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能退让。
在同一片苍穹之下,帝国首辅芮隐依旧忿忿不平。
他胸中的怒火令其呼吸急促,苍白的脸颊显得有些许红润。红色蟒袍被秋风吹起褶皱,头上的獬豸玉冠两侧飘带随风摆动,斑白的发丝有些零乱,两道粗重的剑眉因为激动,纠结在一起,像两根缠着的绳子。
调任黑鹰铁卫军统管瑕瑜,安排他去帝国的京师当执政,擢升一个副统管做新统管,这当真是一着妙棋啊。芮隐苦笑着想。
那么如果换作我是对手,我又该做何打算?或许我下的招法会更狠,一定会让对手疲于应对。那会是我的风格。芮隐想到这里,心情反倒是好了一些,便重新梳理一些眼下情形,判断黑鹰铁卫军的未来。
黑鹰铁卫军创立不足二十年,乃是源于时任昭阳执政的周丕。
当时,帝国处于襄皇统治之下,大有扫荡天下诸国之意,将各邦完全置于版图之内。周丕作为帝国柱石,自然心知襄皇之志,亦有壮大自己的想法,故而任命昭阳五将各建骑兵营,便是黑鹰铁卫军的雏形了。
为了避免被人疑心有越轨之意,周丕听从了芮隐的建议,被选拔的三将与襄皇史氏一族有所关系。史思是襄皇本族之侄,尽管并非嫡系,却在军部行走多年;黄宜乃是皇室外戚,其父黄适是锦溪镇乡绅,在涪川、凡溪与凡锦湖一带颇有威望;应镳是襄皇宠臣应征之子,其族是应龙山应天湖土著,后来在鹰族扶持下兴起,于曲江、应天湖间打造了应天镇。应镳祖上最有名的人物,乃是庄帝时代的应嵊,创立了应龙剑派与龙应拳,被誉为当世黑子大士。
襄皇对周丕着意赞赏,称许他为帝国鞠躬尽瘁。
然而,襄皇对周丕并不放心,暗中叮嘱三将留心,以至于黑鹰铁卫军貌合神离。
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会完全信任他的手下,这是亘古以来权谋时代的金科铁律。
五大战团各自为政的局面,自襄皇那时已打下根基,致使统领只是徒有虚名。尽管如此,统领在名义上仍有一定挟制之权,故此辅政大臣们都支持自己党派,争夺这一统领之位,以便抢得必要的话语权。
瑕瑜是幽蓟国金瑕镇人,其父瑕权是金桃湖有名乡绅,对芮隐父亲芮茂有襄助之恩。芮隐与瑕瑜关系密切,又得其赠送珠宝书画无数,故而极力游说昭皇,才使瑕瑜当上了正统领。
不过,瑕瑜徒有求索太乙山的经历,兵法与统兵之能并不突出,之所以能够坐稳统领之位,多因其靠向诸辅政送礼维系。可是今日早朝之时,几位辅政大臣说京师执政空缺,提议瑕瑜前去担任执政,把守帝国南部疆土,确实让芮隐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以卖好为名把瑕瑜调离昭阳,明升暗降剪除我的羽翼,然后把精锐之师掌握在手里,难道是要把我架空吗?首辅大人一想到这些,再次气急败坏地骂娘。
他的喉头突然发紧,于是狠力地啐了一口。
最让他生气的是,军部大臣郎玄发起动议之后,总务大臣桑楠和律政使筚籍立刻附和,就连与他走动最近的财政大臣温哲,也不置可否未发一言。他们针对的是我?想到这里,芮隐倒吸了一口冷气,后脑壳阵阵凉意袭来。
郎玄想支走瑕瑜,芮隐可以理解。
十余年来,军部一直希望控制黑鹰铁卫军,由其任免精锐之师的统管,继而通过主将任免权力,掌控这支卫戍昭阳帝都的部队。黑鹰铁卫军威名赫赫,曾在昭皇征战四方时屡立战功,击败了许多王国精锐,其地位绝不仅仅是一支部队,更像是帝国精神的象征。
谁想控制银夏帝国,必须控制昭阳;若要控制帝都,必须掌控黑鹰铁卫,如此才可以在朝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桑楠是为了什么?仅仅因为他是坤国人,与郎玄一样均是廊中贵族?还是他们一起加入帝国大军,曾在西北边陲率军征战?过去他们偶有联手,但绝不会像今日这样默契,假如两人完全走到一起,那将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芮隐心里不免担忧。
沿着议政大殿外的鹅卵石甬路走,不多远处的路边,有一座八角凉亭。八根石柱外包着数层竹衣,涂抹了厚厚的红漆,又渗杂着不少金粉。柱子顶部对应亭子的八个飞云檐,檐上立着黑龙、人面玉虎、紫麒麟、白饕餮、神鲲、异灵兽和七子同体的雕塑,能工巧匠精雕细刻,仿如真兽真神般呼之欲飞。亭子拱起的尖顶处直刺天空,悬着一块天域雪山产的黑石,黑石并不规则,只有脸盆大小,闪着幽暗的光。
与亭子相对的甬路另一侧,便是瑶台的小偏殿,偏殿里面有不少人正在焦急等待。这些人中,有向辅政大臣汇报政事的下臣,有帝国境内的封城之主,还有掌控昭阳某个产业的爵爷。如果有极特殊的政务,他们可以通过殿内使提前通报,告知首辅请求定夺。首辅视情况而定,由辅政们同议裁决,若是无法达成一致裁决,便会上报给昭皇。
多么熟悉的政务程序啊,难道真有人要剥夺我的权力吗?芮隐觉得有些纳闷,筚籍以往很少参与争斗,以明哲保身作为当官之道,为什么这次他如此上心,似乎比郎玄更加积极。他一定有什么需求,我一定要想到,否则,那将是隐藏在角落里的一支暗箭,随时可能穿透我的心脏。首辅心里想道。
户政使路缕和工部大臣昊泽没有发表意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样的沉默一样让芮隐不舒服。他非常清楚,两个人在帝位继承上与自己意见相左,没有在铁卫军统领上支持郎玄,已经算是客气的了。
昊泽是东伯的支持者,这一点毋庸置疑。
路缕想支持谁呢?娥后、东伯和西伯,是帝位有力的争夺者,难道路缕有别的想法?推举久不问朝政的项公?
项公!
芮隐想到项公这个人,不免心头一震。项公是昭皇的密友,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如果不是他主动辞官,必然会是辅政大臣,甚至坐上首辅的位置。
可是,他真的是淡泊名利吗?芮隐一直不太相信,总觉得项公不寻常,甚至可能藏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