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湖呈不规则圆形,南北最长超过百里,东西最宽则有八十里,湖中有不少荒凉的小岛。碧蓝的湖水中,倒映着函陵高原上的朵朵白云,还有不时翱翔于穹空的苍鹰。
湖水碧波粼粼,水生植物不多,只有大量的抗盐湖藻能够在此生存。即便如此湖中仍有一些鱼类,如鲹和湖枪鱼,靠啃食湖底的岩膏为生。依湖而生的函陵高原有不少游牧部落,其中保持着原始习性的土著坚称,清澈的湖水之中有湖怪,还有能吞食整匹战马的塔蛇。
广袤的函陵高原依托青冥湖等水系,孕育了不少游牧部落,远古时代被统称为马族。
苍陵东南方向是数百里难行的丘陵地带,与之相比,函陵高原可以说是神仙之地。青草疯长在褐色的土地上,像在褐色画板上倾倒的绿色油彩。草地上函羚群聚在一起低头觅食,四肢强壮的野牦牛身披长毛独自游荡,野驴和盘羊在地上打着滚,一只通体白色的雪豹慢慢地沿湖边走着,眼睛不断地寻找可以捕捉的猎物。
远远望去,函陵东方一片土黄,大面积的青稞田地已经收割完毕,头上戴着毡帽的农民弯着腰,在地里查看土壤墒情,就像一个个稻草人。辽阔秋空之下,高原大地孕育着新的生机,深深地呼吸一口,一阵沁凉直入心肺。
西伯一马当先,越过灰蛇战团的前锋,在一座小岗边停了下来。
周彰勒住胯下披挂马甲的高头大马,望着距青冥湖七八个骑程的函陵,心里感慨良多,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旧事。
计划平定亚夏大陆之初,昭皇亟需建立一支强军,摆脱封城钳制,革除原有部队积弱军制。庄帝在位之时,帝国曾打造了天朝铁卫军,战斗力与装备冠绝亚夏,令臣服各国与异族不敢有逆。但是,随后继位的多代帝王能力不足,更有贪图享乐之主,对于帝师精锐重视不足,令天朝铁卫军早已没有雄师之能力,仅余下一个空空的架子。
襄帝征伐四方之时,帝国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是战力已经不足,更拖垮了帝国财政。为了重现帝国霸主之威,打击有意挑战帝权的王国,襄皇有意淘汰天朝铁卫军,重新组建帝师精锐,打破贵族控制帝师的传统。
当然,襄皇并没有改变本质,只是想把自己亲信任命为将,继而取代那些老牌贵族,尤其是前朝追随成帝的大族之家,重点就是紫王山紫王镇的大贵族储䆳。
昭阳执政周丕审时度势,利用襄皇与储䆳等人的矛盾,借机控制了新建的精锐骑兵军团。后来,周丕帮助襄皇除掉储䆳,巩固了自己在帝国的地位,最终取代暴亡的襄皇,成为帝国血王座的主人。
时至今日,周彰仍然无法忘记,在那个漆黑如墨的夜晚,自己站在周丕的身边,芮隐、项闻与高廉众人皆面色凝重,等待周丕做出那个艰难的决定。
夺取最高权力,意味着流血与牺牲,意味无数个家族分崩瓦解。
成功,万世敬仰,至尊无敌;失败,后世唾弃,遗臭万年。
当然,周丕最终做出的选择成功了,他成为银夏帝国的昭皇,芮隐等人扶摇直上,周彰也成为时代潮头的英雄人物。
为了改变襄皇留下的烂摊子,周丕决定打造一支精锐。他向帝国封城征调大量适龄男子,由经验丰富的统兵官加强训练,充实到铁卫军精锐之中,打造更适应骑兵攻击的武器。
同时,昭皇将一些贵族庸将革除,提拔了不少年轻平民将领,并将精锐之师改名为黑鹰铁卫军,作为自己的御用部队。
鉴于精锐战团需要优质战马,周彰向周丕提出建议,向苍陵君主示好,重启苍岭西京的马市,与帝国白银资源挂钩,促进苍陵与亚夏大陆各国交易。周彰还建议,帝国派出各种匠师,帮助函陵扩建城池,并送上大量粮食、布匹和其他物资。
昭皇采纳了周彰的建议,交由他全权负责,作为自己的特使,携带大量银币和布帛前往函陵。因为北方敕胡尚与帝国有边界摩擦,西伯只能率领使团出苦桑,越苍岭,经西京的粮马官道西上函陵。
苍陵之主莫稞接到信使的通报后,率领苍陵国最庞大华美的仪仗队伍,出城十余里地迎接周彰,所迎候的位置,就是眼下西伯立马勒缰的地方。莫稞以迎接帝王的仪式,对周彰表达敬意,使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谁拥有权力,谁就拥有无以伦比的魅力,就能够指点江山流芳百世。
争夺权力,称霸天下,至尊帝王,唯我独享。
当时周彰在心里默念着,脑子一下子变得空白了,身子好像浮到了空中,坐到了血王座一样的云端上。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刻起,成为帝国至尊的种子,就种在了周彰的心底。
结盟异常顺利。
莫稞不仅同意为帝国饲养战马,还抽调国内封城治下军队的部分精锐,护送大批战马,随同西伯返回昭阳城,充实到帝国黑鹰铁卫军中。周彰不仅完成了昭皇重托,还在苍陵留下亲信,遍探各地封城情况,记录风土人情与地形地貌。这既是为了帝国,更是为了自己,如今看来确实收到了奇效。
短短几年时间里,苍陵为昭皇提供了数万匹健壮的良马,使帝国组建的骑兵军团迅速崛起,成为昭皇南征北战统一亚夏的重要助力。
帝国统一之后,昭皇没有忘记苍陵的帮助和功绩,除了继续保持每年良马采购外,还扶持苍陵从侯国升为王国,与敕胡、望海、幽蓟、雷霆、金亭、铜古和蛮戎一起,并称为八大王国。
自从周彰率部到西京驻防,为昭皇镇守西部门户,控制蛮戎等西南众国,西京五镇便加强城防建设,还设置了江南、江北两营。济凉派郜林镇守,寒陵由白虚管辖,玉陇和陶庐两城分别是童临、高善担任城主,这四人皆是周彰信任的部下,攻守兼备,极为忠诚。
童临是幽蓟王国沧浪镇人,家族是沧浪湖一带名绅,其兄童遥是沧浪派掌门。沧浪派创立于庄帝时代,创派者名叫窦庐,出生于冀山山脚下的窦寨。窦庐求索黑峰多年,自悟出一套沧浪剑法,成为名扬东北区的侠者。后来,窦庐回到冀山冥思峰,打造了一座流杯亭,开创门派传艺于世。
芮隐与童临乃是同宗,故而将其推荐到了西京,得到周彰的重用。
对于芮隐其人,周彰是有所提防的。与热衷于梵法的项公相比,芮隐对于权力有极强的渴望,以至于击败了不少辅政,坐上了首辅的位置。
后来,周彰成为西京五镇镇守,被封为银夏帝国的西伯,调度西南、西北边疆两大区域,统治边疆游牧部落和南方蛮荒之族,成为帝国骨肱之臣。芮隐主动亲近示好周彰,给周彰戴了不少高帽。
周彰不想得罪芮隐,两人慢慢走得更近了一步。芮隐常常称颂周彰笑傲风云,隐晦地暗示周彰,不要过分亲近边疆众国,尤其是战略物资重地的同盟苍陵。
周彰非常明白,芮隐此举除了拉拢自己,也是替昭皇提点,以免位高权重的周彰,做出有违臣子良德的事。
周彰自然心知肚明,常常派人为芮隐送去西京特产,表现出对其尊重的态度。一来二去,周彰与芮隐渐渐有了默契,经常互通消息,对帝国朝政施加影响。相对而言,周彰在朝中有了盟友,可以算作眼下的利益,芮隐主动维护周彰,则更看重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