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触龙说赵太后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127字 发布时间:2023-11-15

如果赵惠文王没有过早离世,赵国和秦国的局势可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廉颇可能会受到赵国的信任和重用,代替赵括参加长平之战,战争结果也可能会完全不同。


然而,历史无法预测,真实情况就摆在那里。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带着遗憾和未实现的雄心壮志离开了人间。


这时候的秦国,范雎在政治上异军突起,白起在军事上风生水起。


而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匹敌的赵国,却因为赵惠文王的离世,大权落到了一对孤儿寡母手上。


赵惠文王在临死之前,也担心赵国的未来。


当时赵国有廉颇、蔺相如、赵奢和平原君赵胜等才华出众、备受尊敬的人物,然而赵惠文王并不放心完全将国家的掌权交给他们。


李兑、公子成的失败教训历历在目,如果毫无限制地将国家权力交给这些大臣,后果无法预料。


虽然他明白外戚专权,可能导致像秦国宣太后和魏冉独揽大权的局面,但赵惠文王仍然决定将国家交给妻子赵威后,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赵太后。


弥留之际,赵惠文王对妻子赵威后说:“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儿子,不让他受什么苦难,还有一定要保住赵国的万世基业。”


赵威后痛哭流涕,含泪答应。


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很可能会趁火打劫。


果不其然,赵惠文王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赵惠文王去世没几天,秦军迅速攻打赵国。


赵威后刚开始临朝听政,对处理朝政之事还不熟悉,就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转眼间,赵国陷入一片混乱。


无奈之下,赵国只好派遣使者前往齐国求助。


当时齐国与秦国有联盟关系,说服齐国攻打秦国并非易事。


但是在东方各国中,只有齐国有能力援助赵国。


尽管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不高,但现在的赵国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所以他们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


赵国没有料到齐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但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赵国必须将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为人质,齐国才会派兵支援。”


其实,齐国早就想到秦国可能会趁机攻打赵国。


如果赵国遭到秦国的攻击,他们必然会求助国力较强的齐国。


因为如果赵国被击败,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必然是齐国,所以此次齐国必须出兵。


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齐国自己不会平白无故地充当两国交战的炮灰。


因此齐国提出了一个看似无实际意义,但对赵国至关重要的条件,即是要求派遣人质的做法。


赵惠文王还在世的时候,他多次叮嘱赵太后要好好照顾儿子,千万不要让他受什么苦难。


赵太后也非常疼爱长安君,对他十分宠爱,自然不愿意将爱子送到齐国做人质。


大臣们屡次劝说,但赵太后仍然不肯妥协。


大臣们依然不死心,最终赵太后只能威胁道:“绝不允许再提派遣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的事情,否则别怪我对他不客气,让他满脸都沾上我的唾沫。”


赵太后明白,齐国利用自己对长安君的重视,试图以此要挟赵国。


一旦赵国和齐国交恶,长安君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危险。


尽管赵国有许多能言善辩、能征善战的人才,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借到齐国的军队,将一个小孩送到齐国,这等于是将羊儿送入虎口。


赵国的文武百官见赵太后决心不让长安君前往齐国做质子,只能干着急。


纵观赵国较有才能的人,廉颇性情直爽,赵奢已经病重,平原君赵胜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蔺相如对赵太后而言,只是个巧舌如簧之人,自然不会信任他。


因此,文武百官将希望寄托在触龙身上。


触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曾经担任左师一职。


众人之所以看中触龙,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德高望重,看不出有什么野心。


他与赵太后年纪相仿,对赵太后的心思,应该比普通人更了解。


再说触龙也是一位口才出众的人,赵太后一直很尊敬他。


可以想象,即使赵太后再生气,也不会真的向触龙发泄。


这一天,触龙颤巍巍地走进太后的宫殿,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在地。


赵太后知道触龙一定是来劝说自己的,虽然觉得他很可怜,但很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触龙事后回忆说:“我事先做好了准备,还下定了牺牲一切的决心,只是当我看到太后不善的目光,心中突然一惊,双腿就不听使唤地颤抖起来。”


事后的一切都证明了触龙所说的是真的,当时的赵太后怒容满面。


等了很久,触龙还没走到赵太后跟前,这让赵太后左右为难,如果前去搀扶触龙,不符合他们的身份;但如果不管他,就显得自己不尽情面。


触龙终于走到太后面前,狠狠地喘了口气,向太后行礼并请罪说:“老臣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连基本的小跑能力都丧失了。”


“虽然老臣一直挂念太后,却不能亲自前来,只能用这个理由,在私下里原谅自己。”


“但老臣还是担心太后,怕太后偶尔身体不适,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希望太后能原谅老臣的冒犯之处。”


赵太后望了望触龙,暗自想着,看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于是,赵太后敷衍地说:“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呢,现在行动不便,全靠坐车。”


触龙知道现在还不能直接进入主题,因为赵太后明显是在防范自己,所以继续说了一些无关紧要却能拉近二人关系的话题。


他问太后的饮食起居,是否跟以前一样。


赵太后奇怪地看了看触龙,没有想到这个人竟然藏得这么深,既然如此,就看他接下来会耍出什么花招了。


赵太后回答:“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只能每顿喝些稀粥。”


触龙顺势说道:“以前我胃口也不好,别人给了我一个方法,让我每天坚持走三四里的路程,果然有效果,食欲也增加了一些,身体也好了很多。”


赵太后叹了口气,接着说:“爱卿的方法虽然可行,但并不适合我。”


此时,赵太后对于左师触龙已经放松了警惕。


但是触龙知道,要说服太后还需要继续旁敲侧击。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自己的儿子舒祺,说:“我有一个儿子叫舒祺,虽然他年纪很小,也没有什么才干,但我非常疼爱他,希望能派他到侍卫队里,为拱卫赵国宫室尽绵薄之力。”


太后听到这段话,她的怨愤减半了,她被触龙的忠心所感动。


她直接说:“爱卿既然如此忠心,赵国怎么会不答应呢,不知道舒祺今年多大了?”


触龙说:“那小子已经15岁了。”


“我身为老臣,身体日渐不如以前,只能为后辈们做这些事了,希望太后能够帮忙照看一下。”


太后听了有些吃惊,说:“我以为只有母亲才会特别疼爱小儿子,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心头肉,想不到做父亲的也是如此。”


触诉说:“是啊!我比做母亲的人,更加疼爱小儿子。”


“不过,我认为太后和一般妇道人家不同,其他人更疼爱儿子,而太后比较疼爱女儿燕后。”


太后很奇怪地说:“爱卿你错了,我爱长安君,甚至比燕后还要多。”


触龙停顿了一下,解释说:“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打算。”


“当初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她痛哭流涕,那时我以为太后担心燕后这一别,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心里很难过。”


“而送走燕后后,太后对她的思念肯定也没有减少。”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每次祭祀,太后都一定为她祈祷,祈祷她不要回到赵国。”


“大家都明白太后的心思,是希望燕后的后代可以繁荣昌盛,能够在燕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太后实际上在为燕后的将来考虑。”


赵太后听到这些话,确实有所触动,随即说:“爱卿说得很有道理,我确实是这样想的。”


触龙继续说道:“容老臣问太后一句,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王的子孙中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几个人能够继承爵位?


赵太后叹了口气说:“唉!一个都没有,我们赵国是这样,那么其他国家呢?”


触龙回答:“老臣见识浅薄,还真没有听说过。”


触龙在讨论完这个话题之后,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其他国家也一样。”


“据我所知,之所以没有,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规避灾祸,关系近的就损害了自己,关系远一点又伤害了自己的子孙。”


“这并不是说君王的子孙不好,而是说地位高的人拿不出什么让人信服的功劳,俸禄特别优厚却常常过着懒散奢华的生活,拥有的财产和土地要比别人多得多。”


“就像现在的长安君一样,太后给了他富裕肥沃的封地,赐予了大量珍宝,却没有给他扬名立万的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尽管太后现在身体健康,但百年之后又会如何呢?”


“长安君若没有了太后的庇佑,怎能在如此动荡的时局中立足呢?”


“因此,我才说您爱燕后甚于爱长安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