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根据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档案记录,这八位长生不老的苏美尔国王其实并非人类,而是来自于一颗被苏美尔文明称作“尼比鲁”的星球,很可能就是现代科学所一直猜测的太阳系的X行星。
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档案中也明确记录,第一位苏美尔国王就是从天而降的。
苏美尔文明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先进,早在公元前4500多年就知道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以及它们的正确排列顺序。
苏美尔文明甚至知道海王星是蓝色的,这很令人惊奇,因为,仅凭肉眼在地球上根本就不可能看见海王星。
其实,苏美尔文明认为:
太阳系有12颗主要星球,包括太阳、月球和现在公认的9大行星(这里要算上2006年被科学家们剔除太阳系行星体系的冥王星)。
此外,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还有一个椭圆形轨道,运行着一颗叫作“尼比鲁”的星球。
这是一颗现代人类文明所未知的神秘星球。
根据相关学者的推测,“尼比鲁”的公转运行轨道是一个非常大的椭圆,该椭圆形运行轨道的长轴远大于短轴,“尼比鲁”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3600年,即,每隔3600年,“尼比鲁”才会接近地球一次。
最早的八位苏美尔国王,在位统治执政的时间基本都是3600年的整数倍。
准确地说,应该是,前六位长生不老的苏美尔国王,在位统治执政的时间都是3600年的整数倍;而第七位长生不老的苏美尔国王,相对于“尼比鲁”3600年的公转周期,提早了600年离开地球,第八位长生不老的苏美尔国王,则提早了600年来到地球。
所以,最早的八位苏美尔国王,在位统治执政的总时间仍然是3600年的整数倍。
这似乎说明,这八位苏美尔国王的到来和离开,都是在“尼比鲁”接近地球的时候,因此,他们应该都来自“尼比鲁”文明。
“尼比鲁”文明为什么要派这八位长生不老的国王来地球统治苏美尔文明呢?
传说中,“尼比鲁”重金属匮乏而无法保护大气,所以,尼比鲁人,即,阿努纳奇人,来地球是为了掘金。
然而,掘金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工作,还非常辛苦。
于是,阿努纳奇人就改造了地球上的古代智人,并将他们训练成了可供自己驱使的掘金矿工。
而阿努纳奇人自己则以国王身份统治着地球上的这些掘金矿工,就像近代人类国家派往殖民地的总督一样,到地球统治掘金矿工的阿努纳奇人会适时轮换,而不是派驻地球终身至死。
阿努纳奇人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地球掘金呢?
真的是为了保护“尼比鲁”的大气吗?
恐怕这只是专门说给地球掘金矿工听的一个谎言而已。
掘金的真实目的,很可能与阿努纳奇人长生不老的秘密有关。
显然,阿努纳奇人绝不会将这个秘密告诉地球掘金矿工,否则,地球人也想长生不老,就会与阿努纳奇人争夺黄金,不惜暴动造反。
可是,仍然有一些聪明的地球人,逐渐猜到了阿努纳奇人长生不老的秘密可能与黄金有关。
当然,他们不会告诉其他地球人,而是以反抗阿努纳奇人的压迫为名,带领大家暴动造反,以期自己上位后再偷偷研究享用黄金的长生不老之功效。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苏美尔文明在八位长生不老的国王之后,就逐渐过渡到了地球人自己的统治。
当然,阿努纳奇人也曾努力应对地球人的暴动造反,那就是与地球人联姻,试图用带有地球人血统的国王来统治地球人,就是大洪水之后不久的那些苏美尔国王。
这些联姻产生的国王,因为带有阿努纳奇人的血统,所以他们寿命比普通地球人要长。
不过,阿努纳奇人也没有将长生不老的秘密告诉这些联姻产生的国王。
所以,自始至终,地球文明的王公贵族也不知道如何利用黄金实现长生不老,至少要像阿努纳奇人那样能活数万年。
地球文明的王公贵族唯一能做的就是,试着吃金粉金箔,至今仍然是人类权贵的一项怪癖爱好。
可是,光吃黄金,似乎并没有任何长生不老的效果,似乎连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都没有。
于是,地球人类就猜测,还需将黄金与其他物质混合,炼制成丹丸服用。
因为都是不能且不愿告人的秘密,所以大家彼此之间连猜带蒙、越传越邪,最后就成了世界各地都存在的、提炼浓缩各种惰性重金属元素的炼丹活动。
以东方文明为例,从秦始皇开始,不少帝王就热衷于服用炼丹师用水银炼制的丹丸,以期自己的肉身能够转变成永不腐朽的水银躯体。
显然,特勒希应该也相信,存在某种通过金属置换肉体的方法,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其实,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个观点也是广义正确的。
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肢体技术、脑机接口技术、记忆存取技术,等等这一系列与AI相关的技术,其实就是为了让人类脱离肉身而永久存活于以金属为主的人造躯体当中。
人类现在苦战不已的AI,其实就是一个存在于金属躯体当中的长生不老之生灵。
特勒希那个时代虽然不可能知道,也没有AI这些概念,但是,特勒希耳濡目染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通过金属实现长生不老的认识肯定远远超出了古代炼丹师的水平。
所以,特勒希很可能对雷恩博士所研究的计算机械系统和机器智能很感兴趣,尤其是雷恩博士所提出的液态金属机械智能,那不就是秦始皇所梦寐以求的基于水银躯体的长生不老之术吗?
有人或许会争辩,AI生灵所依附的计算机系统并不是简单的金属躯体。
要实现人工智能,必须构建类似于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那绝不是粗陋的金属躯体所能类比的,更不是一滩水银或什么液态金属所能具有的功能。
可是,细想一下,这大概只能说明,在长生不老的科技方面,地球人类文明相较于尼比鲁文明,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
其实,早在20多年之前,相关科学家们就已经证明,既便没有类似于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简单的声学、光学或电学系统,通过反馈信号进行训练调参,也能实现诸如事物分类和模式识别这些功能。
比如,通过反馈信号训练调整一个普通扬声器的物理结构参数,这个扬声器就可以准确区分识别出不同的阿拉伯数字,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神经网络结构。
众所周知,事物分类和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最基本、最关键的功能。
所以,无需神经网络,简单的声学、光学或电学系统,应该也可能实现人工智能。
刚才的例子中,通过反馈信号训练调整扬声器的物理结构参数,其根本原理就是,在扬声器系统中形成特定的物理结构记忆,从而对于一个给定的阿拉伯数字输入,扬声器就会发出特定的声音信号,以示区分识别。
说到物理结构记忆,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记忆金属绝对是一把好手。
比如,把一根弯曲的镍钛合金丝拉直以后,再加热,拉直的镍钛合金丝就会自动变回原来的弯曲模样,仿佛镍钛合金丝对自己最初的形状具有记忆一样。
如果通过反馈信号训练金属的物理结构记忆,那么,训练好的金属,是否也可以实现事物分类和模式识别这些功能呢?进而实现人工智能呢?
虽然现代人类科技还没有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并不能排除,外星文明,比如尼比鲁文明,已经实现了基于金属,很可能是基于液态金属的智能生命形态的可能性。
显然,基于金属躯体的智能生命形态,从物理结构的耐久性看,就是一种长生不老的生灵。
经典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只要能补充体内的核能,其躯体就永远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