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吉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居然可以改变一个大众公认的“后进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本学期,张庆吉接手五年级的数学课,对学生的情况暂时还是一无所知。开学第一节数学课,学生都听得十分认真。课堂纪律出奇地好,师生配合默契,一问一答,气氛活跃。望着这群听话好学的“乖孩子”,张庆吉心里甜得像蜜糖一样,于是,他少不了舌灿莲花,毫不吝惜地从嘴里蹦出了许多溢美之词。不是表扬某某同学坐得好,就是表扬某某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在一番表扬后,学生表现得更加优秀了。这时,他发现有一个同学每次听到老师表扬其他同学后都笑得特别的甜,那样子十分地可爱。于是,他就决定来个顺水推舟,把这顶高帽送给这位同学。他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班中有一位同学笑起来的样子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实在太让人喜爱!他就是这位男同学!”说完就用手指了指坐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的一个男孩子。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罗家伟。”原来他叫罗家伟,张庆吉瞬间记住了这个名字。罗家伟听了老师的表扬后,脸有点红,但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整节课都争着举手回答问题。
下课了,当张庆吉准备收拾教具回办公室的时候,罗家伟一个箭步走了上来,夺过老师手中的教具说:“张老师,以后我帮你把教具送回办公室。”张庆吉高兴地摸了摸他的头说:“好啊!谢谢你!”罗家伟便像中了奖似的开心地接受了任务。以后每节下课后,他都第一时间帮张庆吉收拾教具,开关多媒体平台。张庆吉也乐得当个甩手掌柜。
这天,五(2)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新月老师对着张庆吉大吐苦水:“张老师,罗家伟上课老是捣乱,开小差,不集中注意力,还经常不交作业,成绩也一塌糊涂,不知你数学课他表现得怎么样?不过听以前的老师讲,罗家伟是一位“双差生”,每一科成绩都很差,每一位老师都很害怕教到他。”
张庆吉有点疑惑地说道:“罗家伟在我数学课上一直表现得很好,积极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从来都写得工工整整,每一次按时上交。你不说,我还以为他是一个优秀生呢?”
这时,英语老师郭文英也插嘴道:“罗家伟绝对是一位后进生。上我课也是爱捣乱,作业也是经常不交的,成绩也很差。怕是你用了什么好办法使他转变了?”
张新月老师也接着道:“张老师,你有好办法就介绍介绍,我对他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张庆吉回答道:“这就奇怪了,我真的没有对他做过什么?他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可能是他对数学比较有兴趣吧?”
“才不是呢?以前的数学老师都对他举手投降了!”郭文英老师肯定地回答道。
张庆吉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把自己的言行都想了一遍,但好像都没有对罗家伟做过什么特殊的教育。要不就是开学第一课上说的一句话。他就把那天赞美的情形说了一遍。两位老师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也表扬过得他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是石沉大海,根本上没有一点效果。
带着疑问,张庆吉开始重新审视罗家伟这个学生。可他根本不像语文、英语两位老师所说的会捣乱课堂。每次上数学课他都坐得端端正正,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举手发言,不像是一个没有规矩的学生。作业更是做得工工整整,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更重要的是他还会关心体贴老师,简直是老师的贴心小棉袄。
有一次,张庆吉患了感冒,嗓子变得沙哑起来。勉强支撑着去上课,声音自然有点低。这时,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地窃窃私语。张庆吉刚想提出批评,没想到罗家伟却首先出言制止了:“你们几个不要说话,影响老师上课,没看到老师不舒服吗?”那几个同学马上噤若寒蝉。张庆吉感到十分的欣慰。更没想到的,下午刚回到办公室,罗家伟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包东西。他递给张庆吉说:“这是润喉糖和琵琶膏,对嗓子有帮助,吃了声音就不会沙哑了。”张庆吉当时便感动得眼圈有点红了:多么懂事的一个孩子啊!
他拉着罗家伟的手说:“谢谢你!不过老师有问题想问你,为什么对数学老师那么好?为什么那么爱上数学课?为什么不能像上数学课一样去上语文、英语课呢?”
罗家伟毫不隐瞒地说:“老师,我就是只喜欢你上的数学课,你赞我笑得甜的话我永远记在心里,我也要让老师在我面前笑得甜滋滋的。”
听了罗家伟的话,张庆吉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他之所以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是因为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见教师语言对学生具有何等重大的杀伤力!俗话说:“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乱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谨言慎行,说不定你的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说话,一个随意的细微动作,就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可为什么平时我们对学生都不缺少溢美之词,但却收效甚微呢?这当中也涉及到一个时机的问题,时机不当,任何表扬的说话都是空气。如何把握教育的时机有时往往出人意表,它很可能就存在于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