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得知信陵君偷取了兵符,杀害了大将晋鄙,还私自调动兵马与秦国为敌后,非常愤怒。
大梁城中传出消息,只要信陵君回到大梁,魏王就必定会严惩他。
其实,魏王并不是真的想惩罚信陵君,因为此时秦军已经撤退,赵国没有灭亡,所以魏国也暂时安全了。
可是魏王担心秦军会转移目标,向魏国发动攻击。
他只好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信陵君,这样一来,秦军就找不到攻打魏国的借口了。
在赵王和平原君的挽留下,已经走投无路的信陵君假意推脱了几天之后,就顺势留在了赵国。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信陵君已经在赵国待了整整十年。
这十年间,赵王和平原君一直怀着感激之心对待信陵君,便商议给他五座城池作为封地。
信陵君得知这个消息,也感到异常高兴,心中难免有些得意洋洋。
可是信陵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危险的境地之中。
幸好他身边有一位食客,见他这样骄傲,直言不讳地对他说:“有些事情可以忘记,但有些事情不能忘记。”
“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切勿忘记;公子对别人也有恩德,希望公子能够忘记。”
“公子轻视魏王的诏令,夺取了晋鄙的十万大军,用以援助赵国,对于赵国来说,公子的贡献是巨大的。”
“但对于魏国,特别是魏王而言,公子并不是忠臣,所做的一切自然也不符合魏国的利益。”
“如今公子却骄傲自满,以为自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所以我认为,公子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信陵君听了这位食客的话,立刻感到无地自容,深感自责。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时,信陵君说:“自己罪孽深重,一方面对不起魏国和魏王,另一方面对赵国却没有多少贡献,而却享受了这样尊崇的待遇。”
赵王邀请信陵君来喝酒,听到信陵君这么说,也有些不好意思将五座城池封赏给他,所以只将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北)作为信陵君的封地。
当初信陵君将八万魏军,归还给了魏国,向魏王表达了愧疚之意。
魏王自知才智不及信陵君,意识到没有信陵君,其他国家更不会顾及魏国。
所以魏王多次表示,希望信陵君能回到大梁,以前的过错也一笔勾销,魏国还将信陵封赏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毫不客气地接受了这些封赏,却不急于回到魏国。
在赵国这里,信陵君依然延续着他喜爱养士的风格。
那段时间,他得知赵国有一位叫做毛公的大才,隐藏在赌徒之中。
还有一个名叫薛公的隐士,隐藏在卖浆人家中,而且这两人竟然是好朋友。
通常具有才华的人选择做隐士,要么是为了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要么是为了找到一个真正赏识自己的人而暂时隐退。
但是信陵君不了解这两个人的内心想法,不管怎样,他决定尽量与他们见上一面。
于是,信陵君暗中打听到了他们的住处,趁着他们相约外出游玩的机会,亲自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毛公和薛公看到信陵君谈吐高尚,胸襟开阔,对人才珍视有加,虚心请教,便与信陵君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信陵君也对他们的才华和豪放的气质,心生钦佩,于是三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然而,平原君对这一切并不太赞同,他对妻子说:“一开始,我听说您的弟弟信陵君是天下无双的人物。”
“现在看来,信陵君这小子竟然和赌徒、卖浆者一起游玩,不顾身份,太不稳重了。”
平原君的妻子打听之后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于是,她跟信陵君说:“弟弟啊!你姐夫对你的做法有些不满,希望你能及时反省。”
信陵君一听,毫不客气地说:“一开始,我听说姐夫是个贤达之人,才会背弃魏王,率军千里迢迢前来援救赵国,从而成就了他的名声。”
“谁知姐夫在外游玩时,只是行为豪放,而不是真正寻求士人。”
“我在大梁的时候,就听说了毛公和薛公的贤才,到了赵国以后,一直害怕不能见到。”
“如今我和他们一起游玩,还担心他们不愿意让我加入。”
“现在姐夫竟然认为这是一种可耻之事,看来他也无法与我等一起游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