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梦(完整人生)
关于12岁的文姝贤赘述一二,总角孩童做事很随性,竟借着农户之事央得母亲的同意离府外出,未免生事,特意穿戴朴素。恰逢乡上童子举,当场背出了《论语》和《礼记》。因着童子举废而又立的混乱劲儿,得着了个士人的资格,在学籍上写着:龄十,文氏,字允,入士。实则是跟着的家仆露了主家印信,随了小主子的性子游戏一二,考官也未计较,毕竟有“荫补制度”,世家未必看得上这为普及孩童教育的特科。文殊贤卖弄了背书能力,弥补了前日在母亲那的狼狈,开心过也就忘了此事。作为忠仆,自然将事情据悉报给了当家主母。因着当朝制度时常变化,10岁孩童若能背出2部经典,在前朝是要授予官职的,现下仅是给了学籍,无伤大雅,也就没追究。
文殊贤到了14岁,九经、四书都是通读了的,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单看体型还是羸弱些,黄发垂髫,一副顽童样,似是长不大。
有一日对自己颇为舒适的生活又起了疑,心中念叨着:圣人著述,引人至道,修习经典之人多将行道之法视作已入道的特权,将民视作刍狗,将自己看作圣人,行管教之责。如此便已失道,既已失道,何来归道?吾又将如何看待统治?
心:觉知还需觉行。
文姝贤:!
文姝贤:你又出来作甚!
心:心有所念
文姝贤:你既现身,甚好!两年前你可附身母亲了!?
心:并无
文姝贤:为何母亲那般!
心:可知你名有何特殊?
文姝贤:没依着字辈,取“允”
心:文殊、普贤可知?
文姝贤:智者
心:正解
文姝贤:又如何?
心:母亲的愿心,父亲的宽容
文姝贤:何解?
心:父母给的人生祝福:成为智者
文姝贤:你可附身了?
心:认同母亲是智慧的!
我顿感不适,感到这世界似是多了一层笼罩,很沉重,不由的拜倒。更加觉得自己是入邪了。很怕自己有狂悖之举,便待在书房数日不出。足足过了十日,母亲忧虑前来探望,房门开启时,眼见到处是撕碎的书页,还有我写的手稿。母亲不作声,捡起一张速速阅览后,转身离开了。
三日后,我被请去了前厅。被父亲盯了许久。雷霆之声突如其来。
父亲:跪下
我不明所以,但毁坏书籍,辱没圣贤,是该被惩戒。
文姝贤:听凭父亲责罚,儿知错
父亲:错在何处?
文姝贤:父亲,儿困惑,夫子不可解惑,大家不可传道,我困于经典,困于案牍,我想离开。
父亲:你可知你身份?
文姝贤:明白,女子当守家,持家,让家延绵。
父亲:你可愿?
文姝贤:家国亦是家
父亲:你欲作何?
文姝贤:不知,还请父亲教诲
父亲:读书识理,可悔?
文姝贤:儿拜谢父母,在儿心中,识理只是成人的开始,谢父母让儿有机会迈向“完人”
父亲:好,你且听你母亲安排,为父概不知晓。
文姝贤:谢父亲
父亲:嗯,需谨记从心,莫怕。若到那日定会护你无忧。
我伏地跪拜,待父亲走后。母亲仅问了我是想传经世之学当个大家,以文御天下,还是想入世称臣作一方父母。这个问题从母亲口中问出,太过大胆,甚至离经叛道。
母亲:这是你自己选的,又对性别有何顾虑,自是有法门遂愿。
文姝贤:我知母亲和父亲志同,为施展抱负孜孜不倦,我亦有愿心,但年幼短视,全凭母亲做主。
母亲:你倒滑头,那便循序渐进。此后,你名“允文”,年12。
允文:谢母亲成全。
母亲通了门路,因着天时有利,科举制有了新制,先前的童子举让我有了符合科举制度的身份,由着学籍记录我被列入五服内亲戚,本是为了避亲的制度,却让家族少了一层包庇罪责,我被推荐解试。考校政治、经济,我是熟练的,自然及第。可直接授予官职,亦可被举荐殿试,按名次获得相应官职。解试与殿试仅隔月余,却也生了变故。少叙。
每当重大事件前夕,我这心声便会出现,多半会左右我人生的方向,几次过后,我也放弃挣扎了。但有一日,也是闲的,寻了处僻静地,之前是座古道观,想着若真是妖邪作乱,也应能化险为夷。在庙里待了三日,全无回应,心想莫不是邪祟真的被驱逐了,正开心着,心下念叨着:
允文:任你欲借我何为,都无力遣之,邪必不胜正
心:未必
允文:到底是何物?
心:身心合一,疑问自消
允文:意欲何为?
心:仁者爱人
允文:爱亲人?爱友人?爱夫婿?爱民?
心:非高位者可得,人人皆需
允文:这是文脉,华夏骨血!多此一言
心:将遇一人,诚心待之
允文:如何知晓?
心:人人都有的机缘,没有例外
允文:那又何须专程交代,啰嗦
心:太过分裂
允文:汝不现身,我便统一
心:但愿
我心里很期待,会有一个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还小,不论及笄还是弱冠,还得几年,就可嫁娶?我心是女而皮是男,我要选什么?没人教过我这要怎么选。还是可视作生死之交的?能将我本来面目告知的人?我原想着等18岁时便弃了这李代桃僵的把戏,想必要践行所要觉悟的用个四五年的光景,足矣了。也是这么跟母亲交代的。可是这一年,我确实遇到了一人,一个让我想把这身份持续下去的人。
已忘记是何年岁了,心中再无对答,但也越发的坚定和昂扬,每有所遇必是心口如一,行动迅捷如风,有种知行合一的快感。偶尔想起幼时际遇,才明白早慧而又不甘屈从时所生出的怪诞之举。没有自认为的妖邪或是心魔,仅是觉醒时对所见所感的照见,与自我对话,与心灵交谈,为的是明晰人生的方向和探寻生命的本质。我因着命中注定的人,初尝到人之所爱,在心,在传递,由父母爱的无私,到爱自己的藏私,再到互相爱的彼此浇灌,而有了陌生亦爱的平常心,最终有所爱而独钟于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圣,不惧怕,不退缩,不造作,不卑怯。我受过黑暗的残酷,也照耀在光明之下,见过多变的人性,也试过断情绝爱的冷漠,最终我碰触到了《道德经》所言: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在我身上,两性相合,雌雄不辨,借着肉身我约莫体会到了两仪合和,成太一,而入无极。也觉着了生命大和谐的快感和空虚。琴瑟和鸣,是物理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也是能量波层级间的互动,向天地间发送某种合一的信号而换来相应的延续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