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秦昭襄王派郑安平率领五万人马,前去帮助王龁攻打邯郸。
赵孝成王一看秦国又增了兵,看样子是非把邯郸打下来不可,急忙派平原君前往其他国家求助。
平原君提议说:“魏公子无忌(信陵君)是我的亲戚,再说我们跟他一向有交情,他准能劝魏王发兵来救。”
“楚国实力雄厚,就是离这里较远,我决定亲自前往,请求楚王援助咱们。”
赵孝成王一听,立即同意平原君前去楚国。
平原君打算带着二十位文武全才的人,跟自己前往楚国。
他拥有三千多门客,但要挑选二十位文武全才,着实困难。
平原君奋力挑选,最终只找到十九人,这可把他急坏了。
他唉声叹气地说:“唉!我花了几十年时间,养了三千多人,连二十个人都挑不出来,实在令我失望。”
那些平日就知道吃饭的门客,听到这一番话,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突然有一位坐在最末的门客,站起来说:“嘿嘿,不知道我能不能来凑个数呢?”
许多人都用眼神鄙视他,似乎在催促他赶紧闭嘴。
平原君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他回答说:“我叫毛遂,来自大梁,在这里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嗤之以鼻,说:“有才干的人,就像一把锥子藏在兜里一样,很快就能显露出来。”
“然而你已经在我这里三年了,我还没有见过你露面,可见一无是处。”
毛遂也笑了,回答说:“那是因为直到今天,我才让您看到这把锥子。”
“如果您早点把它拿出来,它就早就露出来了,何必等到今天呢?”
平原君由衷地赞叹毛遂的胆略和口才,就拿他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了赵王,前往楚国陈都。
到了陈都,平原君、楚考烈王等人商讨合纵抗秦的大事,而毛遂和另外十九人站在台阶下等待。
平原君咬紧牙关,竭尽所能地向楚考烈王解释合纵抗秦的重要性,但楚考烈王就是不同意。
楚考烈王说:“合纵抗秦是贵国提出来的,可是没有什么好处。”
“想当年,我们的楚怀王当了合纵长,下场是死在秦国;齐湣王也想当合纵长,反倒给诸侯杀了。”
“各国诸侯就只能自顾自,谁要打算联合抗秦,谁就先倒霉,这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平原君辩解道:“以前的合纵抗秦,其实也有效果的。”
“自洹水之会以来,秦国的大军就没敢跑出函谷关。”
“后来楚怀王上了张仪的当,想攻打齐国,就这么给秦国钻了空子,所以这并非是合纵的问题。”
“至于齐湣王,借着合纵的名义打算并吞天下,导致各国诸侯与他反目成仇,这也不是合纵的失策。”
楚考烈王仍然不同意,说:“话虽如此,但目前的情况已经摆在眼前了。”
“秦国已经成功攻占了上党一带的十七个城池,坑杀了四十万降卒。”
“现在他们正在包围邯郸,我们这个远离战事的楚国,还有什么办法?”
平原君不遗余力地为合纵抗秦进行辩护,说: “在长平之战中,由于选人失误,赵国如果一直信任廉颇,白起就不一定能取胜。”
“现在王龁和王陵用了二十万人马,包围邯郸已经整整一年,却仍然无法打败我们。”
“如果各国援兵联合起来,我们一定能够击败秦国,列国就能太平几年。”
楚考烈王又提出了一个不能帮助赵国的理由。
他说:“我们与秦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果我们加入合纵的话,秦国会把仇恨转移到我们身上,我们就会成了替罪羊。”
平原君反驳说:“秦国为什么与贵国友好?不就是为了灭掉三晋吗?”
“等三晋被灭了,贵国能保得住吗?”
楚考烈王因为害怕秦国,总是不敢答应平原君,只好低头懊悔,表现出内疚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他看见一个人手持宝剑上台阶,冲到他面前喊道:“合纵还没决定吗?为什么从早上一直说到现在,太阳都高高挂起了,怎么还没停当呢?”
楚考烈王很不开心地问平原君:“这个臭小子是谁啊?”
平原君回答:“他是我的门客,名叫毛遂。”
楚考烈王生气地责骂毛遂说:“哼!我与你的主人商讨国家大事,你凑什么热闹?快滚下去!”
毛遂拿着宝剑向前走了一步,说:“合纵抗秦关乎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发言权!这怎么叫多嘴呢?”
楚考烈王看到他拿着剑上来,心里有些害怕,只好换上笑脸,对他说:“先生有何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拥有五千多里土地和一百万人马,本来是一个大国。”
“过去的历史非常光荣!可惜秦国一崛起,楚国连连打败仗,国王被俘,死在敌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辱。”
“而后白起夺取了楚国的都城,改为秦国的南郡,迫使楚王迁都到这里(指陈都)。”
“这种仇恨,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也忘不了啊!把这么天大的仇恨说给小孩子听,他们也会难受,难道大王就不想报仇吗?”
“如今平原君前来商讨抗秦大计,也是为了楚国,并不仅仅是为了赵国。”
楚考烈王听完这段话,每句话都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的心。
他不由得脸红了,连连说:“是!是!你说的是。”
毛遂连忙问:“大王做出决定了吗?”
楚考烈王说:“是的,我同意合纵抗秦了。”
没过几分钟,毛遂拿来鸡血、狗血和马血。
他捧着盛血的铜盘,跪在楚考烈王面前,说:“大王作为合纵的合纵长,请先歃血。”
紧接着,楚考烈王和平原君当场歃血发誓。
平原君和其他十九名门客,都对毛遂这把锥子心服口服。
公元前258年,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前去援救赵国。
同时,魏安釐王也派晋鄙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一同前往救援赵国。
平原君和其他二十名门客回到赵国,天天等候着楚国和魏国的救援军。
没想到,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援军迟迟未到。
平原君派人去打探消息,才得知楚国的军队驻扎在武关,魏国的军队则驻扎在邺下。
两支援军都停止前进,也不后退,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