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诸侯国纷纷反对齐国,燕国投降齐国的将士也开始反抗,支持燕昭王。
匡章无力压制,只好退回齐国,这场战争导致燕齐两国结下了仇恨。
燕昭王回到都城,开始修复宗庙,整顿朝政,寻求人才,操练军队,决心报复齐国。
他听说齐湣王赶走了孟尝君,而且还想进攻成周,就对乐毅说:“燕国受齐国欺负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想为先王报仇,但不敢太冲动。”
“现在齐王无道,与诸侯结下了冤仇,这是灭掉齐国的好机会。”
“我想动员全国 军队与齐国拼个你死我活,你觉得如何?”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十分强大,我们单独攻击可能难以成功。”
“想要征伐齐国,必须与其他国家联合。”
“与我们紧邻的是赵国,如果与赵国结盟,韩国也一定会加入。”
“孟尝君在魏国也怨恨齐王,或许可以请求魏王的帮助。”
“这样一来,燕国与赵、韩、魏联合起来,一定可以轻易地打败齐国。”
燕昭王一听,便派乐毅去联系其他国家。
秦昭襄王正担心齐国太过强大,也愿意帮助燕国。
公元前285年,为了联合进攻齐国,秦昭襄王和楚顷襄王会面商议策略。
以秦军为主,以楚军为辅,在秦国大将蒙骛率领下,联军穿越韩、魏国境,进攻齐国的河东地区,抢夺了九座城池。
经过一番努力,公元前284年,乐毅佩戴燕、赵两国的相印,率领燕、赵、秦、韩、魏五国军队,浩浩荡荡地向齐国进发。
为了吸引齐国的主力,秦国大将蒙骛从河东地区进攻。
齐国果然上当,倾全国主力,火速开往河东地区,抵抗蒙骛大军。
就在这个时候,乐毅指挥燕国、赵国的主力,从赵国东南方向出击,迅速攻占齐国西北边的边境屏障——灵丘(今山东高唐南)。
灵丘被攻陷后,齐国陷入了联军的威胁之下,全国陷入一片混乱。
齐湣王急忙任命触子为大将,达子为副将,命令他们迅速前往济西与乐毅交战。
不久,两军在济水沿岸安营扎寨。
触子认为联军实力强大且士气正盛,应该避其锋芒,坚守河边,拖延时间,等待联军疲惫后再发动进攻。
可是齐湣王却认为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不全力出击将会丢尽颜面。
他派人威胁触子说:“如果再不出战,你全家将被杀死,甚至祖坟也会被捣毁。”
触子心地善良,他无法忍受全家被杀、祖坟被毁,也无法忍心将自己的士兵送上死路。
所以在两军列阵即将交战之际,触子突然鸣金收兵,悄悄地逃离战场,不知所踪。
回顾当初齐、楚展开垂沙大战,齐国能够获胜的原因在于大将匡章能够抵挡住国君的威胁。
触子无法抵挡国君的威胁,在战况即将爆发之时,逃离了战场。
乐毅看到齐军失去了指挥,便大举进攻,将齐国军队全歼。
联军乘胜追击,势不可挡。
齐国副将达子收编残兵败将,退守都城临淄的西大门秦周。
秦周一旦被攻陷,都城临淄就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为了激励士气,达子建议齐湣王犒劳将士。
然而,如今的齐国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没有多余的钱财来犒劳将士。
如果真要奖励,只能动用国君的私库。
这让齐湣王十分恼火,他不仅没有发放奖励,还大骂达子,说达子和触子是一丘之貉。
国君的残暴行为,致使将士们心灰意冷,毫无斗志,不堪一击。
秦周最终被攻陷,达子在战斗中阵亡,临淄城孤零零地矗立在乐毅面前。
齐国已经惨败,其他诸侯国从中获取了不少好处,纷纷撤军。
只有燕军决然向临淄进发,乐毅的进军速度之快,使得临淄城的民众措手不及。
很快,都城被攻陷,齐湣王却早已逃之夭夭。
燕昭王得知临淄被攻陷的喜讯,火速赶到济水岸边,封乐毅为昌平君,还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授勋仪式,任命乐毅为驻守齐国的全权代表。
齐湣王逃离国都以后,像丧家之犬一样,一路南奔来到卫国。
齐国曾经对卫国有所恩德,卫王感恩戴德,所以他把自己的宫殿让给齐湣王住,把自己的生活用具让给齐滑王使用。
总而言之,齐湣王在卫国所受的待遇与齐国一样。
不料,齐湣王没有吸取亡国的教训,仍然把自己当做以前的齐湣王。
他竟然在卫国耍国君的脾气,对卫国君臣颐指气使,毫不尊重。
卫国因此大怒,断绝了对齐湣王的供给。
齐湣王只能再次逃亡,来到邹国和鲁国,没想到这两个国家都不接纳他。
齐湣王无处可去,只能逃回自己的国家,在南部小城镇莒找到了栖身之所。
正当齐湣王走投无路之际,楚国向他伸出援手,派大将淖齿率领一万多人保护齐湣王。
楚国出兵帮助齐国,只是为了牵制乐毅,使其不能完全占领齐国。
尽管经历了这些战乱,齐湣王的傲慢性格并未改变,一如既往地轻慢侮辱他人。
淖齿忍无可忍,于是起兵反抗。
齐湣王无力反抗,很容易就被淖齿控制了。
一个身材魁梧、手段高明的大汉走到齐湣王身边,突然抽出一把刀,不过不是干净利落地砍杀,而是将他的筋抽了出来。
紧接着,齐滑王被投放到一面大鼓之中,大鼓成为齐湣王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