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喜迎娇女下界来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5096字 发布时间:2023-11-19

第十七章 喜迎娇女下界来

1970年11月8 号,在下滩拾草归来的那天,遇上迎面走来的朱友贵说“恭喜你,老弟,你家添了新人啦。”。向河渠一愣,随即明白凤莲生了个女孩儿。要是个男孩儿,人家会说屋檐头高了三尺的。他可不管是男是女,生到他家就是他的宝贝。喜得他丢下同伴,一溜小跑,跑进了四队,又跑向自家门口。“哥!祝贺你当爸爸了!”妹妹向霞一看见他,连忙报喜。

“谢谢你。”他边答应边奔进卧房,叫过了母亲和岳母,就跨上了踏板,高兴地俯身亲了一下妻子,随即又认认真真地端详着睡在凤莲身边的孩子。

“爸爸”这是一个多么庄严的称呼哇,自从他蒙蒙胧胧有点儿懂事起就觉得当爸爸了不起,爸爸是世上最亲最好的人;愈大愈懂事就愈感到爸爸所起的作用。他爱戴爸爸,敬重爸爸,向爸爸学习,也决心将来当个好爸爸。如今他真的当上爸爸了,能不高兴吗?他喜孜孜地看看妻子看看孩子,看看孩子再看看妻子,越看越爱看,以致忘了房中还有两位妈妈的存在。

第一次承受丈夫这种满怀喜悦的爱抚目光,凤莲感到无比的舒畅。她心疼地望着瘦多了的丈夫,柔声说:“这几天你吃了大苦啦,我又不能和你”“傻话。”向河渠笑着说,“你才吃了大苦呢,我算得了什么?”“草几时装?”“已装过来了,我是回来借车子的,马上就走。”“妈,泡碗馓子,他要去车草。”凤莲说。

“泡在这儿了。”向妈妈回答说。两位老妈妈见小两口只地顾亲亲热热地说话,竟忘了她俩的存在,禁不住相视一笑,特别是向妈妈彻底放下了一桩心思。他一直害怕儿子将梨花放在心上而冷淡了凤莲,有道是医杂症有方术,治相思无药饵,痴情的儿子能从愁城中走出来吗?儿子完婚后她一直密切注视着,总觉得严肃有余而亲热不足,尽管不吵嘴,总象缺少年轻夫妻间应有的感情。她帮儿媳着急,觉得她干活儿上是把好手,里里外外都能干,粗的细的拿得起来,比女儿还要惹她喜欢,但却好象不怎么会在夫妻之间用情,而眼前——,她高兴地笑了,同时起身为儿子泡了两碗馓子茶。

“我不饿,留给你。。”“傻话”凤莲亲昵地横了他一眼说,“多着呢,还愁少了我的。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车草。”“河渠,趁热吃吧。”丈母娘笑着招呼说。

“向会计,好走了吧?”窗外传来喊声,向河渠起身要走,丈母娘又叫住了:“别慌,霞儿找车子去了,你快吃,来得及的。”向河渠一见泡了两碗,就端起一碗递给岳母说:“妈,你也吃一碗,我吃不了许多。”“都吃下去,吃饱了才有力气车呢。我早吃过了。”“别推啦,快吃吧。”凤莲也劝着说。

吃完馓子茶,向河渠再次走到床边看了看妻子和孩子,轻声说:“我走啦。”得到凤莲的回应,他才喜孜孜地走出房门,此时妹妹已在路上等着他了。

这一天他干得特别欢,十一个大炮草足有一千五百斤,只跑了三个来回,就全部到家了。背车的向霞也觉得哥哥的精神今天特别旺。不过不管怎么加劲,最后一趟到家时,天已近一更了。

忙碌了一天的向河渠饿极了,没答应妹妹叫他洗洗手脸的招呼,端起一碗粥,顾不上挟咸菜,边喝边向房里走去。忘了身上还带有芦花和尘土,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喝口粥,看一眼妻子,碗空了还在痴痴呆呆地看着看着。

慢慢地,慢慢地眼前产生了幻觉:凤莲的偏圆形脸蛋变成了鹅蛋形,短发也化成了两条小辫儿,那鹅蛋形脸上一对忧郁的大眼睛一扫往日的忧郁,变得那么明亮,“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耳边似乎响起梨花的声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大概是自己吟诵的白居易诗句吧。“呆看什么?没见过?还不快盛去?”凤莲的嗔怪声惊醒了向河渠,幻觉消失了,他惘然一笑,回厨房去了。

望产妇的人真多,有本队社员,有远亲近戚,有同学朋友;礼品也各式各样,有送布送小儿衣物的,有送馓子、糖和肉类的,更多的是接钱的。怎么处理呢?全家一致的意见是:本队社员所送的礼品,在招待人家酒饭后,逐家璧退;同学朋友的全部收下,同时回赠一些礼品。不一致的是怎么处理亲戚的礼品。

说到亲戚,这里作个简要介绍:从父系上说向河渠应有两个伯父三个姑母,除二伯父外都已作古,表兄间除婚丧大事,基本不来往;从母系上说,有五个舅舅没有姨母,大舅二舅早已不在人世,舅母也只剩下四房、五房,表兄弟表姐妹到是都来去的。这是说的嫡系。叔伯的则多一些,父系的向河渠只记得小时候曾有堂伯父来过,来时说是年已八十,那时向河渠在读初中,现在只怕离九十也不远了;听伯父和父亲有时提起的好象只有方案上的文研伯父,十几年前曾随父亲去喝过喜酒;至于堂姑妈好象有两三房,来往很少,叔伯堂兄之间,除小时候去过,长大后也没见有来往,堂姐妹则更少提起,总的来说父系叔伯这一层次的差不多没有来往。母系的,听说公公兄弟三人,公公是老三,童凤莲的公公是二房,长房的两个舅舅早已死去,只剩下两位老表,也没什么往来。但与童家到是有来往的,因为二公公家没有儿子,向河渠的舅舅又不愿承嗣,是长房的大舅承的嗣。童凤莲身上的亲戚与向家有来往的很少,除两个姐姐外基本没有。其他如龙姑妈、二姨娘,包括本队的罗家,是个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向河渠不清楚、没有问、也不打算问。

所有亲戚中凡他结婚时来过的,他认,没来过的不认,这一回在望产妇的人情处置上他坚持的就是有情义的收,没情义的退。向妈妈不同意退,有的收有的退,会伤感情的。老爸和老妈是一个意见,他说:“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可是处世难啊。”向霞支持哥哥的主张,她愤愤地说:“人情人情,没有情义的就不收,将来也不向这些人家行。伤感情,哼!跟我家划清界限时伤不伤我们的感情?”

向河渠结婚时亲戚来的不多,原因前面已说过不再重复。严峻的现实让他确立了这样的观点:亲戚没有朋友好。今天他坚持的正是这样的观点。他说宁可让门前路上长青苔,也不要这些势利小人前来探望。他嫌这些人的思想脏,他要处的是朋友,需要的是友谊是情义。

听向河渠固执地陈述已见,童凤莲不由地想起了一桩往事:那是今年正月初三,娘家请客,女儿女婿理当前去拜年,而这一天偏偏褚国柱家也请客,本社的几位同学都到褚家去,国柱问他能不能来?一位同学笑着说:“总不能有了嫂子就忘了我们吧?”向河渠也笑着说:“爱人和朋友都不能忘,一定来。”徐卫兵说:“到那天新婚还没一个月,卿卿我我怎能离?就算了吧,不能来也不要紧,只要以后不忘也就行了。”向河渠说:“来是一定能来,就是时间上不一定能早。那一头也得去一下,对不对?”徐卫兵说:“换了我是来不了,你呀也不一定,不信我们打个赌。”褚国柱说:“打赌就不必了,能来就来,来不了也不要带勉强,毕竟是新婚后第一年去拜年。”

同学们走后,抱怨他不该答应去,他到好,说自有两全其美之计。两家一天请客,一家住西南,一家在东北,中间相隔据他说只有十来里路,怎么个两全其美呀?

那一天一早就催自己起来,到娘家去倒要丈夫催了,瞧瞧。太阳才一树头高,两人就上了路,到娘家时估计还不到九点。丈夫一到娘家,就先到外沟哥嫂家去拜年,一会儿哥嫂和孩子们都过来了。大家围着桌子剥瓜子、喝茶,才坐了个把小时,他就对妈说今天不能在这儿吃饭,他要走。原来这就是他的两全之计?

妈惊讶地望望我,我只好将褚家请客,同学打赌他去不了等等话语说了出来。妈与哥嫂挽留,他硬要走,也只好拿出几样菜,由哥哥陪他喝了一杯酒,让他走了。他走时路上已在消阳,但还是走了。

我的两个姐姐和姑妈家的表哥表姐来拜年的都是一对一对的,只有自己孤孤单单的。表姐还问:“你家那位书公子呢,怎么舍得离开你的呀?”是啊,哥嫂结婚八九年了,还形影不离呢,而自己才不足一个月却——,越想心头越不好过,当时真恨死他了。

晚上他来接,路上抱怨他,还不服,甚至说出这样的狠话:“好亲戚我要,朋友我更要,没有朋友就没有前进的力量。如果两头只许选一头,我宁可要朋友。亲戚有情义的多跑跑,没情义的不跑,朋友的路一定要跑,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气得自己一路到家没再理他。

现在想想呢,他的话并没有错:公爹被揪斗了,谁帮忙搞平反的呢?结婚时那么大的排场谁摆的呢?还不是他的朋友吗?自己结婚那么大的喜事,二姨家只来了个十来岁的国秀。四舅病倒在床上,四舅母行动不太方便,薛家燕子倒常去看望,二姨和姨丈连个脚印也没有,这样的亲戚有什么跑头?现在公爹平反了,仍当医生,亲戚间又热乎起来了。哼!不过人家望产妇,是来看望自己的,不管怎么说至少没有坏心眼儿,礼尚往来还是要的,一律回绝好象也不怎么好,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童凤莲正准备谈自己的看法,向慧先开口了。

得到弟媳生了孩子的消息,向慧立即从厂里请假赶回娘家,那天她只买了一包糖四斤馓子,到家后除帮洗刷脏衣物外,还赶制了尿布,昨天正正规规地带了礼物来望产妇。

听着弟弟妹妹与父母的争论,她心里也在翻腾着。那政治上的逆境、经济上的困境生活她亲身经历过,同样鄙夷某些人的势利,但又谅解亲友中一些人的难处。社会上有仇的还怨家宜解不宜结呢,更何况是亲呢?她温和地说:“我赞成妈的主张,凡过去有来往的亲戚望产妇的礼家家收。姑妈家、二姨家运动中的做法确实有问题,但是当时有当时的背景,不能总是怪人家”

“不见得怪我家吧?”向霞不服气地说。“要是有人答应只要你与家庭划清了界限,就给安排工作,你划不划?”向慧含笑问。向霞沉默了,因为当时她就怨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呢。

“在那种极左思想统治下,人们敢怒不敢言的多,谁不怕沾我们家的边?”见向霞嘴一张又要反驳,就知道她会以徐晓云、王梨花为例来说明有人敢顶着歪风行。这种例子在凤莲面前说是不合时宜的,于是忙说,“你别忙着驳,能不以世态而逐高低的毕竟不多,我们不应该去要求所有的亲友,要求过高就不是要求而是苛求了。”“说得好!”老医生赞成说。“莲妹妹,你看呢?”向慧笑着问凤莲。“收不收礼物不是大事,要紧的是亲戚关系应该处处好,不能砖头厚瓦片薄,捱人骂。”

向河渠成了少数派,也只好服从多数了。

孩子取什么名呢?向霞说叫卫红,跟二嫂家的永红一样。向河渠不赞成将小孩的名字染上政治色彩,什么卫东啊,卫红啊,一听就腻。“叫冬梅怎样?取其不畏冰天冻地的意思。”向慧说。“梅字可以说,冬字只嫌俗一点儿。”老医生说。“那么萼梅、咏梅、红梅呢?”向慧又问。“比冬梅好。慧她妈,你看呢?”老医生转向老伴。“莲子,你看取什么名好?”老妈妈问媳妇。 是啊,十月怀胎生下了小家伙,孩子是媳妇生的,叫什么名字,该由孩子的父母来定。

童凤莲除在扫盲夜校上过几天课外,一天学校没进过,她觉得孩子叫什么名字,是文化人的事儿,公婆家个个识字,这取名的事儿无需她操心,只要好叫好听不拗口就行了。听两位姑娘取的名儿,觉得都好听,都可以取,因而当婆婆问她意见时,就笑着说:“姐姐和妹妹取的都好听,我也说不上哪一个最好,还是爸爸说吧。”

“河渠,你看呢?”老医生也没表态,他将决定权交给了儿子。

向河渠早就有谱了,只是感到姐姐取的名儿比自己取的好听,用什么理由否定姐姐的提出自己的呢?他在思考着。说真的,移情替身并不那么容易,王梨花还占据着他的心呢。他想让女儿的名字带上梨花的影子,突然他想起姐姐的芳名,他的主意有了。

当老爸问他时,他说:“爸,我在想梅花抗严寒傲冰雪的品格是高的,但是我们决不会盼望下一代也遭劫难,从而在劫难中表现傲骨。”“那当然,谁不盼着后代过得好呢?”老医生点点头。见姐姐垂下了眼帘,他连忙接着说:“姐姐的寓意无疑是正确的,做人是要有傲骨,是该象梅花那样敢于犯寒开。我喜欢毛主 席的《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那骨气,那品格多高尚。”“是啊,正是基于这些,才取这些名儿的呀。”向慧抬起头说。“是的,慧姐,可你还记得陆游的《咏梅》吗?”见姐姐点头,他继续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品格虽高境遇却是苦的。”大家都想起了这几年的苦难,向河渠说,“梅花的品格是高,但我们都不希望下一代到严寒中去挣扎,她们应该有个美好的明天。”“别拽文啦,快说说你取的名字吧。”童凤莲说。

向河渠一笑,说“兰花是美的,人们称她为花中之王,慧姐的为人也一直是弟弟的榜样,我提议两者合一,叫慧兰。”“慧兰好。”童凤莲脱口而出。她最喜欢这位姨姐了,当姑娘的年代里常常催着妈妈跟姨娘说,要娶慧姐作嫂嫂,却没能如愿;嫁过来后也着意向姐姐学习,月子里又多蒙姐姐洗刷、照料,女儿的名字中带有姐姐的名,她最赞成不过了。

给小千金取名叫慧兰,虽不一定尽如众意,但是是孩子的爸爸提议又经她妈赞成的,大家也都投了赞成票。向慧笑着说:“叫慧兰寓意很好,聪明又很香,女孩中的皎皎者,太好啦。至于我,弟弟谬赞了,我这个姐姐当的并不好,不值得你这么记着,谢谢你。盼望小慧兰健康成长,比他爸还要聪慧。”大家都附和说“一定的”,“肯定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