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书名:天堂 ·地狱 作者:锲而不舍 本章字数:2227字 发布时间:2023-11-05

三十五

杨柳村下辖三个自然村,将近5000口人,紧靠山东,是长野贫困乡里的贫困村。长野县领导重新划分扶贫定点联系村,王浩自报奋勇到这里定点。

第一次入村和村委会干部座谈,村支书就一脸愁容,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去了,近几年,年轻的妇女们也开始跟着丈夫走南闯北,光靠农业吃饭不成问题,致富就不好说了。但剩下的大多是老头老太太,想上项目也难啊。”王浩想到上项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说:“县里正在积极想办法,出台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回潮办项目,你们注意点信息吧,有信息可以直接和我联系。我的手机号留给你们。不过,你们村大多是老人,有个病啊有个灾怎么办?医疗保险落实的怎么样?”村主任抢着回答:“这倒可以放心。乡里有医疗保险,特别是我们村,还有老杜。”

老杜60多岁了,曾经是乡卫生院的副院长,退休后在家里办起了家庭病房,60岁以下的看病、拿药半费,60岁以上的全免。

也许记者的敏感让王浩认识到这是个为民服务的典型。他当即去了老杜家。

老杜容光焕发,一看才像50多岁的人,一见王浩就自我介绍:“退休了,还能动,就闲不住,开了个家庭病房。”王浩走了一圈,发现不仅是家庭病房,就是个家庭医院。一般农村的诊所就能抓个药,打个针,老杜这里还有病房,能输液。几个正在输液的老人都夸老杜好:“不出村就能看病,还免费,就像公费医疗。老杜真好。”王浩问老杜:“你这政策不赔钱吗?”老杜笑笑:“书记,我从小就是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的,为村民们做点事应该的。现在家庭条件好了,我有退休工资,儿子在新疆办轧花厂,不缺那几个钱。再说,60岁以下的半费,外村的患者照常收费。”“你不会乱收费吧?”一位跟王浩去的干部打趣。老杜赶紧解释:“现在看病、药价都透明,还有每日清单,上面经常检查。乱收费不是坏良心嘛。我这是办好事,更不会乱收费。”“你主要是西医还是中医?”王浩制止了随行干部的打趣,接着问。不等老杜回答,村支书说:“中医、西医老杜全拿。我的风湿就是他针灸治好的。最早就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老杜谦虚到:“我这里就还是看头疼脑热等小病,心脏病等大手术还得到大医院做。”

王浩觉得捡了个“西瓜”。第二天早饭时, 就对陈晓明说了自己的计划,要把老杜的事迹叫响。上班后,就给古城日报的社长,曾经对自己抱有厚望的领导打了电话,简单汇报了老杜的情况,希望社长派得力记者采访。又给当记者时的省报文友,现在已经是新闻部的主任,打了电话,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文友很高兴:“当下正在挖掘这样的典型。我约上电视台、电台的记者,和我们报社的记者集体采访,如果真的事迹感人,一定隆重推出。不过,活不能白干,你这大书记可得出点血啊。”王浩明白现在的新闻和创收都结合的很紧密,就满口答应。并要办公室通知村里,做好迎接采访的准备。

村支部下午就把电话打到王浩手机上:“书记,通知老杜了,他好像不喜欢报道,上次县里也报道过一回,村里有议论,说他爷爷当年是地主,被批斗死的。说他儿子在新疆生意大,不缺钱,老杜是赚取名声等等。”王浩知道村支书说不出来“沽名钓誉”这个成语,就用了“赚取名声”代替。而老杜的爷爷是地主,还被批斗至死,就是这样还为民服务,不是更有新闻性吗?于是,对支书说:“你给老杜讲明白,这也是宣传我们长野;给群众说明,是县委统一安排的,不要议论老杜。”支书最后唯唯诺诺。

10多名省市的各路新闻记者来了,王浩却接到市委指示,到中央党委培训一个月,陈晓明和宣传部长等几人接伴着记者进行了采访。

老杜不仅事迹感人,经历也更有新闻性。他的爷爷就是地主,但也下地干活,对长工和邻居都非常友好,出钱为村民办过不少好事,当时杨柳村一带有名的“大善人”,民国时还以开明绅士身份当过乡议长,解放后,被拉到县城,吊在高杆上批斗。不知什么原因,吊绳忽然断了,突然落地丧命。村里人很朴实,感念他爷爷,就对小杜多方照顾。老杜接受采访说:“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饿,有时饿得哇哇哭,村里人你给一口,我省一口把我养大。我一辈子都忘记不了。”

对爷爷的死,老杜长大后也很达观:“人死不能复生。那是时代的错误,不能归咎于那个党,那个人。”老杜不知道,陈晓明知道,这和金庸先生见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表达的意思一样。金庸先生的父亲就是浙江定海的大地主,也是被批斗死的。务实的邓小平同志会见金庸先生,一见面就道歉。金庸先生就达观地表述了自己的意思,利用自己办的《明报》,对改革开放政策给与了大力支持,在海外收到了积极的影响。

老杜也一样,因为有文化,长大后当了赤脚医生,走门串户为村里人服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到乡卫生院,后来还当了主管业务的副院长。

记者普遍好奇:“一个赤脚医生,后来还主管业务?”村支书说:“老杜到省里上过医学院,听说差一点当了博士前。”记者们哈哈大笑:“那叫博士后。”

采访很成功。省报出专版,但提出要20万的版面费;省电视台要出专题节目,但提出30万的制作费。陈晓明不敢做主,也做不了这个主,就打电话给王浩。王浩倒很爽快:“我答应过他们,没想到这么高。算了,都采访过了,给就给吧,只要有正规发票就行。我给财政局长打电话。”

老杜一时名声大振,还走进了省市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国要开“两会”了,老杜还成了全国政协委员,王浩是长野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老杜和王浩一起进京开会。

开会回来,老杜的儿子表示感谢,非要请王浩吃饭。王浩推脱不过,加上想了解杨柳村外出打工的情况,就拉着陈晓明和县委宣传部长等人赴宴,这才有“10万农民进新疆”的壮举。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天堂 ·地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