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那种温暖
父母亲回来的时候,苏慧晴已经烧好了热水。
苏慧晴的父母觉得她一下子之间就长大了。
从前的大女儿,虽然十分擅长制香,有时候一出门跟师傅制香就是十天半个月的。
对家里人也没什么感情。
为人是自私自我的那类。
但是做父母的哪能不心疼自己亲生骨肉的。
苏慧晴因为顾墨迟逼婚一事,自杀未遂这件事让苏母日日难眠。
如今看到女儿恢复过来之后整个人大变样。
这让做父母的是既高兴又难过。
高兴的是女儿长大了。
难过的也是女儿长大了。
因为长大了意味着她就要离开他们了。
苏慧晴不知道为什么在一片漆黑当中额头上竟像是漏水一般。
她缓缓睁开眼,才发觉母亲正在跟前。
母亲泪眼婆娑。
她伸手擦去额头上的泪水。
“娘,这是咋了?”
“晴儿……就在一两天你的师父会接你去山里继续制香。”
苏慧晴听了一下子之间完全清醒了。
她慌了……
倒不是因为她不会了。
关于原主的记忆悉数都在她的脑海里。
制香自然是一门手艺,但是若是依然像从前那样。
不过是混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若是继续跟着师傅,说白了,不过就是一个工厂当中流水线的工作。
纵然她天赋异禀,迟早有一天泯然众矣。
“娘,我不打算去了。”她像是下定了决心般笃定地开口道。
苏母听了有些茫然:“晴儿,怕是没睡醒,说胡话了。”
这是村里多少人想要牟取的一份好差事。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很清醒。
“娘……”苏慧晴思忖了下,字字斟酌道,“我想留在家,想为咱家做点什么。”
“快点儿睡吧。”苏母为女儿重新拉上被褥。
不由分说之间,苏慧晴只能想着等明儿天亮再与父母亲好好说道说道。
其日,苏慧晴醒了个大早。
古代乡下,鸡打鸣的时间很早,这就相当于现代的闹钟了。
苏慧晴正这么想着往外走,弟弟妹妹抱着姐姐的大腿。
“这是没吃早饭,饿了?”
“娘做的,香、吃、过、了。”妹妹一字一句道。
苏慧晴看着案板上的馍馍,心下不由感动道:
她上辈子寻寻觅觅,得到的东西确实很大,但是唯独这种亲人的温度,却是无论她如何用力都得不到的。
而如今看着案板上还冒着热气的两个白馍馍,她鼻子一酸。
弟弟妹妹此时已经手牵手去门前玩耍了。
她起得早,但是远不及父母亲,两个人一大早就去耕地了,以田地为生的农家人,除非下雨天,不然很难有清闲的时刻。
苏慧晴自认为是一个挑食之人,关于吃这方面口味极为刁钻。
但这一大清早的,两个白馍馍却吃得她格外愉快。
她深深地觉着这家人的好日子都在后头。
她去隔壁将苏三一从被窝里拉了起来。
苏慧晴随意瞟了一眼堂弟的家中,苏三一的家庭较为富裕跟苏三一的父亲从商有很大的关系。
很早的时候苏三一的父亲就进城做买卖了。
苏家祖上三代为农,就出了这么一个商人。
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当然,商人重利轻别离,这一点也体现在了苏三一的家中。
她的二伯几乎不着家。
在城里驻扎了下来。
三不五时让人带些钱,新鲜玩意回家。
就是本人一直不回。
二伯家的田地早就荒芜了。
于是很少有人想起这件事。
苏慧晴一门心思赚钱,自然不能忽略原主关于二伯家的记忆。
苏父、苏母只晓得闷头务农,是最老实本分的人。
这样的好也不好。
好在循规蹈矩。
不好在,不知道变通。
苏慧晴已经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把二伯家的这块荒地利用起来。
此事还需要堂弟助她一臂之力。
她就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从头至尾告诉了堂弟。
堂弟也是个机灵鬼,“姐,你要重新拾起这块钱给姑父、姑妈种田,这还不简单吗?”
“跟我娘说上一声,这事不就成了。”
“可这家你爹才是户主啊。”
“我娘当家做主,我爹才看不上这儿呢。”苏三一提到自己父亲并没有什么好脸色。
当初对自己父亲的敬意,早就随着父亲在外另外娶妻生子而逐渐消减了。
父亲那个高大伟岸的形象也一点点从他的小脑袋瓜里一点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