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刚自语完,听到佳和郡主的声音:“幽栖居士怎么一个人在哥哥的院外?”
千里寻担心自言自语的内容被郡主听到:“佳和郡主有没有听到我刚才说的话?”
“你刚才说话了吗?我什么都没听到,再说只有你一个人,难道你是自说自话?”
看来对方没听到,千里寻总算放心:“我刚才是自语来着,感叹仪王真是老百姓的好王爷,我求他办事,他竟然一口答应,令我感动不已。”
“原来如此,幽栖居士既然没跟乔公子一起,不如陪我在园子里走走?”
佳和郡主邀请,千里寻不好拒绝,不如跟她聊聊,顺便提醒她仪王是个靠不住的男人:“淑真不胜荣幸。”
乔梦容本想找哥哥,有幸碰到幽栖居士,两人又十分投缘,加之她早想结交一位闺中密友,有事没事可与密友畅聊心事,她认为幽栖居士是绝佳人选。
两个女子行走在别居的小径,别居内尽是些高大的树木,立秋时节更显凉爽。
行了没几步,千里寻问:“听说郡主与仪王有婚约,还是官家赐婚?”
乔梦容点点头:“我与哥哥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官家感念哥哥从小失去母妃,我一直在他身边照料,才赐婚,其实官家不赐婚,我也非哥哥不嫁。”
佳和郡主如此痴情,更令千里寻为她不值:“郡主有没有想过,男人一旦有钱又有地位,身边不会只有一个女人,我朝官员好养侍妾,不瞒你说,我爹养的那些歌伎舞伎,名义上是跳舞唱歌的,其实你懂的。仪王是王爷,身份更尊贵,恐怕也会受此风气影响,难以专情……”
乔梦容赶紧解释:“哥哥不是那样的人,他病着时,心里眼里只有我……”
“好了呢?”
“好了……好了也是如此。”乔梦容不愿承认哥哥起死回生后面对她时的变化。
千里寻心想:“可怜郡主如此痴情,却不知她的哥哥是个花心大萝卜,喜欢到处留情,连我这种名花有主之人都不放过,实在龌龊!”
她继续对郡主说:“郡主跟仪王有官家赐婚,必然要嫁给他。看在我与郡主十分投缘的份上,我给你出个主意,保准你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些。”
“幽栖居士请说。”
“你将来肯定是仪王府的当家主母,以后要把主母该有的权利抓在手中,还要多攒钱,趁仪王没纳其他女子时,想方设法从他身上多捞些钱财,最好是田产铺子之类,让他转到你名下。然后再跟他生个儿子,奠定你的地位。等那些乱七八糟的女人进来后,你也不要管那么多,你管得越多,他越烦,你不管,他还觉得你懂事,然后利用他对你的好印象,再多捞些钱财,钱财总比人靠得住。”
千里寻说了许多,乔梦容听着很懵,还是解释道:“我不缺钱财,除官家赐给我郡主的身份时,顺带给的赏赐之物,加之仪王府的一半财产,够我花好几辈子的,我只想跟哥哥白头偕老。”
千里寻继续说:“既然你不缺钱,以后嫁给仪王就从心态这一块努力,把心态放好,不管他以后纳多少女子,你都不要当回事,也不要把仪王看得太重,否则受伤的只有自己。”
“幽栖居士放心,哥哥曾说过,他只娶我一人,身边不会再有其他女子。”
佳和郡主如此信任仪王,更令千里寻觉得仪王就是个渣男,一边欺骗温柔的妹妹,一边对其他女子放电:“唉,反正你记住我的话,这世上最靠不住的就是男人说过的话,你要多留个心眼儿。”
乔梦容不认可幽栖居士所言,依然充满感激,幽栖居士所说都是为她考虑。第一次有人跟她畅聊男女之情,她倍感亲切,笑道:“幽栖居士可相信乔公子说过的话?”
“我……我当然相信,文渊跟别的男人不一样!”千里寻发现她一味担心佳和郡主,忘记了文渊。
“在我眼中,哥哥跟其他男人也不一样。”佳和郡主同样肯定着自己的哥哥。
千里寻只觉恋爱中的女子智商均为零,佳和郡主如此,她是否也会如此?很快她否认自己的智商为零的想法。文渊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子,无懈可击,她很幸运,碰上他,还与他相爱。
游玩结束后,三位公子纷纷乘坐马车离开。乔文仙让淑真等一会儿,南双去帮她取衣裳。
原来是游湖那日放在裁缝铺的衣裳,千里寻差点儿忘记。
不一会儿,南双手中托着盒子走出大门,将盒子送到苦荞手中。
乔文仙说:“南双去裁缝铺取衣裳时,给你一同取回,我本想亲自送到朱府,正好你来,顺便带回去。”
“让文渊费心了。”
“以后不许对我说这么客气的话。对了,你求仪王办事,他可答应?”
千里寻点点头:“仪王倒是爽快,不过……”
“不过什么?”
千里寻大胆问道:“文渊,你真的认为仪王人很好吗?”
“不然呢?他可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既如此认为,我也不多说什么,反正我对他印象不好。”
“你对他肯定有误会,没关系,以后接触时间长了,自然会清楚。”
千里寻不知该说什么,文渊一直拽着她的手,她不能立刻离开,她也舍不得离开。
“淑真,快到七夕节,我想在七夕节那日约你一起逛街。”
“好啊好啊!这么好的节日我怎么能一个人度过?一定要跟文渊在一起。”
“我想把仪王和佳和郡主邀约上,我们四个一起。”
“啊,还有他们。”
“怎么?你不愿意?”
“我只想跟你在一起。”
“本来我也是这么想的,可仪王非要跟着,没办法,他是仪王,又帮我,也帮你,不好拒绝。你不用担心,有佳和郡主在,他们是一对儿,根本不会影响我们。”
仪王真是个渣男加电灯泡,总是破坏她的好事,连七夕节都不放过。文渊提到帮忙之事,千里寻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答应让仪王同去,就当是感谢他。
想起感谢一事,不由说道:“仪王很喜欢听书,不如到那日,我请仪王和佳和郡主去勾栏瓦肆听书,感谢他给我帮忙。”
“主意不错,他确实喜欢听,尤其喜欢听一位叫千里寻的才子写的故事,也不知什么时候临安突然出现一位写话本的才子?”
千里寻来了兴致:“他现在很出名吗?”
“出不出名不知道,听仪王提起过。”
“你说他未来的名气会不会盖过文渊你?”
“那不至于,大家的喜好不一样,他以写话本为主,我则是专攻诗词品鉴,互不相扰。”
“文渊喜不喜欢看话本?”
“我从不看话本,除非你写话本,我才会看,可你曾在我面前说,最瞧不上下里巴人之作,所以我从不会看话本,偶尔没事听听,消遣一下。”
原来文渊是受朱淑真影响,所谓的知己不过是文渊单方面的付出而已。
“可我现在认为,下里巴人之作也许会在未来成为主流的文学形式,就像词在唐代并不被大家重视,经过柳三变、东坡居士等人的努力,现已登上大雅之堂。以后,我不会再瞧不上落魄文人写的话本。”
“既然你态度改变,我当然会顺着你。”
两人依依不舍,苦荞见小姐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提醒道:“小姐,该回去了。”
千里寻只好与文渊分别,上了马车。
苦荞手捧盒子,要登上马车时,发现白风来到大门口,向她张望。
苦荞心中埋怨:“我都要走,你才来。”后悔为何不晚些催促小姐,搞得自己想多看白风几眼都没时间。
“苦荞,你怎么不上马车?”千里寻从车窗探出脑袋。
苦荞向白风瞧了一眼,走上去。
千里寻又对文渊笑道:“七夕节见。”
“下次见你时,我会带给你一个大大的好消息。”乔文仙与白风站在原地,目送马车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