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高度决定了视野的广度,所以沈宁真没有觉着进御书房甚至是和皇帝共进晚餐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当初他远走草原之前曾经在渔阳郡见过沈原一面,也见了沈子城和沈蝉衣,那个时候的沈宁还不会想到以后自己会和他们这三个人有什么交集。
当一个人连皇帝都扇过耳光,那他还会觉着皇帝是高高在上只可仰视的存在吗?
从玄武门进入宫城,顺着平坦宽阔的石板路一直向南走,快到宫城尽头那座宏伟的建筑便是太极宫大殿,大殿的一侧就是皇帝日常处理朝政的御书房。
沈宁走进宫门的时候就被告知,皇帝陛下正在御书房中等他。
从进门之后沈宁的步子就放的有些缓慢,饶有兴趣的打量这个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
如今的大唐帝国虽然还远不如大周,但成为天下正统已经不可争辩。
以大唐的国力,谁都不会怀疑再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能平定天下实现一统。
他虽然对这宫殿有些兴趣,但却还没到左顾右盼的地步。
那些心里准备看宁王笑话的朝臣,等了很久也没见那年轻俊美的男子有什么失态的举动。
他们失望之余才想起,面前这个年轻男人虽然是个马贼出身,但他见过的世面比起任何人来说都不小,甚至还要大的多。
刘武的寝宫,他进过,屠尽了刘武的红袍侍卫。
狼厥可汗的王庭他去过,虽然没有杀进去但不可否认,当时留守王庭的大可敦几夜都没睡好,生怕这个瘟神兴趣所致真的带着精骑在王庭中犁一遍。
从宫门走到太极宫大殿门口的时候沈宁脚步顿了一下,脸色微微有些变化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如果不是仔细盯着他看的话,很难发现他神情有所改变。
即便他身边几个大唐的朝廷重臣都在盯着他,也几乎没有人发现他眼神中闪过的那一丝变化。
是几乎没有,而不是确实没有。
第一个发现沈宁眼神闪烁了一下的是刘政会,当他下意识的看向裴寂的时候,却发现裴寂也是脸色微微惊诧。
沈宁站在太极宫大殿的门口停了一小会,嘴角忽然勾出一抹笑意。
“有些意思。”
他自语般说了四个字,随即举步继续往前走了出去。
刘政会故意落后半步等了一下裴寂,看着沈元景,沈元昌,沈智云,沈元则等皇子众星捧月一般跟在沈宁身侧,不时有人出言介绍宫殿。
他摇头笑了笑,心说有些人就算身世再坎坷,生活再辛苦寒酸但也无法遮挡住他身上的光芒。
看着沈宁的背影,再看看那几个明显紧张局促的皇子不得不让人感慨。
“他一路看太极宫的建筑,竟是还有心思发现这个。”
裴寂跟上刘政会的脚步后低声赞叹了一句:“只怕那些皇子到现在也没有留意过这个细节,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好消息还是一个坏消息。”
“管他好坏呢,反正这个人让我看着很舒服。”
刘政会笑了笑说道。
“原来你也发现了。”
裴寂也笑了笑道:“自玄武门走到太极宫正殿是四千五百步,正应着九五之数。”
“咱们都知道,却不是自己走出来的。”
“第一次进宫城就发现这个细微之处的,据说只有一个人。”
“谁?”
刘政会问。
裴寂脸色肃然的说道:“大周的高祖皇帝刘权……”
“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据说司徒恺也没有告诉过刘权有多少步,也有人说司徒恺都没在意过这个。”
“但宫城建好之后刘权带领群臣第一次从玄武门进宫城就发现了这个细节,他惊讶发之后现随即询问司徒恺是不是故意为之。”
“司徒恺对刘权说,建造宫城的时候并没有刻意保证走多少步,毕竟每个人迈出的步伐大小都不一样……”
“只有刘权走正巧是四千五百步,所以司徒恺赞叹道此乃天意,陛下乃是名符其实的九五之尊,天下共主,百官也皆拜服。”
“其实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当初刘权的帝位是从周司徒氏那里禅让过来的。
不少人都说刘权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建造宫城的时候,刘权特意吩咐司徒恺将距离留了这么远。
据说为了保证按照他的步伐幅度每次走都是四千五百步,他曾经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让司徒恺记录尺寸,就为了保证建好之后不会差了一分。”
刘政会叹道:“我只知道这个传闻,细节却并不知晓。”
“我与司徒恺是旧识。”
裴寂道:“自然知道的比你要多一些……刘权是刻意而为之,但他却是闲庭信步一般走过来的,竟然步伐大小和刘权一摸一样!”
“嘘!”
刘政会看了看左右皱眉道:“你小声些,这事虽然可能只是个巧合。”
“但正在这个非常时期,这巧合说不得让人利用了去!”
“其实……”
他压低声音道:“在宁王之前,并不是只有刘权一人走这段路正好四千五百步。”
“还有谁?”
裴寂惊讶问道。
“秦王……”
刘政会声音极低的说道:“但他是第三次走的时候才发现的,告诉我这件事的是上官文德。”
裴寂怔住,随即长长的叹了口气。
沈宁走到御书房门口的时候,新任的总管太监高莲生已经在外面等了很久了。
高莲生年纪并不大,看起来也就三十岁左右。
他本来是晋阳宫中的宦官,那个时候地位也不高,但人很机灵谨慎,沈原称帝之后御书房伺候的太监只有两个,一个是吴英海,一个便是他。
吴英海被剥皮处死,高莲生水到渠成的继任了内侍总管。
“奴婢拜见宁王殿下,陛下已经等您很久了。”
高莲生虽然不认识沈宁,但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自然是个心思灵动的。
不用猜也知道那一袭黑袍的俊美男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宁王,连忙躬身行礼。
“有劳”
沈宁微微颔首道了声谢,然后脚步停住等了一下后面的人。
裴寂曾是大周晋阳宫留守,高莲生自然是认得他的。
当初沈原在太原起兵造反的时候,正是裴寂调运了晋阳宫中大批物资补充军用,沈原才能顺利出兵。
要知道当时沈原只有三万余人马,短短月余便发展到了十四五万人。
这些士兵们的兵器甲械都出自晋阳宫内库。
“陛下说,留裴大人,刘大人陪宁王殿下进去,其他人就先各自回去做事。”
高莲生给几位皇子和裴寂等人行了礼之后说道。
沈元昌,沈智云等人连忙告辞,似乎他们对父亲沈原都有些刻进骨子里的惧怕。
因为惧怕其人,便是这御书房在他们看来都是洪荒猛兽一般。
若是靠得太近的话,说不得真就会被一口吞进去永世不得超生。
沈宁跟他们说了几句寒暄话,那几个皇子转身离去,每个人都觉着心里一阵轻松,甚至还有人下意识的擦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水。
沈宁看了一眼那几人的背影,眼神平淡,没有一丝讥讽嘲笑的意思。
他理解这些人的难处,但却无法生出同情之心。
若是有人觉着他们可怜那便错了,只要他们安分一些富贵几代人没有什么问题。
比起那些还在为了吃饱肚子,那些读不起书的百姓来说,要幸福的多。
“宁王请”
高莲生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将御书房的房门推开。
就在这一刻,裴寂和刘政会忽然同时生出一种错觉,这扇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沈宁对高莲生颔首示意,却没有直接走进去。
而是向一侧退了半步,微笑着看着裴寂和刘政会。
他们两个何等聪明,立刻明白沈宁的好意。
他们两个同时告了个罪,然后先一步走进御书房。
沈宁这样做,是为了给那两个人一个跟沈原汇报的机会。
想来沈原一定在等着这两位心腹大臣对自己的看法,沈宁不介意在外面等一会儿。
想起来之前上官致远的话,沈宁不由自主的笑了笑。
有些人既然可以用,那么适当示好还是必要的。
一点也不出于预料,和皇帝一起吃的晚饭自然不会太奢华丰盛。
只要还不是个很白痴的皇帝,都不会彰显自己是个喜欢享受喜欢奢华的人。
尤其是一个还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更要让自己表现的足够勤俭。
勤只是合格皇帝的一部分,俭是另外一部分。
刘武便是因为丢了勤也丢了俭才丢了天下。
简简单单但极精致的几个小炒,一盆炖得味道极好的牛肉,两样汤,这便是晚饭的全部。
裴寂和刘政会只是吃了几口便告退,他们知道皇帝留下自己只不过是做个样子,是让朝廷里那些大臣看的。
他们两个告辞,沈原自然不会留他们,淡淡的吩咐了几句随即让他们离去,屋子里只剩下沈原和沈宁再加上几个伺候的宫女。
这个时代虽然胡化了不少平日里基本上一家人吃饭都在一个桌子上,但宴客还保留着分餐而食的旧习。
沈原坐在主位上,左侧是沈宁自己,右侧是裴寂和刘政会。
这两位重臣只是好歹吃了几口就告辞离去,沈宁也没有起身相送只是看着那一碗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汤。
“喜欢这汤?”
沈原放下筷子后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汤。
“口渴。”
沈宁回答了两个字。
沈原一怔,看着沈宁俊朗的眉目,看着他平淡到甚至可以说冷淡的表情,心里冒出来一股火气却偏生发作不出来。
“吃饱了吗?”
沈原顿了一下问道。
“没有。”
沈宁的回答依然很简单。
“还吃吗?”
“不吃了”
“跟我去见一个人。”
沈原站起来说了一句,语气不容置疑。
“好”
沈宁起身跟在他身后走出御书房,脚步故意放慢了几分,刚巧保持在两米左右的距离,这个距离让沈原很不舒服。
因为他发现如果自己不等沈宁,就没有办法舒服的说话。
除非加大声音,但这样做显然就变得被动起来而且有失身份。
“怨我?”
走出去一段之后,沈原忽然停下来问道。
沈宁也停住脚步,想了想回答道:“忘了怨。”
“很好。”
沈原说了两个字,继续往前走。
但没人看得到,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