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我不想离开你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877字 发布时间:2023-11-22

其实,想要成功地说服秦王,这对李斯而言绝非易事。


第一,李斯自己也被列入秦王驱逐的名单中,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他清白无辜,这种尴尬的身份让他难以辩护。


第二,秦王绝非易于搞定的人物,李斯必须小心措辞,否则一番努力可能会毫无回报,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


第三,郑国渠事件对秦国上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想要消除这种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


可是李斯怀抱着希望前来,他满怀壮志未能得偿所愿,自然不愿轻易离开秦国,即使其他国家给予他更优厚的待遇,也无法提供像秦国这样强大国家的机遇。


因此,李斯只好冒死上谏,上书直言。


李斯上书说:“我今听闻,秦国上下,大小官员,无不焦虑不安,认为客卿对国家有害,认为他们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充当间谍,前来破坏秦国的利益。”


“臣不才,认为这种想法实在太荒唐可笑了。”


“想起春秋时期穆公,何等英勇气概,威霸天下,何等珍视人才,善于任用有才之士。”


“秦穆公为了强大秦国,不顾一切地重用他们,使20多个西戎部落纷纷归附秦国,秦国得以巩固基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自从三家分晋以来,魏国和齐国相继崛起,秦国眼看就要落后于东方各国,河西之地也落入魏国之手,总是丧师失地,老秦人内讧成风,国家走向衰退。”


“就在这个危机时刻,秦孝公的出现,挽救了秦国。”


“他力排众议,眼光独到,放手让魏国一个失意落魄的书生商鞅在秦国变法,在商鞅的改革下,秦国风气焕然一新,百姓富足,国家繁荣昌盛。”


“秦国也因此一跃成为天下雄国,居高临下,虎视中原。”


“先是攻打楚国,俘虏了他们的军队,接着又攻打魏国,夺取了他们的城池。”


“秦国得以开疆拓土,秦军也借此威慑四方,国家强盛,百姓殷实,天下垂首待命。”


“商鞅虽已逝世,但他的政策在秦国继续沿用,历代秦王都以法治国,历代秦民知晓严厉法令,历代秦官明白自己的权责。”


“如此一来,秦国才得以千秋万代,始终保持着强势。”


“秦孝公去世后,秦国在秦惠文王的统治下,向四方寻觅人才,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更加强大,那就是张仪。”


“秦惠文王采用他的计策,西并巴蜀,攻取三川;北获上郡,魏国臣服;南占汉中,包举蛮夷。”


“就连楚国的国都鄢、郢都掌控在秦国的手中,楚国的国王也成为秦国笼中的小鸟困兽。”


“秦军继而向东方迈进,占据险要之地成皋,割据富庶之地,使得秦国得以休养生息。”


“六国合纵集团随之瓦解,列国纷纷向西方的秦国臣服。”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改变。”


“其他秦王英明神武,此处就不再赘述,仅以秦昭襄王为例,他毫不犹豫地任命了那个从魏国逃出生天的范雎。”


“除此之外,秦昭襄王运用了其智慧和才干,采取了铁腕和坚决的措施,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使大秦国更加强大,杜绝了私人凌权的弊端。”


“多年后,秦国侵占了列国的土地,挫败了诸侯的势力,秦国终成今日之辉煌,不拔之基业,固若金汤之地位。”


“上述四位君王,无疑都是杀伐果断、英明无双、雄才大略之人,但是他们却还需要依靠客卿的力量。”


“由此可见,客卿对秦国而言,毫无过错。”


“试想一下,如果四位君王如同现在一般,将其他国家的客卿驱逐,疏远士子人才,秦国怎么可能达到如今的繁荣富强呢?”


“就以大王为例,您身怀昆山美玉,佩戴稀世珍宝,胸前挂着明月珠,腰间配太阿剑,座驾为纤离马,旗帜为翠凤,敲击着鼍皮鼓。”


“如同客卿一样,它们并非全部出自秦国,但大王并未因此心生不满,这是为何呢?”


“如今我国的群臣普遍认为,来自他国的客卿一律不可重用,甚至驱逐出境。”


“那么,大王是否也应该摒弃秦国之外产出的物品呢?”


“美丽的夜光壁不能装饰宫廷;精巧的犀牛角、象牙制品只能丢弃,后宫中不能有郑、魏的美女;宫外的马棚也不能饲养良马;江南的金锡不能作为秦国的器物;西蜀的丹青必须丢弃或退还。”


“进一步来说,我国有多少宫廷装饰、娱乐用品、赏心悦目的珍品,都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难道我们都要全部丢弃吗?”


“如果是这样,嵌有宛珠的簪子就应该丢掉;珠玑耳饰也不能佩戴;东阿丝织成的衣物,大家都得脱下;锦绣饰品也只能舍弃。”


“那些艳丽好看的赵国女子,也不应该留在大王身边。”


“秦国的音乐才是真正的美妙动听,大王应该多听听瓦瓮瓦器的敲打声,原始的竹筝才是真正的高雅艺术,拍打大腿,呜咽哼唱才是秦国的真正音乐。”


“而郑卫桑间的民间音乐,大王是绝对不能欣赏的;韶虞武象的朝廷乐舞,大王必然也不会观看。”


“非秦国的音乐,怎能在本国流行呢?”


“然而现实是,秦国早已抛弃了传统的击瓮,转向郑卫的音乐;不再使用古老的弹筝,反而欣赏韶虞的雅乐。”


“这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这些音乐能让秦国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


“但在用人政策上,我国却与享受生活的物品恰恰相反。”


“不问功过、不闻是非,不论亲疏,不分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一律驱逐出境。”


“这种政策让人费解,难道大王只关心享受的美女、金银财宝、珠宝玉器、音乐舞蹈,而忽略了秦国的人民和秦国的前途,以及天下英才吗?”


“这样的做法,如何能让各国臣服,称霸天下,统一四海,囊括宇内呢?”


“我认为,只有土地广阔肥沃,国家的粮食才能够丰富充裕。”


“只有国家人口众多,军队才能够保证数量,进而经过训练,战斗力强大。”


“泰山之所以能够高视阔步,是因为它不嫌弃任何一粒外来的泥土;黄河和大海之所以雄浑壮丽,是因为它们不会排斥外来的水流。”


“君王也是如此,只有广泛接纳百姓,才能够宣扬他的德行和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土地来自哪个方向,百姓来自哪个国家,只要四季风调雨顺,神灵才能为天下人降下福音。”


“古代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天下大治;攻打天下,天下束手待命,原因就是如此。”


“可是现在的秦国,却准备放弃忠于君王的百姓来帮助敌对国家,解雇来自其他国家的贤士。”


“这样做的话,天下的贤士们怎么敢对秦国忠诚呢?”


“这样的行为就像是帮助盗贼,给他们武器来抢夺自己的粮食,又有什么两样呢?”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多少宝贵的器物来自他国,秦国却能将其看作自己的宝贝;多少美貌的少女来自诸侯国,秦国却能将她们视为自己的人并与之亲密无间。”


“贤士和人才也是如此,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是好人,来到秦国的人确实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是大王怎么能以偏概全呢?要知道大多数人都更愿意效忠秦国。”


“如果秦国坚持这样的策略,驱逐四方的贤士和来客,敌国的实力肯定会大涨,敌国的人民也必定会增多,秦国会因此变得日益虚弱,而其他国家则会借机不断壮大。”


“到那时候,谁能保证秦国不会面临灭顶之灾呢?”


“我并非胆小怯弱,希望大王三思。”


秦王自然也不是愚蠢之人,读完李斯给他写的这篇才华横溢、激情四溢的信后,心中激荡不已。


秦国拥有这样的人才,大事必将成就。


于是,秦王毫不犹豫地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也借此机会平步青云,成为主管刑法律令的廷尉。


秦国更加注重招揽诸侯的贤才,重用各国客卿,这些人大都怀揣成就伟业的志向,既在功成名就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像王翦、李斯、王崎、茅焦、王贲、李信、尉缭、王离等人,在秦始皇时代,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军事方面,都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伟大的事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