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英雄末路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375字 发布时间:2023-11-18

范雎知道,虽然白起已经离开,但他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弱。


离开咸阳以后,白起的行动更加自由,不再受秦王的控制。


因此,范雎再次向秦王建议:“听说白起离开之际,很不满您的处置,心中有怨言。”


“他在秦国称病,并不是真的生病,我担心,如果他去了其他国家,很可能会成为秦国的敌人。”


“就像当初商鞅在魏国的时候,魏丞相对魏王所说的话,要么重用商鞅,要么就杀了他。”


“然而魏王没有听从魏国丞相的建议,最终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掉他,成为心腹大患。”


本来秦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已经贬斥了白起。


现在范雎又这么说,即使是白起已经没有任何威胁,杀掉他也无所谓了,反而可以证明秦王对范雎的重视,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秦王知道,白起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他六国人都视他为死敌。


除了秦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肯真正重用他。


但是现在白起在秦国不仅不听从秦王的命令,而且对秦王的地位构成威胁,秦王杀掉他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是一国之君,当一个人有用的时候,就大力任用。


反过来,当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甚至对他痛下杀手。


秦王便下定主意,急忙派人追赶白起,赐予他一把可以自尽的宝剑。


不知是谁泄露了秦王和范雎密谋杀白起的消息,竟然传到了白起的旧部耳中。


因此,司马梗、王翦、蒙骜、胡伤、鹿公、张若等所有没有在前线的秦军高层元老,都骑马追赶白起,为他报信说有人向秦王进谗言,秦王已经打算杀死他。


白起听了,心中一片凄凉,自己还是没能摆脱悲惨的结局。


他误以为离开了咸阳,秦王会放过自己。


如今白起明白,秦国已经不再需要自己了,他对秦王只会带来威胁。


白起望着天空,目光掠过和自己一起征战多年的老将们、老友们,平静地说道:“我经常听说,秦国成就功业不难,难的是得到贤才;秦国得到贤才不难,难的是充分重用这些贤才;用这些贤才也不难,难的是信任他们。”


“如今大王已经不再信任我,我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将们还想再劝白起,但不知从何说起。


毕竟白起已经是一个垂暮的老人了,连秦国都容不下他,他又能去哪里呢?


过了一会儿,追赶白起的秦王使者到了,同时赐予他自杀的宝剑。


白起仍然很平静,仿佛这场死亡他已经预料到了。


白起长叹一声,说:“我的确该死,长平大战中,赵国数十万的降兵,我欺骗了他们并全部杀掉,罪孽深重。”


但王翦、司马梗等人都知道,白起戎马一生,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坑杀了赵国的降兵,也是无奈之举,是非功过,实在难以断定。


这一切,还是留给后人评论吧!


然而眼前,他们只看见白起拿起宝剑,在脖子上轻轻划过,这个使六国战栗、让秦国自豪的战神,便倒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王杀死了白起,意图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然而,这些军人是不会那么简单地服从。


其中,司马梗最为强硬,秦王无奈之下只能再杀司马梗,以平息这场风波。


秦人普遍认为白起和司马梗是无罪枉死,因此对他们深感怜悯,村庄纷纷为武安君白起修祠立祭。


此刻,范雎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并非像外界看到的那样稳固。


不仅军方和范雎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秦王也逐渐不再重用范雎。


更为糟糕的是,秦王收到了一封密函,上面清楚地写着:“范雎的亲信王稽,叛国通敌。”


不久后,王稽在咸阳街头被处决,范雎陷入了自他担任相国以来最低谷时期。


面对日益严峻的境地,范雎萌生了退隐山野的念头。


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到来,最终坚定了他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个人就是蔡泽。


在此之前,尽管蔡泽满怀抱负,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


无奈之下,他开始寻求占卜预测。


正巧,有一位相术大师经过纲城,此人曾为赵国大臣李兑进行相术,还成功预言他会在100天内掌握大权。


这个相术大师,就是唐举。


蔡泽见到了唐举,觉得自己如获至宝。


在确定了唐举曾经为李兑预测的事实后,他急忙问道:“先生根据你所见,像我这样的人,将来会有怎样的成就呢?”


唐举装模作样地打量了蔡泽一番,笑着说:“先生的鼻子朝向天空,肩膀太宽,使脖子看起来粗短,额头凸起,鼻梁塌陷,腿有些歪。”


“先生的相貌,我认为只有圣人才可能拥有。”


蔡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他明白这只是唐举开的玩笑而已,就继续问道:“生死由命,富贵有天定。”


“我想请先生,帮我看看我寿命的长短。”


唐举晃了晃脑袋,说道:“由于先生的相貌不得人心,您的寿命居然还有43年。”


蔡泽听后感激地笑了笑,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唐举的住所,对马车夫说:“上天真是眷顾我呀!”


“做人就应该每顿有米饭和美酒,驾驶马车奔驰,手持黄金大印,系紫丝带,备受人主尊重,享受富贵荣华长达43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于是满怀信心的蔡泽,就离开了燕国,希望能在赵国大展拳脚。


没想到,他在赵国仍然不得志,更糟糕的是,赵国直接将他赶出国境。


无奈之下,蔡泽只得前往韩国和魏国碰碰运气。


到了半路,他竟然被强盗抢走了自己的炊具等物品。


恰好这时,郑安平和王稽的事情传到了他的耳中,蔡泽立即觉得机会来了。


蔡泽到了咸阳,入住最豪华的客栈,享用最昂贵的酒食,还大言不惭地告诉客栈老板自己即将成为丞相,一旦成为丞相,必定会丰厚地酬谢。


老板听后大笑不止,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笑的笑话。


他认为这个人一无是处,凭什么成为秦国的丞相?


而且现任的丞相范雎,才刚刚击败战神白起,可谓权倾朝野,这小子凭什么如此自信地夸夸其谈?


蔡泽笑得比客店老板更放肆,说:“您什么都不懂,我不久就会被秦王召见,届时会免除范雎的职务,让我接任。”


尽管没有人相信蔡泽的话,但传言很快就蔓延开来,甚至范雎府上也传出这样的流言。


范雎对蔡泽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而蔡泽正是想要达到这个效果。


第二天,范雎直接将蔡泽请进了相府,他想看看,世上居然有人如此自信妄图取代自己的相位。


见到蔡泽,范雎差点笑出声来,这个人看起来平凡无奇,真看不出有何才能,与自己才华出众、博学多识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


范雎就傲然地问:“先生有何过人之处,居然敢夺我的相位?”


蔡泽早有准备,见范雎问话,便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您见识太过短浅了,众所周知,君主明智,臣下正直,对国家来说是幸事和福气;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对一个家庭来说是美事。”


“可是自古以来,多少贤臣到最后却郁郁而终。”


蔡泽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比干忠诚正直,却葬身殷墟;伍子胥智谋出众,却保不住吴国;申生如此孝顺,却不能挽救晋国的乱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人们建功立业,怎么会不期望着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呢!”


“身命与功名都能保全,是上等的愿望。”


“功名可以为后人景仰效法,而身命却已失去,就次一等了。”


“声名蒙受耻辱,但自身得以苟全,便是最下一等的了。”


“商鞅、吴起、文种这些人,为君王竭尽忠诚,立下了赫赫功劳,最终却惨遭杀害,没能功成身退,实在令人悲哀。”


“就拿现在的您来说,名声和功绩远远不及以上三位,然而地位尊贵、财富丰厚却胜过他们。”


“再看秦王对您的信任,又无法与秦孝公对商鞅、楚悼王对吴起、越王勾践对文种的信任相比。”


听完这番话,范雎对于蔡泽的才华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同时对于他想表达的意图,也有了一点了解。


蔡泽继续说道:“如果丞相还不知道进退之道,我担心您会比商鞅等人遭受更大的祸患。”


“您应该明白,天地万物,四季变迁,无功者离去,有成就者离开,这是最明显的道理。”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物极必反,这是天地的常态。”


“进退要根据时机变化,这是圣人的大道。”


“可惜普通人常常被私利诱惑,无法领悟其中的道理。”


“就像鸿鸿、犀牛、大象,它们生活在安全的地方,却因被诱惑而最终丧命。”


蔡泽的辩才果然了得,几句话就让范雎胆战心惊,只听蔡泽继续说道:“书中说得好,成功之后,不可久留。”


“您入秦国以来,担任丞相,谋划出色,利用三川修建宜阳堰,解决羊肠山的险情,封锁三秦的通道,使六国无法联合。”


“修建千里栈道,通往蜀汉,使天下对秦国畏惧。”


“秦国的目标已经实现,您的功绩达到了极致,正是让秦国分功的时候,如果您不想退避,则会有商鞅、吴起、文种的祸患。”


“所以您为何不归还相印,选择有才能的人接任呢?”


现在蔡泽说到这个份上,范雎对于他的观点已经非常清楚了。


蔡泽论述人事,谈论安危,措辞动人,语言惊人。


范雎明白,自己的谗言杀害白起已经招致了众怒,再加上郑安平和王稽的事件,致使自己在秦国政坛上已经岌岌可危。


与其最终遭受和商鞅、吴起等人一样的悲惨下场,不如现在就退隐,至少能保全自己的安全。


于是,范雎向秦昭襄王进谏,推荐蔡泽担任丞相。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