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绾绾,“代郡郡守是你的?”
“是在下姑父。”
景绍道。
“哦,那真是不巧。”
苏绾绾勾出一个假笑,随即拉下脸,越过他而去。
景绍愣了一下,后退两三步,宽阔的身材将她拦住,“姑娘,可否告诉在下。在下什么都不知道。”
不巧什么?
“好狗不…。”
挡道,苏绾绾差些说出不好听的话,她是有些迁怒他,“景公子?别挡路行么?”
“你在生我的气?我们认识吗?”
景绍无辜的不明所以。
这将军方才与副将一副高冷爱答不理的样子,转眼在一个姑娘面前又表现出这副热情的模样,真是人不可貌相。
苏绾绾被他一句话击中要害。他们的确不认识,搞得她好像生他的气,是她不讲道理,但她此刻没心情讲道理。
“我认识你姑父他爹快死了!”
景绍,“…”
苏绾绾一把将他推开。
“姑娘,我知道你在气…”。
景绍终于反应过来,回头想跟她解释,却见她撞进一个人怀里。
是个熟人。
“你来了。”
苏绾绾抱住顾明廷,语气软绵绵又有些告状的意思,“这个人有病!”
“不怕。”
顾明廷拍拍她后脑勺,转过头道,“景将军,不知何故欺负吾妻?”
吾妻…
她嫁人了?
“武安侯误会”,景绍顿了一下,“本将军只是见这位姑娘面善,想和她交个朋友,没有欺负。这是武安侯夫人?”
不曾听说他娶妻了。
“就快是了。”
顾明廷勾起嘴角,“我家夫人年少胆小,景将军别吓到她。”
年少是真。胆小,不像。
还没嫁人就好。
景绍松了口气,眼神不禁柔和起来,“武安侯言重了,本将军哪有这般吓人。是姑娘还不认识我,待认识了熟悉了,就好了。”
苏绾绾翻了个白眼,谁要跟你认识。
最不高兴的还是顾明廷。
这景绍本事见长,当着他的面都敢这么觊觎他的苏绾绾。
没死过。
“听说景将军领了禁军兵权”,顾明廷道,“以后就是禁军总督,常驻皇城了。恭喜。”
禁军,原来是林止管的,现在竟然被这个景绍替了么。
他也是姬渊的爪牙。
“武安侯客气。”
能被姬渊看中,还替了林止的人,可想而知不简单。
景绍又道,“武安侯是定北王府世子,还凭借自己得封侯爵。我怎及得上。”
阴阳谁不会。
苏绾绾听出来他们是在相互讽刺,她也想不明白,既然他们都为姬渊做事,又有什么好指责对方的,不都一样吗。
她倒是更讨厌这个景绍了。
“不知道林将军如何?今日正好没事,我要去他府上看看。
“今日去不了。”
顾明廷道。
苏绾绾,“为什么?”
景绍道,“林将军被禁足十日,无诏不得探视。”
“可怜的林将军。”
苏绾绾道,“那就只能等解了禁足了。明廷,我走累了,你背我回去好不好?”
“好”,顾明廷蹲下去将人背起来,颇宣誓主权的看了一眼景绍,“景将军,我们先走了,你自便。”
两人就这么从他面前离开。
她连名字都不告诉他,她竟然有这么讨厌他么?
景绍回头看还在打情骂俏的两个人,他们还未成亲,就算是正式夫妻,也没有像他们这样光天化日下调情的,有伤风化。
若是以前,他或许会多嘴两句。可是这女子,别说多嘴了,他连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刚刚做的很好。”
顾明廷道,他喜欢她对景绍的反应,否则这景绍就太该死了,“他不是好人。”
“他是代郡郡守夫人的侄子。”
苏绾绾道,“二姐姐若是嫁给郡守府老太爷,他还得叫二姐姐一声奶奶,真是想想都觉得恶心。为何他们能做出这种缺德的事情?”
“一个人铁了心达到目的,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顾明廷道,“人心远比想象的复杂。“
“我刚刚去找二姐姐,但她不愿意见我”,苏绾绾又道,“她连伯牙都不见了,完全顺从了这桩婚事。这不太像是她。”
“苏绾绾,你操心这么多事情,可操心过自己的?还有我呢?”
她连讨厌景绍的理由都是因为她二姐姐和伯牙。
“我想你给我出出主意”,苏绾绾叹了口气,她是真的担心,“二姐姐有些太反常了,我担心她会出事。你觉得呢?”
“没有主意。”
顾明廷表达的很直接,“她既做出这样的选择,自有她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看待别人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就像你说的,别拿为了谁好说事。绾绾,我知你心软,可你这句话是没说错的。”
“你很无趣。”
苏绾绾拍拍他的肩膀,让他松手,她便从他身上跳了下来,“我跟你谈感情,你跟我辩对错。你没把我当未婚妻,只是合作伙伴!”
顾明廷,“…”
“我没有。”
他就说了一句话,怎么又开罪她了?
“我不跟你说。”
苏绾绾回头走出去。
“去哪儿?”
顾明廷一脸无可奈何。
“庭绾轩。”
苏绾绾大喊,“合作伙伴!”
顾明廷,“…”
他上辈子定是欠了她的,真是祖宗。
竹院
“真漂亮。”
孙氏将聘礼都抬了回去,一件一件放在手边端详,这是一套黄金首饰,“这可比银子还好。绯绯啊,母亲给你挑几件时兴的,成亲那日戴上啊。”
“好。”
苏绯绯坐在床沿,她穿了一件无刺绣的白色衣裙,脂粉一概不用,唇色也白。整个人冷冷清清的,与从前招摇的她完全不一样。
“这副翡翠耳环很适合你啊”,孙氏走过去给她比在耳朵上,“给你留着了。你嫁到郡守府,以后就是郡守府最大的女主人,连郡守和郡守夫人都要敬着你。这穿衣打扮自然要高调一点,别被比下去了。”
“母亲说的都是。”
苏绯绯看了她一眼,淡淡一笑,“母亲,我得了这么一桩好的亲事,都是你和大伯母费心。大伯母如今不在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