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客栈休息,他思考着:“如果过了五天,还没有得到那十五座城池,到时候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让一个手下人扮成买卖人的样子,把和氏璧包裹起来背在身上,悄悄地从小路返回赵国。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几位别国的使臣,大家齐聚一堂,准备参加接收“和氏璧”的仪式,他则打算借此机会向各国炫耀。
紧接着,朝堂上气氛庄重,传令官大喊道:“请赵国的使臣上殿!”
蔺相如镇定自若地走上殿,向秦昭襄王行礼。
秦昭襄王见他两手空空,就对他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可以进行接收玉璧的仪式了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多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
“孟明视欺骗了晋国,商鞅欺骗了魏国,张仪欺骗了楚国,过去的事实摆在那里。”
“我也害怕受到欺骗,对不起赵王,因此我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请秦王对我进行惩罚吧!”
秦昭襄王大怒,嚷嚷道:“好啊!我遵守了与你斋戒五天的约定,今天要举行仪式,你竟然把和氏璧送回去了!”
“你说说,现在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他生气地对左右说:“来人,把他捆绑起来!”
蔺相如面不改色地说:“请大王息怒,让我把话说完。”
“天下诸侯都知道秦国是强大的国家,赵国是弱小的国家。”
“世界上只有强国欺负弱国,而不存在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
“如果大王真想要那块和氏璧,请先将那十五座城池交给赵国,然后派使者与我一同前往赵国取回玉璧。”
“一旦赵国获得了这十五座城池,绝对不会不讲信用。”
“我现在得罪了大王,请各国使者作证,是我得罪了大王,而不是大王欺负了弱小国家的使臣。”
“我已经说完,请处决我吧!”
秦国的大臣们听完这番话,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个个默不作声。
各国使者为蔺相如捏了把汗。
就在两边的武士准备动手之际,秦昭襄王大声喝止他们说:“慢着,先不许动手!”
然后转向蔺相如说:“我怎么会欺负先生呢?只不过是一块玉璧而已,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件小事而伤了两国的和气。”
接下来,他隆重地款待了蔺相如,还让他回到了赵国。
秦昭襄王本来就没打算用城池交换和氏璧,只是想借此事,测试赵国的态度和实力。
蔺相如成功“完璧归赵”,展示了赵国不愿屈服的决心。
但秦昭襄王始终没有忘记赵国,如果连一个小小的赵国都无法征服,又怎么可能统一六个国家呢?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又使个花招儿,请赵惠文王到渑池跟他相会。
赵惠文王害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前去。
蔺相如和大将廉颇都认为要是不去,反倒让秦国瞧不起。
赵惠文王没办法,准备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叫蔺相如跟着他一块儿去,吩咐廉颇辅助太子留在本国。
平原君赵胜对赵惠文王说:“最好挑选五千精兵作为随从,再把大队兵马驻扎在三十里外的地方作为接应。”
赵惠文王就叫大将李牧带领着五千人一块儿出发,吩咐平原君带领着几万人跟着。
廉颇还觉得不大妥当,说:“这回大王上秦国去,是凶是吉谁也不敢断定。”
“我想一去一回,加上两三天的会,最多不超过三十天。”
“要是过了三十天,大王还不回来,能不能把太子立为国君,好叫秦国死了心,不要挟大王。”
赵惠文王觉得有道理,点头答应。
到了约定的日期,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很高兴地喝酒、谈天,彼此都说相见恨晚。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醉醺醺地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喜欢音乐,弹得一手好瑟。”
“正好我这儿有个宝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
赵惠文王脸红了,可不敢推辞,就弹了个曲儿。
秦昭襄王称赞了一番,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件事记了下来,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命令赵王鼓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紫了,赵国还没灭亡呢,秦王竟把赵王当作臣下看待,叫他弹他就弹,还把这种丢脸的事记在历史上,赵国的体面可丢尽了。
可是赵惠文王没法儿提出抗议,只好把气忍在肚子里。
没想到,蔺相如拿着一个瓦盆(古代称缻),突然跑到秦昭襄王跟前,跪着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我这儿有个瓯,请秦王敲个曲儿吧!”
秦昭襄王立刻变了脸色,不理会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光芒,说:“大王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说强大,可是在这儿五步之内,我就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他逼得这么紧,只好拿起筷子来,在瓦盆上胡乱敲了一下。
蔺相如回过头去,吩咐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为赵王击瓯。”
秦国的大臣眼看着蔺相如伤了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就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池给秦王作礼!”
蔺相如也站起来,对着秦昭襄王说:“请秦王割让咸阳给赵王作礼!”
就在双方争执不行的时候,秦昭襄王得到密报,说:“赵国的大军驻扎在临近的地方,人多马壮,随时准备打过来。”
秦昭襄王知道用武力也占不到便宜,就喝退秦国的大臣,又请蔺相如坐下,和颜悦色地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言。”
说着,他给赵惠文王敬了一杯酒,赵惠文王也回敬了一杯。
随即两人约定,谁也不侵犯谁,渑池之会总算圆满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