雅琼临终时候交给他的那些王冰茹留下的绝密文书,并详细告知了其内容。

马玉隆听后,说:“这些你放到哪里了?”

郑舒丹:“臣妾让卫长庆秘密存放于枢密院的绝对内档之中,他也保证绝对没有看。”

马玉隆:“长庆的话是没问题的,也放心。”

郑舒丹:“臣妾有罪,多年来一直没告知您。”

马玉隆:“这不怪你,你做的对。”

郑舒丹:“那臣妾让人销毁了吧。”

马玉隆:“留着吧,就留在那里吧。人无完人,当年朕刚到南洋,张仲春等人时刻谋着暗杀朕,要想立足下来,不得不做一些非常之事,你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候,是无法理解的啊。”

郑舒丹放心了,但是她不知道这些事情马玉隆早知道了,而且卫长庆在十多年前也就秘密告诉了自己。

二十七日中午,马玉隆让人准备大典,要正式在明日册立皇太子。同时正式下诏,册立马鸿松为皇太子。

二十八日,皇太子的册封大典举行,全部按最高等级举行。卫长庆、庾世泽率领百官朝拜皇太子。马鸿松的名分正式确定,同时还邀请了西洋使节来观礼,以加重其威望。虽然马鸿松监国这段时间,已经树立了威望,但还需要盛大的仪式来举行。

册封大典完毕后,回光返照的马玉隆的身体也彻底进入了最后的时刻。

天翔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夜十一时二十七分,晋国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帝马玉隆在皇后也是最喜欢的小妹郑舒丹的陪伴下在仁寿宫中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马玉隆去世后,马鸿松的悲伤自不多言,然而郑舒丹在悲伤了没一会儿后,立即下令由马鸿翔率内事厅、仪仗司的人逮捕张和瑞、张雨绮及许晴雨,同时将其家产和所有与之来往密切的人全部抓捕,查封其家产。

马玉隆驾崩后,众多元老大臣得知后都不甚悲哀。尤其如卫长庆、刘安邦等当年雄威军还残余的老臣闻之,也无不痛哭流涕。他们能从普通人到如今的出将入相,这一切除了自己不惜命肯打肯拼外,马玉隆的格外关照和提拔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否则至少他们不会升那么快。

伤心归伤心,但是卫长庆、庾世泽很快就冷静下来,拥立马鸿松立即即位称帝,以避免万一发生的意外,另外,庾世泽立即让人拿着遗诏去抓张和瑞等人,生怕有意外情况。

到三十日下午三点,张和瑞、张雨绮及许晴雨三人及其家眷上百人全部顺利被抓,马鸿松、郑舒丹终于放心了。

张和瑞等三人全部秘密关押在内事厅的大牢中,三人全部单独关押,其家眷也全部秘密关押在仪仗司的大狱之中。

三十日下午六点多,马鸿松正式宣布了父亲马玉隆驾崩的消息。并召集两府各部及元老大臣在乾晋宫议事。

七时,皇后郑舒丹,还有左丞相兼内阁大学士庾世泽、枢密使卫长庆正式宣读马玉隆的遗诏,宣布马鸿松正式即位。

从这一刻开始,马玉隆的时代结束了,马鸿松的时代正式开启了,马鸿松成为了晋国的皇帝。

二十九日,马鸿松下了第一道诏书,就两个内容:

父亲马玉隆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明年起年号改为弘凤。

关于给马玉隆的庙号为太祖,是几天前马鸿松已经和郑舒丹以及庾世泽等内阁大臣商议下来的。

庾世泽认为虽然马玉隆继承了马怀锡的遗愿,并且国号不变,与当年在海山洲的晋国是一脉相承。但是毕竟马玉隆在南洋实实在在、真真实实地开创了一个崭新、独立的晋国,等同于开国之君,故而庙号宜为祖,而非宗。而且功业甚高,谥号为高皇帝未尝不可。

庾世泽的这个提议,让马鸿松当时就非常满意,直接拍板定下。

到十一月二日,张和瑞的余党大小官吏数十人也全部抓获,同时也开始了对其家产的清查。

对张和瑞及其党羽和家产的清查到十二月中旬基本完毕。

经查抄,张和瑞的死党大小官吏数十人的家产中现银约二百三十多万两,其余不动产和商铺等价值一百二十多万两。

对于现银,全部存入户部府库,不动产等悉数拍卖。

张和瑞的家产确实庞大,到十二月底才基本清理完毕。

张和瑞的府邸位于冰阳街郊外,占地一百余亩,是一座极为宏大的宅院;

兴京府、海东州两地的张和瑞的房产总计两千三百间;

铭英府、永晋府、广宁府的房产总计一千二百间;

全国各地的田产二十三万亩;

兴京府的家中、库房的现银、黄金总计折合七百七十八万两;

兴京府及各地的店铺总计一百三十五间,价值五十七万两;

兴京府宅邸的各种古董、珍玩、玉器等价值一百二十六万两。

仅这些,张和瑞的家产就已经达到一千多万两,相当于晋国一年的税收,绝对是个不小的数目。而如果加上外地的资产统计,张和瑞绝对是晋国最大的贪官,总计资产约一千五百多万两。

从十二月开始,由马鸿翔、马姿瞳和内事厅、仪仗司的精英们对张和瑞进行了审讯,张和瑞供认不讳,同时还说自己的这些家产,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先帝马玉隆的赏赐,并有凭有据。

而张和瑞为何能贪污这么多,他和他的手下也逐步交代清楚了。

张和瑞在天凤晚年的时候就已经算是有名气的商人了,善于理财,那时候就有百万家产,房屋数百间,田地万余亩了。而自从天翔年间进入内库和海山远方贸易公司后,权力的增大,自然受贿也多。然而这只是一部分,主要的还是其贪污和捞取有方所致。他奏请马玉隆在全国各个要地开征直属于内库的捐税,到天翔十三年底,全国各省府州县有直属于内库的税关一百二十三处,大的税关,每年可收近百万两,小的也有七八万两。另外向燕朝出售福寿膏的收入也由他管理。海山贸易公司的武装船队联合海军每年收取的保护费他也能从中抽取分成。

可以说这些才是他真正发财的来源。

十二月底,马玉隆调来了内库、户部、海山银行和海山公司的所有机密文书,尤其是账册。他惊人地发现户部府库当年的存银不过只有一百三十二万两。而直属于皇帝的几个产业的库存则非常庞大,分外地有钱:

直属于皇帝的内库,有高达两千五百七十二万两的高额库存;

海山远方贸易公司的现银库存为七百二十八万两;

海山银行则有八百七十五万两的库银作为储备。

仅此三者加起来就有四千一百七十五万两。

而且海山银行的袁隆安还告诉了马鸿松,这些库银中,原有的不过九十多万两,其余新增的都是卖掉宁林别墅、安心园后所得的,而且尚未全部到齐,预计在明年底到齐,到时候加上这些应该可以达到一千二百万两。

直到现在,马鸿松才明白了父亲临终时候为何跟他说留下了一笔巨额的财富让他作为改革的启动资金,原来就是这些。而这些加上张和瑞及其部下死党的家产约一千五百多万,已经达到了约五千六百万两之巨。

想到此,马鸿松落泪了,原来这几年他一直错怪父亲了。这几年,他内心一直埋怨父亲纵容张和瑞贪污,但实际上是给他留下了一个银库。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管张和瑞再怎么狡辩,也不管他曾经有马玉隆的默许或者纵容,他贪污是绝对的。但与之相比则是张雨绮、许晴雨二人确实无罪,清贫许多,两人个人的直接、间接物品加起来不足万两。

十二月十七日,郑舒丹见了张和瑞,张和瑞平时孝敬郑舒丹也很好,他知道马玉隆对郑舒丹的爱,也知道郑舒丹对马玉隆的影响极大。故而希望郑舒丹能为他求情。然而郑舒丹只是表示惋惜,然后说:“这是大行皇帝遗诏,我就不读了,你看吧。”

张和瑞拿过来看到,只一句:张和瑞著即赐死,家产超没充公。

张和瑞虽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但不想会如此,还是不敢相信,希望郑舒丹求情,说:“娘娘,您能不能替我在皇上面前求求情,我愿意效忠他,我在敛财方面是有能耐的,您是知道的。”

郑舒丹:“我知道,然而这是大行皇帝遗诏,谁也无法违背。另外大行皇帝让我传话给你,说他谢谢你十几年来筹措费用的辛苦。你如果干脆一些,还可保全家人,否则,我也就不多说了。”

张和瑞声嘶力竭地哀嚎,然而根本没有用,最后只能是服毒自尽。其直系亲属家人没有被灭族,而是全部流放到海外的荒岛。张雨绮及许晴雨也被赐死,其家人罪行严重者处决,一般者流放。而党同张和瑞的官吏也同样的下场,家产全部超没。

弘凤元年,马鸿松正式即位后,宣布尊奉郑舒丹为皇太后,册封伊莉莎.拉奇为皇后。

二月初,马鸿松在怀远宫接受了麦乐尊、帕杰森将军的觐见。

这都是老朋友了,马鸿松给予其很高的礼遇,同时也对去岁他即位的时候他们在暗中的支持表示感谢。

弘凤元年二月底,马鸿翔、马姿瞳二人联名给马鸿松上奏,建议将张和瑞余党及其家属全部处决,马鸿松同意。而张和瑞则拟为凌迟处死,张雨绮、许晴雨二人则拟为绞刑。

马鸿松可以独自决定,但是此事是当年父亲亲自交代给他和郑舒丹的,所以他还是与郑舒丹商议。而且此事如今已经众人皆知,也得征求内阁首辅庾世泽的意见。

郑舒丹、庾世泽对处决张和瑞余党无意见,同意立即行刑。

除此,对杀张和瑞也无意见。但是对凌迟则反对,他说:“张和瑞这些年所做的事情,我其实也是知道一些的。我一直管着内事厅,有线报。确实有些是先帝同意的,还有一些是我同意的。凌迟他,这多少有些不合适,而且凌迟必将公开。”

庾世泽:“太后所言甚是,如果公开凌迟,那张和瑞必然叫冤,不利于先帝的英灵。”

马鸿松:“朕明白了,那就赐死吧,念在他留下这么一大笔资产的份上,留个全尸吧。”

郑舒丹、庾世泽:“同意。”

马鸿松:“张雨绮、许晴雨二人,母后怎么看。”

郑舒丹:“我不忍心啊,她们确实没多少罪过。当年杀谢侑芯,是我亲手做的,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虽然谢侑芯罪有应得,然而真是不忍心啊。”

马鸿松:“庾相的意思呢。”

庾世泽:“太后仁慈,乃国之大幸。臣也从个人情感上理解,然而臣思之再三,还是赐死吧。”

郑舒丹:“为何?”

庾世泽:“一来是先帝遗诏,不得不遵循,二来先帝的意思也很明白,希望陛下不要贪图女色,三来也是震慑后宫内臣。况且此事已经众人皆知,陛下如果不按照先帝的意思办,恐怕不合适。”

马鸿松思前想后,在大厅中踱步了很久,最后点了点头同意了。

三月二日,马鸿松正式下令赐死张和瑞,由马鸿翔去办理。

三月三日,马姿瞳奉命率人在张雨绮、许晴雨的最后一次饭菜中下毒,赐死了二人。两人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都才只有三十多岁。

对于自己生命这样的结束,张和瑞临终不禁感叹马玉隆的高明。而张雨绮、许晴雨,也明白,最后只说了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啊。而她们到现在也终于明白马玉隆当年为什么虽然对她们千万宠爱,却不让她们给自己生孩子,也不给她们任何名分的原因。那就是为了日后杀的时候方便,因为到了,她们也只是个宫女侍从。而张和瑞,到死也没有朝廷的任何官职,都是直属于皇帝,生杀予夺都是皇帝的一句话。

三月二十日,马鸿松下令将直属于皇帝内库的各种税关逐步减少,但是没有一次性全部撤除,毕竟在没有获得关税自主之前,这些还有存在的价值。而具体的办法,仍然按张和瑞时代的办法办理。

弘凤元年三月二十六日,马鸿松又下令:

安定郡王马鸿寿晋封为荣亲王,宗正府总管大臣,总领皇族宫廷一应事务,管理内事厅、仪仗司事务并兼任华阳宫留守;

武威郡王马鸿陵晋升陆军中将,领侍卫大臣,协管仪仗司事务。

对于马鸿翔在处理张和瑞余党时候的表现,马鸿松很是满意。在二十五日下令将张和瑞的府邸赐予马鸿翔,封康乐县公。

二十八日,马鸿松下令解除对邵子轩、赵南昌、郑明峰等人的软禁。

二十九日,马鸿松下令改组弘德院,将弘德院改为勋德府,待遇等同原弘德院,与中书门下平级。职能是可对朝廷的具体行事提出自己的建议。以邵子轩为勋德府总办,赵南昌、郑明峰等人为协办,二人同时晋封为少师。

经历了几个月的软禁,邵子轩等人的心境也逐渐被抹平,加上他们都已经是古稀之年的人了,虽然不满最后的结局,但都接受了现状。

四月中旬,卫长庆请辞枢密使,被马鸿松明确拒绝。

在这个时候,马鸿松肯定是不可能接受卫长庆的请辞的。

马鸿松这个时候还需要这位军界的大佬帮助自己稳定军心。

而且郑舒丹也并没有表态。毕竟郑舒丹是卫长庆的小姨子,也是自己作为皇太后的最大靠山。

五月初,马鸿松正式发布诏书,明确了自己要学习西洋的举动。其中说道:求知识于西洋,结友谊于四海。

除了这个职位,还同时明确提出,英国乃晋国之善邻友邦,要加强与英国的继续合作。

对于马鸿松的这个提法,麦乐尊基本上表示欣赏。

而这个诏书的发布,也意味着马鸿松将要全面开始自己的西化改革,序曲已经拉完,漫长的正剧将要开场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