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四,原来轻松惬意的大学生活一下子变得紧张忙碌起来。同学们除了忙于准备毕业论文,更多的注意力在于谋划今后的发展。有些准备寻找实习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投递自己的简历,争取找到对口、心仪的企业;有些准备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认真备考,争取考上理想的学府;有些准备报考公务员,一头钻进书堆里,争取捧上铁饭碗。
陈勇和杨欣决定先找单位进行实习,锻炼一下自己的业务能力。他们一方面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招聘会,一方主动走进企业上门递交简历。经过努力,陈勇找到了一间科技公司当实习生,杨欣找到了一间报社当实习记者。由于他们都找到了对口专业的实习单位,因此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充满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陈勇所在的科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销售电脑设备和相关配套软件、网站建设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等,业务范围很广,几乎包括所有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产品,主要销售的对象是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陈勇由于是科班出身,虽然大学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但毕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加上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因此,在技术的掌握上可谓是小菜一碟。他很快学会了电脑软硬件安装维护技术,网页设计、网站的建设维护技术以及视频监控安装维护技术。每逢走进服务单位,他都主动当起了搬运工和培训师,在同事的带领下把安装好的电脑送到客户的手上,然后帮客户联接好网络,安装好打印机,教会客户使用技术。每逢公司接到业务,他都主动当起了布线工和设计师,根据客户的需求,构建服务器,制作网页,建设网站;爬高爬低,布线拉线,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几乎没有技术上的问题能够难倒他。但这只是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而已,公司最看重的还是销售能力。如何承接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的业务,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才是关系着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中,考验着个人的攻关能力。
刚开始到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洽谈业务时,陈勇都是由一名有经验的同事带领着。他不需要冲锋陷阵,只需要当旁观者,做鞍前马后,端茶派烟,附和陪笑,打打下手的服务工作就行。虽然是陪衬的角色,但他很留心师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本以为洽谈业务都是喝喝茶、聊聊天、饮饮酒、喝喝歌的事,可当他自己单枪匹马地出门拓展业务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潭很深的水,里面大有学问可做,大有文章可为,也可以是说斗智斗勇,充满着刀光剑影。
如何闯过第一道由保安员把守的关卡,便需要使出浑身解数。这天,陈勇独自一个人来到一间学校开拓新的业务。虽然陈勇很小便收过破烂、摆个地摊,练就了较强大的心理和交际能力,同时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摩学习,可谓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自己在全新的领域独挡一面,他的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果不其然,他很快便在门卫室吃了闭门羹。保安员一见陌生人来访,便热情地问道:“先生,您好,请问您找谁?办什么业务?”陈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想找你们的校长,我是上门联系业务的。”保安员继续问道:“你认识我们校长吗?联系什么业务?”陈勇心直口快地说道:“我是第一次过来,我并不认识你们的校长,我是销售电脑的。”保安员一听是陌生的推销员上门,顿时脸色一变,用毫不客气的语气说道:“我们校长说过,凡是不认识的推销员一律不准进校,你还是快点离开。”陈勇一听,傻了,他怪自己太大意了。于是,他拿出烟,陪着笑脸道:“大哥,请抽根烟,我只是找你们的校长聊聊天,请你行个方便。”谁知保安员不但不接烟,甚至还生气地说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赖皮,我都说过校长不准许陌生的推销员找他,你想我挨批评吗?你还是快走吧!”碰了一鼻子灰,陈勇只好灰头土脸地离开了。
连学校大门这一关都过不了,这是陈勇始料未及的。平时他都是在同事的带领下顺利进入学校的。那时,他见同事每次见到门卫都是有讲有笑的,还不时递上一根烟或一包烟,甚至买点水果给他们,他当时还觉得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与门卫太亲热、太客气,没想到里面却大有玄机。不和门卫打好关系,你连门都别想进。于是,他开始冥思苦想如何才能打通校门关。他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里面居然有很多攻略,他自己也不禁笑了,原来这竟然成了一门学问。他决定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
他重新找了一间学校,整理了一下衣服,昂守挺胸地来到了门卫室。保安员用同样的语言问他,他就理直气壮地编了一个谎话:“我是来找校长办理孩子的转学事宜的。”话音刚落,连他自己也觉得好笑,可他还是忍住笑。奇迹发生了,保安员望了他一眼道:“请你在登记本上签个名吧!”陈勇心里一阵狂喜,连忙签了字,并打听了校长的办公室。保安员听说是来办理转学业务的,态度也很好,很认真地为陈勇指明了方向。陈勇道谢后便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终于闯过了第一关,他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谈完业务后,他还在门卫室逗留了一会,派了烟,聊了天,为的是与保安员套近乎,混脸熟。
从此,陈勇在门卫这一关基本上没栽个跟头。他的花样是层出不穷。 每到一处新的单位联系业务,他都想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藉口。有时装作找里面的某个熟人。陈勇事前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里面的人事情况,当保安员问找谁的时候,他就把领导的名字报上来。但有时遇到是认死理的门卫,他们偏要你打电话联系某个受访者的电话,这时,陈勇就会事先找一个同事冒充单位内人员,就说是什么李主任,王主任,赵主任。陈勇给他同事打过去电话以后,他同事会就直接说,让他进去吧,我在开会,让他在办公楼等我。完事直接挂电话,这样保安员就让他进去了。他们俩的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因此,这个办法基本无敌。如果假装某个老总什么的攻击性更高,门卫也不敢识破,也不敢重复打电话去确认。如果被识破,就说打错电话了,打成其他单位的了。然后,改日再来一次。总之,胆大心细,脸皮厚是作为一名推销员的基本功。
有时装作单位的熟人。有次第一次去某个单位拜访,刚去保安问他找谁。陈勇马上表现出很熟的样子:我来你们公司没有20次也有19次吧,来了这么多次您老还不记得我,真是贵人多忘事呀,是不是老板刚跟你升职加薪了?保安很不好意思,出来时故意还跟保安强调第20次了,当时那保安很歉意的表情,想想都让人忍俊不禁。另外,走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套点小道消息。
更多的时候要保持真诚。其实有些时候保安也知道陈勇是搞业务的,那就保持对他们最基本的礼貌,他们还是会让他进去的。撒谎的时候别太离谱,出于目的需要,陈勇常常会编一些客户无法求证、对对方没有坏处的谎言。有一次去一个单位被负责人请出来并给保安员打了个电话,几个保安没围着他说他弄得他们被骂,还欺骗他们,陈勇不慌不忙地掏出他的名片、身份证,摆出目光如炬、义正言辞,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态度说他没有骗人,是他们现在的这个领导人太没素质,下次他会找他们老总处理这个事情,这样,保安一般都不会为难他的。
闯过了门卫关,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才是任重而道远呢。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科技公司可谓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每间公司都把各类学校、医院、政府和企业当成了香饽饽,差不多把人家的门槛都踏破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一块蛋糕,让客户使用你的产品,可不是凭三言两语就可以办到的。许多单位的领导都会对初次上门的推销员抱有不信任感,甚至是敌意,因为一来他们有些已经有了固定合作的商家,二来有些推销员就像狗皮膏药似的,让人家产生厌恶感。因此,许多单位领导往往都不会对初次登门的销售人员好脸色看,有些甚至还会下逐客令,故而留给你说话的时间会很短,你必须做到言简意赅,先声夺人,同时,你给领导的第一印象也十分重要。
为了能够给客户一个良好的印象,陈勇每次都把自己打扮得精神帅气,白衬衫,黑西裤,手提包是标配,神精气爽,干净利索。每次见到客户都一边双手递上名片,一边微笑道:“您好!我是中胜科技公司的业务代表,今天我过来主要是想拜访一下您,顺便了解一下问贵公司在信息科技这一块有没有需要我们提供服务的地方。”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多数当领导的都是比较圆滑世故,素质较高的人,虽然他们不会第一见面就和你洽谈业务,但他们一般都不会拒人千里之外,有些甚至还会给你端上一杯茶和你客套几句,这个时候,你便要察颜观色,尽量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聊起。只有引起了对方谈话的兴趣,你才可以慢慢地转入正题。
陈勇每次进入客户的办公室,都特别留意办公室的布置,尤其是看看在墙壁上有没有悬挂些书法作品,荣誉证书,或摆放些花花草草等物品。陈勇虽然不是这些方面的专家,但在事前都会准备好一些赞美的语句,打好腹稿,为自己多储备点知识。如看到客户的办公室悬挂着醒目的书法作品,他不是直接点评这幅作品的好坏,而是虚心地向客户请教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然后加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溢美之词,激发起对方谈话的兴趣。如客户有许多荣誉证书,他便装着很感兴趣的样子,打探各种证书的由来,然后再夸赞客户一番。客户觉得与你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他才会允许你继续留下来,否则开口便谈业务,往往会适得其反。
当为自己争取了与顾客谈话时间后,你便可以拐弯抹角,慢慢言归正传。但亦不可以操之过急,直接推销你的产品,而是应该站在服务者的角色来推销自己。这时,陈勇往往会说:“请问贵公司是否需要我们在软硬件上提供哪些服务?”如果客户想你介绍一下你公司的产品,你便要简明扼要地讲出自已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优势,切不可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如果对方不太感冒,不太愿意听你的介绍,你也不可操之过急。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最起码你已经开了个好头。如果碰到些态度不好的客户,你可以以退为进,抓住时机再来破冰。
有一次,陈勇第一次上门与校长洽谈业务。可能校长刚刚挨了批评,把火都发泄在推销员身上,他质问陈勇是怎么进来的,甚至还准备打电话叫保安员把陈勇驱逐出境。正当陈勇准备耐心解释的时候,一位学校领导来向校长汇报道:“学校视频直播系统突然出现了故障,无法向全校直播,学校的技术人员也束手无策。”校长一听,换了一种口吻对陈勇说:“听说你是科技公司的,能有办法帮我解决吗?”陈勇马上回答道:“我去试试。”结果,不出十分钟,便把故障排除了。于是,校长便拍着他的肩膀说:“看不出你还真有两把刷子!”这样,校长便转变了态度。当然,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另外,你还要真有点真材实学才行。
第一次上门洽谈业务能够做成生意基本上是少之又少的,往往都是为了与客户联络感情,初步了解客户的需求,尤其是了解主管领导的兴趣爱好,为今后开展合作打下基础。正所谓“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了解的负责人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陈勇基本上学会了与领导沟通的几个招数。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赞美,这可谓是与生俱来,尤其是手握重权的领导,由于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淹没在下属或客户的赞美声中,因此虚荣心特强,特别好面子,喜欢听好说话。虽然明知其中包含有不少的水分,但同样乐此不彼。只要能把他赞得心花怒放,就能激发他谈话的欲望,他会觉得你是他的知音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那么,你和他就有合作的可能。如果你一开口满嘴都是生意经,他就会觉得你话不投机,你和他的合作有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因此,陈勇每到一个新客户的单位,都十分留意这个单位在哪些方面做得特别突出,甚至在拜访客户前都做好功课,上网搜索详细资料,或找门路了解一下该单位的情况,找准与客户沟通的切入点,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绝不会像无头苍蝇似的,找不到方向。如果是去学校洽谈业务,他会重点关注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设备设施和学校的荣誉栏;如果是机关单位,他会重点关注该领导的政绩和人际关系;如果是企业,他会重点关注企业的业务和效益。由于每一次都能很好地抓住谈话的切入点,陈勇很快便与相关领导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虽然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最起码人家已经把你看作是受欢迎的客人来招待,不会给你吃冷面孔了。当然,要做到吹捧领导捧到点子上,不仅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还需要高超的说话巧。吹捧并不等于就是溜须拍马,它要做得非常自然,不露痕迹,否则拍到了马腿上,只会是适得其反。陈勇非常注意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联系实际,往往能够举出很多关联的人物,实际的例子来赞美领导,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突出领导的与众不同 ,让人感觉到十分受用。如赞美一个领导的政绩时,不但能举出某个下属赞美的语句,甚至还能说出他的上级领导怎样对他的肯定。现在的领导尤其注重上级的评价,如果你能够说出一两个有分量的上级领导的名字,对他来说比金钱还重要。当然,你不能顺口开河,捕风捉影,最起码有这样领导,至于他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说话,那就无法考究了。任谁也不傻到找上级领导考证吧?
凡是推销员都知道,请领导吃喝交际应酬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如果领导肯接受你的邀请,说明你们之间合作的机会进一步大增。如果你连饭舍不得请一顿,或者请人家吃饭人家都不肯赏脸的话,那么,你们合作的机会将是十分渺茫。当你与某个领导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后,为了进一步加深感情,你就要邀请领导出去吃顿饭,吃个酒。请领导吃饭也要讲究技巧的,你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发出邀请,不要动不动就提生意,这样人家是不会吃你这顿饭的。
陈勇每次邀请领导吃饭,都是十分含蓄,打着加深友谊的旗帜——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请领导吃饭,你不要舍不得花钱。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你的付出终将是会有回报的。许多领导大多是食家,他们都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行家,因此,点菜都会点些比较高档有特色的菜肴,你可不要心疼你的荷包。你不但要一边忍痛,而且还要不时地夸奖几句。饭菜都不是最贵的,最花钱还是酒水。许多领导都是杯中物的喜好者,他们饮的不是洋酒便是高档白酒,会喝得你心痛。可你也不要心疼,越吃得越贵重,喝得越高档,花的钱越多,你的生意就会越有希望。领导不是傻瓜,他是不会要你白白付出的。
陈勇每次请领导吃喝,他心疼的不是钱,而是陪领导喝酒。许多领导都是经过酒精考验的“老兵油子”,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高手,喝起酒来如牛饮水。尤其是第一次陪领导喝酒,你不能推三推四,如果不能让领导尽兴,他就觉得你这个人没有豪气,那么,你的生意基本上就黄了。因此,你必须要有拼命三郞的架势,想方设法都要让领导喝得开心,饮畅快。陈勇从小就不喜欢喝酒,但为了能做成生意,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喝上了。酒这东西虽然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但在交朋接友当中却起到很好的牵线搭桥作用。每每几杯酒下肚,气氛便活跃起来,话题多了,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顾忌少了,大家一下子都成了兄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事办成了,许多事情都在酒桌上谈成了。
领导喝酒的令子特别的多,让你欲罢不能。如“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为了感情,你能不喝吗?”“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将美酒喝一盅”,为了生意,你能不喝吗?“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为了友谊,你能够不喝吗?因此,陈勇每次与领导喝酒前做足了准备功夫,先吃点食物打底,避免空腹上阵,然后多牛奶、酸奶,喝酒过程中多喝点白开水,多吃点蔬菜、水果,可即使是这样,每次都差不多被灌得酩酊大醉。可毕竟他还年轻,第二天醒来便像没事似的,又变得龙精虎猛。
通过吃喝与领导建立了一定的私人关系后,还要进一步加深感情,最好的方法便是参与领导的娱乐活动,成为领导精神生活的亲密伙伴。领导肯让你陪他参与娱乐活动,证明他们已经把你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了。
其实大多数领导的娱乐活动都差不多,有些爱打麻将,有些爱上娱乐场所,有些爱运动。陈勇最怕就是陪领导麻将,一来领导们打的都是大麻将,经济上负担不起,二来领导们打起麻将来是通宵达旦,让人筋疲力尽。但领导的麻将瘾一上来,尤其是三缺一的时候,你不打也不行,还想不想做生意?于是,陈勇一般都是找公司的人来代替自己打,实找不到替身,他就只好当救火队长。更多的时候是做替领导开好房,做端茶倒水的服务工作。
碰上爱上娱乐场所的领导,陈勇便陪在他们上歌舞厅唱歌、跳舞。每次上歌舞娱乐场所,少不了喝酒、唱歌、跳舞,陈勇主要就是当服务员的角色。他主动帮领导点歌,主动给领导鼓掌,主动给领导倒酒。有些领导除喜爱唱歌跳舞,还喜欢桑拿、沐足,陈勇都精心地作好安排。陈勇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看惯了声色犬马,虽然内心很抗拒,但为了做生意,他只能随波逐流了。
陈勇最喜欢的是陪那些爱好运动的领导。有些领导喜爱打篮球,有些只喜欢踢足球,有些喜欢打羽毛球,陈勇就帮他们定好场地,约好球友,准备好水和食物,既可以出一身汗,锻炼身体,又可以增进感情,可谓是一举两得。可有时候有些领导的爱好却让人应接不暇。有一位领导尤其喜欢爱钓鱼,可谓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只要一有空,便要到处找水塘钓鱼。陈勇为了接近他,也装作是钓鱼的爱好者。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使自己也跟上领导的步伐,他通过上网恶补了的很多钓鱼的知识,同进购置了一套钓鱼的装备。那领导看他讲起钓鱼经是头头是道,因此很快便把陈勇看作是志同道合的同道中人了,每次钓鱼都约陈勇一起。刚开始,陈勇每次都欣然赴约,并借钓鱼之机加深了与领导的私人感情,领导也关照了他不少生意。后来,却慢慢却有点叫苦不迭了。因为该领导真的是有名的“钓疯狂”,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天气,什么地点,只要钓瘾一起,他都是约陈勇一起去垂钓。结果弄得陈勇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私人空间,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手忙脚乱。
中国人讲究“物轻情义重,礼多人不怪”,许多领导除了喜欢吃喝玩以外,还更注重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不过送礼也要讲求技巧。送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希望送出去的礼物能够想得到受礼人的赞许,并且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意,最终达到自己送礼的预期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需要考虑到太多的因素。但是,也有一条很基本的原则,礼物最好能够满足接受礼物者的需要。礼物轻重要得当。一般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这样岂不是劳而无功?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们常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送礼间隔要适宜。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要了解风俗禁忌。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
陈勇就很会掌握送礼的分寸和尺度。当他和领导不是很熟的时候,送的礼物一般都是礼节性,不会过于贵重。他会试探性地送一些茶叶、地方特产、小手工艺品等,借以联络感情;当他和领导熟到一定的程度后,摸清了领导的爱好,就可以投其所好,可以送些香烟、洋酒、字画等,借以加深感情。当他们做成了生意,那个时候就不是普通的礼物所能应付的呢?陈勇是聪明的孩子,又怎能不懂得回报领导呢?
经过时间的打磨,陈勇渐渐变得成熟起来。洽谈起业务来是得心应手,为公司拉回了不少的业务。