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和燕国和好的时候,秦国多次进攻赵国,但都被大将廉颇击退。
秦昭襄王没办法,只能假装与赵国和好,打算用其他手段来对付赵国。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王得到了“和氏璧”,即是楚国丢失、导致张仪受到冤屈的那块玉璧。
秦昭襄王派使者携带国书,前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希望赵王同意。”
接下来,赵惠文王与大臣商议,说:“答应秦国,又担心上当受骗;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
大众商议良久,还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赵惠文王询问谁能担任使者,前往秦国。
大臣们一听出使秦国,个个低头不语,默不作声。
就在这时,有个名叫缪贤的宦官站出来,说:“大王,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他是一个很聪明的谋士,或许他适合前往秦国。”
赵惠文王一听,立即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你认为如何回复才好?”
蔺相如说:“秦国强大,我们弱小,不得不答应。”
赵惠文王说:“如果交出和氏璧,而得不到城池,我们该怎么办?”
蔺相如回答说:“秦国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一块玉璧,这个条件已经相当丰厚了,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的过错。”
“我们将和氏璧交出去,如果秦国不交出城池,那就是秦国的过错。”
“我认为宁愿让秦国犯错,我们也要讲道理,有理才能走遍天下。”
赵惠文王听了点点头,继续说:“你说得不错,那你愿意出使秦国一趟吗?”
蔺相如说:“如果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那就由我前去吧!”
“如果秦国交出城池,我就留下和氏璧给他们,要不然的话,我誓死也要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便任命蔺相如为大夫,派他出使秦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咸阳,秦昭襄王听说后非常得意,坐在朝堂上等待使者前来见他。
蔺相如虔诚地献上和氏璧,秦昭襄王接过来,仔细看了看,高兴极了。
他将和氏璧交给左右,让大家传递观看,然后交给后宫的妃子们瞧一瞧。
大臣们一起欢呼,向秦昭襄王祝贺。
蔺相如则孤零零一个人地站在朝堂上等待,等了很长时间,却没有听到秦昭襄王提起交换的事情。
他心里想:“秦王果然没有真心实意地拿城池来交换,但是现在和氏璧已经到了别人手中,怎么才能再拿回来呢?”
他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走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和氏璧看上去虽然很好,但有些小毛病,别人不容易察觉,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看吧!”
秦昭襄王就让手下的人,将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后几步,靠在朝堂上的柱子旁,瞪着眼睛,气鼓鼓地对秦昭襄王说:“秦王派使者到我们国家送国书的时候,说拿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这块和氏璧。”
“当时赵国的大臣们都说,这是秦王骗人的话,不能答应。”
“可是我反对说,大国的君王怎么会不讲信义呢?不能随便猜疑。”
“赵王斋戒了五天,然后才派我送和氏璧,这是多么庄重的一件事!”
“但是秦王拿着和氏璧随便传递观看,甚至送到后宫让女人们玩弄,没有将其像十五座城池一样看重。”
“从这一点来看,我知道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
“现在和氏璧在我手中,如果秦王硬逼我,我宁愿把我的脑袋和这块和氏璧一同摔碎在这根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仿佛就要对着柱子撞下去。
秦昭襄王急忙说:“哎呀!大夫你误会啦,我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他让大臣拿来地图,指着上面说:“从这里到那里,一共十五座城池,全部给赵国啦。”
蔺相如仔细一想:“秦王太狡猾了,我可别再上他的当!“
他对秦昭襄王说:“好吧,但是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非常隆重的送玉璧仪式。”
“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玉璧的仪式。”
“只有这样郑重其事地进行礼仪,我才敢将和氏璧奉上。”
秦昭襄王心里嘀咕:“我先答应下来,反正你也跑不了。”
秦昭襄王笑嘻嘻地说:“嘿嘿,好吧,咱们就这么办!”
“五天以后,我们进行隆重仪式。”
接着,他让人将蔺相如护送到客栈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