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太子的替身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326字 发布时间:2023-11-18

春申君原名黄歇,年轻的时候,他四处游学,拜师学习,游历了很远的路程,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提升了自己的谋略。


尤其是他的辩才,深受楚顷襄王的赏识。


楚顷襄王还是太子的时候,黄歇作为质子留在了秦国,对秦国非常了解。


后来回到楚国,楚怀王已经去世,楚顷襄王即位,开始重用黄歇。


公元前272年,秦国的白起击败了魏国和韩国的联军,韩、魏两国听命于秦国,准备全力进攻楚国。


楚顷襄王无奈之下,派遣辩才出众的黄歇,出使秦国。


黄歇向秦昭襄王上书,谈到了当前的各国形势,认为秦国和楚国实力相当,一旦陷入无止尽的战争中,最终结果必将两败俱伤,而韩国、赵国、魏国和齐国则会从中渔利。


与其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如与楚国一同攻打其他国家,这对秦国来说,百利无一害。


秦王答应了黄歇的提议,与楚国结盟。


为了表明楚国的诚意,楚顷襄王派遣黄歇和太子熊完前往秦国做人质,这次前去就是十年。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眼看就要一命呜呼,就派人到秦国,请求让太子熊完和春申君回楚国,让太子继承国君之位。


然而秦国认为,如果楚王去世,太子没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楚国必然出现动乱,这对秦国更有利,因此秦国坚持不让太子熊完回去。


黄歇觉得,如果现在直接找秦王,要求太子回国,效果不会很好,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那时候,范雎还在权力之位,并且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黄歇就决定去说服范雎。


黄歇一见到范雎,就向他详细说明利弊。


兵法上有句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黄歇直言不讳地向范雎讲述了秦国和楚国的现状,说:“秦国现在不让楚国太子回去,无非是为了以此威胁楚国,或者让楚国在群龙无首中陷入一片混乱。”


“殊不知,祸福相倚,福祸相伏,看似楚国会受到重创,但实际上,楚顷襄王早就做好了准备。”


“即使太子不能返回楚国,楚国也可以从众多王子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人,继承国君的位置。”


“尽管这个人可能不合正统,但在紧要关头,才智一定不会逊色于现任太子。”


“到时候不仅秦国和楚国的友好关系破裂,太子熊完虽然身在秦国,却因无法回到楚国而失去了价值。”


“我相信秦国最需要的是一个友好的楚国,以及一个为秦国马首是瞻的楚王。”


“除了太子熊完之外,我认为其他人都难以做到。”


“只要太子能够回归楚国继位,他必定会感激秦王的恩德,并且会竭力保持秦楚之间的友好关系。”


“由此可见,让熊完回楚国,对双方都有利。”


“相反,如果不送回熊完,则对秦国必定不利。”


其实在此之前,范雎就对是否送回太子熊完进行了深入思考,也认识到了其中的利弊。


他意识到,如果不给楚国一些难处,楚王就不会感恩戴德。


范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事情最大利益化。


既然黄歇代表楚国太子表达了态度,范雎也乐意将其意思传达给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是何等的聪明,自然会很容易明白黄歇所说的道理。


只是秦昭襄王有些担心,如果楚顷襄王没有生病,而是故意装病,那么不仅楚国的把柄不在,就像黄歇这样的人才也得以回到楚国。


对于秦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要知道,此刻秦国正与赵国在长平对峙,只要对方稍微加大筹码,战争的天平随时倾向于一方,所以秦国自然不会允许楚国倒向赵国。


秦昭襄王只好下令,让熊完的师傅回去看望楚顷襄王的病情,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


黄歇也意识到,尽管自己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但秦国实际上并没有下定决心放走太子熊完。


他也清楚楚顷襄王以前的身体状况就不好,再加上国家的日益衰弱,国王常常沉溺于酒色之中,这次报告病情加重一定不是假的。


这时候,楚国的政权完全掌握在王室宗亲阳文君的手中。


一旦楚王去世,他必定会拥护自己的儿子成为新的太子。


其他王子自然不会服气,因为只有熊完才是合法的继承人,如果他不能回去,楚国将陷入王位争夺的混乱中。


本来国家已经岌岌可危,如果熊完不能及时回国,楚国必然会崩溃。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尽快将太子熊完送回楚国。


既然秦国下不定决心,延误时间,黄歇也不再抱有希望。


于是,他在心中产生了一个巧妙的计策:“自己留在太子行宫,而太子熊完则换上楚国使团马夫的衣服,与使团一起离开咸阳,走出秦国的关卡。”


果不其然,在黄歇以身犯险的情况下,楚太子安全地离开了秦国,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那段时间,黄歇则声称太子熊完卧病在床,不接待任何客人。


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生了病。


这让秦昭襄王心中,逐渐地生出了疑虑。


黄歇没有多言,当秦昭襄王派人来调查时,他让一个身材相似的属下冒充熊完。


这样一来,他总算糊弄过去了。


可是黄歇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


太子登基之时,他的欺君之罪一定会东窗事发,届时秦王必定会惩罚他。


所以几天之后,黄歇主动向秦昭襄王坦白,告知了实情。


秦昭襄王很生气,决定处死黄歇。


幸亏之前黄歇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一切,他提前向范雎建议,表示自己一旦被楚王看重,一定会劝告楚王继续与秦国保持友好关系。


思前想后,范雎觉得这确实很有道理,就劝谏说:“现在杀了黄歇无济于事,反而与楚国结下仇怨,对秦国的长远利益不利。”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黄歇回到楚国,才能够维持和巩固秦楚之间的关系。”


“一旦秦国稳定了其他地方,就不用担心无法报仇了。”


秦昭襄王冷静下来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终听从了范雎的建议,派遣秦军护送黄歇安全回到楚国。


黄歇回到楚国后,并没有对秦国采取任何敌对行动。


首先,楚国此时已经失去了与秦国竞争的实力。


其次,春申君忙于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声望,增强楚国的实力。


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去世,熊完继承王位,成为后来的楚考烈王。


同年,黄歇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被楚考烈王封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赏赐淮北十二县作为春申君的封地。


那时候,淮北经常发生战事,主要交战国是齐国和楚国。


于是春申君向楚王请求调换封地,得到楚王的同意后,他将淮北十二县的封地与江东进行了交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