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对秦昭襄王的心思早有所觉,多次劝告楚怀王与齐国联合对抗秦国。
但楚怀王是个糊涂虫,听信了靳尚和公子兰等人的话,最终连自己的性命都丢了。
如今楚顷襄王继位,不仅没有惩罚这些人,反而重用了他们。
屈原看着这些人只顾眼前的安乐,目光短浅,胆小怕事,一味地向秦国妥协,割地求和。
这样做,就像拿肥肉喂老虎,楚国迟早会在他们手中亡国。
屈原心中苦闷,无法发泄。
他痛恨靳尚和公子兰这些人,认为不能与他们共事,打算辞官。
可是一想到楚国的处境,他又不忍心离开。
他劝楚顷襄王说:“大王应该选拔人才,远离小人,犒劳将士,加紧训练,为国家争气,为先王报仇。”
靳尚、公子兰他们这几个人就怕屈原在楚顷襄王面前老提起反抗秦国的话,怕打起仗来自己不能过好日子。
屈原还劝楚顷襄王与诸侯联络,共同抗秦。
而靳尚和公子兰等人,则天天在楚顷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靳尚对楚顷襄王说:“大王难道没听到屈原数落您的话吗?”
“他老是说,大王不报先王的仇,公子兰也不敢提抗秦,楚国有这样不争气的君臣,怎么不会亡国呢?”
“大王,您瞧瞧这是什么话呀!”
楚顷襄王询问公子兰,公子兰也是这么说的。
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将他流放到湘南。
屈原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满腹富国强兵的打算,却被人排挤出局。
此时,他简直要气疯了。
他不吃不喝,面容憔悴,身体逐渐瘦弱。
他心中充满了无处发泄的忧愤,在洞庭湖边、汨罗江岸,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词。
屈原的姐姐屈须,听说弟弟的遭遇,远道而来湘南看望他。
她找到了屈原,见他披头散发、面色憔悴,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说:“弟弟,你何必如此呢?楚国的人谁不知道你是个忠臣呀?”
“大王不听你的劝告,那是他的错。”
“你已经尽到了你的责任,悲伤又有什么用呢?”
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国陷入如此局面,我心如刀割!”
屈须说:“但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加上反对你的人又有权有势,你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呢?”
“你的性格过于坚直,我一直担心你会吃亏,没想到如今果然落到这种的地步,让我怎么放心呢?”
屈原叹了口气,说:“那你说说,我该怎么办?”
屈须说:“也许将来君王会明白过来,那时你还可以为国家效力。”
屈原一直居住在流放地,他经常与老百姓一起生活,还结交了一个打鱼的朋友,大家称他为渔父。
渔父非常钦佩屈原的学识,但不赞同他常常唉声叹气的样子,就对他说:“您怎么会陷入这个境地呢?”
屈原回答说:“天下都是污秽的,而我是一个清廉之人;大家都醉倒了,只有我保持清醒。”
“所以,我就被流放到这里来了。”
渔父撇了撇嘴,说:“既然您知道世间都是坑脏,就不应该自以为清高;大家都喝醉了,您为什么不喝几杯呢?”
“别人都糊涂,只有您清醒,这反而是糊涂啊!”
屈原红着脸反驳说:“这是什么话?难道黑就是白,白就是黑吗?凤凰就是乌鸦,乌鸦就是凤凰吗?君子就是小人,小人就是君子吗?”
渔父笑着说:“您划分得这么清楚,难怪与别人合不拢。”
“您若想改变黑暗,就必须深入其中,慢慢地发出光芒。”
“怎能将人间看作污秽,将所有人都视为愚昧,而自己站在半空中呢?”
屈原说:“叫我洗干净了,再跳到烂污泥里去,这我可办不到!”
渔父说:“那么您就应该向我学习。”
“我打我的鱼,您种您的地;我们不需要国王,国王也不需要我们,干嘛要自寻烦恼呢?”
屈原虽然不认同同意渔父的说法,但也没有其他办法。
百姓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耕种,却经常遭受寒冷饥饿之苦,无钱治病,无钱安葬,遭遇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这种悲惨景象,加深了屈原的悲痛。
他一直喜欢写诗,而在这段时间里,更是频繁地创作诗歌。
《离骚》这首著名的长诗,就是他在那个时期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