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趁机借平定内乱之名,派大将匡章灭掉了燕国。
后来燕国人发起一场复国运动,找到之前的太子,拥立他为燕昭王,希望能够报复齐国,洗刷国家的耻辱。
然而,当时的齐国是东方霸主,连秦国都不敢轻易进攻齐国,更何况是刚刚经历战乱、尚未恢复的燕国。
燕昭王登位后,大力招贤纳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几年过去了,燕国仍然没有治国的人才。
燕昭王对此感到苦闷,向郭隗请教原因。
郭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小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富人痴迷于马匹,为了一匹好马愿意花费千两黄金。”
“然而,三年过去了,富人却连好马的影子都没见到。”
“有一天,有个自称为伯乐的人,告诉富人,他能找到好马。”
“果不其然,不到三个月,他就通知富人说找到了好马。”
“富人一看,非常生气,因为对方只是送来一颗马头,还花费了五百两黄金。”
富人告诉对方:“我需要的是活马,对一颗死马的头颅没有兴趣。”
对方解释说:“用五百两黄金买一颗死马的头颅,只是象征,表示富人对马的态度。”
“如果这件事传开了,天下的好马就会纷纷被运来给富人。”
富人按照对方的建议去做,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收购了三匹上好的马。
郭隗的意思是:“如果真心需要贤才,仅仅愿意出高价还不够,还需要有先例。”
“若是燕昭王对待身边的人,都能够给予优礼重金的待遇,即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人才,也会纷纷前来投奔。”
燕昭王听后,向郭隗表示感激,为他建造了一栋豪宅。
紧接着,燕昭王耗费重金,修建了令无数有志之士羡慕的黄金台,又称“招贤台”,位于现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西。
黄金台建成后不久,大将乐毅离开了魏国,独自前往燕国。
乐毅此举不仅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之路,也拉开了燕国报复齐国的序幕。
乐毅是一位名将,他的祖先是魏文侯宠信的将领乐羊,乐羊曾击败了傲慢的中山国。
乐毅本是赵国的将领,但在赵武灵王遭受沙丘政变后,乐毅非常伤心,于是离开赵国,到魏国担任大夫的职位。
到了魏国,乐毅依旧无法施展抱负。
三年后,燕国的黄金台建成,乐毅离开了魏国前往燕国。
第一次与燕昭王见面时,乐毅的身份是魏国的使臣。
燕昭王对乐毅给予了厚礼,乐毅被打动,答应成为燕国的臣子。
孟尝君恢复原职的时候,也是齐湣王最得意之际。
他仗着祖父齐威王、父亲齐宣王所打下的基础,齐国变得非常强大,与西方的秦国不相上下。
秦国不敢小看齐国,而齐国也不敢轻视秦国。
秦昭襄王和齐湣王达成协议,决定将天下平分给秦齐两国,秦国称为“西帝,齐国称为“东帝”。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会见了楚国和魏国的君主,共同联合灭掉了宋国,然后将宋国的土地瓜分。
宋国原本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但现在被齐国灭掉了,这让其他国家大吃一惊,对齐国感到害怕。
齐湣王获得了宋国大部分的土地,可他并不满足,说:“这次灭掉宋国完全是靠齐国的力量,楚国和魏国怎么能坐享其成呢?”
于是他趁着他们不备,突然派兵攻击楚国和魏国,夺取了几百里的土地。
楚国和魏国从此对齐国怀恨在心,转而与秦国交好。
齐湣王吞并宋国大部分的土地之后,越来越傲慢无礼。
他对大臣们说:“我迟早会灭掉周朝,成为天下之主。”
“只要我有实力,谁还敢反对呢?”
孟尝君劝谏:“宋国因为狂妄自大,而得罪了其他国家,大王才能灭掉他,请大王不要效仿他。”
“周天子虽然失去了权力,但终究还是诸侯的共主,大王为何要去攻打天子呢?”
齐湣王说:“为什么不呢?成汤征伐夏桀王,武王征伐殷纣王,我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成汤和武王呢?”
“可惜你小子不是伊尹、姜太公啊!”
就这样,君臣两人闹了别扭。
齐湣王又收回了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为了避免大祸临头,就带着门客逃到了大梁,投奔魏公子信陵君。
自从孟尝君离开后,齐湣王变得更加狂妄自大,每天都想进攻成周,自己成为天下之主。
其他诸侯对他十分不满,北边的燕国也趁机前来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