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之外的人们一直不清楚,对格鲁恩的共同崇拜是从何时开始的,尽管地理上的差别和不便非常明显。
虽然潘迪尔人驱逐了恶灵而生活在天神的怀抱中,并因此心怀崇敬和满怀热爱,但嫉妒与赞美,懦弱与无畏,真诚与虚伪,美好与丑陋以及良善与罪恶,仍然不可避免的互相交织,给生活在伊斯特的潘迪尔人带来麻烦。
在最初的时代,山地潘迪尔人受制于地形的影响而过着相对闭塞的生活。在他们生活的地带,溪水与小河流淌其间,水中的鱼类以及岸边的草木和果树,以及时常前来觅食的大型动物,倒是完全能够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不过,这里的人们却已经知晓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自身力量,对抗猛兽的攻击而获得安全感。等到他们掌握了驯化和养殖的技艺,食物的来源得以稳定,山地的人们对于减少危险的活动而感到高兴,并将这一福祉归于天神的爱护。
在海岸生活的潘迪尔人与他们的山地同胞并无多大差别。不过,等到他们掌握从海水中提炼盐粒的技艺,得益于偶然或有意的联系,他们用自己的海盐,从山地同胞的手中换取生活用品,同时也帮助对方改善了生存的重要问题。
潘迪尔人饲养的棕角牛体型壮硕,虽然肉质粗糙但肉量充足,可以很好的满足山地人的口腹之欲。但人们很快发现,这种性情温顺、易于喂养而且力量很大的牛只,能够胜任繁重的耕作,从而借此换取平地同胞手中的劳作成果。
与山地同胞不同,受到劳作技艺和定居生活的影响,平地的潘迪尔人更为重视秩序的作用。他们遵循时节的变化,在不同时候展开不同工作,懒惰和拖延的行为,难免会减少土地的产量而受到同乡的嘲笑和指责,带来生存的风险而被视为女神的惩罚。
他们的勤奋和认真使山地的人们在钦佩之余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同胞在很大程度上要更为先进。这都要得益于农耕技艺的掌握和不断改进使得食物产量增加,不仅使人们的身体得到滋养,还有足量的剩余得以促进非农业的活动。
一直以来,山地的人们都是过着自由而散漫的生活,他们将所有福祉归于天神的赐予,并不在意首领的权势和地位。在狩猎时,首领会展现过人的勇敢和技巧;在分配时,首领会穿上神圣的袍服,感谢神灵的赐予,并声称自己将代表神灵而将成果公平分予它的人民。
但在平地同胞的神庙中,具有智慧的普通人同样能跻身天神的行列,享受祭拜和供奉。他们领悟神界的秩序,并用其造福于凡间;通晓人性和需求,并建立与之对应的规则。这被视为是具备了天神的头脑和智慧。
早期时代,一些人以得体的交谈和公正的处事原则而得到民众的信任,被人们尊称为长者。而随着私有财产的增加,长者担负的职责时常受到公私利益的左右,而且数量也发生了变化。
为了更好的平衡与协调,平地潘迪尔人将长者们聚集为一个团体,倾听人们的意愿并共同处理内部的事务。不过,不同的想法虽然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但人们对于和自己相左的意见,总是有着不由自主的排斥甚至厌恶。如果不加节制,各抒己见就难免演变成固执己见,商讨也就成为对峙。
当民众对于争吵而带来的低效和不决发出怨言时,胸怀抱负之人会以正当名义调动人们的热情,而富有野心之人则用华丽伪装迷惑人们的头脑。当过去的法则无法调和双方的矛盾时,虽然他们会选择忍让,但也不过是视情况而为最终的对抗而做好准备。
潘迪尔人主张和平相处,他们共同的祖先曾在天神的带领下,共同生活和抵抗邪神的侵害。而现在却在自己的聚落中,将自己的同僚视作帕拉加西奥的后裔而大打出手。最后,失败者失去长者身份,成为了帕拉加西奥的化身或爪牙,遭到放逐或死于非命,甚至还要累及家人。
获胜者结束纷争,斥责他的对手,并声称自己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带来福祉的人。他们仍然使用长者的称号,长者团仍然按照过去的方式运作。但团体成员变成了个人的支持者,存在共同利益而保持一致。
不过,胜利的荣耀和统治的时间,还是要取决于他们的能力。耶维鲁在这个时代开启属于自己和全体潘迪尔人的征程。聚落的称号是源自于这里的地貌,此处位于盆地的东北方向,分布着平原、草地、丘陵和高山,勤劳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