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打到郢都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017字 发布时间:2023-11-11

当时的楚军号称带甲百万,单兵素质出众。


楚国地处南方,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培养了一大批精锐士兵。


如果在正面战场上,秦军和楚军进行一对一的交战,胜负难以确定。


尽管秦国有号称百战百胜的战神白起,但秦昭襄王对这场战争仍然心生忧虑。


在白起出征之前,秦昭襄王问他:“要想完全击败楚军,需要多少秦军精锐。”


按照秦昭襄王的估计,每杀敌一千人就会自损八百人,这场战争至少需要数十万秦军士兵牺牲。


然而白起却说:“大王,我只需要七万兵马足矣。”


秦昭襄王一听,大吃一惊。


如果是其他将领带兵作战,秦王的估计应该是准确的。


比如:“后来秦王赢政进攻楚国时,派李信率领二十万人与楚军交战,结果战死九个都尉,大败而归。”


“为了消灭楚国,秦王嬴政最后只能派出名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楚国才最终灭亡。”


白起的说法对于一般人来说,似乎是痴人说梦。


但既然白起说出了这句话,必定有所准备。


历史证明了他这句几乎狂妄自大的话:“确实七万足够了,没有半点虚言”。


白起说:“楚人轻敌急躁,战时勇于进攻却拙于守御,只需学习古时的伍子胥,选拔精锐,直接前进,经过几次战斗就能攻下郢城。”


秦昭襄王听了,非常赞叹。


这当然也是出于对白起的信任,如果是其他军中大将说出这样的话,秦昭襄王肯定会嗤之以鼻。


于是,秦昭襄王派白起到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代替司马错指挥秦军。


白起按照与秦昭襄王的约定,选择了七万习惯于山水之间作战的精壮士兵,并亲自带领他们,顺着汉水南下,出其不意地深入楚国腹地。


白起计划先夺取楚国的陪都鄢,然后再攻下楚国的都城郢,这种战略称为“置之死地而后生”。


白起擅于出动奇兵,看似将自己置于数十万楚国军队的包围中,实际上是千里跃进到敌人的心腹区域,以最小的力量给敌人造成最沉重的打击。


历史总是这样巧合,秦国攻击楚国的这场战争和后来项羽实施的“亡秦必楚”战略一模一样。


白起这次行动没有携带任何粮草和辎重,依靠“以战养战”的策略,让秦军不用担心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问题,也减少了巨大的支出和带给军队的疲劳。


除此之外,白起还在楚国境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政 治攻势,通过提供土地和免除赋税等优惠政策诱使楚人投降。


这样一来,楚人自然愿意为秦军服务,帮忙运输粮食。


在行军途中,白起下令秦军一旦过河,就要拆桥毁船,断绝归路,以显示决心死战,让秦军陷入背水一战的境地。


这种策略在战争中常常被用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情况下。


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时候,“破釜沉舟”的计策不仅可以激励自己一方将士的决心,还能展示自己军队强大的威慑力。


楚军受到严重震慑,虽然人数众多,却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最终节节败退,处境十分艰难。


秦军迅速攻占了汉水流域的要地邓(湖北襄樊北)和几座附近的城池,直逼鄢都城下(今宜城东南)。


这使得鄢成为楚国和秦国白起领导的7万兵马的决战之地。


白起在一开始就有远见,之所以立即将7万秦军转移到鄢,是因为他看中了鄢的独特政治地位和关键的地理位置。


鄢与楚国的都城郢相距仅200里,一直以来都是楚国的第二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保卫郢都的北大门,所以绝对不能失守。


如果鄢落入秦军之手,那么楚国最后的抵抗力量将会崩溃,楚国将面临灭国的危险。


楚顷襄王也察觉到秦军的战略意图,他明白楚军原先制定围歼白起大军的计划早已被揭露,也许白起早就看出了楚军的意图,所以故意冒险。


为了保护国都,楚顷襄王只能采取最保守的战略,下令汉水流域各战线的楚军回援鄢都,不惜一切代价将秦军挡在那里。


只要楚军能坚守十天半个月,不给秦军供给粮草的机会,阻止秦军援军的到来,楚军自然会获胜。


楚军便加固了原有高大城池,布置了许多强弓硬弩。


孙子在论及用兵之法时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楚军人数众多,而秦军只有7万,逃跑和诱敌决战都有很大的风险。


秦军需要做的是在夺取城池的同时,以最小的代价造成敌人最大的伤亡。


时间一天天过去,白起必须想出胜利的策略,否则即使秦军想撤退,楚军也决不会同意。


面对关键时刻,将领所需的是灵活应变的能力。


白起坚持着“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策略,等待时机,然后趁势出击。


然而秦军的士气已经动摇,当务之急就是稳定将士的士气。


白起一直表现得轻松自如,成功地让秦军相信即使天塌下来,最终的胜利也将属于他们。


白起的做事风格就是:“如果一时想不出万全之策,就适当放松一下,同时鼓舞军队的士气。”


这正应了那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放松心情。


有一天,白起跳入汉江游泳,这次游泳给他带来了灵感,水既温和,又能迅速变成巨浪,成为杀人的利器。


兵法说:“以火助攻者明,以水助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白起脑子灵光一闪,决定动用水攻来解决当前的困境。


受到启发后,他立即向手下的几个亲信部将传达了这个计划。


让他们派出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在离鄢都西北约百里的蛮河武镇,建坝拦河。


同时还在这条汉江支流东西方向,秘密修筑一条长达百里的渠道。


这个计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出其不意,因此保密工作必须做好。


所有的布置都在楚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只需白起一声令下,就可以打开河坝,江水的力量无人能敌,到时候数十万楚军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白起观察到楚军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迹象后,决定行动。


这几天来,楚军纳闷秦军为何不撤退。


他们集结兵马,只等秦军撤退,然后数十万楚军会全力出击,将秦军彻底消灭。


楚军仍然坚信只要守城不出击,秦军不可能有任何办法。


夜幕降临,守城士兵点燃火把,像一条长龙守卫着城池。


过了一会儿,一声巨响从城西传来,地动山摇,震耳欲聋,仿佛地底传来恶鬼的哭喊。


河水从城西涌入,不知多少人在熟睡中被卷入黄泉。


第三天,鄢都已经成了一片水域,沉浸在云雾之中。


数十万楚军和城中无数百姓,瞬间被洪水吞噬入无边地狱。


有人说:“白起是上天送给战国时期的警钟,使那些相信无义战争的国家,饱受家破人亡之苦。”


“可惜他选错了国家,成为了当时最无义的秦国将领。”


也有人说:“白起的到来,加速了战国时期的结束。”


“因为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生养的人口,致使无尽的争斗。”


“所以白起才以“人屠”的身份,消灭一切不安分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白起为了消灭楚军而建造的沟渠,至今仍被当地人所使用。


但是楚国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丈夫的妻子,失去父亲的儿女,都会永远铭记一个名字——白起。


正是因为白起的行动,在江东百姓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流传着一句话:“亡秦必楚。”


然而此刻,他们只能无奈地望洋兴叹,虽然曾经想过很多复仇的办法,只要白起顺势南下,楚人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


不过白起并非愚蠢之人,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


在攻破鄢都后,白起并没有冒进,而是停下来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和军资。


同时将秦国的罪犯和刑徒迁到刚刚攻下的楚地,以加强秦军的后方,通过以战养战的战略,使其成为进一步攻击楚国的基地。


最终白起还是南下了,但他没有给楚人任何机会,他带去的只有屠刀和征服。


白起的大军很快攻陷了郢都北面最后的桥头堡安陆,楚军四散,楚顷襄王没有从去年的惨败中恢复过来,就陷入了白起的屠杀之下。


为了避免国家灭亡的命运,楚顷襄王毅然放弃郢都,将国都迁到楚东北的陈郢(即原来的陈国,今河南淮阳)。


秦国终于得到了郢都,这个楚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手工业中心。


战后,秦国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个世纪前,这里还是吴国的领土,但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夺回了这片土地,使楚国一度变得强大。


可惜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楚国在经历了楚怀王之乱后注定要灭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