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的门客越来越多,他将门客的待遇分为三个等级。
一等门客,可以享用鱼肉,外出时有车马。
二等门客,也有鱼肉吃,但没有车马。
三等门客,只能吃那些粗茶淡饭,反正不会饿着肚子就可以了。
孟尝君养了三千多个门客,负责他们的吃、穿、住、行等费用。
可是,这些巨额的费用从哪里来呢?他只能通过加重老百姓的剥削来获得。
特别是在他的封地薛城向老百姓收取高额利息,并用这些收入来补贴门客的养育费用。
然而,薛城的老百姓在高额利息的剥削下,无法喘息。
有一天,招待门客的总管告诉孟尝君说:“下个月的开支不够了,请派人去薛城收账吧!”
孟尝君问道:“派谁去呢?”
总管说:“之前那位冯先生来了一年多了,却没有做过什么事情,不如派他去吧!”
于是,孟尝君派冯谖(也有说叫冯驩)去薛城收账。
冯谖是齐国人,当初他穿着破破烂烂来见孟尝君。
孟尝君询问他有什么本事,他回答说:“嘿嘿,我没有什么本事。”
“我听说只要投靠公子,无论有没有本事,您都会收留。”
“我之所以来投靠公子,是因为我太穷了。”
孟尝君点点头,收留了他,安排他在三等门客。
过了十几天,孟尝君问总管:“那位新来的客人都做些什么?”
总管说:“唉!甭提了。”
“那个冯先生穷得要死,只有一把宝剑,甚至还没有剑鞘,只用绳子系在腰间。”
“每次他吃完饭,总会用手指弹着宝剑唱歌。”
“不论是吃饭没有鱼肉,还是没有车马出门,他都会唱着,宝剑哪,咱们不如回家吧!”
孟尝君笑着说:“这是个有趣的小老头儿,那就给他鱼肉吃吧!”
于是,冯谖升为二等门客,开始享用鱼肉。
过了几天,孟尝君又问总管:“冯先生满意了吗?”
总管回答说:“我以为他应该满意了,但是他吃完饭后,还是会弹着宝剑唱歌,说什么出门没有车,宝剑哪,我们不如回家吧!”
孟尝君略微愕然,他想:“他原来是想成为上等门客,看来他一定有本事。”
孟尝君告诉总管,将冯谖提升为上等门客,让他密切注意冯谖的行动,听他是否会说出其他的话,再向自己汇报。
过了五六天,总管向孟尝君报告说:“冯先生又开始唱歌了。”
“这次唱的是,老母撇不下,宝剑哪,还是回家吧!”
孟尝君立刻让人去供养冯谖的母亲,冯驩这才安心地住下来。
这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前往薛城收账。
冯谖好奇地问:“顺便还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吗?”
孟尝君随口回答:“这里缺什么,就买什么,你自己看着办吧!”
冯谖坐上马车,立即前往薛城收取利钱。
薛城居民听说孟尝君派了一位高级随从来收账,纷纷叫苦连天。
有些人打算躲到其他地方去,有些人准备找人求情,延缓还款时间。
第一天收账时,只有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给了利钱。
冯谖一计算,已经收到了十万钱。
他从中取出一部分钱,购买了牛肉和酒,还发布了一个通告,说:“凡是欠孟尝君钱的人,不论能否还款,明天都要前来核对账目,然后大家吃一顿饭。”
第二天,那些欠债的人都前来了。
冯谖一个个地款待他们,邀请他们喝酒吃饭。
大家喝完酒后,冯谖根据债券逐个询问情况。
有些人请求延期还款,冯谖就在债券上批注。
有些人表示不确定何时能够还款,冯骓就将这些放在一边。
等到债券批注完毕后,堆在一边的债券有一大半。
此时,老百姓们纷纷诉说自己的苦处:“唉!我今年收成不好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我妈妈去世了,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
“我已经交了好几年的利钱,交的利息比本金还多,今年实在不能再给了……”
“我的孩子生病了,买药的钱都没有……”
“我老婆难产,所以……”
“哎呀!自从我摔断一条腿,生活更加艰难了……”
冯谖不再听下去,他叫人拿来火,将这一大堆债券全部烧掉。
大家看着燃烧的债券火焰,既高兴又感到疑惑,他们哪知道冯谖是替孟尝君收买民心的。
冯谖编造了一套话,告诉大家:“孟尝君放宽还款时间,本意是真心帮助你们,而不是贪图利益。”
“但他收留了数千人,仅凭他的俸禄是不够的,因此不得不派我来收账。”
“他告诉我,那些能够还款的,你就收下来。”
“如果有人暂时无法还款,让他再延期一段时间,然后再还。”
“对于那些确实无法还款的人,就烧掉债券,全部免除!”
众人听了这番话,信以为真,欢呼雀跃地说:“太好啦,孟尝君是咱们的恩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