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归八年八月六日,马玉隆及母亲还有随从亲信十数人终于逃出了海山洲,登上了船,启程返回南洋。然而就在他们以为脱离险境之时,新的危险也在来临。
就在船上的水手及仆役中,已经安插有已经被燕朝收买的侍从。十五日夜,在途中,一男一女两名随从在给马玉隆送完晚饭后,以给马玉隆上茶为名进入了马玉隆舱中。而马玉隆此时精神极为疲惫,也没有在意。就在这时候,这两名侍从拿出短刀准备刺杀马玉隆。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他们动手时候,外面有一侍卫喊到说:“来人啊,抓刺客,有人谋害大王。”同时立即首先进入船舱。
马玉隆顿时被惊醒,那两人也赶紧动手,舱外的侍卫也带人进了船舱,两个人自然不是武艺绝伦的马玉隆及侍卫的对手,刺杀的女子很快被擒拿。而那个男子实力不弱,但是带人进来的那个侍卫则只用了三招就制服了他,让马玉隆刮目相看。
马玉隆立即让人将这两人带下去审讯,并留下那个救他的侍卫。紧接着,赵南昌也带人赶紧赶了过来,此时马玉隆已经脱险。
赵南昌:“臣等救驾来迟,臣有罪。”
马玉隆:“没事,总算是有惊无险,你们下去吧,切记不可再出意外,一定照顾好老夫人。”
赵南昌:“臣遵命。”
接下来,马玉隆对那个救他的侍卫说:“今日若非有你,恐怕我就危险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侍卫说:“保护大王这是我的任务,也是为了报恩。”
马玉隆:“报恩,你是谁?”
侍卫随即摘下了帽子,露出了长发,原来是女扮男装。而那面孔,似乎很熟悉。
马玉隆:“你是……”
侍卫:“十四年不见,大哥哥忘记小妹了?”
马玉隆一听大哥哥三个字,恍然大悟,说:“舒丹,是你啊。”
郑舒丹随即扑入了马玉隆怀中,说:“十四年了,我一直在等大哥哥啊。”
马玉隆也顿时无限高兴,说:“小妹,大哥一直也想你,无奈太忙了,今日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你怎么成了侍卫,还是女扮男装。”
郑舒丹随即简单说了这些年的事情,自从九岁那年被马玉隆救下后,郑舒丹励志更加奋发图强,读书学武,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十八岁就被南洋内事厅招募。此次主动请命女扮男装保护马玉隆,一直随侍左右。而几年里,虽然因为她身份不高,但毕竟距离大幅度拉进,慢慢的喜欢上了马玉隆。
马玉隆仔细再看看如今的郑舒丹,已经二十三岁,长的非常漂亮,面如美玉,肌肤如雪,而且还有一身武艺,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更加的喜欢了。
马玉隆:“都怪我,原来你一直就在我身边,我却不知道,都怪我。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离开我。”
郑舒丹:“我也不想再离开大哥哥。”
马玉隆:“是的,我们将永不分离。”
说罢,马玉隆从身上拿出了当年郑舒丹送给他的小发钗,说:“你看,十多年了,我一直还珍藏着,可你如今已经是大姑娘了。”
郑舒丹看后,感动地落泪了。
当夜,郑舒丹就一直守护并陪伴着马玉隆,也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转换,由少女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女子。并开始从此陪伴着马玉隆直到他去世,始终不离不弃。马玉隆也由此真正爱上了她,而这个女子也是他一生的女子中最为传奇的,也是唯一陪伴辅佐了他一生的女人。
而那两个谋害马玉隆的一男一女是一对兄妹,经审讯,是当年被剿灭的保宁行省匪首张星云最小的儿女,名叫张明垒,张明芮。二人早在和宁五年初就被送往海山洲,后被燕朝官员发现并抚养长大,再之后进行了秘密培训。此次作战中,被燕军故意安插为密探,准备伺机暗杀。
次日起床后,郑舒丹早已为马玉隆做好了早膳。马玉隆看到已经是一身女装的郑舒丹,则更显惊艳。只见他一袭白色长裙,梳着高耸的发髻,月画烟描,粉妆玉琢。不肥不瘦,俏身材难减难增。虽然是绝色,但并不妖艳,仍有当年的纯真,真是让人喜欢。
因为有救驾之功,加上从小与马玉隆就相识,马玉隆几天后就下令封郑舒丹为内事厅同知,赵歆茹升任内事厅知事,同时追赠那位为救自己和母亲的女侍卫翁晓竑为内事厅同知,追封县君。
九月二日,马玉隆等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安晋港,当夜返回了晋宁宫。
次日,马玉隆便封郑舒丹为内事厅同知,以感谢其救命之恩。王媛薇也见到了这个让马玉隆多少年来无数次为之发呆的小姑娘,确实是一个绝色温婉贤淑的姑娘,这样她就放心了。
嘉归八年九月五日,以内事厅知事赵歆茹领衔,还有
武威郡王马玉慈、顺宁郡王马玉焕、长平郡王马玉秉、
康国公、安北将军马鸿慷、
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左仆射、内阁首席协办大臣兼吏部尚书王子师、
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右仆射、内阁协办大臣兼刑部尚书袁汝阳、
南洋道大行台尚书省参知政事、内阁协办大臣兼户部尚书田文元、
陆军部尚书杜京阳、
海军部尚书崔肇庆、
京畿大都督兼雄威军总兵官,陆军中将卫长庆、
内事厅同知王航敏、
内事厅同知高雅琼、
内事厅同知郑舒丹、
南洋海军部侍郎兼南方舰队总兵官、海军中将裴镇虎、
南洋仪仗司都指挥使,陆军中将赵南昌、
吏部参判范少雄、
兴京府府尹顾元荣、
保宁行省巡抚庾维昆、
永晋行省布政使林俊涛、
市舶司主事赵永杰、
宁安府通判何镇江、
天雄军副将哈德胜、
海山水师参将洪世贤、
天雄府知府兼西南都督,陆军中将文次谦等重臣及将领上疏劝进,请马玉隆立即称帝改元,择机北伐收复海山洲。
劝进奏疏里这样说道:
臣闻天生蒸民,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圣帝明王监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飨,故屈其身以奉之;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是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伏惟高祖肇基海山,太宗、世祖继高祖伟烈,奄有南洋,历代先王几百年苦心经营,于高宗时代达于极盛。
然自和宁以来,日渐艰难。张仲春、梁成峰欺蒙幼主。妖后谢侑芯淫乱内宫,协助燕朝贪墨之兵将官吏更改钦定章程,诱拐我民众前往内陆为奴为妓,在内变更我数百年之风俗。使得数百年未曾有之缠足、阉官再度复燃于海山洲,海山洲黎民士庶无不怨声载道,渴求天降英主拯救之。嘉归五年,王冰茹故后,张、梁二贼更是肆无忌惮,与妖后谢侑芯公开淫乱,屠戮忠良,士绅逃亡南洋者一日不下上万,无不希望大王北伐收复失地。
臣等每览史籍,观之前载,厄运之极,古今未有。苟在食土之毛,含血之类,莫不叩心绝气,行号巷哭。况臣等荷宠三世,位厕鼎司,闻问震惶,精爽飞越,且惊且惋,五情无主,举哀朔垂,上下泣血。
自古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无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是以齐有无知之祸,而小白为五伯之长;晋有丽姬之难,而重耳以主诸侯之盟。社稷靡安,必将有以扶其危;黔首几绝,必将有以继其绪。伏惟大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世之期,绍千载之运。且系高宗嫡孙,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兴之兆,图谶垂典。
自和宁以来,海山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虽有夏之遘夷羿,宗姬之离犬戎,蔑以过之。陛下抚征南洋,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号宇内。纯化既敷,则率土宅心;义风既畅,则遐方企踵。百揆时叙于上,四门穆穆于下。
当此国难危机之时,天祚大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大王而谁!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请大王顺天应人早正大位,以安将士百官之心。愿大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由巢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以黔首为忧,不以克让为事;上尉宗庙乃顾之怀,下释普天倾首之勤。然后率王师,行天诛,剿灭叛逆,光复海山洲,恢复祖业。
因为事发仓促,这篇奏疏不过是在刘琨劝进表之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但劝马玉隆称帝北伐的意思还是极为明显的。然后马玉隆还是犹豫不决,北伐是肯定的,但是要称帝还是有所犹豫的,虽然其母已经返回,没有了后顾之忧,但称帝毕竟不同于称王。一旦称帝建元,必将是与整个燕朝的公开全面对抗,故而他还是犹豫的。
虽然有所犹豫,但打是肯定的,他返回兴京府的第二天,就下令调动各路兵马,总计约五万人,准备在次年北伐。海陆军全部集结于宁河港一带,那里距离海山洲最近。同时到十一月,从西洋订购的所有军械、战船也全部如期交付。另外历经十八年的改革经营,如今的南洋已经今非昔比,拥有了对海山洲的优势地位。
到当年底,南洋总人口突破七百万,赋税收入八百五十三万两。府库存银三百五十万两,黄金三十五万两。即使是最为困难的马匹,也拥有近七万匹的数量,可以满足骑兵和驮载炮兵的需要。南洋海军共两万六千人,拥有西洋六级以上风帆战列舰五十二艘(其中搭载百门以上火炮的一级战列舰两艘,搭载九十门以上火炮的二级战列舰三艘,搭载七十门到九十门以下火炮的三级战列舰十三艘,五六级战列舰三十二艘)。
而这些西洋战船中,最精锐的是在苏威兰国、佛朗斯国的基础上自行生产改进的十三艘装备七十四门火炮的三级战列舰。性能优良均衡,综合实力在东方高居第一。而三十二艘五六级战列舰,快如闪电,火力也不弱。除此外,另有传统的搭载三十门以上的大鸟船三十八艘。还有搭载十门到三十门之间火炮的战船一百二十五艘,舢板炮艇、快蟹船等一百三十三艘。
陆军有八万三千人,全部装备了带刺刀的自发火枪,有大小火炮三千七百多门,骑兵八千人。而最精锐的则是直属于他指挥的雄威军,共八千多人。全部为精英死士,重甲、长枪、刀剑、弓弩、枪炮、骑兵和水战无一不精。
虽然实力占据了优势,但称帝还是犹豫。
有鉴于此,王子师、卫长庆等认为不如先图北伐,从速从全,可先北上占据宁安府,相机而行。如若可以则北上攻打海京府,如果不行可利用在宁安府的内应,稳固占据,并控制宁西、通远州,事实上形成在海山洲的南北对峙之局,然后待明春大军北上可一鼓作气攻克海京府。至于称帝之事可待他日攻克海京府后或者万一不利之后再图之。
然而马玉隆认为北伐的问题不大,且大军北上渡海远征,还需要各种准备事宜,认为明春北上也不误事。
众臣之后三个多月不断劝进,马玉隆最终经过充分的思考加上母亲的默认,还有对燕朝如今局势的判断,在十二月二十日决定于第二年春节正式称帝,明年改元为天凤,并下令亲自领兵北伐。
天风元年正月春节,也是马玉隆正式称帝的第一天,他正式宣布称帝。并遵母亲崔露苑为皇太后,以王媛薇为皇后,王航敏、高雅琼、郑舒丹为皇贵妃。赵歆茹为内事厅知事,王航敏、高雅琼、郑舒丹为内事厅知同。以王子师为内阁领班大臣、加尚书左仆射衔,袁汝阳为首席协办大臣加尚书右仆射衔、范少雄、田文元、赵永杰为内阁协办大臣,均加参知政事衔、邵汉武为枢密使,卫长庆仍为京畿大都督兼雄威军总兵官。原有的内阁各部正式编列为九大部,即吏部、户部、陆军部、海军部、刑部、工部、礼部、矿部、西洋事务部。其中西洋事务部尚书一职很重要,马玉隆在王子师推荐下,选择了在西洋做生意多年且熟悉东西方各种典故的市舶司主事荀元图出任,直接从四品提拔为从一品的尚书。
同时正式下令不承认燕朝对海山洲的控制,不承认马玉晓的嘉归时代,不入国史,称其为僭伪时代。同时将高祖马文慧、太宗马宪永、世祖马康远到祖父马怀锡的历代晋王的全部尊称为帝,历代王后也全部追尊为皇后。并正式下诏要起兵北伐,收复海山洲。同时继续追封对自己有大恩和视自己几乎如子的前内事厅知事王冰茹为太师、卫国公的爵位,谥号文忠。给协助自己立足南洋的大功臣袁守阳追封为太师、中书令,赵国公,谥号文忠。
因为马玉隆称帝了,所以南洋道大行台被悬空,行台尚书令一职也被实际上取消,不可能也没人敢接受这个马玉隆曾经出任过的职位。这是古今的惯例,没什么稀罕的。但是尚书省暂时保留。
就在马玉隆称帝后的第八天,他又突然得知自己的大哥马玉凯和侄子马鸿政在海山洲因疾病突发而去世,后被证明是毒杀,马鸿朗逃亡民间,这又为他北伐提供了借口。
天凤元年二月十日,马玉隆决定以燕朝违背钦定章程和残害自己的兄长为名正式渡海北上反攻海山洲。明确表示自己称帝乃不得已为之,如若燕朝惩处张、梁二人和谢侑芯等首恶,恢复凤翔时代旧制,则马玉隆可以放弃帝号。以王子师留守兴京府。以袁汝阳为参赞军务,裴镇虎率海军,卫长庆、刘安邦、文次谦等统率陆军共大军五万号称二十万出兵北上。
北伐是肯定,而且即将出发,但是在北伐的方略上,却和部分将领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正月十二日,在战前最后的出兵作战会议上,马玉隆和王子师、杜京阳、崔肇庆等都认为以南洋晋军的装备精良和战斗力,加上内应,必然是弹指可定。都主张直接北上宁安府占据之,然后北上海京府,则其余地方都会不战自降,然而卫长庆却有不同意见。
卫长庆说:“陛下可引主力攻宁安府,裴将军以海军解决宁西,断敌西进增援之路,扼守海山洲门户。臣率精兵以海军佐之北上宁阳府,登陆兴北港地方。宁阳府虽是亲燕势力最强的地方,但正因如此,此地驻军必然不多,防御薄弱,臣有把握一战夺之。如此,则南北对进夹击海京府,扼守东西部之山脉孔道关隘以守之。即使海京府城坚固,旷日围之,再加上海上袭扰断绝其归路,则贼寇迟早不战而降。如此西部可定,东部自然归顺。”
马玉隆:“长庆多虑了,宁西弹丸之地,燕贼海军近乎于零,待宁安府、海京府拿下后,其余皆可传檄而定。”
马玉隆既然这么说了,深知马玉隆说一不二风格的他也不再多说了,就说:“臣遵命。”
同时马玉隆还悬赏谁可率先攻破海京府并生擒张梁二人及妖后谢侑芯,可封为王爵,宗室为亲王,异姓封郡王且世袭罔替,并赏田千顷,银十万两。可以说是开出了高额的赏格。
卫长庆的打法,马玉隆不是不知道更稳妥,但是他如今急于求成,故而选择了铤而走险。而卫长庆之所以不在多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已经有不少文官对他手握重兵和其刚勇的作风而不满,包括王子师、袁汝阳等。
自卫长庆以雄威军总兵官还兼任京畿大都督以来,练兵有法,同时还兼有部分警卫之能,且与赵南昌私交还不错,时常暗中帮助赵南昌压制权贵。这无异于得罪了兴京府最大的权贵王、崔、杜等大家族。
另外在和宁八年时候,王子师曾主动与之结交,希望让自己的堂妹王媛莉成为卫长庆的正室,但被卫长庆以已经与幼年时代青梅竹马的郑舒悦(郑舒丹的堂姐)订婚为由而婉拒,这让王子师很没面子。之后的几年里,若非马玉隆的信任,王子师早就想以更圆融的刘安邦取代卫长庆出任京畿大都督,而让卫长庆出任有名无实的陆军部侍郎。
其实卫长庆与王子师等人的矛盾,核心问题还是文官集团和军人集团的矛盾。自实行军衔制以来,王、崔、杜等从海山洲时代就树大根深的老牌世家大族对军队的影响力日益削弱,而以卫长庆、文次谦、裴振虎这些出身低微的将领凭借剿匪的军功一个个都跃居高位,若非王子师有佐命之功加上王冰茹侄子的显赫地位,恐怕早就被换下了。而卫长庆的背后也不是无人支持,新兴的郑、顾、邵等家族则为了与老牌家族抗衡,也暗中支持青年将领。另外,袁、庾两大家族则不介入纷争,实际上等于间接支持卫长庆等人。
虽然矛盾始终存在,但马玉隆因是马怀锡钦定的南洋之主,且个人勇武绝伦,有绝对的控制力。而这些人的声望、地位也都需要马玉隆的存在来维持,故而这种矛盾始终保持在可控和良性的范围内,这是南洋派系斗争与海山洲所不同的关键所在。因为那里在张、梁二人的破坏下,早已经是尸山血海你死我活的斗争了,根本无法调和了。
海山洲方面,自八月初得知马玉隆逃走后,就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办事大臣衙门、提督署一面调兵,一面秘密监视南洋派的官吏将领,一面请朝廷火速从福海等地调兵。同时于十一月开始进行了大清理,对南洋派大臣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整肃。同年十二月初,林明凯、戴文琮等两位已经被迫卸任的年过古稀的大臣也被下狱问罪,不久被满门诛杀。
除此,于当年九月开始,张、梁二人下令对海山洲居民进行彻底的易服变发,限期一个月内改变,否则格杀勿论,海山洲已经成为了一片灾难之地。同时立即杀掉了中立的承天县知县郑思安,并迅速派兵进占承天县与通远州地方的交通要道宁东关和安远寨。宁东关和安远寨都是马仲云时代所建,安远寨是由安远所扩建而来,名为寨,但实际上是一座关口,地处连接海京府和通远州的必经之路。燕军抢占了此地,就等于卡住了通远州民间武装通往海京府的要道。
除了大臣之外,张梁二人深知马玉隆在一些大族中还有威望,从八月份开始对大族尤其是崔杜田等大族进行了疯狂的杀戮。而三大家族自和宁年间以来,虽然基本没有了权力,但还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财力,跟随南下的也不多。故而几个月里遭到了最严重的杀戮。到当年的年底,三大家族被杀戮、流放和下狱的高达上千人,财产几乎都被没收。除了崔乾铭、崔乾寿、杜诚友和田文悦在在南洋的后代崔肇庆、杜京阳和田文悦等少数人外,其余他们的兄弟姐妹子侄故交等几乎被彻底消灭干净。如崔乾铭的堂弟崔乾峰、堂兄崔乾忠两家共五百口、杜京阳的堂兄杜如阳一家七十余人,田文悦的堂弟田文和一家二百多人全部被处决。就这样,纵横海山洲几百年的崔杜田大家族在海山洲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亲燕派的杀戮在进行,反抗也随之而来。通远州地处山区偏僻之地,多年来一直仰赖各地协饷,然而自和宁年间尤其是嘉归五年后,协饷几乎断绝。通远州不仅无法自给自足,特产的木材还不断被张、梁及其党羽砍伐用于兴建土木。嘉归八年九月下达易服变发令后,当地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首先起兵反抗。
十月五日,通远州同知于和明杀死知州梁长昆,起兵反叛,封锁了与北部宁阳府的道路,同时固守西部山脉,并派人到南洋,希望马玉隆尽快起兵北上,并愿为接应。
十月十五日,宁阳府海陵县也起兵反抗,坚持了一个月被镇压。
十月二十七日,宁阳府昌宁州矿工、佃农不愿易服变发,自发举事,但因计划泄露,半个月后被镇压。
十一月十日,宁安府宁远县知县钱宜舟宣布自立,同时与通远州的于和明联络,结成攻守同盟。
可以说,从八月底开始海山洲已经是陷入了战乱之中,这些人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共同点就是都打着反燕拥戴马玉隆的旗号,因此,马玉隆也认为海山洲内部的内应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