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解说利弊劝读书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4619字 发布时间:2023-11-20

第十九章 解说利弊劝读书

今年的围垦,当了干部的向河渠还是上了河工。他爱那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薛井林呢正舍不得离开夏金花呢,客气几句,就留下了。

几天的劳动,喜得他提笔写道:

   围垦工地,红旗招展,军号嘹亮。看钉钯挥舞,立挖成河;扁担起落,顿聚为岸。寒风钻颈,飞雪扑面,冰冻三尺犹流汗。一路上,见泥络穿梭,冰凌晃荡。

   天晴日照新港,象舞厅搬到工地上。因泥泞似胶,腿脚要扭;路滑如油,躯干须晃。常规走路,出尽洋相,不被粘住就摔躺。苦不苦,听号子震天,笑声不断。

向河渠的这首〈仿沁 园 春〉写于1971年的2月。那时他没有词谱,填词只是仿照前人的词学着填。这一首是看了毛主 席的〈沁 园 春.雪〉写的,只知从字数、韵脚上仿照,根本不懂平仄的规矩,《沁 园 春》押的是平韵,他却全押了仄韵。原先他在词牌上用的是《沁 园 春》,修改时发现了毛病,却又难改韵脚,就加了个“仿”字。

其实向河渠的诗词纯从艺术角度上讲,都不怎么的。他的朋友也有评说,这在书中有几处约略说到。笔者不懂诗词,只是觉得内容不错,才予以选用。盼读者诸君阅读时也象笔者一样只看内容,别管他合不合格律。

闲话少说,回归正文,还来说这首词,虽然它押韵违反了词谱,却形象地画出了工地上的情景。好热闹哇:千余名民兵在一望无际的芦苇滩地上开辟了战场。挥动钉钯,左一下,右一下,三钉钯下去,一块足有六七十斤的泥垡头飘进了泥络子;挑担子,你一担,我一担,一担担泥上来,大堤看着往上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谁摔了一跤,引起人们的大笑;“嗬!有力气!”“好!英雄!”“啧啧,不简单!”一阵赞叹声传来,不少人的目光又注视着一位个头不高、身子不胖的壮年人挑着一担足有三百斤的泥垡往大堤上爬。一个大队一面大旗,一个生产队一面小旗,风吹着那近两百面红旗,只听得哗啦哗啦地响;大喇叭里又不时传来“东方红太阳升”“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等革 命歌曲,或者是江水英、方海珍的革 命样板戏的腔调。上工了,休息了,放工了,嘹亮的号角声“打打的的”“的的打打”地荡漾在沿江村庄和工地的上空。

一场大雪将大地装点成一片银色世界。天亮了,雪也停了,向河渠坐起身,伸手拖过棉衣,就往身上披。早已醒了的童凤莲问道:“这么早起来干嘛?下雪了还上工地?”“没说今天不去,还答应帮人家带咸菜呢,不去不好。”

“菩萨也没说今天下雪呀,睡你的吧。”“呣--,不!说话要算数的。”边说边又拽过球裤,下了床,回身将被子压压实,再搬上枕头给压住,这才束裤带,扣钮扣,见妻子也要往起坐,忙将她揿下,说:“干嘛,你又不上工。”

“给你热点粥烫烫身子,外边冷。”“没事的,一阵跑路,冷不了,你还愁食堂少了我的早饭?”匆匆洗过脸,向河渠俯身亲了亲妻子,看看小慧兰,又到母亲房中跟老娘说了一声,就拎着昨晚从几家收来的咸菜、酱之类的东西,上了路。

雪后的工地比不下雪还要容易施工。推掉积雪,不要用多大力气,钉钯就下去了,而路面也比消阳融冻好走多了。

休息了,向河渠享受着休息的乐趣,环顾四周,联想起沿途所见,坐在扁担上,掏出本子写起诗来。只见他写的是:

北风呼啸雪漫漫,银装素裹饰尘环。小河冰封水流断,大道雪阻人行难。

    翠竹弯腰近九十,冰凌檐挂三尺三。何来漫天飞急雨,公社社员在挥汗。

写着写着,整个儿身心都浸透到意境里去了,连身后站着个人也没注意到。正当“汗”字刚落笔,就听得有人惊呼:“呀,表哥诗不错呀。”向河渠闻声正欲收起本子,却被身后那个人抢去了。“黄娟,快给我。”向河渠连忙站起来说。“借给我看看,天才的诗人。”黄娟快步逃走了。正想追赶,上工号响了,望着这位远房表叔家的女儿、公社半脱产的宣传员,向河渠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转身向洼坑里走去。

   在高音喇叭本应是革 命样板戏选段的时间里,突然响起一位女青年的声音,她说:“在今天革 命文艺节目时间里,请大家欣赏红星四队会计向河渠同志的诗词。”这一下可将向河渠给愣住了“这个该死的黄娟,怎么闹到广播里去了?”“向会计,想不到你还有这一手?佩服。”陆锦祥大拇指一竖说。“咳,都是这该死的黄娟。”向河渠没理会陆锦祥的赞扬,放下担子向广播室走去。等他很不高兴地从黄娟手里要回本子时,他的《仿沁 园 春》《雪中所见》《山河新容谁装点》都广播完了,贴切的比喻,形象的描写和经验的总结感染了大伙儿,工地上更沸腾了。

 洗过脚后,大伙儿自由活动,有找张小凳子搓绳子的,有拥被闭目养神的,有逗着房东家小孩儿玩的,有被子当桌子下棋、打扑克的,向河渠呢,他背靠主家的米柜,坐在被窝里看《红楼梦》。

四十多岁的张国权边搓绳边问向河渠:“天天见你不离书,看书有什么好处?眼睛都看坏了,何苦嘞?”“呃—”向河渠抬头看看张国权说,“国权哥,看书的好处多得很,知书明理嘛。”

“明理有个什么用?老院长读的书不少,受的罪也不少,那些专门会整人的家伙恐怕识字不比我多多少,却能当干部享福。读书又有什么好处?老人说得好‘满肚子文章充不了饥,拿起扁担吃不及。’到不如有功夫多做点实事,或者多玩玩。”

正在逗孩子玩的陆锦祥说:“还是多读点书好。要不是河渠读的书多,懂的东西多,敢同那些坏家伙斗,老院长的冤案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正过来呢。”向河渠感叹地说:“主要是多亏了大家的帮助,凭我一个人,书读得再多也斗不过他们啊。”张国权说:“是的嘛,我听说了,老院长的平反是亏了你的那些同学和朋友,亏了老院长过去救的那些人和家属,亏了省里的大干部,跟读书不读书关系不大。”

 “这得看你怎么理解,我看书也起了作用。”见张国权停止了搓绳,望着自己。向河渠说,“李腾达他们是得时的猫儿狠似虎,公社、县里都有强硬的后台,有的人仅仅因为观点不同就被打断了肋骨,我爸头上戴着两个帽子,谁为他说话就要冒被打断肋骨、打成反革 命的危险,为什么人们还是敢于主持正义,敢于冲上台,敢于到县里撒传单贴大字报?”

“因为他们懂得谁是真革 命谁是真坏人。”陆锦祥说。“他们怎么懂得的?”“《临江火花》上有,大字报、传单上有,还有被救过的人也会说。”陆锦祥又说。“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历史过程的记录,是是与非的辩析,是开心窍的钥匙,而你说的因素中,《临江火花》是书,大字报和传单是没出版的书,要是有人把被救出者的经历写下来,发表了,也就成了书。正是书让人们分清了是非,教会了他们去主持正义的。”向河渠微笑着说。

 见张国权好象还是有些茫然,向河渠问:“如果不是他们明辩了是非,激起了正义感,非亲非故的, 他们何苦去冒险去奔波?”张国权问:“李主任他们不也读过书,也懂得老院长的历史,为什么整起老院长来更加厉害?”

“我说过了,明辨是非,激起正义感,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做坏事的人不等于不懂得是非,他们是昧着良心为自己的名利干坏事,当然也有受蒙蔽的糊涂虫,还有一种明辩了是非的人,他们没有了正义感,不敢起来反抗,当了恶势力的顺民,象我的有些亲戚就是。所以书也不是万能灵药。”“用土话说,就是读了书,还得有良心,对不对?”“正是这样。不过书不仅是只有这个作用,它的作用很多,它能告诉我们许多东西,比如围垦就得懂水文知识,种田要会农业技术,看病要懂医学知识”

   “小说书能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呢?”陆锦祥插进来问。“小说书有什么用,这就因书因人而异了。”见两人都眨巴着眼睛,向河渠意识到话嫌文,于是说,“书与书起的作用不同。有的作家把有关看问题处理事情分析情况的方法用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有的作家把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写出来,告诉人们社会上的许多事是有规律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情,现实社会中同样会发生,借以引起人们的警惕;有的作家将好人好事、坏人坏事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去爱去恨。这就是书与书的作用不同。”

   “因人而异呢?”陆锦祥虽然没上初中,但对向河渠说的话听得懂。“同样的一本书,比如这本《红楼梦》吧,有的人喜欢它的诗词,欣赏它;有人也喜欢诗词,学习它的写诗词的方法;有人从书中人与人的关系推论到现实社会,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人羡慕贾宝玉的桃花运,解放前有人仿效它,弄几个妓女,自己当贾宝玉,胡闹起来。好比垃圾堆,拾字纸的、拾破布的、拾废铁的,各找各的东西,这就是各人的用途不同。”

   “嗬,都让你说神啦。”张国权笑着说。

   “你说小说对现实社会有作用,就请你举例说说看。”陆锦祥建议说。向河渠说:“行啊。作家通过对社会观察,得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就借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编一些故事,把自己的主张通过故事中的人和事表现出来,让读者从中受到教育。”

“喔—”张国权点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就象说书的、唱道情的那样,比如陈三郎的故事,就是教人放下杀心立地成佛。”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象这本《红楼梦》,曹雪芹就宣传了自己的许多主张,比如说”向河渠翻开书,翻到他折着的一处念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日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的父母古来多,孝顺的子孙谁见了。”

他解释了一遍后说:“他在这儿宣传的是消极、厌世的思想,如果和你思想上产生了共鸣,你会怎样呢?”“也消极。”张国权说。“不错,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再如《水浒传》上说‘半晌风 流有何益,一般滋味不须夸,他时祸起萧墙内,悔杀今朝恋野花’则告诫人们不要去嫖。《创业》里华程有一段话说的是‘要想站住脚,不单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也要高水平!作风上粗粗拉拉,等于自己把自己打倒!’我看这一段就很受教育。”

   “你的记忆真好,怪不得你懂得那么多呢。”张国权感叹地说。

   “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是‘知识的源泉。’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什么?”张国权问。向河渠解释一遍后说:“为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必须刻苦地读书。”张国权说:“你说得对,是要读书。我家金龙,依着他妈就不让上学了,说是学习没有用,到把身子浪掉了,稂不稂莠不莠的,不如让他去学个手艺。照你这么说,还是该读书啊。”“是啊,该让他读,还要督促他读好,不要叫他做过多的杂碎活儿,不然将来长大了会恨你们的。”

   陆锦祥说:“象我恐怕学不成了。”“为什么?”“基础差,没地方学。”“只要你有决心、有恒心,基础差不是问题,高尔基可是全靠自学成的才,一切从头来起嘛。锦祥,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打牌、玩耍上,趁年轻精力旺盛,多学点儿知识。要是有困难,我可以帮助你。”

“好到是好,学什么呢?”“我们是社员, 是种地的,先从农业技术学起。我有这方面的书,《怎样种棉花》《怎样种水稻》《三麦栽培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我都有,我们一起学。我想搞一个农业科学验小组,你也来参加,怎么样?”“能行吗?”“当然能行。只要有决心肯吃苦。”没等陆锦祥表态,张国权鼓励说:“向会计说得对,你是该多读点书,多学点本领,不要象我连封信都念不下来。”陆锦祥点点头,答应了。

 至于陆锦祥后来有没有学?怎么学的?笔者没有作进一步的了解,只知道这位原先被称之为威虎山上干将的陆锦祥,在同样小学没毕业的年龄相仿的几个人中竟成了远远走在他们前面的人。到建筑工地当过会计、工地主管,到工厂跑过供销,就在本书写成时,七十多岁的他还应邀在一家厂担任总经理呢。要是他仍然局限在原先那点文化水平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的。当然这是闲话,与向河渠无关,说过后不再去提,我们还来说向河渠的故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