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大势所趋的秦国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456字 发布时间:2023-11-08

秦国的发展历史中,有两场意外让这个曾经地处边远、默默无闻的西部国家变得强大。


战国初期,秦国历经数十年的发展,谁也没有料到,它竟然能够从弱小和贫穷中崛起,收复了函谷关内外被魏国占领的土地,成为战国最炙手可热的诸侯国。


这一切,都归功于秦孝公嬴渠梁和法家学派巨子商鞅。


商鞅,这位来自吴起同乡的满腹经纶者,在魏国受挫后辗转来到秦国。


他历经磨难,最终与秦孝公一拍即合。


商鞅在秦国得到了重用,大权在手,他根据自己思想和筹划的措施,对秦国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商鞅变法成为当时最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彻底改变了秦国的法令规章、上层建筑、军事制度、政 治法则、政府组织、社会结构以及风俗习惯,甚至道德价值标准和人生观念。


“商鞅变法”成为秦国逐渐走上强者之路的关键因素。


商鞅变法作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 革运动,对于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通过这次改 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代之以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商鞅的付出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秦孝公死后,由于商鞅的改 革变法伤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甚至新任秦王的兄弟和太子也因变法而受影响,因此受到“车裂之刑”。


可是历史证明,商鞅的付出是值得的,他的改 革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商鞅最终死于自己制定的连坐法,但其变法仍被保留下来,其对内安定、外部归顺的成效,成为了战国格局中的重要因素。


在当时,秦国拥有最适宜的改良条件:落后、混乱的社会环境,贤明的君主,思定的秦民以及悍勇的军队,这些都是其他诸侯国所不具备的。


魏国丞相在临终前,曾对魏王亲口建议:“要么重用商鞅,要么将其杀掉。”


然而,就像无法挽救魏国的衰落一样,魏王最终未能阻止商鞅入秦。


除了商鞅变法,秦国崛起还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一,秦国位于渭河流域的西北部,进可攻取中原,退可扼守函谷关,其地理优势使得秦国既能向外扩张,又能抵御外敌。


第二,变法后的秦国稳定内政,使得统治者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进攻其他诸侯国。


第三,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


在武器装备上,秦国率先使用钢制武器和骑兵,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在经济实力上,秦惠王在位期间,秦军成功占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不仅扩大了秦国的领土,也大大增强了其经济实力。


第四,秦统治者是能干且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大力引进人才,并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实现中央集权,为国家和军队积聚力量。


商鞅死后,秦惠王继续推行其改 革策略。


经过27年的休养生息,秦国的商鞅改 革成果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至秦武王嬴荡即位,秦国的强大已在其军事行动中显现出来。


从嬴荡的名字可以看出,秦惠王对其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期望。


历史记载中,秦武王赢荡身材高大,力大无穷,喜好角力。


他的政 治倾向显然与大力士乌获、任鄙等人志趣相投。


秦国的强大和繁荣并非偶然,而是秦统治者明智英明、果敢决断的结果。


他们慧眼识人,引进人才,不断改革创新,同时保持警惕,坚持中央集权,这一切都使得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秦武王赢荡的政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的大力推进改革、广纳贤才、积极备战等政策都反映出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


无论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臭味相投,都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秦武王喜欢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因此在他的治理下,秦国不断强大,显示出其荡平天下、一统四方的战略意图


秦国有两位因为力大无比,而获得高官的人物,孟说就是其中之一。


秦武王即位第4年,也就是公元前307年,力大无比的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时不幸折断胫骨,不久便气绝身亡。


对于秦国来说,这只是上升期中的一件小事,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秦武王无嗣,秦国陷入了政 治混乱。


混乱之后就是治理,而大混乱之时,总有一些人不会甘于寂寞,会浮出水面。


就在秦国面临四分五裂的危机时,以秦惠文王的发妻惠文后、秦武王的王后武王后以及秦武王的弟弟公子壮为核心的政 治集团和以芈八子(后来的宣太后)、魏冉为首的外戚势力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夺位之战。


王室正统结成的集团在政 治上的优势更加明显,但魏冉并不是泛泛之辈,他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担任重要职位,到秦武王暴死后,他再次成为秦国国内最有实际权力的人物。


此时,魏冉得到了韩、赵两国的支持,为了能在政 治上夺取主动地位,他决定拥立芈八子的大儿子、秦武王的异母弟弟嬴稷。


嬴稷早年被送往燕国做人质,后来被燕国人送回。


燕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借助嬴稷来搞好秦燕关系,并进一步干涉秦国的内部事务。


他没有想到的是,嬴稷竟然成为了决定战国时期最终结局的关键人物。


他在位长达56年,为秦国开疆拓土、打击东方六国的势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个意外再次在秦国的政 治舞台上发生。


他们的核心人物樗里疾突然变节,就在秦国政 治战争正酣的时候,他选择了站在魏冉一方,这给惠文后集团以重击。


魏冉趁此机会大举进攻,惠文后集团就此衰落,嬴稷顺利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这个意外虽然看似突然,但却有其必然性。


他们最终能够赢得胜利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秦昭襄王时期,惠文后等人在权力争夺中失利,但他们并未就此放弃。


相反,他们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期待东山再起。


魏冉因拥立秦昭襄王有功,成为开国功臣,备受重用。


他继续掌握兵权,确保京师安全。


公元前305年,秦武王的同母弟弟公子壮在惠文后和武王后等人的支持下,擅自称君,史称“季君”。


魏冉率军积极进攻,最终公子壮、惠文后及相关大臣、诸公子等人皆被剿灭。


秦国因此再次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一场意外导致秦武王意外身亡,这成为了魏冉集团转败为胜的关键。


此后,芈八子成为宣太后,魏冉与她共同主持朝政。


这一切看似意外,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从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秦国肩负统一天下的重任,虽然时有变乱,但秦国民心归一,必定会重归稳定并不断强大。


这就是所谓的“大势所趋”。


战国时期,天下大势汇聚于此,各国角力,风云变幻。


而秦国以其雄厚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注定要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大势所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