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道 > 三十三
三十三
书名:正道 作者:止立言 本章字数:3083字 发布时间:2023-11-07

     罗艺在永新镇中心小学可谓是“名人”了。提起他的大名,可谓是没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可这并非得益于他才华横溢、学业出众,一切全拜他的罄竹难书、数不胜数的斑斑劣行所赐而恶名远播。

  同学们见了他,就像见了瘟神、恶霸似的,无不退避三舍,避之则吉,皆因怕了他的铁拳、无影脚不知何时会来个突然偷袭;班主任见了他,就像踩着了刺猬、接过了烫手的山芋似的,无不摇头叹息,愁眉苦脸,皆因被他的恶作剧弄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任课的老师见了他就像身边装了定时炸弹似的,无不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皆因不知他上课途中会不会来个大闹天宫;没接手他这个班的老师就像中了大奖似的,无不拍手相庆,暗暗松了一口气;就连他爸爸见了他这个儿子也像见了“牛魔王”似的,也是唉声叹气,徒叹奈何,皆因老师、家长的投诉不绝于耳,电话响个不停,最后也只能向老师说了个谎:“医生说我儿子有小儿多动症,希望各位老师高抬贵手,多多包涵!”

  本学期,张庆吉“不幸”与这个“鬼见愁”相遇了,因他早已“声名”远播,所以他决心要和他斗一斗,杀一杀他的威风:不就是个小孩吗?我就不信治他不好!先给他来个下马威,让他尝尝我的厉害。他是“牛魔王”,我还是“孙悟空”呢?

  开学的第一节课,终于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了。人长得结结实实,个子不高,圆头圆脑,鼻大唇厚,眼睛像灯笼,身子像圆桶,手臂和腿长满了肌肉,你别说,还真像一头小牛犊。先是目光上的直接交锋,张庆吉如闪电般的目光盯着他的两只大牛眼,他马上像触电似的,低下了头,乖乖地看着书本。“哈哈哈,先赢第一回合”,张庆吉有点沾沾自喜。接下来整节课他都在时刻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准备随时找机会好好教训他一顿。可他却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作恶多端”,相反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上完了第一节课,甚至还回答了几个问题。下课了,张庆吉暗自得意:这小子是徒有虚名,还不是欺善怕恶?谅他“孙猴子”怎么也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

  谁知这只不过是这小子的“障眼法”,演出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

  几节课的韬光养晦后,这小子终于原形毕露了。“张老师,他揪我的小辫子!”“张老师,他用脚踢我!”“张老师,他用笔乱画我的书本”……投诉声开始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刚开始,张庆吉还耐心地进行说理教育,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影响别人。可越是和风细雨,他越是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往往他的话音刚落,“告状声”瞬间又响起,简直连课也无法上下去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吧!张庆吉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变成了一头咆哮的狮子。字字如刀,声声如雷,连旁观者都不禁心惊胆颤,目瞪口呆。可这小子就像聋子一样,任你撕破了喉咙,他照样是我行我素。“第一招”无效,他只好拿出“第二招”——罚站,把他揪到了讲台,远离同学,想捣乱也不行了,而且站累了就会变“乖”了。谁知他却在他身后扭起了秧歌舞,变着戏法做出各种鬼脸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张庆吉一转身他又站得像一根木桩,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结果引得笑声更大了。课堂乱得犹如一锅粥,真让人七窍生烟。两招过后,不能把他降服,张庆吉决定来使用第三招——“暴力镇压”。抡起铁臂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凌空抱起,箭一般地冲出了教室。当时,所有学生都吓呆了,静静地看着大戏的上演。他也被张庆吉出其不意吓得脸如土色——还以为他真想把他丢下楼呢?课室片刻寂静后,马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都为张庆吉的铁腕治恶拍手叫好呢!其实他也是想吓吓他而已,旱地拔葱似的把他抱到办公室,由科任老师对他进行实行一对一的重点照顾。这一招果然奏效,畏于张庆吉的虎威,他也“老实”了几天。可在摸清了他只不过是纸糊的老虎后,又开始故伎重演,甚至还变本加厉了。最后迫不得已只能使出“杀手锏”——见家长。每次“传”家长来到学校,老师们都轮翻上阵,历数他的种种“罪状”,并责成家长要严加管教。可是他家长对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不停地向老师赔礼道歉,并请求老师高抬贵手,多多包涵。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编了一个理由:医生说他有小儿动多症,很多时候会行为失控,请老师们谅解吧!我会抓紧带他去治疗的。

  既然家长也无能为力,老师们对他也是江郎才尽了,最后只能是忍气吞声了。只要不是太离谱,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可他却越来越肆无忌惮,花样更是层出不穷,真让他给折腾得身心俱疲、焦头烂额。难道他真的是无药可救吗?难道老师们只能“俯首称臣”“ 一败涂地”吗?

  正在进退维谷之际,一次偶然的发现,张庆吉却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终于扭转局势,慢慢占据了上风。

  又一次暴力镇压后,他被“请”到了办公室,张庆吉才舒舒服服地上了一节课。下课后,刚走出课室,这小魔头就回来了,本想趁机再“恐吓”他几句,可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他走过用双手轻轻地抱着张庆吉的腰,把头紧紧地贴在张庆吉的胸膛,轻声地说:“张老师,对不起,你原谅我吧!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语气中充满了诚恳、懊悔,那样子温顺得像一只小绵羊。每次“镇压”他后,他都对张庆吉充满了敌意,怒目而视的,没想到这次却主动向他“示好”。看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就算是铁石心肠也会被他软化了,张庆吉马上把批评的说话硬吞回肚子里了。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脑袋说:“只要你肯改,老师愿意帮你!你真的做得到吗?”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虽然张庆吉不相信他就此会“改邪归正”,但也给他一些灵感和启发:既然硬的不行,可不可以来个以柔克刚、双管齐下呢?于是,接下来,张庆吉改变了以往一律的铁腕整治,加了些铁汉柔情。

  张庆吉开始重新审视着这个“牛魔王”,认识到只要不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没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他还不是无可救药的。通过细心的观察,他发现了他虽然经常打架、捣乱,好像不可一世的样子,但其实内心很孤独、寂寞。打架斗殴,恶作剧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是一种想引起别人关注的行为,而且责任也不全在他身上:他很热衷于班级管理,尤其是在做操排队的时候,他爱指挥同学,来展示他的口令以及踏步这些方面的技能,但由于他“劣迹斑斑”,同学们都不愿意听他的,甚至还故意对抗,结果往往因此而打起架来;他很想和别人交朋友,但由于同学们都惧怕了他的铁拳,都不愿和他玩,只要他一走近,就马上散开,有时候甚至还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他,结果又打成了一片;下课期间,根本没有人愿意和他玩,他只能孤独地一个人站着,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开心地嬉戏、玩耍;上课的时候,他是很想回答问题的,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回答问题总是错漏百出,任课老师就对他失去了耐心,最后不再给他机会了,老被冷落,他只好用恶作剧来发泄不满了。

  找到了病因后,张庆吉决定对症下药,好好治治他的“多动症”。首先鼓励同学们要放开怀抱,忘记过去的“恩怨”,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主动和他交朋友。一开始,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原谅他,皆因挨够了他的铁拳。张庆吉就找一些班干部,比较热情大方的同学作表去接近他,热情邀请他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之中,同时还反复地给他打“预防针”——提醒他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出手”教训别人。通过做工作,慢慢有很多同学开始愿意和他玩了。课堂上,张庆吉尽可能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他,还大张旗鼓地表扬一番,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改变了教育方式以后,他真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打架少了,捣乱少了,告状少了。虽然偶尔还会犯一点老毛病,但“发病”时间是越来越长了。张庆吉相信,假以时日,他的“多动症”肯定会痊愈的。

教育是要讲究智慧的,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在这场与“牛魔王”的“斗法”中,张庆吉领悟到:只要我们在教育中多一份关爱,少一些偏见;多一份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份耐心,少一点急躁,即使是“牛魔王”,也会低下高昂的“牛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正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