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妈也劝道:“夫人,等少爷们长大后,你就能压伏住那小妾了,这种结局我见多了,你别气妥,再忍受个几年,少爷们就能给你撑腰了。”
经人一开导,王小妮的心情稍微好受些,她往门外看看天色,不知不觉晌午过了,还没准备招待袁大哥的饭菜,于是她吩咐吴妈去杀鱼做菜。
袁大哥却拦着不让吴妈去杀鱼,说他大鱼大肉都吃厌了,特别想吃家乡的饭菜,就给他做碗手擀面烙张煎饼吧。
兴许是太久没吃到地道的家乡菜,袁大哥吃得比小孩子还嘴馋,可惜袁大嫂不会做,王小妮便邀约袁大哥把大嫂带来,她亲自传援厨艺。
手捧大碗面,蒜汁一拌,吃得那叫一个乐哈。闲聊中王小妮问起大健是怎么跟金铃相识的事来,又听说金铃是个僚人女子,也不知道他俩怎么搞混到一起的。
袁大哥边吃边向她叙述事情的经边,还说大健鬼迷心窍了,他要稀罕人家,明知道人家跟咱的有仇,他竟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提亲,人家喊打喊杀的,别提当时有多可怕。
听说后来是知州大人出面威胁了金铃家人,这才同意了嫁女。
王小妮和吴妈责怪知州大人太缺德,怎能逼迫人家姑娘嫁人呢?
袁大哥说知州大人才不觉得自己缺德,还觉得大功一件,朝廷提倡各民族通婚,促进民族大融合,知州大人借此大操大办,军政两界有头有脑的人物都来祝贺,轰动了全城。
王小妮一听说,张大健娶金铃时,婚礼排场奢华,风光无限,聘礼无数,免不了又心酸难受。她嫁给大健的时候多寒酸,吃苦受累,到头来却被后来的女人享受了。
“金铃家到底有啥把柄捏在知州大人手里?”
听说金铃是侬氏女,叛军家属,张大健照样敢接纳。袁大哥用鼻音笑出呼呼声,“大家都佩服大健的胆魄,笑他是牡丹花开死,做鬼也风流。”
布烺也说张大健用了他的脸,还真是随了他的性格,同床共枕的哪怕是仇人也不畏惧。起码金铃自始至终都没起过杀心,偶心想起两个惨死的哥哥,嗔怪几句而已。
张大健不耐烦地反驳道:“你就别想过去的事了,我的二弟也被你那些同胞兄弟地打死了,我又该找谁报仇呀?”
“知州大人就不怕金铃半夜杀了张大健,还敢威胁她嫁过来?”王小妮担心道。
袁大哥说这类女人才好拿捏,你嫁不嫁,不嫁杀你全家,他竟笑侃世上的男人真是坏透了,说得好像他不是男人似的。
“金铃是叛军家属,她怎么不怕有人去告发她,朝廷对叛军家属可是格杀勿论的?”王小妮疑问道。
“谁敢去告发人家?你想把人家赶尽杀绝,人家先送你上西天。僚人现在是不敢跟朝廷作对了,不过整死个别几个人,还是有这个能耐的。”
袁大哥说侬氏一族已改姓埋名,谁去告发人家,人家打死都不会承认了。知州大人还要判你个诬告罪,关进大牢。
问你想干吗,老百姓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太平日子,你又想挑起事端,引起僚人暴动。
袁大哥记忆犹新,前几年城里治安有多差,僚人有多野蛮,他们不服朝廷统治,手提大刀在大街上乱砍人,他一个大男人都不敢大白天上街去,他能活到今天,真是福大命大。
那个时代,别的地方文官瞧不起目不识丁的武官,这儿恰恰相反,文官见了武官点头哈腰,僚人一打来,把文官们吓得直往武将们屁股后面躲。
因此金铃这种身份反而没人敢惹,背后势力大着呢,知州大人都要讨好人家,王小妮着实斗不过人家,该吃吃该喝喝,开开心心过一天算一天。
太阳东升西落,时光荏苒,倦鸟归巢,王小妮孑然一身在后院中望着前院,想象着张大健外出公干回来,金铃已让仆人们备好一桌子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围着享用晚餐,尽享天伦之乐。
平常百姓家最普遍的幸福日常,恐怕这辈子都与王小妮无缘了,悔教夫婿觅封侯,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功成名就后变成别的女人的了。
吴妈远远望着王小妮孤独的背影,该劝的都劝过了,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靠她自己走出心伤。
王小妮一直劝自己想开点,就当丈夫战亡了,可前院飘来一点儿的欢笑声,都能让她没来由的痛彻心扉。
她伤心落泪着哽咽,“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在这儿过得没意思,我要回老家去!我要回老家去!”
“夫人!你可千万不能回老家,那天你上茅侧,少爷们过来看不到你,一个个哭得撕心裂肺,生怕你回老家抛下了他们。”
儿子们就是王小妮的软肋,羁绊着她留下来活活受气,饱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整个人被挫磨得憔悴不堪。
王小妮渐渐适应了这种日子,如果能一辈子跟金铃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倒也无防。她已经不对张大健抱任何幻想,只盼着儿子们快点长大,成家立业后自立门户,她就搬出跟儿子们另住,远离这种糟心的日子。
可惜上天偏不让王小妮如愿,让她受尽屈辱,后来那两年间,金铃三次怀孕,却又三次流产,她心情不好,乱发脾气,当众辱骂王小妮,把她的尊言踩在脚底下践踏。
张大健对三个儿子疼爱有加,悉心教导,金铃看在眼里,琢磨着备孕的事,一日三餐喝补药,希望能早日生个儿子,把张大健的父爱也给一并夺走。
可能是补药吃多了,适得其反,金铃怀孕两个多月后,竟毫无征兆地流产了,扑到张大健怀里伤心哭泣,“健哥,我们的孩子没了,我好伤心……”
张大健心疼地劝道:“别难过了,你还年轻,以后还会怀上的。”
金铃使起小性子,哭闹不止,对奴婢们大发脾气,嫌弃她们伺候的不周到。
张大健苦口婆心安抚金铃的情绪,猛然想到应该叫王小妮来伺候金铃坐月子,她经验丰富,最懂产妇需要什么。
管家领命到后院请奶娘过去伺候夫人坐月子,竟让原配去伺候小妾,太欺负人了,吴妈担心王小妮心理受不了,便笑嘻嘻地自告奋勇道:“我也是奶娘,我伺候女人坐月子可在行了,让我去吧!”
可惜将军点名叫王小妮去伺候,管家便说:“你老年纪大了,手脚不麻利,将军说让这位奶娘去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