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天的时间过去了,竟然没有看到秦军有任何实际性的动作,只是一小部分士兵在佯攻。
这一战略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疲惫韩国的军队,二是可以转移双方的注意力,特别是魏国军队的注意力。
魏军没有料到韩国竟然不等自己,就擅自和秦军动起手来。
此刻见秦军已经包围了阙与,魏国只能想办法前去营救韩国。
岂料就在这时,秦军竟然朝着魏军动手了。
白起选择的进攻时间,正是夜半时分。
这一战,其实暴鸢早就预料到的,只是他预想的是:“秦军会趁着夜色来掩杀占据优势地位、配备强弓硬弩的韩军。”
却没有想到,趁着夜色的掩护,白起竟然率领秦军偷偷地绕到魏军的侧背。
公孙喜原本打算趁着秦军与韩军陷入焦灼状态之际,要么两线夹击,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要么好整以暇,坐山观虎斗。
岂料秦军放着一万佯攻军队不顾,转而攻击远远强过韩军的魏军。
那天晚上,公孙喜以为胜券在握,秦军趁着夜色奇袭魏军。
等到公孙喜恍然大悟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秦军阵势已成,魏军猝不及防,很快陷入浴血苦战之中。
公孙喜见大势已去,遂率军且战且退,朝着韩军营寨奔去。
另一边,因为当时天正下着雨,韩军则忍受着极端恶劣的天气,这对于当时通讯条件极差的作战军队而言,守军一方的弊端更为明显。
这个时候韩军终于发现,秦军竟然正在偷袭魏军。
韩军不敢贸然出兵,一来不知道围困自己的秦军有多少。
二来暴鸢尚在疑虑,前番秦军和公孙喜的通信是否是事实。
如果是,这次会不会是诱敌深入的计策?
三来秦军和魏军的作战人数相当,甚至魏军还要略胜一筹,孰胜孰败还未可知。
就这样,暴鸢便直接站到了秦军与魏军的中间,以隔岸观火的姿态,坐视秦军攻击魏军。
很快,暴鸢就发现自己错了。
他原本以为魏军即使不强,也能够支撑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然后自己再出击,但是公孙喜率领的败军却像浪潮一样席卷而来,直奔韩军的军营。
在暴鸢还没弄清关外有多少秦军的情况下,魏军已经涌入。
双方的军队混杂在一起,一片混乱。
由于前方的敌人也有自己的盟军,所以之前设置的阵势没有任何作用,强弓硬弩也失去了效果。
秦军正等待这个时机,他们趁着敌人还没喘过气来,暂时放下魏军,迅速向韩军发起攻击。
白起认为魏军已经混乱,唯一需要担心的只剩下韩军。
暴鸢和公孙喜两人感叹不已。
暴鸢惊讶于魏军竟然败得如此之快,秦军竟然来得正是时候。
公孙喜则感叹白起作为将领,深谙兵法,机智无比。
他们看着秦军杀得如此凶猛,韩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军如入无人之境,大势已去,再进行抵抗只是徒劳。
因此暴鸢决定与其被敌人屠戮,不如回到偃师再做打算。
当时,魏国和韩国的联军还剩下10多万人。
但是白起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一贯的作风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主力。
为了追杀敌人,白起直接下令军队脱掉沉重的铠甲上衣,抛弃粮草辎重,只带着杀人的刀剑和捆绑敌人首级的腰带。
紧接着,从阙与到偃师的几百里地界上,满满都是韩国和魏国的败退之兵,他们的背后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秦军。
秦军光着膀子在滂沱大雨中前进,这让一向自诩作战英勇的三晋之地男儿,纷纷感到恐惧。
见秦军穷追不舍,韩国和魏国的联军更是溃不成军。
他们看着身后的军队一个个倒下,知道这样下去终究不可行,秦军会一步步将他们斩杀殆尽。
所以他们也效仿秦军,脱掉上衣和盔甲,丢弃笨重的战车和粮草辎重,只身轻装上阵,飞快地逃命。
过去,吴起因创建“魏武卒”而无敌于天下。
魏武卒以快速作战、灵活机动而闻名,以铁甲战车的强大作战能力而自豪。
没想到,现在魏军为了逃命,却抛弃了这些曾经保命的手段。
如果吴起在世,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韩魏两军原本以为,既然他们丢弃了所有可以抛弃的物品,逃跑速度一定不会比秦军慢。
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此时正下着大雨,河水暴涨,韩魏联军看着对岸只有数十米的距离,却无法过河。
这条河叫做伊水,伊水无罪,但韩国士兵却要遭殃。
24万韩国士兵的首级被秦军夺取,只剩下尸体漂浮在水中。
一眼望去,伊水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白起随后乘胜追击,他的10万大军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在夺得24万敌军首级之后,他们还从敌人丢弃的战略物资中缴获了大量物资。
白起利用这些物资,率领10万大军迅速攻打韩国和魏国的城池。
尽管白起对于城池的得失并不在意,但战争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取土地和资源。
秦军一路所向披靡,顺利收复了敌人的五座城池。
从那时起,白起的名字让世人瞩目。
阙与之战,韩国和魏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和五座城池,伊阙也被秦军占领。
至此,韩国和魏国的门户大开,他们时刻担心自己国家的兴亡。
自秦国建立以来,一直被魏国等其他国家压制在函谷关一带。
直到大将司马错占领了蜀中,秦军才得以打通通往中原的道路。
而白起的功绩,比司马错更加出色,他只动用了区区10万兵力,而且还不是秦军的主力,就击败了韩魏联军。
这不仅让宣太后和魏冉高兴不已,也让秦昭襄王刮目相看。
整个天下也认识到秦国又出现了一位绝世名将,列国面临着巨大威胁。
白起一战成名,无论是宣太后还是秦昭襄王,都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才,可以重用。
秦国便特地封他为国尉,让他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帅。
一个原本没落的贵族,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成长为引人注目的秦军统帅,这在战国时代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因为商鞅变法的军功爵位制度,让白起受益,也让秦国变得强盛起来。
秦昭襄王决定,与其让秦国陷入内乱,不如让白起放手一搏,将东方六国击败。
此时的白起,一心一意为自己争取战功,为秦国卖力。
于是在数月之间,白起就成功渡过黄河,攻占了安邑以东的大片韩、魏土地。
白起再次晋升,做了昔日商鞅的职位“大良造”。
大良造可以享受赐邑三百家、赐税三百家、秦军功爵二十级的待遇。
白起已经晋升到第十六级,距离魏冉拥有的侯爵之位,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