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建议大规模地安葬秦始皇,秦二世听了他的话,从各地征调了数十万囚犯、奴隶和民夫,修建了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已经选定了骊山的一片广阔平地,作为陵墓区域。
这个坟墓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挖得很深,底部铺上铜,铸成了一个非常坚固的地基。
在地基上建造了石室、墓道和放置棺材的墓穴。
整个地面模仿江河大海的样子,灌上水银,还有许多其他华丽的装饰。
所有这些建筑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坟墓,将秦始皇安葬在其中。
坟墓不仅埋有无数珍珠、玉石和黄金,还有许多宫女。
为了防止以后有人盗墓,墓穴内设置了许多杀人机关,不让别人知道。
所有的安葬工作完成后,秦二世下令将所有参与修建坟墓的工匠都封闭在墓道里,没有一个能出来。
最后,他们将土堆在大坟上,种上花草和树木,这座大坟就变成了一座山。
秦二世胡亥葬了他的父亲以后,害怕篡夺皇位的事泄露出来,别人来跟他争,就开始屠杀自己的哥哥和大臣。
大哥扶苏死了,二世可还有十多个哥哥。
这些公子们,还有一些大臣暗地里免不了说些抱怨的话。
秦二世和赵高就布置爪牙,鸡子儿里挑骨头,捏造证据,把十多个公子和十来个公主,还有一些比较难对付的大臣一股脑儿都定了死罪,杀个精光。
秦二世以为这样一来,就没有人会争夺他的皇位,自己可以享受一辈子的安乐了。
他想起秦始皇曾经盖了一个阿房宫,但太小了,于是下令大规模建造阿房宫。
上次在骊山修坟墓时,征调了数十万人,其中包括囚犯、奴隶和民夫,已经弄得天下怨声载道。
这次建造阿房宫,又需要从各县征调民夫,百姓的怨恨就更大了。
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口大约只有两千万,而被征发去修建坟墓、修建阿房宫、修筑长城、驻守岭南和执行其他官方任务的人数,就高达了两百万。
这样大规模强迫动用人力,老百姓如何承受得了呢?
他们忙着修建阿房宫的同时,北方又出现了紧急情况。
北方地区很广阔,除了驻守在一定地区的军队外,还需要从内地调运大批农民到那里进行防守。
公元前209年七月,阳城地方官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征调九百名壮丁送到渔阳去防守北方。
地方官派差役到乡村去抽人,有钱人出点财物可以免去兵役,穷人没有钱贿赂,只能被强行征调。
因此,每次被送到北方防守的壮丁,通常都是贫苦的农民。
阳城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军官,押着强征来的九百名贫民壮丁,动身到渔阳去。
军官从壮丁中选出两个身材高大,而且能干活的人作为屯长,让他们负责管理其他人。
这两个屯长中一个叫陈胜,来自阳城,是个扛活的大个子。
另一个叫吴广,来自阳夏(位于河南太康),也是个贫苦的农民。
陈胜年轻的时候,跟别的雇农一块儿给地主耕地。
他们都苦得很,在地头一歇下来,就怨天怨地地叹着气儿。
有一天,大伙儿在地头上休息,又互相诉起苦来了,陈胜听着听着,独个儿想开心事了。
他心想:“我还年轻,身体健壮,整天为别人做牛做马绝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有一天,我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我一定要帮助这些穷朋友,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他越想越兴奋,不由自主地对大家说:“假如以后我们富贵了,大家别忘了老朋友啊!”
大家笑着说:“你帮人扛活,帮人耕地,怎么可能富贵起来呢?”
陈胜叹了口气,说:“唉!话不能这么说,一个人总得有志向吧!”
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但是现在他们碰到了一起,都是苦命人,很快成为了朋友。
由于担心延误日期,他们每天都帮助军官,督促壮丁继续北上。
他们走了几天,才到了大泽乡(在安徽宿州南),正赶上下大雨。
大泽乡地势低,水淹了道儿,没法儿走。
他们只好就地扎营,等待天晴以后,再继续赶路。
秦朝的法令非常严厉,如果误了日期就得被处决。
大雨却不停地下着,这群壮丁们焦急地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怎么办。
走也走不了,想逃也逃不了,他们只能愁眉苦脸地叹气,私下里发泄不满。
陈胜偷偷和吴广商量,说:“这里离渔阳还有几千里地,即使雨停了,路也很难走,我们怎么能按时赶到呢?难道就这样毫无意义地去送死吗?”
吴广说:“那该怎么办?咱们还是逃走吧!”
陈胜摇摇头说:“逃到哪里去呢?被官府抓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逃,同样是个死;不管逃不逃,都是个死,既然难逃一死,那就起来造反,推翻秦朝,建立自己的王朝,就算被打死了,也比前去渔阳送死强。”
“老百姓吃够了秦朝的苦头,我们以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这里原是楚国的地盘,肯定会有很多人支持我们。”
吴广也是个明智的人,他完全赞同陈胜的主张,宁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一起行动,不成功便成仁。
他们相信这九百名壮丁和他们一样,都会跟着他们一起干。
为了使大家相信跟随陈胜造反一定会成功,他们商量了一些方法,分头去执行。
第二天,陈胜让两个心腹去街上买鱼。
伙夫剖鱼的时候,发现一条大鱼的肚子里有一块绸子。
本来这已经是很奇怪的事了,而绸子上还有“陈胜王”三个字。
这个消息一下子传开了,大家都跑去向陈胜汇报这件奇事。
陈胜故意说:“鱼的肚子怎么会有绸子呢?千万别传出去,如果被军官听到,我还会有命吗?”
“你们平时对我很好,可别害我啊!”
众人听了他的话,谁都不愿让陈胜为难,只好不再提起这个事。
当天晚上,大家怎么也睡不着,几个人躺在一起,低声说着关于鱼肚子里的奇事。
正在他们胡言乱语之际,突然听到外面仿佛有狐狸叫的声音。
大家齐刷刷地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狐狸叫着叫着,竟然变成人的声音。
首先听到的是“大楚兴”,然后是“陈胜王”。
大家纷纷抓住耳朵,再次专心倾听,狐狸继续叫着“大楚兴,陈胜王”,一直叫个不停。
其中,有十几个壮丁不顾夜黑路湿,一起出去看个究竟。
他们沿着声音走去,终于知道那声音是从西北角的一座破庙里传出来的。
半夜三更,荒郊野地,狐狸说着人的话,真让人害怕啊!
有的人撒腿就跑,有的则想再靠近一些,可是等他们一走近,狐狸又不叫了。
大家既害怕又困惑,只好返回睡觉。
过了一会儿,吴广也从外面回来了。
他特别勇敢,独自出去,比其他人晚回来,什么都不怕。
鱼肚子里有“陈胜王”三个字,有眼睛的人都看到了。
庙里的狐狸叫着“陈胜王”,有耳朵的人都听到了。
只有那两个军官,他们每天都在喝酒、睡觉,要么就是打人,不管其他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两个屯长。
两个屯长看到大家这几天很尊敬他们,因此对大家也更友好了。
这样一来,陈胜、吴广与大家越来越亲近,关系非常好,完全打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